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妖孽 第993章

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将闾苦笑道:“扫灭六国,父皇登基,开始修建骊山陵,集中了十几万六国囚犯,如果在将关中的六国贵族青壮征发骊山,这样一来骊山就集中了将近十五万的青壮,如果山东贵族趁机作乱,就是内腹之患,如果在和桑海,楚境联系起来,就是一场最大的动乱。”

嬴政皇帝顿时不说话了良久,才困惑道:“怪哉,为什么关中老秦人没了。”

将闾长叹一声:“父皇龙行虎步,大秦这几年从一个诸侯国变成天下共主,步伐太快,所以无暇顾及细节。”将闾拿起众人的酒樽,在地上乱摆:”先祖后期,老秦人的人口在一千万上下,其中陇西,河西加上巴蜀和关外几郡人口,占了秦人六成,有五百万人左右,老秦地的人口才三百万左右,关中腹地加上陇西几十万人,才是真正的老秦人。

自从灭国大战开始,秦国主力大军连同驻守咸阳和各个要塞的将士,将近百万,但是在这百万人中,真正的老秦人占了七成。所以,老秦人是十人一兵,平定六国大战,老秦人死了将近三十万,后来有陆续征兵,补充军队之不足,而现在九原驻守就是四十万大军,加上瑶姬带走的十几万,而现在楚境滞留的老秦人还有三十万,而后每国驻守老秦兵五万,老秦腹地,真正可用的只有两万玄甲和八万虎贲,在加上不足十万的禁军,一旦中原又变,留守在楚境的三十万大军不能离开,父皇就无兵可用。”

嬴政皇帝第一次长长的沉默了,脸色阴沉的可怕。第一次感觉到毛骨悚然。

大秦从一个周天子的仆役鏖战到了诸侯,在鏖战到了战国,现在变成了天下共主。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以赢氏皇族为主的老秦人。数百年来历经艰辛,一次次的面对灭国的危难,全靠的就是忠心耿耿,虎狼一样的老秦人,任何国家都无法撼动赢氏核心。

但是现在,大秦的国土扩大了十倍,百倍,但是老秦人也随之扩散到了各个地方,仅仅留下了关中腹地的老幼妇孺。如果不是儿子提醒,天下一旦有事,关中一旦生变,赢氏皇族真的就无可用之兵了。

嬴政皇帝暗自咬牙,多少年来,忙于战场的运筹,忙于创建一个大秦帝国,毫无顾忌的使用老秦人,老秦人被征发成军,老秦人被派往南海,被派往北河,被派往淮北淮南,被派往辽东,被派往一切应该镇抚的地方……

老秦人俯首听命,总是高唱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誓言,义无反顾地走出函谷关,义无反顾地踏上陌生的土地,将自己丰腴富庶的故乡留给了昔日的敌人……

如果天下太平自然无事,但是现在山东六国贵族复辟之心不死,罗网收集的情报,都在预示着六国贵族密谋推翻大秦,要恢复他们的江山,夺回荣华富贵,一旦面临生死决战,现在大秦可动用的兵力,只有南阳郡和禁军。

九原安西镇军不能动用,李信的陇西大军不能动用,如果三百万老秦人在关中,又有何惧。

但是现在,抛出留守咸阳的军队,连十万大军都聚集不起来了,如果真的生变,大秦的江山如何巩固,大秦如何安天下。

仔细一想,嬴政和王翦全都骇然,全都低估了复辟势力的顽强坚韧。身为一个大秦的皇帝,一个大秦的上将军,竟然没有留下后备力量,消散了大秦的轴心力量,而只全力以赴地创制文明盘整华夏抵御外患。

竟然没给镇压叛党留下一只最可靠的生力军,而南阳郡的两万玄甲和八万虎贲,也是儿子强行留下的,而一时之心慈,竟然留下齐国这个后患。

将闾正色的看着嬴政和王翦:“父皇,上将军,战场就是打仗流血,要死人,要歼灭地方,想要在战场上感化敌人,只会让自己多流血,政治同样如此,灭人之国,夺人家园,就不要妄想让别人臣服当顺民,如果这种事情落在老秦人身上,父皇和上将军岂肯雌伏。”

王翦沉默不语,好半晌才道:“太子的意思是放弃南海。”

将闾微微一笑:“百越之地,物华天宝,如何能够轻易放弃。”

这小子前后言行不一致,这次就连嬴政皇帝也斜着眼看他:“那你说怎么办。”

第0133章 帝辛之祸

将闾肃然看了父皇和王翦一眼:“先说军政,大秦东抗桑海,北据匈奴,西有羌胡,楚境有百越四处用兵,现在咸阳已经空虚,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在咸阳驻军,咸阳和南阳两地,最少不能低于三十万精兵强将。”

王翦眸光一动:”太子的意思是撤调楚境的老秦将士,但是公子知道否,楚国得到百越已经数百年,抵御之广在七国之中足以抵的上老秦,韩国和燕国,不能争霸中原的原因就是不能将百越融入体制。

楚国治理南海的制式,和西周天子遥领诸侯完全一样,甚至约束力还比不上封建制,这里的部族,只是朝贡而已。现在的百越,已经是部族诸侯林立,如果在过上几百年,百越各族必定陷入纷争之中,不要说郡县制,就是想要恢复天子诸侯制度,也是难上加难。如此一来,大秦必定永远失去百越这块宝地。”

嬴政皇帝眸光闪烁:“这是什么原因。”

王翦看了一眼将闾:”百越之民分成了两大类,一个是南下的越国部族,是为百越,二是百越原有的部族,没有一定的名字。

越国部族多居住在中,东海之滨,进入虞渊和桂林,象地者不多,而大秦征战巴蜀,却让古蜀国迁居到了虞渊,而且和当地的部族水火不容,百越各族,没有文字,没有法律,木石渔猎,刀耕火种,尊崇巫师,就像是远古蛮荒之族。

而且楚国沿袭大族分制的古老传统,百越诸族不仅没有官制,反而为了制衡各族,不断的挑起纷争,埋下了很多的隐患,所以,这才是百越野蛮杀戮的根源,总的来说,不行文明,南海必定成为华夏的大患。”

嬴政皇帝愁眉不展,现在将闾和王翦各执一词,说的都有道理。

自从领军以来,这也是将闾第一次在意见上和王翦有了不同之处,沉思道:“自古江东多豪杰,这里也是项氏一族的发源地。如果不防,势必被上将军言中,所以,不教化百越诸族也不行。”

历史上的秦朝灭亡,就是因为项羽率领大军攻陷了咸阳,而这里就是江东子弟的发源地。虽然现在项氏一族已经灭族,但是只是江东附近,而震泽留守的项氏族人却都散布于山野之中。

将闾看了一眼:“就怕帝辛之祸重演。”

嬴政皇帝和王翦心神震撼,沉默不语。秦之先为嬴姓,世代辅佐殷商。商末,周武王伐纣,秦国祖先恶来效忠商纣被杀,嬴姓中衰。

直至西周中期,恶来之弟季胜一系的造父善驾驭马车,为周穆王所幸。周穆王17年,徐偃王为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为周王室平乱立下大功,周穆王因此次战功封造父于赵城。这就是赢氏皇族的由来。

所谓的帝辛,就是商纣王。帝乙在位九年而崩,次子辛即位。

当此之时,帝祖甲的礼制改革已逐步取得正统地位,嫡长继承制的王位传承已取代兄终弟及而成为主流。因此,微子启虽然是帝乙的长子,并与帝辛是一母所生,但因为其母生微子时地位尚低,故微子为庶出。

而其母为后以后,生辛,故其为嫡出。此即太史所谓“妻之子”、“妾之子”的同来。

帝辛的即位对微子启的打击可想而知。且微子启素有贤名,其朋党亦颇众,几与帝辛成抗衡之势。故而终帝辛一世,微子一派始终是最坚决的反对派,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在帝辛的强力打压下,铤而走险,通敌卖国,与周人勾搭而奸,不惜一切代价地颠覆帝辛政权。

另一方面,由于祖甲礼制改革而受到打击,不仅仅是微子。王族中的箕子、比干亦是礼制改革的坚决反对者。

因为按兄终弟及制,他们都是有机会登上王位的。而拜嫡长继承制之赐,则彻底断了念想。这些心怀怨念的王族大臣,在对待礼制改革上,是与微子一派同仇敌忾的。

虽然目的未必尽然相同,但制掣肘、削弱、打击帝辛方面却是一拍即合。这些王族勋贵与微子一派或分或合,虽不象微子一派通敌卖国,但却是帝辛实实在在的反对派。帝辛虽名义上是王族的最高代表,实际上在王族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

此外,自盘庚以后,商族贵族离心离德已日渐难制,商帝的祭祠、行政、军事难以展布,因而至祖甲时,废贵族公议,形成君主集权,加大王族势力。

但受商代以氏族为社会基本组织单元的社会现实的影响,贵族的势力仍是难以抑制的。这些贵族都有自己的基本势力,商帝亦难以拔除。故而在商帝强势力可以压服,一旦商帝稍弱便各自为政,乌烟瘴气。

因此,自帝武丁以后,商王朝“圣贤之君六七作”,大部分时间商帝是强势力的……然而,帝辛继位时,由于王族的分裂和微子一派的疯狂,这些贵族亦蠢蠢欲动。

在如此情况下,商王朝中央已对周边的诸侯方面失去控御能力。诸侯方伯时附时叛,时时骚扰、袭击,尤其是东夷,竟多次涂入王畿掳掠。

东夷原本商王朝盟友,后虽有龃龉,但不为大害。但自武功赫赫的帝武丁惩灭坐大的方伯大彭。豕韦后,东夷再无人可制。虽武丁一朝服贴,但给后世商帝留下隐患。

帝武丁可谓为一时之忿而自毁长城。因此,六七帝而东南不宁。自帝武丁迄帝辛,对东夷用兵就未停过。而在西边,周人自帝武乙时已渐孳大。

帝辛继位后的措施,一是对内部的驾驭。帝辛一方面对四分五裂的内部庞大的反对阵营进行分化、打压,不惜采取高压手段,杀比干,囚箕子,逐微子,另一方面,简拔外来逃臣中的飞廉、恶来为将,牢牢掌握军队。此二人亦不负帝辛重望,飞廉为伐东夷统帅,商亡后仍坚持战斗,直至战死。而恶来更是战死于牧野。

至于内政,用费仲以对抗诸方势力。二是以战功稳局势,树威望,凝人心。帝辛即位元年即命九侯、虞侯。

在西边举行军事演习以震慑西部诸侯,尤其是周人。九年,伐有苏,获妲己。

二十二年,大搜于渭,囚西伯昌,帝辛为解除西边威胁,于此时杀掉了西伯昌,而不是象周人说的那样因诸侯声援而惧而释之。

在解决西部威胁后,帝辛掉头东征、南伐,对时常侵袭至王畿的东夷进行讨伐,倾全国之力以期灭掉百年来的肘腋之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