神级明星系统 第230章

作者:神级明星系统

会选,就是初级评审员拿出自己认为比较优秀的作品,交给自己组别的十位小组长。小组长再审后,交给大赛评委会,大家开会讨论,最后剔除不足的部分,选择其中的一百人作品,进入预赛。

国家作协和东兴省作协,在此期间出马数百位初级评审员。每人随机分配数千份投稿,进行筛选。经过了几天的初选和再选,这近百名初级评审人员,拿着自己选好的作品,打印出来,交到自己小组的小组长手里。

十位小组长,经过再审,然后选出不错的,拿到大赛评审组,开会讨论……评审组十几个人,由十位小组长、国家作协相关杂志主编、省作协领导组成。

常轶作为东兴省作协主席,全国作协委员,正厅级的干部,是这次大赛组委会组长和评审组组长。

常轶道:“这次辛苦大家了!都来报一报,每组都选了多少作品啊?”

各个小组长纷纷报出了自己手里的稿件总数……其中最多的一百六十多首,最少只有八十多首。共计一千三百多首!

常轶最后点了点头,道:“很好,最后进入第三轮的能有一千多首作品,看来我们评审组的任务也不轻松啊!你们说是不是啊!”说话间,他看了看周围的几个评审组的副组长们。

评审组,副组长,全国作协委员,新国风诗刊杂志主编,伍昌浩道:“办比赛,我们也不是一次两次,要说没有一次轻松的。”

评审组,副组长,全国作协委员,中华文学杂志主编,罗锦生道:“可不是!常年战斗在一线,这都麻木啦!”

评审组,副组长,全国作协委员,作家文学杂志主编,余荣道:“诗词大赛,怎么也比小说大赛强。起码短平快!这要是办个小说大赛,一千多分稿子,我们要评到什么时候才能搞定。”

呵呵呵呵!评审组的诸人闻言一笑。

常轶道:“那咱们就开始吧!现在就由第一组的李组长开始吧!”

李组长点了点头,来到了投影位,抽出一张稿件,往摄像头前一放,跟着文字就被投影到巨大的幕布上。纸上的字迹清晰可见,大家抬头扫一眼,决定是否入选。

一千多份投稿,只有一百份能入围预赛。其中大部分的都要淘汰,自然是留下的少,淘汰的多。屋内的众人,不断就着诗词品头论足,相互交流,最后在确定是去是留。

第一组完事了,小组长将选出的稿子分成两份,出线的稿子、淘汰的稿子,整理整齐后,离开了投影机。跟着就是第二组,第三组,基本上是一组下,一组上,按部就班。

第一天,一整天才搞定了三组,把评审组的人累得够呛,一些写的不怎样的作品还行,上来大家扫一眼,给个“不过”就行了。写的很好的也没事,无非就是一个“过”字,问题也不大。但一些颇有争议的,就要麻烦一些了,争论半天不说,还要投票表决。

第二天,评选工作继续进行……

第270章 来自一个班的作品

评选工作按部就班……全天共完成了四组投稿,倒不是评审组的效率高了,而是今天的小组合计稿件比较少,所以完成的快一些。

第三天,第八组的组长完成了自己的稿件,收拾了一下,离开了投影位。

第九组的组长,来到了投影位,道:“我的这组待选稿件比较多!一共有一百六十多份。大家辛苦了!”

常轶笑道:“白组长!你平时不是挺挑剔的吗?我本来还以为你这次选出的稿子能最少呢,结果你还弄个最多。呵呵呵!一反常态啊!别是这里有你家亲戚吧!”

哈哈哈哈哈哈!评审组的成员笑了一团。

白组长笑道:“常主席,其实不光你没想到。我自己也没想到!我这里真有不少好稿子,要不你一会你就看看,如果是你在我这个位置,是不是也像我这么纠结。要不你来看看这首!你觉得怎么样。”

白组长说完,抽出第一份稿子,放到了摄像头下面……一排字迹,清晰的映射在巨大的投影幕布上。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江南万里船。

评审组的成员们看到这几句,纷纷点头……

余荣道:“这首诗的作者敢用体裁为名。很霸气啊!”

罗锦生道:“不怪人家霸气!写的也确实好的。平仄的使用很有古韵,可以说有板有眼呐!”

伍昌浩道:“仄起式,两字压韵的用法很传统,有点大家风范。这是一首上佳的作品!不错!非常不错。”

常轶仔细看了一下,道:“是中海市一中的投稿!很好!这次比赛的预赛和决赛,都在中海市举办。要是能选出一首中海市的作品!相信市政府那边,还是能说得过去的。大家说一下,过还是不过?”

评审组的人互相看了看……同声道:“过!”

白组长闻言,把作品放到了一边。又拿出了一张,投影到幕布上。

《独坐二龙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二龙山。

罗锦生露出了点惊异的表情,道:“很少有五绝能写的这么出色了!”

余荣道:“对呀!这首诗的精神境界极高啊!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个‘尽’和‘闲’用的简直太棒了!”

伍昌浩道:“相看两不厌,只有二龙山。实话说,这种拟人的写法!似乎是有所指!相信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是什么意思。”

评审组的小组长们也是纷纷点头,表示了肯定。

常轶看了看,奇怪的道:“又是中海市一中的作品!这个学校文化底蕴很高啊!接连两首都是不错的作品。嗯!大家的意思呢,过还是不过。”

评审组的人同声道:“过!”

白组长闻言,把作品放到了一边。又拿出了一首,投影到幕布上。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评审组的组员们看到了这首诗,都皱起了眉头……喃喃的念着,一开始也没什么感觉,但后来是越念越带感。

余荣道:“呀!这首诗,刚念的时候,也没感觉有什么好的。但越看,越觉得不凡啊!虽然简单,但对比用的很好!你们看呢?”

伍昌浩搓了搓下巴的胡茬,紧锁眉头,深吸一口气,沉吟片刻道:“确实不错!别看用句简单,但思想境界很高!还有一点反讽的意思。”

罗锦生点头道:“对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甚至读起来都有点愤怒的感觉。不错!简直就是精品呐!”

常轶看了看,皱眉道:“奇怪啊!居然又是中海市一中的作品。一年级十二班,吴杰。对了白组长!你看看,刚才那两首中海市一中的作品。谁写的!”

白组长看了一下,道:“都是一年十二班的!一个叫赵志军!一个叫陆志权!”

常轶道:“没想到中海市一中,居然有这么厉害的三个人,而且还是同班的。怎么会这么巧呢!嗯……”常轶沉吟了一下,道:“你们看!过还是不过?”

罗锦生道:“过!这首必须得过。这首诗很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