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妖孽 第3993章

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站在泗水脚下的是桑海郡守,小圣贤庄的长老荀夫子,还有仅存的绮里季,夏黄公,而身后,却是几十名来自于齐鲁之地的儒家子弟。

而他们先于皇帝陛下聚于泰山,商议的却是封禅礼仪。

只不过这段时间,儒生却是各执一词,始终没有达成共识。

桑海郡守吕翁始终是贡献双耳,一言不发,说实话,如果不是顾忌这群法儒弟子声势浩大,早就将他们驱逐出境了。

但是这群酸儒,却将事情无限的扩大,扩大到了嬴政是否有资格封禅泰山的地步。

荀夫子淡淡的扫了一眼身后群儒:“自古于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这句话倒是极合吕郡守的心思,中原太平,塞外可不太平,封禅的目的很简单,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帝01国民心,民意达到和谐统一。承认赢氏皇权,以熄争心。从而调动中原,所有人力物力,以战北疆。

绮里季却有些沉吟:“齐桓公称霸,会诸侯于蔡丘,而欲封禅。

管仲曰:古者封禅泰山禅梁父者七十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禅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

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听他将三皇五帝都抬出来了,来佐证嬴政皇帝不配封禅,吕郡守心中升起了一股杀机!换句话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霸者不配封禅,只有让天下承认的圣君,明君,才有资格封禅。

夏黄公却比他圆滑的多:“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阯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

今大秦,广纳四海,拥有九州,皇帝的功绩已经超过了三皇五帝,自然要封禅泰山,以告天下。只不过,封禅的礼仪,是按照周礼,还是儒礼,或者是阴阳家的神仪,还需要斟酌而已。”

吕郡守微微摇头:“周礼是不用去想的,秦灭周,不仅亡其社稷,也同时废掉了周礼。”

“郡守所言极是!”荀夫子断然点头,周礼的精髓是什么,是分封,但是你想从这父子二人手中讨一块封地,恐怕马上就大难临头。

人家是不介意杀人的,至于口碑这东西,太子爷将曲阜孔坟都挖了。还在乎这些虚名。

至于争执的是法儒礼节,还是阴阳家的神仪,其实就是争夺的庙堂主导权,自从封禅之后,是法儒为尊,还是阴阳家为魁首,将来朝堂之上,是用阴阳家和法儒谁的主张治理天下。

按照荀夫子的心思,自然偏向法儒,毕竟,融合了秦法的儒家,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治国理念,比起阴阳家强多了。

但是太子却是阴阳家的弟子,除非他叛教出门,要不然,阴阳家始终压法儒一头。

而这次,主持泰山封禅的,却是阴阳家少君将来的帝后姬如千泷,三妃之首的月神。肯用法儒礼仪来封禅才怪!

那怕她们对自己毕恭毕敬,一口一个师傅,那是看在将闾的面子上,但一涉及这种大争,肯定马上翻脸。

别看姬如千泷年纪小,心中却有主见的很,而最可怕的却是,将来东皇太一问罪小圣贤庄。

大秦二世双帝后,姬如千泷为首,东皇太一为末,但真正霸道无双的,却是这个东皇太一。一旦被她嫉恨在心,成为二世帝后之后,有的是办法,灭掉小圣贤庄。

即便是身边的吕郡守,对于用法儒礼仪来祭告天地,也不以为然,人家的闺女可是将来的大秦二世九嫔之一。同样是位高权重,为了一己之私,给法儒门庭埋下杀机,实在不美。

但无论如何,大秦以法治世,法儒也会荣盛不衰的,实在没必要,因为一个封禅礼仪,往死里得罪人。

荀夫子转了转眼眸,淡然道:“这件事,还需问太子!”

吕郡守抚须而笑,当官知道,就是慎言多做事,尤其是当今大秦,你说什么做什么,不出两日就可以上030达圣听。

天知道那句话,不和皇帝的心思,降罪的旨意就下来了。

对于儒家义气,对他来说纯粹是狗屁,孔丘一辈子就当过三年小吏,孟夫子一辈子没走入朝堂,懂什么帝王心术,当官之道。

“就以夫子之言,下官马上派出使者,询问太子!”吕郡守不容置疑道。

两万玄甲,百辆车驾,蜿蜒于驰道。

沿途百姓,望尘膜拜!

而在皇帝御驾三里之处,却有一行骑队,尾随车驾缓缓而行。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大秦驰道宽广绵长,是春秋战国历代所没有,而帝国每年都要拨付重金修缮得极为完善,这对商贾而言不过是一桩无需深思的天大幸事,可在有心人看来,是匈奴铁骑长驱南下,也是极为便利的事情。

剑有双刃,伤人也伤己。

骑队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山头驻足,北望。

为首的老者手握马鞭,向着陇西陇右指了指:“原本按照尉聊的谋划,陇西陇右有李信所部十万军镇守,从而隔断蜀郡,即便是狼骑沿着河西走廊,直奔中原,也可以让中原粮草不受其扰。”

第0065章 赢氏之功

从郢陈过蜀郡,然后又绕到上郡的水道,大部分是当年王翦攻楚之时修建出来的,保证了四十万大军,在灭楚大战之时,没有断绝粮草之虞。

而现在是重复利用,变成了输送军粮,器械的最重要的水路,也同时避免了帝国征调大批的劳役。

除了这位鲸吞中原的皇帝,还有太子将闾,十八子胡亥,和上卿蒙毅,即将远走陇西陇右,收编十万流民的公孙蝶儿,田言。

而她们身后,却是统御五百影密卫,暗中尾随的宓辛和公孙明珠。

公孙蝶儿和田言,并肩驻马,看向了蜀郡。

而嬴政也策马山巅,扫了一眼身边的将闾:“朕在武阳,召见了神往已久的李牧,虽然他是赵国上将,但常年驻扎在雁门,经他这样一说,朕才发现,帝国大军需要防守,驻扎的地方,实在是太长,太大。

按照他的舆图策划,北疆战局,将划分成三处战场,从雁门到九原,长城一线的草原上,从春秋到战国,足足发生了一千两百多次大小战役。是当之无愧的千战之地。

所以,两国在这片战场,投入的兵力也应该是最多,厮杀也最为凶悍。战场上的拉锯争夺,也将达到史上的高峰。

不过,我也知道李牧,赵国尚存之时,他受制于王权,郭开,即便有剿灭狼患之心,也始终不得志,没有兵权,一国之上将,也只能望着草原兴叹。

而秦攻中原,对于草原也采取了防守态势,反而让狼族做大,言语之间,颇多幽怨。”

将闾呵呵一笑:“没有中原一统,那来的决战草原,而且,他心中对赢氏也成见很深,秦人被中原称之为秦狄,只比犬戎高一等,即便是倒腾出什么神兆,天下人心也不会归于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