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横推万界 第134章

作者:平步庆云

  二人四目相对,她的眼眸水汪汪的,宛若一湖秋水,粘在了冯骥身上。

  逢春与环儿对视一眼,悄悄退出门外,关上了房门。

  冯骥坐到床边,轻轻握住张淑蓉的媃荑。

  “淑仪……”

  “相公……”

  二人有千言万语,却在此时都默契不言。

  只是各自呼吸急促起来,仿佛屋内温度也升高了几分。

  “我……伺候相公沐浴……”

  张淑蓉刚刚起身,便被冯骥一把抱起。

  却听他在她耳边轻笑道:“一起洗。”

  张淑蓉顿时满脸羞红,却勇敢抬头,与他对视。

  娇羞之中,她用力点头,‘嗯’了一声。

  衣衫尽褪,水浪翻滚。

  “相公……要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今夜注定无眠。

  ……

  次日,日上三竿,冯骥难得睡了个懒觉。

  搂着娇妻丰腴的身体,回味无穷。

  “相公,你说我嫁入冯家这么久,怎么还没有身孕呢?”

  张淑蓉趴在冯骥怀中,娥眉微蹙,有些心忧。

  冯骥笑道:“你我成婚不过一年,没有那么快的,不急。”

  张淑蓉却摇头:“若是有宝宝在我身边,也不至于太过无聊,相公你不在,我好生想念。”

  冯骥能理解她的苦恼,当下笑道:“这次回来,应该会待一阵子,总能怀上的。”

  张淑蓉苦恼道:“是不是我这身子太过娇弱啊?每次都来不了几次,就……就挡不住相公了。”

  “我听人说,京杭运河那边,有个红灯照的二仙姑,说是有生子秘法,你说我要不要去求求?”

  冯骥闻言,顿时一皱眉头:“红灯照?”

  “嗯,听说都是女人家聚会。”

  冯骥当即脸色微沉,摇头道:“别去!”

  “啊?”张淑蓉不解。

  冯骥沉声道:“这个红灯照,恐怕与义和团有关。”

  “啊!”

  张淑蓉俏脸一白,她还真的动过心思的。

  但是没想过这居然是义和团组织?

  “那义和团怎么还有女人?”

  冯骥笑道:“如今还有女子学堂呢,义和团有女人不是很正常?”

  眼下到处都在变革,维新。

  十月份的时候,北洋大学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大学,就是天津大学的前身。

  总之这个世界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不留神,就会被社会淘汰。

  “那我不去那什么红灯照了。”

  冯骥笑着摩挲她的粉背,道:“放心,这段时间我会常住家中,定能让你怀上。”

  ……

  一直到中午,冯骥用完午饭,才来到强武会这边。

  赵健等人得到消息,早早就在此等候。

  见到冯骥,一众武师纷纷露出喜色。

  “会长,你可算回来了。”

  “会长,南方那边如何?我听说那边革命家起义了?”

  “听说现在清廷自顾不暇,已经管不到南方了?”

  众人一见面,便向冯骥打听起来南方革命的事情。

  冯骥随口说了一番南面的情况,同时问道:“津门这边有什么情况?我听说义和团已经发展到津门了?”

  “正要跟您说呢,义和团的几个头领,都来咱们这拜会过,想要说服咱们加入他们,会长你不在,我们也没敢做决定。”

  赵健立刻向冯骥说明了情况。

  原来义和团的人来到天津之后,早就来会过强武会。

  毕竟强武会是本地最强的帮派,自然需要照面。

  冯骥问道:“对方实力如何?”

  “过来的一共三人,分别叫做曹福田,张德成,刘呈祥。”

  “其中张德成与那刘呈祥,似乎都以曹福田为首。”

  “至于拳脚功夫,我看倒是稀松平常,但是这些人颇为古怪,神神叨叨的,有些法术在身,竟能刀枪不入,我也未曾看出他们练过横练功夫。”

  赵健回忆起这三名义和拳首领说道。

  冯骥心中一晒,所谓法术,自然不可能是真的。

  这个时代的起义造反,多少都会带一些神话色彩。

  如白莲教一般,也都是以某某大仙转世下凡作为托词,哄骗普通百姓加入而已。

  相比较这些人,革命党人士依靠科学的方法,武装革命,才更有推翻清政府的可能性。

  “对了,会长,有个好消息我没来得及告诉你。”

  “什么消息?”

  “大刀王五回来了,他如今在京城,和严四、元富他们一起,在京城也兴办了强武学会。”

第118章 谭嗣同

  “五哥没死?”

  冯骥闻言,顿时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赵健愕然:“谁说他死了?”

  冯骥摆了摆手,只是问道:“他去京城做什么?怎么不留在津门发展?”

  赵健道:“我听严四说,王五此次回来,是和贵人一起回来的,据说进京也是受此人所邀。”

  冯骥眉头一挑:“这个贵人是?”

  “这我就不大清楚了,涉及人家的人脉关系,我不方便打听。”

  冯骥心思微动,已经有了猜测。

  “这样,我这几日便去一趟京城,与五哥碰个面。”

  “我跟你同去。”

  “你去做什么?”

  赵健大笑:“这津门待久了实在没劲,跟着你出去闯荡才有意思,听闻京城高手无数,什么京城四岳,各个名气大得很,我倒想要去看看你怎么收拾他们。”

  冯骥哑然失笑:“我去会友,又不是去比武的。”

  “哈哈哈,我不信。”

  “以前你在山东,便闯下了横练铁拳的名头,来了津门,就横扫津门拳馆,去了广州一趟,广州都闹起革命了。”

  “我算是看出来了,你啊,去哪儿,那地方保准有事。”

  冯骥大笑:“知道有事,你还敢往前冲?”

  “有你在,我怕什么?”

  冯骥顿时哈哈大笑。

  又在天津待了半个月,冯骥带着赵健,赶往京城。

  津门距离京城很近,此时已经通了火车,虽然速度不快,但是要比骑马乘船快多了,全程三个多小时便可抵达。

  冯骥与赵健坐着火车,看着满车的清朝人,心头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赵健趴在火车窗户口,哇哇狂吐,这家伙居然还晕车。

  冯骥笑道:“让你不用跟来,你偏偏要来。”

  赵健脸色发白,喝了口水,道:“早知这洋火车这么折腾人,我还不如骑马呢。”

  冯骥笑道:“骑马得什么时候到京城?行了,早些熟悉这火车也好,以后跟洋人打起来,坐火车那是家常便饭。”

  “还会再打吗?甲午战争不是刚打过?再打下去,老百姓真的得饿死了。”赵健忍不住道。

  冯骥叹了一声:“正因为甲午战争刚打过,日本从这里捞到了巨大的好处,洋人们能不眼红?”

  “清政府软弱可欺,一败再败,现在就是洋人眼中的肥羊,谁都想要上来啃一口。”

  赵健脸色阴沉,忍不住骂道:“草,狗日的洋鬼子!”

  片刻后,又忍不住骂道:“朝廷也他妈全是卵蛋,打日本人都能输,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