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妖孽 第4040章

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胡亥郑重点头:“十八以二哥马首是瞻!”

将闾闭上眼睛。

他知道,阴山狼口外已经开始死很多人了。

夕阳下,位于九原之外,战场最前沿的龙城城头,二人并肩站在余晖中。

夕阳如血,将二人身上的战甲,映衬出一抹血光。

一袭黄金甲腰悬青云剑的是蒙恬,身披黑甲,手握定秦剑的是辛胜。

蒙毅四十九岁,气质儒雅,但是脸庞有着久居边关的粗粝沧840桑感。

辛胜四十六岁,一身彪悍之气。

大秦三关,两陇,九原,雁门,主将一,副将一,主将主攻,副将主守。

攻的自然可以酣畅淋漓,但是守却是以兄弟的性命组成血肉长城。来抵御匈奴狼骑,一波接连一波,潮水般的攻击。

辛胜默然无语,神色坚毅,望着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草原。

放弃八十戊堡营寨,是一罪,大秦征战天下,只有占领敌方的土地,城池,从来就没有弃地后退之说。惧敌辱国,又是一罪。

那些从来没上过战场的文官,可不管你是否另有图谋,他们眼中只有你惧敌,畏战,失地,三罪并罚,足以让他掉脑袋了。

而负责守护戊堡营寨的换命老兄弟,更是不理解,差点将他帮了,直接送到咸阳,说九原有我们来守就行,不缺你辛胜一人。

但辛胜依然站在那里。

蒙恬笑道“如果你觉得委屈,咱们可以换换,你主攻,我主守如何!”

辛胜微微摇头:“大战之前,职责已经划分明确,我负责一步步将匈奴狼骑,吸引到阴山外围,给你一个出战的机会,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大将军怎么可以如此意气行事!”

蒙恬儒雅一笑:“我只是担心你受不了兄弟们辱骂!至于庙堂之上,你反而不用担心,陛下已经将北疆所有的军权,民权,全都下放给了太子。以太子的睿智,怎么可能看不透这个布局,只不过,另外一道命令却颇为奇怪!”

他从怀中掏出一指素帛,抻开给辛胜看。

辛胜扫了一眼,不管两陇,雁门占据如何,蒙恬部不能分兵:“是太子亲笔!”

鹰隼传书,算不得军令,只能算是主将和各地主将的一种沟通方式,真正的军令,还需驿骑八百里加急,传达存档,以备将来军部查询。

两陇,九原,雁门相距各有三百里不等,鹰隼起落如梭,对于三地军情,三方主将都清楚的很。

雁门有李牧这位名将,还有韩姓等一帮新锐,地势更是天险,所以,真正算下来唯独两陇将军李信所部最弱。

辛胜不偏不倚道:“其人品性虽似跳梁小丑,惹人厌恶,但不得不承认此人治军用兵,相当不俗。”

蒙恬看着数十里外,陆续升起的一股股狼烟,笑道:“最怕他纸上谈兵,坏了大局!”

辛胜一笑(abaf):“太子既然有这道军令,说明他对两陇防务既有信心,大将军只需专注于九原战事就好,至于李牧所部,恐怕也接到了相同的命令!”

蒙恬微微点头:“太子已经北来,行踪无法确定,但玄甲已经到达上郡,却并没有升起青龙战旗。说明十八子胡亥,并没有随军而来,主持玄甲的是湖光和夜空。”

“没有升旗,就是没打算出战!”辛胜笑道:“所以,大将军还是别指望他们。只要两陇能抗的住重压,上郡不失,这场仗就有的打!

两国大战,生死存亡,个人荣辱已经微不足道了。而大将军也无需频繁来往于龙城,专心备战即可!

一旦战机出现,九原三十万飞骑倾巢而出,这里依然由我辛胜十万军!”

蒙恬转身就要大步离开,突然之间有转身回来,摘下腰间青云剑,放在城墙之上,神色郑重道:“辛胜,这是蒙氏祖传神剑,不管你收不收,这把青云剑,我送给你。”

辛胜没去拿青云剑,笑问道:“你是担心军心不稳,特意将此剑送我!借上将军威名,来稳定军心。”

蒙恬儒雅一笑,猛然抱拳,留下青云剑,潇洒离去。

辛胜凝视着城墙上的青云剑,此剑乃是蒙恬从军之时,上将军蒙鸷,亲自从腰间解下,送给孙儿之神剑。

可见他对蒙恬期望之厚重,七国大战,蒙武虽然屡建奇功,升为上将军,但蒙恬却始终没有机会参战,而是主持九原军务。和上将军失之交臂。甚至其弟,蒙毅都后来者居上。

辛胜叹息一声,他是太子侍卫将军,效命于王翦麾下,认真说来也算是蒙鸷一脉。

大秦将种家族,都是出自于武安君白起,白起为军侯,蒙鸷为副将,王翦,蒙武为马前卒。

换句话说,蒙恬留下此剑,就等于承认,他辛胜的子孙后人,会得到蒙氏,王氏的照顾,成为大秦第四个将种家族,让他放手一战。

至于将来的祸福荣辱,蒙恬和他一起扛!

辛胜抬头望向天空,满眼泪水,微笑道:“上将军,你在信中问我敢不敢一起下去喝酒,学生卫辛胜,乐意至极!”

阴山草原狼山口外,一顶有重兵把守的巨大帅帐内,炭火熊熊燃烧,秋寒全部都挡在帐外,帐内三十多人中,一半是身披铜甲的草原诸王,一半是身披皮甲的青年将佐。

第0122章 盗图有风险

此时匈奴大军的先锋部队,已经率先突入了阴山口,前军九万,主将是慕容部族的慕容王,统帅各族全部兵力。

主力却是这位慕容王所部的三万亲军,各族聚集的兵力四万,但是,这九万大军真正的精锐,却是乞伏王麾下的两万铁骑。

乞伏部族聚集之地,又被草原人称之为柔然,鬼方,祖地伊犁,素来都是草原铁骑的重要兵源地,出骏马,更出健卒,最重要的是比起其它地方,乞伏铁骑更服管束,愿轻生敢死战。

可以说,春秋几百年,草原人每一次和中原大战,都有~乞伏部族的身影。

比起历代草原人入关侵略,这一次匈奴显得-更有章法。

慕容,乞伏,秃发,吐浑乃是女帝胡姬,亲自从东胡招收来的王族,熟悉帝国军情政情,而慕容王却是先锋主将,出兵之后,看似群龙无首的主将大帐,却没出现一丝的-混乱。

无数精准的调兵遣将的军令,依次下达各军,这归功于匈奴王庭第一人的浑邪王,在他被女帝委任,主持匈奴对中原三大战区之后,不动民政,反而着手改制各军,效仿秦人军部,增加了一群参赞将军,称之为锦衣郎。

顺势从耶律,撑犁王族,提拔了一大群年轻将作,人人赐锦衣玉带,虽然地位不高,但位卑权重,他们负责制定用兵策略,只要通过女帝和浑邪王的审议,别说草原诸王,就连左贤王冒顿,右贤王拉谷共,都要按例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