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妖孽 第2217章

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假以时日,一旦三代王治宏图大起,众人已经可以预见,张良势必要成为这场制度之战的主流。所以对他极为客气,尊敬。

张良也有让人尊敬的本钱,儒雅多智,彬彬有礼,谈吐风雅,而且还是老韩贵公子的身份。

几个人聚集在一起,正在商谈什么事情,从脸色上看,气氛十分紧张。

国子监并不能为农家直接所用,毕竟儒生高傲,从来就没将农家,墨家这种依靠劳作来换取生存的门派放在眼里,而且,他们只不过是临时聚集在一起,等待朝廷的昭命,一旦朝廷认可他的才华,就可以平步青云成为帝国官吏。

而且,他们机会没有任何的行政权力,但是,他们负责教化万民,而能够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多是官宦子弟,通过师生关系,结识了许多子弟当官的长辈,这本身就是互惠互利的事情,所以也让他们人脉关系之广无人可比。

国子监的主官唤作祭酒,而负责教化万民的唤作太学。发动政变他们是不敢的,手中无权也无兵,造反的后果就是被官兵抓捕。

但是,在这场大潮之中,让儒家弟子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引起庙堂的关注却是他们渴望的。

时至今日,帝国四十一郡,只有东郡任用的官吏来自于儒生,其他各郡,都对儒生敬而远之,就连咸阳博士学宫的一群大儒,担任的都是闲差。

王祭酒阴沉着脸:“现在,军方还是不肯打开营门,接受学子的陈情吗?”

太学士道:“是,下官刚从军营归来,韩信只是派出了兵卒守护营门,但是,里面却始终没有动静。”

张良拱手道:“诸位,大秦以耕战之功任用官吏,韩信持功自傲,分明是没将儒家放在眼里,如果这样下去,此事就不了了之,反而趁了他们的心意。

这些被抓捕的官吏,都是为了平息农家之乱,还东郡一个吏治清明。而韩信乃是泗水将军,职权范围不在东郡。而且,抓捕东郡官吏没有圣旨,等同于越权行事,出动的兵卒足有二百,已经违背了大秦军制,没有调兵虎符,超过五十人就是抄家灭族之罪。

这种时候,诸位还在犹豫什么。”

王祭酒站起身来,背着双手在厅堂中走了几步,决然道:“他们不开门,咱们闯进去。”

他这一说话,众人全都惊呆了,硬闯军营,到时候刀俎加身怎么办,儒家凭的是一张嘴,不是挥刀舞剑的匹夫。

太学士惶恐道:“祭酒大人,这样做不妥吧,一旦硬闯军营,就等于给了韩信一个借口,即便是不杀人,将咱们抓起来也是无妄之灾。

而且,当今皇帝一向轻视儒家,若是怂恿学子闯入军营,只怕皇帝知道了,反而适得其反。”

一位博士道:“太学大人说的不错,不管皇帝对这件事做出何种反应,毕竟他远在咸阳,韩信所部驻扎的是龙虎骑兵的军营,就凭儒家学子乱闯军营重地,他就可以大做文章。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连累无辜学子。”

张良看着一群瞻前顾后的大儒,皱着眉头心中暗叹,百无一用是书生,人家已经将刀架在你脖子上了,想要反抗却扯出这么多的理由。

平定东郡之乱,并不仅仅在江湖,还有官场,自从伏念交出颜路,小圣贤庄召回天下儒生,张良就已经意识到了一场巨大的危机。

所以才伙同朱家,千方百计的刺杀将闾,他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家仇国恨,而是为将来反秦大业保留一些拥护三代王治的儒家弟子。

第0002章 韩信也野蛮

这已经不是面子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小圣贤庄的儒家已经彻底变了味道,法儒大师荀夫子亲自教导弟子,伏念成为帝国的忠臣。

颜路被捉押送咸阳,被寄予厚望的项氏一族彻底灭亡,连一个三尺稚童都没留下。

逍遥子被废,大铁锤和高渐离战死,这一连串的沉重打击,并没有打消张良复国的心思,反而越来越炽烈。

农家十万弟子,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也是一群乌合之众,朱家想要夺回神农堂,就需要这些儒生去冲锋陷阵。

东郡官府落到这种局面,将闾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狼族大军陈兵境外的情况下,他这样胡作非为扰乱中原腹地,将会让远在咸阳那个暴君将一腔怒火全都倾泻在他的身上。

所以,现在东郡越乱越好,一旦皇帝选择了妥协,不仅可以让儒家占据大秦朝堂,农家之祸也可以消除。

一旦朱家夺回了神农堂,在将荧惑星核弄到手,就可以踢开田赐,直接去炎帝六贤冢接受六大长老的任命,到时候他振臂一呼,农机十万弟子就可以成为一支席卷天下的雄兵劲旅。

狼族侵吞中原,腹地农家作乱,即便不能彻底颠覆这个庞大的帝国,也可以划江而治,将中原富庶之地纳入囊中另立一国。

张良将所有厉害关系盘算清楚,这才冷冷一笑:“现在退避,只能让韩信更加的丧心病狂,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动用兵力,压制东郡群情鼎沸的民众。”

王祭酒闻言一愣,拱手道:“子房,有何妙计。”

张良冷笑道:“如果我们抬着孔孟二圣的塑像去闯军营呢?”

众人闻言一愣,张良继续道:“帝国建国之初,就册封孔门孔鲋为文通君,建立博士学宫,招揽天下英才,说明皇帝对孔孟二圣也有敬畏之心,韩信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泗水将军,如何敢和皇帝明目张胆的作对。”

王祭酒,太学士击掌大笑:“子房妙计,孔孟二圣圣象驾临,即便是韩信也的退避三舍。”

王祭酒得意道:“而且,受害家属子弟都是我儒家弟子,他们不畏惧刀兵之祸,咱们这些为人师表的,也应该为学子出面,这本身就是顺利城战的事,走,咱们去请孔孟二圣的圣象,抬着去军营。”

国子监大殿之中,就供奉着孔孟二圣。

当下,王祭酒就召集国子监所有大儒,兴冲冲的前往供奉孔孟二圣的大殿,焚香上告,大礼膜拜之后,众人就一哄而上,将孔孟二圣的圣象从基座上抬了下来。

放在准备好的车驾之中,王祭酒和太学士一左一右的扈从着马车,车后跟着几十个大儒,昂首挺胸的向着门外疾奔而去。

只不过还没等他们走出国子监大门,两名看门的小吏就跑了过来,大呼道:“祭酒大人,太学士大人,祸事了,有兵卒将国子监包围了,一个人也不放出去。”

众儒顿时色变止步,放眼望去,国子监大门之外,一个个身穿黑色战甲的骑士,战剑出鞘杀气腾腾。

为首两名将军,却是一脸的笑意。

韩信低头看了一眼众儒和扈从在中央的马车,笑吟吟问道:“众位先生,不坐马车,却将两尊泥胎木像放在其上,步履匆匆,究竟是为了何事。”

王祭酒看了看端坐马上的韩信,眉清目秀,笑意盎然,丝毫没有下马的意思,顿时大怒:“此乃帝国招贤纳士,教化万民之所,圣人居留之地,尔等纵马驰骋,粗野蛮横,不将圣贤放在眼中,大胆妄为。”

只不过他这句话和对牛弹琴差不多,韩信是兵家,素来瞧不起这些耍嘴皮子的大儒,而且,帝国的军人地位想当崇高,封疆大吏都是从军伍中提拔,扭头看向身边的将军:“钟离将军,你读过诗书,这老头在说什么……”

钟离昧微微躬身,道:“这位大儒的意思是说,这里是孔孟二圣的地盘,教化育人之地,将军率领军伍堵住门口,有辱斯文,意思就是说咱们太粗野了。”

韩信顿时脸色一板:“听说太子去小圣贤庄,也是玄甲铁骑扈从,将士们四周警戒,荀夫子大师和伏念掌教,从来就没嫌弃玄甲粗野。

怎么到了咱们这儿,就有辱斯文了。你告诉他,他说的纯属放屁,圣人居所,教化所在,难道儒家弟子犯了帝国律法,就不用关进大牢,难道就因为他们是儒生,就要找一个山明水秀的所在另行看押。真是岂有此理。”

钟离昧实在懒得翻译他这大白话,长着耳朵的都听的懂,直接战剑一指:“来呀,将他们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