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妖孽 第1205章

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昔日之秦国地不过千里,赖陛下圣明,雄心大略才平定海内,祛除匈奴蛮夷,日月照射到的地方莫不臣服,天下黎民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灾祸,从而让大秦帝国传承于万世,自上古以来,不及陛下之盛德也,陛下当稳定自心,不用让这些流言累及朝政。”

嬴政皇帝大笑:“好,仆射之言,朕当同饮一大爵。”端起面前的青铜爵,一饮而尽。

“仆射大人所言极是,臣等赔陛下一爵,皇帝陛下万岁。”众臣站起身来,端起酒爵同饮。

将闾眼珠子滴溜溜乱转,弄不清这群儒生在玩什么把戏,但是周青臣语气至诚神色庄重,不像是假的。

将闾目光看向负责记录的蒙毅,蒙毅无声的比了个口型:“这个周青臣是杂家,不是儒生。”

将闾这才明白过来,欣赏的看着周青臣,这货虽然有献媚之言,但说的却是实话,怪不得父皇爱听。扭头看了一眼鼻观心,正襟委座的扶苏,身后一群大儒群情涌动,心中好笑,好戏来了。

陡然一声大喝:“周青臣当殿媚君,简直是恬不知耻。”众臣愕然,将闾顺着声音看去,说话的却是博士淳于越。

淳于越站起身来,走出博士群体,指着周青臣大骂道:“青臣以今非古,不尊王道,当殿媚君,其罪该诛。”

淳于越指着周青臣大骂之后,遥遥向着皇帝御座拱手道:“启奏皇帝陛下,太子殿下,臣闻,殷商周之所以长治久安,就是因为封子弟功臣,以为辅佐,而陛下广有四海,而子弟却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论事不以古人为师,而青臣不死回归王道,却当面献媚于陛下,从而加重陛下的过失,乃是大大的奸佞,臣恳请陛下,将周青臣诛杀,以安天下之心。”

一语落地,众臣哗然,淳于越如果是紧紧指责周青臣也就罢了,毕竟,博士们以为自己通今博古,瞧不起诸子百家儒家之外的门派,所以经常群攻别的门派弟子,这已经是众臣熟悉的场景了。

但是,现在郡县制已经施行天下八年了,淳于越指责周青臣却涉及了郡县制和诸侯制度,而陛下有四海,子弟为匹夫,这已经是在朝堂之上,明目张胆的攻击皇帝和太子。

朝中重臣都是将闾当年提拔于微末,就是一些老臣,在大秦征战天下七年之中,也亲眼目睹了将闾为了大秦天下建立的功勋,而这小子从来就不以功臣自傲,对所有的重臣都持晚辈礼,淳于越话一说出来,众臣全都怒目而视。

上将军王翦刚想说话,却见皇帝陛下向着自己微微摇头,这才归坐,嬴政扣了扣龙案,朗声道:“稍安勿躁。”大殿之中瞬息就静寂下来。

嬴政目光扫过群臣:“既然有争端,适逢朝会,众臣就畅所欲言,今日言者无罪。”

将闾哀叹一声,父皇这是想要将事情扩大啊!

果然,嬴政的话音刚落,大殿中立即乱纷纷,身为大臣都很清楚,嬴政虽然在说畅所欲言,却不是什么事都可以说的,而是在朝议郡县制是否可行。

但是,郡县制度已经施行了八年,而且是李斯力主倡导的,而听闻太子也是幕后的推动者,皇帝这样一说,岂不是让二人难堪吗?

熟悉嬴政的重臣全都心惊肉跳,弄不清出嬴政是将矛头指向了李斯和将闾,还是借机贬低儒家,而现在博士学宫的大儒背后却是皇长子扶苏。

制度之争,皇子之争,今天已经穷图匕现,而将闾能让人攻击的只有老婆众多,但是这种事情却不能放在台面上的,而且听闻这小子还是江湖上有数的高手,手中更是掌握着大秦罗网,谁敢在这种事情上胡言乱语,就不怕半夜有人摸到家里,砍掉脑袋。

“陛下,周青臣当殿媚君,臣等以为应该治不忠之罪。”一群博士首先发难,锋芒直指周青臣。或者说,指向的却是支持郡县制度的李斯和将闾,当年的赞成郡县制度的一群老臣。

“当当当”将闾手中玉剑直接砸在案上,站起身来,目光看了周青臣一眼:“父皇已经发下旨意,今日言者无罪,所以,今日之是制度之争,不要搞人身攻击。”

廷尉府长吏蒙毅挺身而出,高叫道:“今天陛下允许众臣群议制度之,周青臣之言,只能当成维护郡县制度,不足以治罪,再说大秦依法治国,不论心术,你们连大秦的法律都不知道,竟敢罗织罪名,陷害大臣。”一番话义正词严慷慨激昂,熟悉秦法的大臣们也无不纷纷点头,博士们顿时不敢再说。

蒙毅是继李斯之后廷尉长吏,最是熟悉律法,而且执法严明,虽然这个年代没有诽谤之罪,但是惹了蒙毅,那就等于招惹了瘟神,没事找几个校尉盯着你,稍微有点违法的地方就拿下问罪。谁也受不了啊!

想吃又怕烫嘴,就是儒生的心态,将闾笑的更加的诡异。就凭这几个毛人还想撼动郡县制度。

第0016章 丢失的军饷

碧海潮起,红日初生,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在蜃船之上,让这个停在桑海港湾的庞然大物泛出一片金黄。

听涛看海,本来就是人生一大乐事。

张良站在小圣贤庄临近海滨的阁楼之上,海风轻轻的吹拂白色的儒袍,更显的温文尔雅犹如谪仙。

颜路安然若素,慢慢的转动着手中的茶盏,不管到什么时候他总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淡淡的语气好像说着毫不相关的事:“今天就是咸阳大朝会了吧!”

有儒生的地方小圣贤庄就不缺乏耳目,今天咸阳的大朝会张良预谋已久。

“但是,我却想不出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颜路扭头看向海上的蜃船:“儒家好不容易在咸阳埋下的钉子,你就打算这样毁了不成。”

张良轻声一笑:“二师兄是不是觉得不值。”

颜路点点头:“自从将闾拜在师叔门下,桑海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小圣贤庄一场辩论已经让儒家声名扫地,现在墨家已灭,儒家也该蹈光隐晦,才能避开灭亡的命运。”

“二师兄真的关心儒家。”张良扭头问道。

“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接触山东六国流亡贵族的地方。”颜路终于露出了一丝伤感:“如果在失去小圣贤庄这个藏身之地,恐怕我们就真的流亡天下了。”

“争是不争,不争也是争。”张良俊秀的脸上露出一丝阴狠的笑意:“师叔已经成了大秦太子的师傅,伏念师兄意图不明,桑海局势瞬息千变,如果儒家在沉默下去,就会被世人所遗忘和唾弃。等山东六国贵族放弃了复仇,安分守己当一个顺民,推翻暴秦的大业也会嘎然而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也猜不透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颜路一声轻叹。

“所以我才会将儒家放在火炉上烤烤,就是让天下人看清暴秦的真面目。”张良扭头一笑:“而且,我们也没损失什么。”

“但是,我们又得到了什么。”颜路轻声问道。

”大秦现在兵多将广,而嬴政虽然残暴,但也不失一个盖世明主,而最可怕的是,我们这个四师弟对儒家一点好感都没有,如果让他当上皇帝,大秦两代都会压制儒家,而儒家最终消失在诸子百家之中。

如果没有内忧外患,想要推翻暴秦保住儒家,恢复夏周商三代的辉煌制度,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物先腐而虫生,只有让大秦从内部坍塌,我们所有的努力才会开花结果。”

“但是扶苏真的能成事吗!”颜路惊奇问道。

”不能,郡县制度是战国以来,各诸侯国施行的战时制度,而这种制度经过李斯的精心完善,已经在天下使用了八年,而这八年之中大秦也在不断的调整律法,让天下黎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夫子那种穷民强国的思维已经荡然无存。

而扶苏虽然心向儒家也赞成诸侯分封,但是他却不明白,推翻郡县制就等于推翻大秦的统治,等于和嬴政正面交锋,一头羔羊如何能够抗衡一头暴怒的虎狼。”

“那样岂不是让扶苏死无葬身之地。”颜路轻声一叹。

“扶苏的罪就是因为他是大秦的皇子。”张良也是一叹:“为了儒家为了天下,我们只能如此。”

颜路轻轻点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也是没办法的是,但是我们得到的好处是什么。”

”嬴政必定迁怒于儒家,虽然我不清楚他这种怒意会达到什么程度,但只要他对儒家动手,就会引起天下儒生的反抗,这样儒家就成了一个受害者,从而得到天下黎民的同情。

如果他不降罪扶苏,也不理会儒家,大秦朝堂之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儒想要推翻郡县制,而制度之争,也会让大秦朝堂陷入一场混乱。”

张良一笑:“但是不管怎么样,都会让儒家成为反秦的一面旗帜,墨家虽然灭亡,但是在桑海的根基依然存在,现在墨家巨子天明,兵家传人项羽都已经成为儒家的弟子,而最重要的是,项羽是项燕的孙子,当年庄济之乱,项氏一族隐居在震泽,可以说人人皆兵,等风云际会,我们振臂一呼就会得到一支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