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之万界明星圈 第528章

作者:黑土

  每到一处地方,都想要掏出手机拍两张。

  现在并不是节假日。

  所以并没有出现爆满的场景。

  拍照的时候,可以进行随意的拍摄。

  不用担心后面一堆人。

  楮墨最喜欢的地方是——留园。

  小桥流水人家,古树青砖绿瓦。

  一副江南小镇的模样,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十分的美。

  这样的地方,很适合居住,冬暖夏凉。

  可惜的是,这是景区。

  楮墨还没有牛逼到将游客赶走,自己将留园霸占的实力。

  这是国家不允许的。

  毕竟,这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祖先留下的遗产。

  留园与京都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都是国家最为著名的园林。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

  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

  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

  留园占地约30亩,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600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

  留园的景色十分美丽。

  在苏州园林,楮墨呆了几乎一天,从早上吃完早饭进去,然后直到傍晚才出来。

  可以说,几乎逛遍了每个地方。。

[正文 第646章 中山陵 导游讲解]

  苏州园林,无愧于华夏最为经典的园林之一。

  在里面,你可以感受到南方那小桥流水的婉约,这是和北方如同故宫一般的恢弘大气的园林是不一样的。

  无所谓好与不好。

  只能说,各有千秋。

  ······

  从苏州园林出来之后,于次日来到了南都。

  南都他来过几次,但都是去繁华地段吃饭,或者买东西。

  对于景区,他懒得去。

  当然,也不是哪里都没去过。

  至少南都博物馆他进去了。

  车展的时候,还去过车展。

  这一次,楮墨打算白天的时候去中山陵,晚上的时候去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

  去领略一下秦淮两岸的风光秀丽。

  看一看诗人口中的“江南秦淮”。

  ······

  中山陵是来南都的第一个目的地。

  这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中山陵位于南都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入选“首批华夏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华夏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融汇华夏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华夏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

  楮墨从山脚下,踏步而上。

  一步一个脚印。

  逐步向上。

  观看四周的风景。

  中山陵虽然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但是风景也不错。

  特别是空气,清新,没有任何的污染。

  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茅山南麓的缓坡上,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

  楮墨在孝经鼎面前停了下来,仔细瞻仰着。

  在楮墨的身边,有一个导游,正在给自己旅游团的成员讲解着。

  那家伙,声情并茂,知识渊博,一看就是一个合格的导游。

  孝经鼎是中山陵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孝经鼎为青铜铸造,造型别具一格。从构造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下为铜鼓状的底座,通体饰有花纹,平面光滑如镜,正中刻有一个五角星,五角星周围刻有“设计监造者”五个字,然后是一个圆圈,圆圈外围刻有11位监造者的姓名,铜鼎的三足就镶嵌在底座平面之上;中部为铜鼎的主体,双立耳,二足部位饰有三只张口的狮子头,腹部为圆形,朝北一面铸有楷书书写的“.‖智、仁、勇”三字,朝南一面铸有楷书书写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尽管已被磨去,今仍可见痕迹,腹部稍下方,铸有楷书书写的“国立中山大学敬献”八字;铜鼎口沿上部为一座六柱、三重檐的六角攒尖顶亭子,屋面覆小瓦,亭内竖有六方长方形的铜碑,上刻戴季陶之母黄太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

  整个鼎高4.25米,重约5吨,腹部最大直径1.21米,造价1.3万元。

  石台平面呈八角形,其内部为钢筋混凝土构筑,表面镶苏州花岗岩。石台高约三米,分为三层,低层直径约1(得王好)6米,中层直径12.7米,上层直径4米,每层石台边缘都围有雕花花岗岩石栏杆。

  石台中央有一个用汉白玉雕琢的圆形石墩(又称鼎座),铜鼎就放置在这个石墩上。石台造价2.27万元。

  铜鼎和石台堪称珠联璧合,不可分离。

  不过在华夏建国后那段“特殊”的期间,孝经铜鼎从石台上被拆下,运送到中山陵园工程队的院子里保管,而将新街口的孙中山铜像安放到此石台上。

  直到孙中山先生诞辰60周年前夕,有关部门方将孙中山铜像迁到藏经楼孙中山纪念馆广场,孝经鼎才又重新安放在原石台上。。

[正文 第647章 秦淮风光 前往钱塘]

  楮墨独自一个人从山脚下来到山顶,一路之上,跟在导游身后,听着导游讲解各种知识。

  可以说,涨了很多见识。

  独自旅游和跟团旅游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独自旅游自在,但是只能领略风景,关于这些风景的出处,却不是多很了解。

  特别是一些名胜古迹。

  他们往往蕴含着很多故事。

  如果不听导游讲解,你根本不知道里面蕴含这么多精彩的故事。

  当然,你也可以去网上搜索和百度。

  但是,晚上的信息并不如导游讲解的那么详细。

  毕竟人家可是专业的。

  ······

  下午傍晚时分,楮墨搭乘一辆出租车来到了秦淮河畔,打算领略秦淮河畔的风景。

  秦淮风景,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笔中的精彩片段。

  而夫子庙也不差,乃是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313于南都市秦淮区,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十里秦淮为轴线、明城墙为纽带,串联起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儒家思想与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内涵,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美食购物、科普教育、节庆文化于一体,是南都历史文化荟萃之地,也是华夏著名的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华夏旅游胜地四十佳。

  秦淮河是南都古老文明的摇篮,南都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

  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华夏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夫子庙是华夏四大文庙,为华夏古代江南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bjfg)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都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是华夏最大的传统古街市。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内历史人文丰厚,夫子庙小吃位列中国四大小吃之首,每年春节至元宵节间举行的夫子庙灯会,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华夏最著名的灯会活动,吸引着无数友人赏灯,共度佳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2014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中法联合发行,南都秦淮河和巴黎塞纳河纪念邮票,表现两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两座城市的文明起源与文化特质,共同见证中法友谊。

  ······

  六朝时代,南都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

  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酒楼、茶馆、小吃,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描写的就是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都,“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这里逐渐成为金陵城的繁华地带,而内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的沿河两岸,许多豪门世家、权贵差不多都聚居于淮水两岸,繁华昌盛,金粉楼台,鳞次栉比。夫子庙附近的河房是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许多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风流韵事,都发生在它的身旁,被历史文人骚客吟颂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