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单身狗怒开无双 第78章

作者:我是旺财兄

蔡文姬见他说得诚恳,知他所言非虚,于是不复再言。

步练师离他们俩人最近,想来是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往这边看了一眼,正好跟罗信眼光相触,罗信看到步练师眼中满是对自己的赞许之意,两人不由相视一笑。

罗信想道:“练师深明我心。”顿觉心头暖暖的。

罗信回到议事桌前,高顺坚决推辞这份差事,说:“主公应该自领青州牧才对。”

罗信劝道:“高顺,我在长安的事情可还没办完,青州这边的事情一了,就要返回长安。今后青州就是我们的根据地,是我的唯一退路,绝对不容有失!必须有一个信得过的人守着。你为州牧,赵云做你的副手,你们和周仓刘辟他们一起把青州弄好来。”

赵云诧异道:“我不是还要跟你回长安吗?”

虽然罗信都已经在寿阳时突阵杀敌了,但赵云心里还是把保护罗信的安全当成自己的一项职责。.....

第085章 玩cosplay呀?

“赵云,你和高顺在青州的担子可不轻哪!青州有一百多万流民,得给他们安置田地,开荒种田。”

“而且旁边就是兖州的曹操和平原的刘备,这两人手下都有猛将,如果他们发兵来攻打,光靠高顺一个人可扛不住。别看我们有二三十万军队,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些军队现在的战斗力是非常弱的(周仓刘辟等人脸上一红),要靠你和高顺将军把他们组织起来训练成一支强军。这些都是很辛苦的事情。”

“所以苦活累活就交给你们几位去做了,我偷个懒,回长安干容易的事情。”

他虽然说长安的是容易的事,但赵云高顺步练师都知道,他在虎狼环伺的长安城里谋划诛灭董卓才是最危险的事情,心里都是折服。

“只是眼下还有一个大大的难题。”罗信摸着下巴道,“就是我回到长安后,长安的兵该由谁来训练呢?”

罗信每天要上朝,退朝后还要和董卓王允貂婵张温一群人打交道,可没时间带领士兵们训练,而且还要让他们熟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要给他们传输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年头,练兵容易,政委难找呀。

“要说练兵,我现在倒是有一个好人选。”高顺闻言,淡淡一笑说道。

赵云也对罗信说:“正好,我也有一个人要推荐给你。”

罗信欢喜道:“怎么这么巧你们都发现人才了?”

赵云对高顺道:“要不咱俩把自己的人选名字各自写在手上,看看是不是一样?”

高顺笑着说:“正想如此。”

于是二人各取笔砚,在手上写下名字。

罗信在旁边看着,心道:你们两个这是要cospy诸葛亮和周瑜啊?问题是谁扮孔明谁扮大都督?就不怕被人家告你们抄袭?

二人写出,各出字条,高顺的手上写着“蔡姑娘”,赵云的手上则写“文姬”,两人相视大笑。

“原来你们都推荐文姬姑娘?她一个女孩子,在你们看来能带兵训练?”罗信好奇道。

高顺道:“文姬姑娘从长安来的一路上,常与赵云将军和我讨论兵法及用兵之道,我觉得她天分不错,也颇有见地。是个好苗子。”

赵云也道:“现在正值用人之际,何分男女,你应该唯才是举。”

蔡文姬见自己得两员大将的夸奖,有点不好意思,脸红扑扑的说:“承蒙两位将军谬赞,文姬愧不敢当。但我也希望罗将军能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尽力而为的。”

她随罗信出征,原就是希望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倘若罗信能让她带兵,她离自己的目标就又更近了一步。

看着蔡文姬期盼的目光,罗信想了好久,说道:“这件事情我们迟点再讨论吧。”

高顺等人都大感意外,但也没说什么,等着罗信的下文。

“我打算明天前往磐河,给袁绍与公孙瓒当和事佬。”

赵云和高顺完全没问题,都说:“好,明天我们就带军出发。”

虽然袁绍和公孙瓒带的都是正规部队,战斗力比青州黄巾之众要高得太多,但他们做为武将,做为真正的军人,他们的职责就是带兵打仗,只要罗信发声号令,他们就会勇往直前!

“不用带兵,我自己去就行了。”罗信道。

步练师一惊:“你一个人去?”

赵云也反对道:“我们在虎牢关的时候打败了颜良文丑,阻了袁绍搜查孙坚的好事,随后袁绍又从我们这边挖走了吕布,他必定对你十分防备了。你单身独往,万一他要杀你以绝后患,你没兵没将的,岂不是坐以待毙?”

罗信笑道:“正因为袁绍极有可能忌惮我,所以我才不能带兵前去。因为我是去当和事佬的,不是去帮忙打架的。我孤身前去,可以让袁绍对我的戒备之意降到最低。毕竟大家都知道我就算再能打,凭自己一个人也是无法对袁绍的军队形成实质威胁的。这样袁绍才有听取我意见的心理空间。”

“当然,劝两家和解,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单身上门当说客,另一种是大军压境,以优势兵力威吓他们双方息兵,各回属地。”

“现在我们手上的长安洛阳青州兵加一块,一共有将近三十万,其中青壮年战力估计有十几万,大家认为足够威吓他们吗?文姬姑娘,赵云和高顺都夸你在军事上有见地,我想听听你的分析。”罗信把问题抛给蔡文姬。.....

第086章 文姬三观很正

蔡文姬秀丽的面庞略一沉思,先向高顺问道:“高顺将军,我军三十万将士都能全部出征吗?”

高顺道:“不能,各地需要安排留守的兵力。能够出征的大概十五万人。”

蔡文姬又问刘辟:“刘将军,你在济北多时,这里离冀州很近,可知道驻扎磐河的袁绍与公孙瓒的兵力各是多少?”

刘辟答道:“袁绍在磐河大概驻了七万人马,公孙瓒则有五万多人,其中有五千为骑兵。”

蔡文姬又问赵云:“赵将军,以你所见,我们十五万人有必胜的把握击破其中任何一方吗?”

赵云答道:“我们的部队除了长安和洛阳的六千人之外,其余的都训练不足,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拿去跟袁绍和公孙瓒的正规军相斗的话,胜算并不大。”

蔡文姬对罗信说道:“罗将军,若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能轻言作战;没有夺城的把握,就不能轻言攻城;不然的话,即使有严刑和重赏也无法建立军队的信心。”

“主帅的威信和军队的自信都是通过每一次战斗积累起来的,形势的变化应该要在事前就预判到。兵员一旦集中,就不能随意解散,军队一旦出征,就不能无功而返,否则主帅在士兵心里就会渐渐失去威信,士兵们在战斗时就会对敌人产生恐惧。”

“我们的大部队是刚刚归顺到将军手下的,其心未稳,骤然令其出征又无法全胜的话,会严重影响军队的士气和将军在士兵中的威信。所以我认为,既然去了也无法有效的威吓住双方,弊大于利,那此刻就不宜带军前往磐河。”

众将都点头同意蔡文姬的观点。

“那就说好了,我一个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