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妖孽 第4085章

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宓辛不大懂军事,随口问道:“这些狼崽子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为何不在秋收时屯兵边境,春秋战史上,这些在马背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蛮子,不都是秋天才杀入中原,大肆洗劫的吗。

而现在,中原农收已经结束,马上就是寒冬腊月,还能抢到什么!”

将闾想笑却没舍得。

蒙恬却一本正经道:“宓辛将军所说的是一般的情况,不管是春秋燕国战事,还是赵国战事,几次狼骑和东胡游牧民族的入侵,都给中原酿成了巨大的浩劫。

只不过,将军被史书给骗了,不管是东胡还是狼骑,几乎都是冬天南下,借着河水结冰,骑兵可以畅通无阻。

而黄河未曾结冰之时,不管是对草原人还是中原人,都是一道天险!”

将闾接着道:“时机上,九原外围的阴山草原,就是黄河冲积而成。”

宓辛骇然道:“这么大一片区域,千里之地!”

他这个说法,就连蒙恬也是第一次听说,颇有兴趣的看着他。

将闾继续道:“黄河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上不断的改道,才固定在现今的位置。

而草原人和中原人,本来就是狼和虎的关系,主动权一直都掌握在中原人手中,中原每一次的兴衰交替呈现疲态之时,或者说,是猛虎年幼或者年老之时,东胡人和狼族就开始壮大。

每一次的春秋战事中原内战,东胡和狼族都会入侵趁火打劫,但总的来说,还是中原人按着草原人打居多。

就是因为中原人手中掌控着精良的武器锻造技术,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原和草原不断的通商,尽管各国对中原铸造工艺控制严格,但每一次洗劫中原,都会让草原人获得大量的匠人。

所以,在草原人眼中,中原的工匠和女子,是不能杀的,前者可以让草原人强大起来,而后者却是繁衍子孙。

时至今日,被中原人称之为劲旅的草原骑兵,一个就是和中原通商最勤的东胡,一个就是来自于中山的后裔,浑邪部族。

凉城之所以这么快的失守,就是因为他在学习和运用中原的攻城武器。但也只是效仿而已,达不到精通的地步,而匠人的稀少,也让狼骑难以给部队装备整套的衣甲!

狼族吞并了东胡部族之后,国力也达到了草原人的一个巅峰状态,如果757不及时掐断这个萌芽,将会给中原造成几百年的困扰。”

将闾叹息一声:“而这段时间,本该是帝国停止兵戈,修养生息的时间段!但是,大秦为了子孙后世,有一个较长的休养生息的时间,不得不战!”

“匈奴女帝和浑邪王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发动这场战争!”离舞侧脸问道。

将闾笑了笑没说话,而是站起身来,看向更北方,在这条线上,有狼族统万城,在望北,就是狼居胥山了。

蒙恬平静道:“固然是有这个原因,对于草原人来说,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中原帝国,也是一种灾难。一旦这个帝国国力强盛到了极点,身边又有一群希望在草原策马扬鞭的天才将领,战争也因此而起了。

不过,草原人和中原人的厮杀,那怕朝代换了一个又一个,也不会改变……”

将闾摇头道:“可以!”

蒙恬惊骇:“可以!”

将闾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北方,“只要我们能够打下这片土地上,然后在那儿打造出数条贯穿草原的大秦直道!”

蒙恬一脸匪夷所思,“太子……?”

第0173章 诡异战局

将闾叹息一声:“其实孤这次远走塞外,不仅仅是因为这场战争,还有一个战后善后的问题。”

“东胡部族和匈奴部族的人口,加起来最少有千万,所以才会有七十万大军的规模。”将闾慎重道:“即便是帝国和他们死拼,将这些狼骑杀光,还足足有九百多万人。

问题是即便战争结束,因为草原的天灾,战祸,这些人想要求存,势必要围拢在以两陇为起点,以武阳为终点的漫长草原。

从两陇到两辽,从东倒西,秦人武卒只能日夜戊守长城,防止边患,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杀光,但谁敢下这个命令。”

蒙恬赫然,白起坑了四十万赵卒,就已经被称之为人屠,九百多万人,即便是将闾在横行无忌,他也不会下这个命令。

但不杀光草原人,就如他所说,这些草原部族想要活下去,唯独靠近中原的边缘地区,才有可能。

将闾吐出一口浊气:“这其中固然有女帝胡姬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帝国无法消除边患,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草原上,以两陇,九原,雁门,乃至于武阳,修建四条帝国驰道,沿途设置军堡,小城。

以这些军堡,小城为中心,将草原分割成无数的小部族,让这些小部族,无法相互融合吞并,也就无法在建立一个能够和大秦帝国相抗衡的草原帝国。”

“但以帝国的国力,能支撑起这个浩大的攻城!”蒙恬狐疑道。

将闾鬼祟一笑:“其实草原之上,有很多珍宝埋藏在地下,比如,你烧毁龙城城墙的猛火油,煤炭,乃至于黄金,只不过这些宝贝深藏于地下,匈奴人和东胡人不会开采而已。

但是,帝国的工匠,却有这个能力!到时候,中原出粮,草原人出力,就可以建设驰道,军报,最后开采` ˇ!”

蒙恬听的微微点头:“只有彻底击溃匈奴帝国,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嗯!”将闾肯定点头:“只有鲜血,才能让这些草原人记住秦人的可怕!”

月半弯,将闾仰头,看着幽暗的月光,风从草原来。

在春秋战事中,斥候作为一只军队的触须,极少大规模出动,但是在匈奴和大秦的战事中,却正好相反,斥候很少单人匹马去刺探军情。原因很简单,双方在斥候的运用上,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不管是重视的程度,还是折损的速度,都要超过中原战事,甚至让双方主将都觉得夸张的地步。

斥候之间的碰头,往往是以一方全被歼灭,而在双方配置和默契配合相差不远的时候,人数的多少,就能决定,谁能带着重要军情离开战场。

在长达八百年的双方交锋,都是草原人袭击中原,然后中原在反击,而反击的距离也绝对不会超过百里,这是中原骑卒的补给极限。

而玄甲的孤军突入,打了匈奴狼廷一个措手不及,在茫茫草原大漠上,很难寻找这样一支幽灵般乱窜,死神般的收割人命的骑军。

唯一的办法,就是光洒斥候,通过斥候游骑的死亡人数,来确定玄甲在那一片草原游弋蛰伏。

寒风呼啸,吹卷着军帐的帘子,两陇之外,三百里的草原上,一座戒备森严的军营大帐。

左贤王麾下左谷蠢王耶律阿贵,皱紧了眉头,蹲在一只即将煮沸的铁锅旁边。

这一段时日,他已经很少去看狼廷赐下的战区边境图,不是因为左贤王不在,而军权旁落,也不是草原王庭不重视两陇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