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妖孽 第862章

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庄严的大殿中雅雀无声,大臣都在屏住呼吸静静的倾听,这次一连封赏二十八君候,加上五大庶长,是秦国历代所没有的,岂能不悚然动容。

但是将闾却清楚,父王终于没有封王,封王裂土的事情总是萦绕在他心中。

自从卫秧变法,百年以来,秦国极为看重封爵,六代秦王中,每一次封赏都只有寥寥三两个人而已,最多的也没超过十个。

所以,王翦率军出征楚国之前,故意折腾一次,就是不想封王。

封王之后,必定和秦王政离心离德,一旦引起秦王猜忌,就是灭族之祸。

然而这次封赏的规模之大,已经远远超过了老秦臣子的预料,而第一次参与朝会的博士们,第一次见到用武力统一天下的大秦博大的胸怀,听着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从耳边飘过,情不自禁的发出万千感叹,唏嘘之声不觉于耳,等到蒙毅宣读完毕,还沉浸在思维之中不知所措。

李斯等蒙毅宣读完王书,目光扫过众人,高声道:“封赏王书宣读完毕,众臣可有异议。”

“秦王万岁,功臣万岁。”大臣惊醒过来,纷纷叫喊道,虽然杂乱无章,却没有什么刺耳之言,李斯微微点头,叫道:“既然没有异议,秦王部署图治方略。”

“臣有异议。”一个声音从朝臣中响了起来,众臣还在发愣,博士群中走出一个人来。

虽然身穿朝服,但一脸的儒雅之气,躬身道:“臣,博士仆射周清晨有异议。”

秦王政的目光一冷,群臣中顿时鸦雀无声,大殿之中似乎也阴冷了几分:“你是谁。”

“臣博士宫仆射周清晨。”来人躬身道。

秦王政的目光看向了丞相王绾,王绾心中一寒,刚才秦王的发问带着侮辱的意味,老秦臣都清楚,秦王政看似和睦,对待众臣也是恭敬有加,但是雷霆之怒降下,任何人都承受不起。

王绾上前一步:“这是老臣亲手筹建的博士宫的仆射,周清晨。”

秦王政目无表情,缓缓点头:“你有什么异议。”

周清晨躬身道:“秦统一天下,秦王已经是天下共主,当今的天子。历来天子开国封赏,一有对新朝功臣的诸侯之封,二有对敌国贵族的社稷之封地,三有历代圣王后裔之封地赏赐,此三种封赏,乃是封赏中的最大,然天子不做诸侯三封,臣斗胆请问大王,这是廷尉府的遗漏,还是留待以后封赏,或者是新朝不封诸侯……”

天子三封,不管是夏商周,都有裂土封侯的举动,尤其是对圣王后裔的封赏,从来不缺。

但是拟定这次封赏的乃是李斯和将闾,不要说周朝的圣王后裔,就连孔子的后裔也欠奉。

他就没那个想法,至于裂土封侯,老秦人早就死了那条心,只有这不识进退的硕儒,才敢冒死请封。

“是啊,是啊,我也觉得少了最大的封赏。”

“臣叔孙通有对。”又一名博士离座起身高声道,“一统天下,万事功业,秦王当下书天下同贺,以为盛典之庆,以安天下民心!”

博士们纷纷点头呼应。李斯目光望着王案不知所措。

“诸位,稍安勿躁。”秦王嬴政从御案后面站起身来,鹰视狼顾,语气虽然缓和,神色却凝重无比:“普天同贺可以,大秦已经统一天下,也让黎民百姓高兴一回。”嬴政话音一转:“至于功臣的封赏,眼下只是封赏有功的武将文臣,至于博士仆射所言的天子三封,关系到大秦之治国方略,眼下之国方略还在宏图之中,所以才留在以后绝之,其余的有封赏不对的地方,都可以向国正监考功署进言,以待后决。”

王绾眼中一寒,身为天子近臣,在大秦已经几十年,可以说对秦王政的了解深入骨髓,眼下的秦王分明是在推脱。根本就没想过天子三封。

但是,一群博士却已经秦王政分封诸侯要在登基之后,于是纷纷点头,再没有人说话了。

将闾很清楚,这件事情和王绾脱不了干系,这厮身为三朝之元老,说话分量极重,而在新朝的建立中,也立下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但是天子三封,已经超出了秦王的底线,裂土封侯,就是走回了夏商周的老路。

第0163章 一词惊群臣

对一个一心励精图治,创万世辉煌的帝王来说,是一个难忍的疼,而这一切都是老丞相王绾在操纵,父王不想发火,所以只有忍。

让一步海阔天空,只不过秦王能忍,这小子从来不忍,眼看着父王黯然归座,这厮笑嘻嘻的站起身来,向着嬴政一礼道:“启禀大王,儿臣有话要说。”

嬴政面无表情的看了他一眼:“你是建国太子,说话注意分寸。”

李斯,尉聊一班老臣,差点乐出声来,秦王也怕这小子满嘴喷粪啊!

将闾一脸的郁闷,我是不知道进退的人吗!转过身来,面向众臣:“诸位,都是大秦的功臣,大秦统一天下,诸位功不可没,所以,父王才在登基之前封赏天下。”

群臣顿时寂静下来,将闾虽然在笑,但是身上散发出的却是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对于这个小太子,众人很清楚,就连博士宫的博士们,王绾也亲自叮嘱,少惹这个煞星。

但不管怎么样,将闾都是大秦太子,众人早晚都得面对。

将闾扫了众臣一眼,声音瞬息就高亢起来:”一月之前,齐国不战而降,天下已经是大秦的天下,华夏在谱新章,但是大秦究竟是走那一条路,目前朝堂之上还没有决议。

四海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秦之大,远超历代先朝,但是如何治理这样庞大的帝国,也是一个大难题。

为什么是难题,从三皇五帝到如今,加上夏商周三朝,天下从来就没停歇战火,天下黎民从来就没享受过三百年的安宁,整个国家动荡不断,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因为天子三封,将一个完整的国土分成了无数的诸侯国,而这些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大动干戈,扰乱天下。

所以才礼崩乐坏,国将不国,从春秋到战国,已经千余年,天下血流成河,死伤无数,黎民生灵涂炭,在走上这条老路,就是失心疯,再次将天下代入战乱纷飞的年代。

现在大秦一统天下,已经不是夏商周的天下,原先的三朝,虽然号称天下一统,可乃是天子虚领诸侯,诸侯国自己治理国家。其中的弊端,千余年来已经大白于天下。

所以,大秦究竟是走回旧路,还是开辟新路,这才是满朝文武应该想的问题,裂土封侯,这条旧路的弊端已经众所皆知。

而新路却是一条从来就没人走过的路,所以,抉择之难,留一个什么样的天下给后人。

如果能开出一条新路,免去华夏连年的刀兵战祸,免去华夏裂土之患,在场的诸位大臣,就是大功一件,足以名留青史。如果不思变革维新,依然走上夏商周的老路,不出十年,依然会天下动荡,这也就让诸位遗臭万年,所以,何去何从,还望群臣献计献策,诸位戒慎戒惧,思之虑之。”

将闾一番话慷慨激昂,令人深思,群臣顿时寂静下来。

周清晨上前一步:“敢问太子,太子之意,莫非新朝不做天子三封。”

“我的话你听到狗耳朵里去了。”将闾顿时就翻脸了:”本太子是告诉你,现在究竟走那条路,父王和朝中重臣还没有做出决断,天子三封,天子三封个鸟。

所谓的圣王后裔,凭什么裂土封侯,他是帮助大秦攻城略地还是供应军饷。

二来敌对之国的后裔,凭什么裂土封侯,山东六国之灭亡,全都是礼崩乐坏,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你身为博士,不好好的思考,还向大王给圣人后裔邀功请赏。

孔子生于鲁国,但是春秋之时鲁国就被楚所灭,他圣从何来,连自己的家国都保不住,妄称圣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