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四千年后 第111章

作者:祈耳喵

  ——在这个时代,能有这种防盗意识可以说是相当先进了。但依靠于口头传承,如果没有魔神的力量加持的话,耶稣很怀疑在长久的传承中、正史和知识是否会变形扭曲。

  如今他对这个组织充满了兴趣。等机会合适的时候,他会稍微帮帮忙,把这个组织完善一下、帮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什么的……

  就在他心中想着这些事的时候,停留在加扎港的船只陆陆续续的扬起帆来,向着亚历山大港出发了。

  每艘船大约有十个水手左右,船身在水面以上的部分大约有两人高,船舱下面全是压舱的货物,有多余的空间才能往里面塞几个乘船的人,一艘船一共也搭不了几个人……不过也没有多少人有需要乘船去旅行的必要就是了。

  毕竟乘船的费用一点都不便宜,一般人都会选择徒步旅行。从加扎到亚历山大,也用不了几天功夫。这些船行也不靠运人挣钱,而是靠来回运送货物维持经营。

  为了打点关系,也会有一些旅客被人托关系送上来。不用交钱,就是顺便带你一程。

  这些人一般都会安排在船尾舵附近的座位上。毕竟能接到铁器、木材、矿石这类大单子的船行很是不多,更多的货船所运着的不少都是活鱼,要么就是咸鱼、兽皮之类的,腥的不行。

  而且这个年代的船,在海上颠簸抖个不停属于常态。待在船舱里基本出来就成咸鱼味的旺仔摇摇冻了。

  这艘船甲板上一共就只有他们四个,空间上倒是宽松很多。因为货装了不少,船舱里也只塞了七八个人,就已经和别的船差不多沉了。

  耶稣细细的观察了一下水位线,然后他立刻意识到——这些旅客,怕不是用来压舱的。

  难道埃及人没有压舱水之类的技术吗?

  他若有所思的皱紧了眉头,陷入了思索之中。

  看到耶稣不再搭话,亚萨罗斯便跟奈丽雅说了一声:“把书给我,奈丽雅。小心别把书弄脏了。”

  “嗯,我知道,老师。”

  奈丽雅轻声嗯了一声,把自己放在膝上的衣服撩起,将放在大腿上的薄册子慎重的递给了亚萨罗斯。

  亚萨罗斯用一块布将其仔细的擦拭了一遍,然后把它裹起来、放在了自己怀里缝着的口袋里。在那之前他又将一块三指宽的水晶片从口袋深处取了出来,放在了书的侧面。

  “那是……羊皮纸?”

  耶稣注意到了那书的材质。

  或者说,想不注意到都很难——毕竟这薄薄的书卷和厚重的莎草纸相比,实在是过于显眼了。可想而知,这东西当年出现的时候,一定颠覆了人们对“书”这一概念的认知。

  “是的,大人。”

  亚萨罗斯平淡的回道,语气中有些许骄傲和怀念:“这是我老师亲手誊抄、加注后传给我的几本书之一……它叫做《辩谬》。是先哲亚里士多德所写的。您在推罗或许不知道,在罗马要想弄到够写一本书的羊皮纸,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的确。当年卖到罗马的羊皮纸一共就不多。”

  耶稣点了点头,赞同道:“不过羊皮纸确实比莎草纸更方便保存,也能保存更久的时间。能记载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倒也不算是浪费了这羊皮纸。”

  他对那本书确实有印象。《辩谬篇》似乎是亚里士多德所著《工具论》的其中一部分……

  但和《辩谬篇》相比,他更在乎那个水晶片。

  那形状看起来,像是将正好能用手握住的水晶球对半切开一样。这让耶稣有些好奇。

  埃及人……或者罗马人,不会把凸透镜发明出来了吧?

  但他不清楚这个东西的存在是不是某种常识,倒也不好开口去问。

  好在亚萨罗斯比较懂事。他注意到耶稣微微歪头,看向那水晶片的目光,便开口解释道:“这个不是西方人用的那种水晶球。我叫它阅读石……我看书看不清楚,但透过阅读石就可以看的很清楚了。”

  “……这是你发明的?”

  耶稣挑了挑眉头,以清冷的声音问道:“你说西方……是督依德那边吗?”

  亚萨罗斯点了点头:“是啊,我知道他们有用水晶球占卜的习惯,我也见过一些。但我发明它不是为了占卜,而是为了看书。”

  “我是真的老了……现在看东西都看不清楚了。”

  老人呵呵的轻笑着,开了个不算热呼的玩笑:“也不知道再过多久就会去追随所罗门王。”

  “我是觉得,把书抬起来的话,又容易把书不小心扯坏什么的;我低头看书的话,背疼不说、还容易把书页弄脏。所以我就找有没有能离书远一些,还能看清书的办法。”

  “我以前见过那种水晶占卜球。从侧面望过去,占卜师掌心的纹路都会放的很大……我就觉得这东西应该能帮到我。”

  亚萨罗斯兴致勃勃的跟耶稣说道:“然后,我前年冬天就用冰磨了一个球。不断的削磨厚度,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割角度。”

  “……原来您那个时候是做这个的啊。”

  一旁的奈丽雅瞪大了眼睛:“我还以为……”

  “你还以为什么?你真以为我在玩冰吗?”

  亚萨罗斯笑出了声,轻轻摩挲着手中的水晶片,骄傲的说道:“这就是我所发明的,方便老人阅读的工具。我叫它阅读石。”

  “……你将会被后人铭记,亚萨罗斯。”

  耶稣凝视着他,嘴角上扬:“你绝不会知道,你发明了什么东西出来。”

  放大镜。确切的说,是公元前四年的放大镜……

  ——这小小的镜片,怕是能改变历史。

  更新完毕,说好的两更,窝去睡了……(趴)

  困死我了,孩子们晚安晚安……

第五十五章 成功混入其中

  天色渐晚,船队纷纷靠岸。

  旅客们被几个小伙子引导者,从绳梯一个个下船。

  而水手们则在船尾熟练的系上锚链,将火把拆下。还有几个拿着卫生工具的年轻人一边驱赶着老鼠、一边伸手不停挥散在咸鱼上如同浓云般的苍蝇群,进去用网子将货物一袋一袋的装起来。

  浓郁的腥味传来,旅客们与其说是悠然离开,不如说是仓皇逃离,带着自己的行囊迅速离开海边。

  而耶稣和犹大却没有混入人群中,跟着大多数的人一起走。

  他们刻意留在了最后,停在亚萨罗斯身边。

  在船上这半天的时间里面,耶稣成功的和亚萨罗斯混熟了。如今亚萨罗斯对耶稣在他们组织里拥有更高的地位这件事没有任何迟疑……他甚至认为,耶稣表现出来的年龄都是一种伪装。

  一个九岁的孩子能有如此知性和见识……很显然不太真实。

  ——所以他应该是真的矮。

  或者是用法术伪装出了这样的外表也有可能……

  但在所有人都向着外面涌去的时候,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四个人应当更加违和。但事实上就是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他们。

  那是因为亚萨罗斯手中捧着的小小石片起的效果。

  他摊开手心,有一个正好能握紧的石片静静躺在他的手心中。那是类似钙片一样的三角形石片,向上的那面刻着奇怪的符文,上面有橙色的微光闪烁。

  “耶稣、犹大,你们都不要说话……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说话。尽量也不要动。”

  亚萨罗斯轻声说着,一动不动站在原地。

  一道奇妙的力场从石头上散发出来,将耶稣和犹大,以及亚萨罗斯和奈丽雅包裹在其中。

  那蒙蒙的淡橙色微光让周围人的注意力分散,目光无法在他们四人身上长久的停留。

  他们四个沉默的看着前面的人慢慢离去。眼看他们就要走远,但就在这时,不远处却突然有马蹄声传来。

  “都不许动!”

  “法老卫队紧急审查——”

  从远方传来的斥喝声响起,举着火把的轻骑兵队突然聚拢过来,手举弓弩或是长枪,把港口团团围困。

  人们立刻陷入了惶恐和骚动之中。

  一些人不满的怒声斥骂,还有孩子哭喊起来。一些愣头青眼看着就要冲上去,还有一些本地人则连忙拦着他们,安抚着人。

  “不要害怕!这不是针对平民的!”

  法老卫队的其中一人高喊着:“接到通报,有杀人犯混在你们之中!与案无关的平民不要阻拦搜查——”

  听到他的话,人们稍微平静了一些。但还是有一些人骂骂咧咧嘟哝个没完……但他们被那枪柄重重抽了一下后,也就老实了下来。

  在手持弩箭的骑兵们的监视之下,从人群中分出十二个人分成六组,每组一个祭司一个卫兵,去迅速盘查每个人的身份。

  大概的盘查方式,就是问“你的名字是什么”、“你是哪里的人”、“来亚历山大来做什么”之类的话,并将得到的问题再用“你的名字是XXX”、“你来自XXXX对吗”之类的话再确认一下。

  而在人们回答“是”的时候,祭司就会用光在他们头上照一下。如果没有什么反应,他们就被放走了。

  若是有人撒了谎,那光就会变成红光。那卫士就立刻会一拳打在脸上,紧接着就是一顿暴揍,把人踹倒在地再补上几脚,然后重新问一遍“是还是不是”。

  如果这次说了实话,就会被放走;但如果拒不回答或是仍旧是红光,那么就会被直接绑起来抓走。

  在不安紧张的氛围中,被围起来的旅客们一点一点离开或是被抓走。最终有五个身份可疑的人始终不说实话,被法老卫队带走。

  等到他们完全离开的时候,亚萨罗斯才松了一口气:“终于走了。”

  “和上次来亚历山大一样呢,老师。”

  奈丽雅微微眯起眼睛,理了一下耳边被海风吹乱的发丝:“在其他地方都没有问题。一到亚历山大就会被人发现……肯定是亚历山大的据点中出了个叛徒。”

  “不一定,我觉得不是。”

  老人摇了摇头:“如果亚历山大的据点里面有叛徒,那么他们应该直接去抓捕去集会的长子们,而不是来审查旅客。这样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

  “那肯定是因为他们蠢,想不出这种办法。”

  少女轻哼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但耶稣却笑了一下:“这可不是好习惯,奈丽雅。把取胜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敌人对你的计划一无所知,这就是最大的愚蠢。”

  “耶稣说的对,奈丽雅。”

  亚萨罗斯叹了口气。

  他和耶稣对视,点了点头。

  耶稣这才开口解释道:“你看,那些卫兵们只是带着借口来抓人,却随便抓了几个人就离开了。这说明他们并不知道我们的样貌和身份,只接到了‘来这里能抓到人’的消息。”

  “但从那些人来的数量上考虑,给他们提供这个情报的人在法老卫队内部的地位肯定不低——这就产生了很奇妙的矛盾。那个提供消息的人对具体的情报所知不详,却具有足够高的影响力。这和叛徒透露情报应当是相反的。”

  耶稣缓缓说道。

  如果是有叛徒泄露了消息的话,应该是精确抓捕目标才对。他们不会派来这么多的兵力,因为得知了敌人的数量之后,就会发现出动这种数量的卫队完全是浪费。

  三百多人、披坚执锐的骑兵,来抓区区两个人不光是用不到,反而更容易暴露他们的目标。

  “应该是有一位能使用‘预判危机’的阿蒙神大祭司一直停留在亚历山大。”

  亚萨罗斯确认道:“他能意识到我们的威胁和入境,却不知道人数和规模。所以才会放这么多人来抓我们,却没有抓到人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