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妖孽 第974章

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更加让人瞩目的是,她竟然和大秦太子并肩站在一起,一张笑脸犹如鲜花盛绽,丝毫没有身为侍妾的举止,至少你的退后三步,跟随在大秦太子身后吧!

大秦的粗鄙让人鄙夷,张良和颜路微微一笑。

伏念上前一步:“欢迎太子殿下的到来。”

将闾哈哈一笑,也不应御者放下矮凳,当先跳下马车,然后伸展双臂,将雪儿从马车上抱了下来,这一举动顿时万众侧目。就连伏念也是嘴角抽搐,这个年代女子的地位极为低下,而且这是在小圣贤庄,众目睽睽之下,这个四师弟一点也不注意影响。

伏念和张良颜路行的是臣子礼,躬腰弯身一揖到地,将闾目光扫过伏念,四十出头,身材颀长,身穿青色深衣,发挽如椎。发髻间横插一枝翠玉簪。面如冠玉,神清气爽。竟是一个极俊朗的男子,看他唇边带笑旭如春风的模样,一点也看不出刚才八俏之舞给儒家带来的影像。

而颜路和张良也是白衣出尘,飘然如仙,全都是难得一见的美男子。

将闾双手搀扶起伏念:“虽然我拜在荀夫子门下,但也和三位算是同门师兄弟,不必如此多礼。”

伏念听的牙疼,这厮话语中全是机锋,荀子虽然是儒家大儒,但却是法家的创始人,之所以能留在小圣贤庄,享受钟鸣鼎食之乐,是因为儒家需要有这样一个老前辈坐镇,而这老头也和李斯划清了界限。

将闾看都没看张良和颜路一眼,一手拉着伏念,一手搂着雪儿,大步走进小圣贤庄。

张良和颜路一脸的尴尬,恨恨不己的跟在身后。

张良所选的辩论之所,是一个回廊小亭,四面空旷。接着水音可以让声音传递出去。

将闾端坐在正中央,一点也没辩论的意思,儒家弟子送上香茶,干果,时令鲜果。雪女素手斟茶,送到将闾嘴边。

伏念和颜路,张良一脸的尴尬,谁也没想过,这厮竟然带着一个侍妾登堂入室,这分明是在儒家已经肿了一圈的脸上在煽了两个耳光。

这场辩论对将闾来说很轻松,但是张良和颜路侧不然,虽然说辩论不会上纲上线,扣什么大帽子,但是这厮的行动做派,谁也不敢说他翻不翻脸。现在的小圣贤庄,不仅有负责桑海防务的黄金火骑兵,还有这厮带来的三千重甲,翻脸的后果很可怕。

伏念看向将闾:“太子殿下,今日辩论是太子殿下拜入师叔门下的仪式,证明太子殿下学富五车,让门下弟子敬服的入门之辩。”

见识了太子殿下的无耻,伏念也是有言在先,话语中的意思就是你别恼羞成怒,挥军将小圣贤庄灭了。

将闾微微一笑:“我虽然是拜入法家门下,奈何师傅他老人家住在小圣贤庄,自然入乡随俗了。请教师兄,今日辩论是何题目。”

张良拱手为礼,淡然一笑:“启禀太子殿下,今日之辩当然是治世之辩,伏念师兄是主持辩论之主,而在下和颜路师兄才是和太子殿下辩论之人。”

将闾微微一笑:“虽然两位有以多欺少之嫌,但是大人不记小人过,算了,今日我就和两位辩论一番,本太子爷是荀夫子门下,代表的是法家,两位当然是儒家。”

颜路和张良就像是吃了苍蝇一般的腻歪,这是挑衅。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儒家弟子的入门之辩,竟然变成了法家和儒家的交锋。

张良苦涩的看向伏念,见他微微点头,在也不敢和他纠缠,不晓得这厮嘴里喷出什么粪来,拱手道:“子曰,持仁政,以周礼治国,使上下尊卑各有所依,君臣父子井然有序。臣敬君如父,君爱民如子,施以仁德之政,便是天下稳定之法。”

将闾慢悠悠的喝了口香茶,在这一方面儒家还比较人道:“孔圣人之言,将闾倒是有点不以为然,夫子所言之仁德孝义,是为君子修身之本。但是圣人却忽略颠倒了德与政之间的关系,德只是为政者的修养,却不是政体延续的依仗,如果天下人都能和圣人一样仁德自律,那天下人人都是圣人了,没有了君子和小人的分野,如何能够显示出儒家与众不同,儒家弟子和贩夫走卒没有区别了。”

第0102章 诡辩之术

这厮话锋一转:“既然有圣人和小人的分野,就不能保证当官的人人清廉自律,德为政之倚仗,就像是小圣贤庄的院墙,只防君子不妨小人罢了。就像是张良兄,明知道八俏之舞是迎接天子圣驾之舞,却用来迎接本太子,分明是满嘴圣人言,却行小人事。只不过本太子爷大人大量,不和小人一般计较罢了。”

张脸的一张小白脸顿时黑了,这厮言辞粗鄙,竟然犀利如斯。

围观旁听的几千人顿时哄堂大笑。久居桑海,不管是权势贵族和贩夫走卒,都听腻了圣人言,而且儒家弟子眼睛都长在脑门上,看不起士卒工商,君子远庖厨,就已经得罪了大部分的市井小民。今天听大秦太子之言,分外的解气。

张良无语,这厮却侃侃而谈:”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但是,什么是义?但是谁来界定定义与不义、大义小义?如果做事不思利弊,张口仁义闭口道德,请问这个标准如何界定,义与不义的界定的权利掌握在什么人手中,是儒家来做出界定还是天下黎民做出界定。这种事情是不是很可笑。

子曰行之于义,但是什么是义,子曰取之有道,但是什么是道,盗亦有道算不算一种,前几天江湖游侠儿攻打小圣贤庄,是不是也是有道。

子曰天下为公,什么是公,这些词汇深奥难言,请问升斗小民怎么样才能明白,所以,最终的结果还得是为政的说了算。

而法,却明确的标定了这种界线,有了法为标尺,那就有法可依,就像是在集市上买东西,即需要说明他的作用,也得知道它的价格,黎民百姓就可以照价付钱。

而用德和义作为执政的根本,那就跟商品不标明价格一样,任凭商家漫天要价,随便定义,看似大公无私,仁爱世人,但是黎民百姓就没有丝毫的保证,所以仁义也是虚妄。

最可怕的是,商家可以漫天要价,你可以不买,但是执政者也漫天要价,朝令夕改,你还能不能忍受,因为商家掌握着生死大权。

就像是今天的小圣贤庄,逾越使用八俏之舞,已经超出了道德的底线,本太子是不是可以维护圣人之言,杀个三进三出血流成河。

但是依照大秦的律法,却有点过了,请教两位师兄,本太子是尊崇圣人之言,武力维护道德仁义,还是依照大秦律法,斥责训诫一番而已。”

张良和颜路顿时大汗淋淋,这厮说话两头堵,让你无路可走,维护圣人之言,小圣贤庄今天肯定是没了,遵守大秦的律法,今天二人已经是输了。

三人辩论的事,并不是要法制不讲仁道,也不是要仁道就不要法制,只不过是以法为主,以仁道为铺而已。

将闾的话虽然粗鄙,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明白,如果以道德仁义为标准来界定是非,远远不如律法来的明了。至少所有人都能够按照律法来做事,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一目了然。

荀夫子倒是有些惊讶,这番论断,比起当年的韩非李斯不在以下,大秦能够得到天下,看来并不仅仅是依靠武力。

颜路昂然道:“子曰:天地之明莫大于日月,人道之理莫大于仁礼,君子之道。不仅修身,亦可治国。仁者爱人。礼者秩序,圣贤之道,人道之要,已尽在其中,广施教化,但使人皆君子,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何愁大道不行?而法自上定。法自上行,如无仁德以制之。必成权术,则君成暴君,政成暴政。”

将闾嘻嘻一笑,慢条斯理的道:“其实,孔圣人的话有点夸大其词,还有点危言耸听,这只不过是圣人的理想,但是施行起来却很艰难,按照圣人礼教,难道上下没有尊卑,人活在世上,本来就有是非观念,不见得非得靠周礼才有仁义,三皇五帝,难道不是圣贤,如果都按照圣贤的话做事,你将天下人教导成什么模样。”

张良眉毛一挑:“太子这话何意。”

将闾唉声叹气的看了他一眼,今天你既然打算斯文扫地,也别怪本太子也不客气了:“难道二位不知道,当年圣人劝盗跖的故事。”

齐鲁三杰心中一沉,但是这是辩论之中,想要堵住这厮的臭嘴根本就不可能。

而诸子百家的人全都面带讥讽的笑意。

将闾不等三人反对,张嘴就把这件事情抖落出来:”天下皆知柳下惠,但是知不知道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还有一个兄弟,兄弟俩人大相径庭,柳下惠是标准的仁义道德教化的大儒。

可是他弟弟却是忽视仁义道德的,甚至是强盗的鼻祖,这人就是盗拓。

圣人和盗拓有过一次正面接触,孔圣人也许对盗拓的“盗亦有道”很感兴趣,就劝说他修文偃武,去捞点功名什么的。

盗拓骂孔圣人的一段话十分有趣,说孔圣人这种人:造言欺人,妄称文武,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颠倒是非,迷惑天下。趋炎附势,两次被鲁过诛出,三返于卫,遭厄于宋,绝粮与陈、蔡,几乎被饿死,不能容身于天下。所歌功颂德的五帝中,唐尧不慈,虞舜不孝,夏禹偏枯,商汤放主,周武伐君,没有那一个不是令人羞耻之人。”

“额”颜路这次彻底说不出话来了,这段故事人人皆知,但是谁也不敢在小圣贤庄说出来,这也是孔圣人一辈子的糗事,一生的污点,而最后的结局就是孔子羞愧的以大袖掩面,慌乱的逃窜。

第0103章 可粗可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