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第454章

作者:奔跑的八零后

  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吴远就口渴到醒来倒水喝。

  昨晚放在床头的那杯,已经被他半夜喝完了。

  这一起,也就再睡不着了。

  所以这酒还是不能多喝。

  起身出了家门,信步溜达着,遇到不少大学的老师。

  去外面买了锅贴和豆浆回来,结果对门的付秋也包了两大盘饺子送过来。

  一见吴远买了早餐,就只好把饺子装进饭盒里,送过来。

  说是留着吴远回去的路上吃。

  吃完早饭,马明朝也开车到了楼下。

  吴远把门窗关好,家门锁好,顺便跟付秋说一声,帮忙关照一下,就下楼上了车。

  银色桑塔纳晃晃悠悠地出了城,一直到郊外,速度才拉起来。

  因为大周一的早高峰,实在是太堵了。

  好在这速度一拉起来,坐车就舒服多了。

  窗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马明朝打开车上音响,里头传出罗大佑两年前的歌曲《恋曲1990》。

  这才是真正令人享受的快乐旅途。

  如此,到了下午两点来钟,桑塔纳进入北岗地界。

  家的味道是越来越近了。

  半个钟头后,银色桑塔纳刚拐入梨园村的村道。

  自家小院里的仨狗就叫了起来。

  等到桑塔纳开到门口,杨落雁已经带着俩孩子迎出门来。

  吴远很意外:“你今天没上班?我还心想着,一会开车去接你下班。”

  随后出来的刘慧道:“这不在家,给你做手擀面的么?”

第534章 只要能挣钱,农民也有大智慧

  上车饺子下车面。

  上车之前,付秋嫂子给包了饺子。

  下车到家,媳妇这面已经准备好了。

  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幸福的了。

  吴远下了车,抄起玥玥抱在怀中,被冷落的小江哇的一下就哭出声来。

  给归家的气氛,增添了几分欢乐。

  但没办法,如今这俩孩子都长得无比敦实。

  吴远硬要一手一个地抱,也能抱,但远没他们小时候那般轻松了。

  那就只能厚此薄彼了。

  让儿子委屈委屈。

  毕竟闺女是小棉袄,可得好好疼着。

  刘慧连忙把外孙抱起,边哄边道:“咱不欢迎他,他这个偏心眼,真是委屈死我好外孙咯。”

  听得杨落雁大为不满:“妈,哪有这样哄孩子的?”

  刘慧不以为意:“许你们偏心眼,还不许我说两句了?”

  杨落雁吐了吐香舌,做了个‘重男轻女’的口型。

  吃完了面。

  吴远靠在沙发上,陪着俩孩子玩着玩着,就睡着了。

  昨晚那一宿,着实是没睡好。

  加上这一路折腾的。

  到家里,自然而然地放松下来,电视声音开得再大,都能睡得格外香甜。

  这一觉醒来,都是下傍晚了。

  耳听着老丈人杨支书的话音远远近近地,结果一睁眼,果然就蹲在自家门口。

  吴远掀掉盖在身上的薄毯,起身伸了个拦腰,推门而出道:“爹,怎么不进来坐?”

  杨支书起身,习惯性地拍了拍身上的泥土道:“看你在睡觉,就没进去。”

  其实是宝贝闺女不让进门。

  他就不揭闺女的短了,再说这对他自己来说,也没面子。

  吴远随手给老丈人散了根烟,爷俩走到门廊下,又习惯性地就着台阶坐了下来。

  抽烟不进屋,进屋不抽烟。

  这是刘慧立的规矩。

  爷俩心照不宣地执行着。

  好在六月的傍晚,坐在夕阳下,台阶前,看着俩孩子在院里奔跑,也挺惬意自在。

  “爹,这半月以来,家里都还好吧?”

  “不止半个月,小二十天了。”

  吴远一愣,也是。

  他是上个月30号走的,今天18号到家的。

  杨支书吧嗒一声抽了口烟道:“家里都挺好,你三姐那小龙虾夜市摊,火爆咱全县了。县里后来也有人模仿她,但因为不知道配方,始终做不起来。”

  “外县的,倒是打听到咱们村,专门从咱这进了货。”

  “我还听说,有人从咱这进了货,拿去烧螺丝,也卖到飞起。”

  吴远神色一动:“烧螺丝一点问题都没有,咱县里有人学没?”

  “你三姐先学了,就照着烧小龙虾的方法做的,结果一炮打响。现在你三姐的夜市摊,除了十三香小龙虾,还多了个十三香烧螺丝这个招牌。”

  吴远颇感欣慰。

  接着就听老丈人提起道:“就是吧,你三姐每回来进货,总要给我带烟,弄得我这挺不好意思的。”

  这事,吴远已经听媳妇说了。

  闻言也只能道:“我三姐就那样人。爹,给你就收着吧。”

  爷俩两根烟抽完,小楼里头灯也点亮了。

  杨落雁一边上菜一边招呼道:“都来洗手吃饭了。”

  爷俩就着院子里水井边,洗了个手和脸,进到小楼,往桌前一坐,杨支书就习惯性地来一句:“爷们整两盅?”

  结果还没等吴远回应,就被丈母娘刘慧给瞪回去了。

  吴远趁机递了个台阶道:“爹,这两天,连喝了几场,确实得缓缓。”

  杨支书就坡下驴:“缓缓就缓缓,咱们吃饭!”

  吃着吃着,杨支书又说回了小龙虾的事儿。

  “最近跟省农科院联系上了,人家也派人来了,把小龙虾样品带回去了,可是一直也没个消息,打电话过去问,总是叫等。”

  “爹,这也正常。他们总得摸清楚小龙虾的繁殖习性、生长习性、饮食习性,然后自己再试着人工繁殖、培养,根据成活率不断改进,最终形成稳定的养殖方法。”

  “可咱村等不了了!最近咱们村龙虾都被掏干净了,村里靠这活儿挣到钱的大人小孩,开始转移到其他村去了。”

  吴远一想,也对。

  三姐那边每天晚上,几百斤龙虾烧着。

  即便有梨园村和下圩村两个村供着,怕也是够呛。

  野生小龙虾吃绝了,是早晚的事。

  杨支书续道:“去别的村掏也还好。关键是那些个小崽子,把河堤沟渠,到处都扒得乱七八糟。在咱村,害的我跟老许头见天地去填河堤。那在别的村,被人抓到,可不就要挨打?”

  吴远可以想见道:“爹,你没少跑其他村调解这事吧?”

  杨支书理所当然地道:“可不么?你说这事弄的。所以回过头来,我就急呀,急着想让小龙虾养殖出成果。”

  “那除了跟农科院合作,爹有没有找到人家愿意自己摸索养小龙虾的?”

  杨支书不假思索地道:“这小龙虾,他们吃还行,抓也行,指望他们会养,这不现实吧?”

  “爹,你别小看了咱们农民的智慧。反正大喇叭里喊一嗓子的事,真能挣到钱的事,肯定有人愿意动这脑筋。”

  杨支书一听,顿觉有门道:“这阵子,逮龙虾,钓龙虾,确实让村里不少人都挣到了钱。这一点,都不用我多说了。”

  接着话锋一转道:“不过也有的丧良心的,给龙虾下药,那抓到的小龙虾一看状态就不对。得亏你三姐火眼金睛,都挑出来了。否则真给夜市上人吃了,指不定出什么事。”

  吴远也是有些后怕。

  好在三姐目光如炬,有惊无险。

  所以挣钱这事就每一件是真正容易的。

  长久地挣钱,就更难了。

  晚饭过后,杨支书也没多坐,带上大黑的狗饭正要走。

  却被刘慧叫住,让他背着外孙子,然后刘慧自己牵着玥玥,跟着一起回去。

  杨支书自然是乐意无比。

  别说小江这孩子才三十来斤,就算是五十斤,那也得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