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925章

作者:肉丝米面

  东城那边的府军卫则是将通济门大街至西皇城根南街一线封锁了起来。

  西安门外的玄津桥则是被上直亲军卫直接封锁。

  金吾前卫封锁正阳门及朝阳门。

  在大都督府连续调动下,应天城东边的皇城区域,总算是被彻底的封锁了起来。

  但东城以西的区域,已经来不及控制了。

  而在西安门外大街上,数万百姓也不知是如何汇聚起来的。

  开始自西向东,往西安门前的玄津桥过去。

  数万百姓,声势浩大,且已经是喊出了口号。

  “皇孙残杀,德不配位,朝堂公允,为民做主!”

  皇城外的朝堂官署区域,各部司衙门前已经被大批的官兵封控保护。

  百官们都已经接到了消息,且基本都清楚,今天恐怕是回不了家的了。

  一条条消息,在各部司衙门之间流传着。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这场京师动乱,是有人在背后推动的。

  毕竟宋、罗、齐三女能入朝为官,可是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翟善牵头提议的。

  连带着,还有户部、大明商号、大明银号等处一同提议的。

  这件事情当时在朝堂之上,百官们就看得出来,这是皇太孙在背后推动,要让宋、罗、齐三女入朝为官。

  而且随着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

  入朝为官的宋、罗、齐三女也确实开始为朝廷做事来看,百官们也渐渐品出了一些不同。

  大多数人都已经看明白了,这是皇太孙为了推动女子走出家门,走进工厂做事做铺垫的。

  不管同意女子为官,还是不同意的人,对这件事的本质,却都是看的明白的。

  而今天应天城中忽然发生的暴动,百姓们开始围堵城中官府衙门,开始沿着西安门外大街想西安门出发,明显就是有人在暗中推动。

  按照现在城中传出来的风声和口号,百姓们是认为,宋、罗、齐三女入朝为官,这是因为皇室和皇太孙之间的矛盾,皇室为了将三女从皇太孙身边弄走,这才做出了让三女入朝为官的事情。

  然后才有了皇太孙心中生愤,才有了三家入京之人尽数惨死的事情发生。

  这事就很荒谬。

  而原本反对三女入朝为官的部分官员,这时候也对背后推动今日之事的人,产生了不满。

  不管朝堂之上如何争斗,也不该在京师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朝局争斗的再如何,也不该牵连到百姓身上。

  而这里面,尤其是户部的官员。

  这些户部的官员,已经是在户部衙门里,将那些背后推动的人祖上十八代都给骂了一遍。

  “部堂!快想想办法平息乱子吧!这应天城停摆一天,那可是数不尽白花花的银子打水漂啊!”

  “天爷爷的,被让本官知道是谁干的,应天城乱一天咱们户部就得少多少税收啊!”

  “大都督府的人呢?怎么还不调动京军入城平息动乱!他们当真以为咱们不敢给他们的军饷停掉吗?”

  “必须控制动乱!”

  “应天城绝不能一直乱下去!越乱,咱们户部损失越大!”

  户部公堂上,一众户部官员,别管是赞同三女入朝为官的,还是反对三女为官的,这一刻却是高度统一。

  在户部尚书夏原吉面前,所有人都表露出了同仇敌忾的态度。

  谁又能想到。

  应天城乱了之后,最先急的是户部衙门呢。

  而在皇城大内。

  也因为城中动乱,显得有些混乱。

  本来因为明日正月十五,皇帝禅让大典,宫里所有人都在忙上忙下的。

  现在城中出现动乱,上直亲军卫各营兵马纷纷冲进皇宫,分驻各处,让宫廷大内一下子变得到处都是人。

  在一片混乱秩序之中。

  以内阁首辅任亨泰为首的内阁大臣们,自文渊阁而出,往文华殿而入。

  文华殿内。

  明日就是禅让大典的日子,作为主角的太子朱标,却显得很是平静。

  只有任亨泰等人冲进来的时候,才在偏殿内引起了一阵嘈杂的动静。

  朱标看着冲到自己面前的众人,眉头微皱。

  “殿下,该止住城中这股妖风了!”

  任亨泰难得的语气坚定,态度强硬。

  朱标眼底闪过一丝笑意,面上却是疑惑道:“怎么了?”

  任亨泰有些急:“殿下!今日城中之日,必然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明日就是国朝禅让大典,重中之重的事情。眼下若是不平息动乱,止住妖风,臣等万不敢想明日又会怎样。”

  作为内阁之中的保守派,任亨泰少有的表现出了强硬。

  若不是国家律法和朝堂规矩。

  他恨不得现在就下令京军入城,驱赶分散城中聚集起来的百姓,再叫锦衣卫加派人手追查躲藏在暗中的那一只只硕鼠,将这帮人尽数送进诏狱里。

  用这世间最凶残的刑讯手段惩治。

  朱标放下了手中的一份奏章。

  其实这奏章本来就没什么好看的。

  无非又是地方上送进来的奉承之言。

  从年前开始,这样的奏章就已经开始变多。

  通政使司和内阁那边大抵也因为这些奏章的内容,而没有留置当做柴火,尽数都送到了文华殿来。

  朱标放下奏章,看向任亨泰等人,面上神色始终平静含笑。

  “平息动乱,止住妖风?”

  “那就按百姓们所请,废掉太孙就是了。”

第七百一十四章 圣旨:废黜皇太孙

  难道皇家内部,真的出现矛盾了?

  文华殿里,随着太子朱标说出要废了皇太孙的言论之后,一众内阁大臣纷纷沉默。

  朱标却显得很是平静。

  他开始整理着面前堆积成山的案牍和文书,语气不急不慌道:“既然事情是因太孙而起,加之如今城中百姓激愤。而我朝立国以来,便是以百姓为重,顺应民心,方才得了这中原江山。

  如今,既然百姓有所请,也有所依据,朝廷为保公平公正,施政公允,自当一如既往的顺应民意,废黜太孙之位,以安民心。”

  首辅任亨泰急了。

  他看着太子爷的表情和语气,全然就没有作假的可能。

  那是真真切切是动了要废黜太孙之位的念头啊。

  任亨泰眉头紧锁,上前一步,躬身抱拳:“殿下,此举不可啊!太孙殿下,万万不可废!”

  朱标看了眼首辅,依旧是不曾表露任何的情绪:“如何不能废?朝廷既能册立,便也能废黜。”

  任亨泰心中大呼,急声道:“这事全然不是太孙之过,乃是有歹人在背后策动,借我朝即将举行禅让大典,推波助澜,方才造成了今日应天城中动乱。”

  任亨泰急于解释。

  言语之后,目光凝重的看向身边的几位内阁大臣。

  徐允恭没有开口,好似这文华殿里正在发生的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

  他不开口,那在他之下的沐英和李景隆两人,自然也不会开口表态。

  军方在大多数时候,比之文官内阁有着一个优点。

  那就是军方在内阁之中,总是能走到进退步调协同。

  解缙也没有开口,老神在在的。

  自从西部铁路开始建设后,他的精力似乎都放在了西部铁路上。

  原本他都已经去了河南一趟,年前因为朝廷有清算会议,所以才又赶了回来。按照计划,等明天元宵节上的禅让大典结束,朝廷政局稳定下来,最多也就是正月底就会继续前往河南道、陕西道。

  高仰止看了一眼满脸焦急的首辅,瞥了一眼老师,便低下了头。

  翟善想了想,才上前一步。

  他动的很慢,一直在思考着当下的问题。

  最后,翟善站在任亨泰身边,看向安坐不动的太子爷。

  “殿下,太孙不可废!”

  翟善重申了一遍,目光颇为凝重。

  他继续说道:“太孙乃是国之继承,受陛下册立,昭告天下。近年,朝堂洪武新政,亦可谓乃是太孙首开。

  大明而今国势日盛,将士开疆拓土,文臣守土治理,文武和谐,百姓安宁。

  天下承平数载,偶有灾患,却再无乱民生。

  此乃陛下之功,太子之功,亦是太孙之功。

  今日城中谣言四起,激愤百姓,从而引发如今城中动乱,乃有歹人从中作祟。

  我等皆知,宋、罗、齐三家之女入朝为官,乃是为应天府一地官、民工厂招工所行之举。

  其中,并无宫廷内外嫌隙发生,亦无民间人云亦云之强抢民女事滋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