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妖孽 第2354章

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小蛮子见百官全都不做声,就要宣布百官奏事。

嬴政一朝,重要大事都是在御书房聚集大臣商议,有了决断之后,才会拿到大朝会之时宣布,征询百官意见,弥补其不足。这早已经形成了惯例。

百官默不作声,小蛮子拂尘一摆,刚要说话,嬴政突然轻拍御案:“诸位大臣,如果有要事禀奏,直接上书即可,朕今天想要解决的事情,就是朕去南阳之事,下旨百官朝议科举取士,如今过了这么多时日,庙堂之上也该拿出一个决议了。”

文武大臣大眼瞪小眼,被皇帝突如其来的问话弄蒙了,冯劫,胡毋敬,赵高,周青臣一众大臣迈出一只脚去,就差一声大喝:“臣有本奏。”

可是,这一问让几位大臣同时将脚收了回去,咸阳大殿之上再次陷入了沉寂。

但皇帝问话,总不能没有回应,周青臣首先反应过来,躬身道:“臣周青臣,启奏陛下,陛下下旨让群臣议事,臣等也曾经认真商议过,科举取士虽然开历史先河,也能为帝国积攒大量人才,但是臣等认为,现在不是其时。”

嬴政眉毛一挑:“东郡尚缺郡丞郡尉,可以看出帝国官吏之不足,既然能够为帝国招揽大量人才,为何不推行反而说不是其时,那什么时候才是其时。”

周青臣道:“陛下刚刚下旨,处决了孔门儒生四百七十五人,现在天下士子都闭门不出,生恐大祸临头。”

“科举取士,招揽的是天下贤才,而不是孔门腐儒。”嬴政冷哼一声:“儒家三门,孔门之占其一,小圣贤庄乃是法儒研发之地,你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响应。”

胡毋敬上前一步:“臣是奉常,负责招揽天下饱学之士,不过,臣也认为,现在科举取士不是其时,一是法儒大典只是珍藏在庙堂之上,还不曾让天下士子熟识,当务之急,是应该先商量,怎么让法儒大典流行天下,被天下士子认可学习,这样才有了科举取士的基础。”

嬴政精神一震:“你认为如何才能让法儒大典流行天下。”

胡毋敬惭愧道:‘臣愚昧,还没想出施行的办法。’

冯劫上前一步:“老臣有话说,帝国不学三代,依法治国,但科举取士却不亚于制度之变革,而且,所取之士不问品德只管才具,难免良莠不齐,臣认为这种制度不可取。”

胡毋敬马上道:“帝国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天下贤士齐聚咸阳,不拘一格取士,才让大秦开疆扩土一统中原,科举取士招揽天下士子,虽然难免有不轨之人混迹其中,但更多的却是忠于帝国的英才,岂能因噎废食。

而帝国依法治国,犯法官吏也在御史大夫监管之下,他敢以身试法,难道帝国刑刀就不利吗?”

第0188章 诡异牢房

这两个人一个是三公之末,一个是九卿之一,这一开头,文武百官想不计较都不成了,七嘴八舌,瞠目厉色,将胡毋敬说成阿谀媚上,将科举取士说的一无是处。

嬴政倒是泰然,科举取士于国于民有大利,这群官吏不是分辨不出来,只不过是触动了他们根本的利益,帝国以耕战之功赏爵,军功多出于秦人,耕功来源于天下黔首,但是耕功却不足以上庙堂为臣,只能在乡野当一个小吏亭长之流。

出将入相者多为军中将军,冯劫身为秦人出身军伍,却填为三公之末,三公之首却是楚人李斯,如果帝国科举取士,将军自然就不能在担任相位,文臣和武将分流,阻挡了官路,自然会全力反对。

但是大臣捉对雄词诡辩,竟然喋喋不休,嬴政忍无可忍,脸色一沉拍案道:“既然众卿还没定议,那么科举取士,就这样商议下去,无论多久,一定要拿出一个方略。退朝?”

站起身来,转身就要回宫。

胡毋敬和周青臣同时高呼:“陛下慢走,臣有本奏。”

嬴政只能又坐了回去,看了一眼二人,胡毋敬和周青臣谁也不愿退让,斗鸡般的盯着对方。

嬴政看向胡毋敬:“奉常先说。”

胡毋敬躬身道:“启禀陛下,法儒大典乃是丞相李斯和小圣贤庄伏念合著,左相一项勤于政事,忠于陛下,从无大过,今遭小人陷害,无辜入狱,让百官非议,也让陛下背负寡恩之名,臣请陛下开赦左相,主持商议科举取士,如又真实罪证,在行严惩。”

嬴政冷目一扫:“李斯之子李由已经招供,李斯身为宰相,怂恿太子意图不轨。朕将其关入大牢,正是防止他以权谋私,毁灭证据,如果他果真是坦荡君子,自然查无所据,还他一个清白。

百官非议,刻薄寡恩,除了你,朕怎么从来未见别人上书指责君上,你这样迫切为他开脱,莫非是他同党。”

胡毋敬身为奉常,奉常的职责就是制定朝廷礼仪,招揽天下学士,这两者都和李斯脱不开关系,平常以李斯马首是瞻,如果李斯倒了,他就会被赵高和冯劫玩死,只能死保李斯,却没想到,皇帝竟然将一顶莫须有的大帽子给他戴上了,胡毋敬快吓尿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高呼道:“陛下,臣忠心为国,冤枉啊!”

“冤不冤枉,一查便知。”嬴政轻哼一声:“影密卫,将他拿了,关进天牢。”

胡毋敬身体一软,瘫倒在地。

嬴政看向周青臣:“爱卿何事上奏。”

周青臣将易立储君的奏折往袖子中一塞,躬身道:“科举取士,事关国体,然帝国以坑杀群儒,让天下士子寒心,想让天下士子响应,势必要让一位儒家出身,德高望重的老臣主持大局。”

嬴政双眼一眯,暗道肉戏来了:“不知爱卿心中可有人选。”

周青臣躬身道:“前宰相王绾,乃是老秦名士,老成稳重,足以促成此事,还请陛下开恩,让前丞相再入庙堂,为帝国进忠,为陛下效力。”

“准。”嬴政点头:“胡毋敬身为奉常,办事不利,有失朕望,剥其奉常之职,让王绾继任。”

天牢的青铜门再次打开,章邯又送进一个人来。

昨天被抓进来的是李斯,牢中也变得敏感起来,一听声音,就扭头向牢门口张望。

却见胡毋敬失魂落魄的跟在章邯身后,走了进来。

御使张辽失声道:“怎么奉常大人也进来了。”

姚贾苦中作乐:“也是被李由攀咬抓进来的吗,这到不错,三公九卿快到齐了。”

这几个人都是李由熬刑不过,胡乱攀咬才被抓进大牢的,昨天一看就连李斯也被儿子所累,已经有了幸灾乐祸之心,在看一向和李斯走的最近的胡毋敬也进来了,心中竟然多了一丝伤悲。

胡毋敬咧嘴抱拳却没说话,在往前走,老令郑国,御史大夫冯去疾,在加上左相李斯,三公九卿十二个人,已经到了五个。

胡毋敬心中盘算了一下,尉聊是因为年老,蒙毅是因为守孝,如果在来几个人,大朝会也就只能在天牢中召开了。哀叹一声:“皇帝已经丧心病狂了。”

五人都是庙堂重臣,自然不会哭天喊地了,相互拱手,算是见面礼。

胡毋敬是越看越奇,这天牢不仅整洁异常,竟然还有酒味儿茶香,姚贾郑国喝酒吃肉,李斯和冯去疾竟然相对品茗,看样子,坐牢也得分官职大小,普通犯人那有这种待遇。

整座牢房,都是以青铜栏杆隔开牢室,相互之间一目了然,胡毋敬看到李斯,冯去疾,就再也不肯向前走了,大声叫道:“丞相大人。”

李斯一身白色囚服,手中捧着茶盏,听见他叫,快步走到牢门,胡毋敬抓着栏杆,老泪纵横:“丞相,胡毋敬陪你来了。”

李斯笑道:“算算时间,你也该来了。”

胡毋敬哭笑不得,脸孔扭曲十分难看:“宰相大人,这种时候了,你还有心思说笑。”

章邯笑道:“奉常大人,末将在丞相牢室旁边给你留了一间,进去在叙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