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653章

作者:肉丝米面

  于是,随着官府告知,皇太孙亲自下了太孙教令,要在今日处斩安乐村一干逆贼,整个洛阳城都轰动了起来。

  以至于今天进城售卖菜蔬瓜果的农户根本就忙不过来。

  若不是官府下的夜香车一早就被送出了城。

  恐怕今天洛阳城就要多几分别样的味道了。

  白虎主西方位,乃杀戮。

  洛阳城西街口旁的高楼上。

  早就被锦衣卫给清空。

  洛阳知府和县令,站在人群的最边缘,眺望着廊外栏杆后的皇太孙,却因为官职而无法靠近,得以有靠近皇太孙的机会。

  带着北巡官员赶到洛阳城的高仰止,双手兜在袖中站在皇太孙的左手边。

  而在朱允熥的右手边,则是在河道上一路向着上游审查而来的河道总督大臣潘德善。

  在二人的边上,则是一同赶到洛阳城的河南道布政使裴本之、按察使高于光。

  众多的北巡官员和河道总督衙门官员则是簇拥在后面。

  楼上无人开口,所有人都静静的注视下面前的街口。

  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司衙门的一名官员,穿戴朝服,站在监斩台上,抬头望天。

  随着越来越靠近时辰,街上的人群开始渐渐地收起声音。

  萧杀感,也在不知不觉间充斥着整座洛阳城。

  提刑按察使司衙门的官员,一直注视着天上的日头。

  随着时间一到。

  此人双目一凝,提手拿起供案上的一方令牌。

  嚯。

  令牌被高高抛弃落在地上。

  哐当一声。

  “时辰已到。”

  “斩!”

  噗。

  刽子手们口含烈酒,喷吐在大刀之上。

  红缨飘动。

  一柄柄泛着寒光的刀子高高举起,而后又重重落下。

  “啊!”

  “杀人了!”

  人群中,响起了惊呼声。

  还有一些衣衫褴褛之人,手中端着碗想要靠近行刑台,却被那些差役和官兵给死死的拦下。

  皇太孙就在不远处,谁也不敢当着皇太孙、阁老还有那些京官的面,让这些百姓去做那等不可说的事情。

  高楼栏杆后。

  朱允熥眼底流光闪动,望着那一具具尸骸被人抬头,一掠而过便看向那些被官兵和差役挡下的,手中端着碗的百姓们。

  “他们是要这些人血吧。”

  高仰止心中一动,有些不敢相信,皇太孙竟然也知道这桩事情。

  他不由看向一旁的河南道布政使裴本之。

  裴本之也有些难以启齿,这等民间陋习,向来都是不可说的事情。

  往来,官府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嗯?”

  朱允熥见无人说话,嘴里发出一声疑问,转而看向两侧的官员:“百姓之陋习,我等不该追究缘由。说来,还是朝廷做的不够好,惠民医局总是不能照顾到所有生病却无钱医治的百姓。”

  作为河南道的布政使,又有刚刚那些百姓的举动。

  裴本之不得不躬身开口道:“朝廷仁义,爱民如子,只是臣等尚不够勉力,致使君父之子民经历病痛求告无医。”

  朱允熥脸上露出一抹悲哀。

  他想到了很多早已尘封的事情。

  只是却难以启齿,无人可说与。

  半响之后,他方才长叹一声道:“奏与朝廷,往后地方官府再有监斩,此等之事一律禁绝!”

  高仰止颔首拱手:“臣领命。”

  朱允熥这时又道:“河道总督衙门。”

  潘德善眉头一跳,转过身拱手弯腰:“臣在。”

  “河道上的事情,现在都查清楚了,前因后果也都已知晓。事情也会呈奏应天,这桩事情便算是了结了。”

  朱允熥语气平静,只是在陈述着一个事实。

  潘德善却是面有感触:“臣等治河不利,辜负殿下期望。”

  朱允熥挥挥手:“河道上的事情,朝中是看的清楚的,孤也看的清楚。你辛劳了,河道上的臣民都辛劳了。

  只是治河这件事情,你定的是三十年,孤想的是五十年,但却要百年计。朝廷不会做朝令夕改的事情,你潘德善治河,往后还得有人继续治河。

  都好生的做,做的再仔细些,莫要本是做着一桩有大功德,可以让后世人为你们造庙立像的好事情,变成了一桩坏事。

  陛下圣体安康,太子壮年,孤怎么也能再活五十年,孤的子嗣也会被教育治河的重要性。

  大明治河这件事情,百年不动摇。

  百年之内,你们和你们培养出来的人,都毋庸担心。”

  潘德善再次被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太孙所感动。

  而在他身后的那群河道总督衙门官员,已经是纷纷跪在了地上。

  有些人更是双目涨红,低头之间,潸然泪下。

  朝廷记着他们的苦劳,殿下记着他们的难处。

  这便值了!

  潘德善也已经挥袍跪了下来。

  “臣定不负殿下寄托!”

  朱允熥点点头:“河南道今岁连翻变故,你们各司衙门要更紧密一些。”

  “臣等遵令。”

  “走了,孤还领着代朝廷北巡的差事,河南道往后如何,且交付诸位了。”

  在一阵恭送声中,朱允熥与高仰止等人,带着北巡的官员们已然是消失在高楼上。

  至日暮时分。

  孟津县境内黄河大堤。

  滚滚河水自西向东,亦如百万年以来的一样,流淌不歇。

  河面上,早有河道总督衙门预备好的船只等候多时。

  北巡的官员和官兵们,已经开始一一登船。

  河堤上,朱允熥背手眺望河面,望向那河岸对面。

  “原本该是走怀庆府,转道卫辉府、彰德府进河北道,再从北平府到关外的。”

  高仰止目光闪烁,似有所动道:“这是本就定下的殿下北巡的路线。殿下现在是要改路线?”

  朱允熥回过头看向高仰止,脸上露出一抹高阁老并不愿意看到的笑容。

  “过河,入山西道!”

  ……

第五百二十九章 世人所不知的晋王府

  山西道太原府。

  太原城。

  深秋初冬时的太原城,少了很多的生气,城里城外放眼望去尽是些灰土色。

  占据太原城四分之一的晋王府,从所有的角度彰显了大明皇室宗亲的雍容和尊贵。

  红墙琉璃瓦,反射着满天的光彩,重檐叠嶂,兽头昂立。

  王府三护卫的官兵,披甲持旌,威武不凡。

  作为皇帝的第三子,晋王朱棡自小学文于宋濂,学书于杜环。

  洪武三年封晋王,十一年就藩太原。

  少年时期的朱棡无疑是叛逆骄狂的。

  自应天就藩太原路上,皇帝因为爱护皇子,特意将伺候自己多年的专属厨师徐兴祖赏赐给了朱棡,却在途中遭到朱棡的鞭打。

  皇帝极怒,欲要废了朱棡的晋王爵,全因皇太子朱标的求情,方才让皇帝稍稍息怒,降旨申斥。

  朱棡就藩之后,又常常纵性骄奢,在封国时常行止不法,奔马缚人以车裂之。

  若不是有太子在朝中每每出手,在皇帝面前游说求情,晋王府恐怕早就要被裁撤了。

  一直到洪武二十四年,皇太子朱标巡视陕西,以及随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朱棡方才有了些改变。

  在封国太原之时,以亲王之尊折节,礼待官属,这几年也渐渐有了恭慎之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