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32章

作者:肉丝米面

  解缙掷地有声,却是让那几位刚刚起身为他说话的好友,纷纷心中掀起层层波澜,一时间惊慌失措。

  也不管分辨解缙所说的究竟是哪位郡王殿下,赶忙一个个的跪在了地上请罪。

  “臣等不知殿下,言辞有失,还请殿下恕罪。”

  依着规矩,他们是无需跪的,只是先前对朱允熥的言辞多有僭越,这时候乃是在请罪求饶的。

  朱允熥的目光一直是盯着解缙的,耳边听到这些人的求饶声,只是哼哼了两声。

  见这些人未曾明了。

  他不得不冷声道:“酒未喝够?”

  重拿轻放。

  听得朱允熥开口的几人,只觉得浑身一轻,立马是感激涕零的一阵拜谢,也不管留在屋内的解缙,纷纷慌张夺门而去。

  看着几位好友竟然是这般模样,已经礼毕正身的解缙,满脸的无奈。

  他看着朱允熥,苦笑道:“允熥殿下何必如此,他们都乃我大明忠贞之臣。”

  朱允熥轻笑一声,回身合上屋门,走到了解缙面前,瞧了不曾挪动身子的解缙一眼:“你不让座?”

  还等着朱允熥开口的解缙,不由张张嘴,满脸沮丧的让开身子,有些愤愤的坐在了一旁的位子上。

  这人能活到老四叔那一朝,也算是够本了!

  朱允熥对解缙的举动,只是微微一笑,落座之后轻声开口:“你怎知我是谁?”

  解缙看了一眼朱允熥,闷闷道:“殿下此前寂寂无名,隐于群群宗室之间,不显山不露水。近来,却如今日一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尊足叩开臣这雅间之门,若非殿下本人,臣实在想不出还有何第二人。”

  朱允熥面露无聊,飘飘然道:“你这人,就是太过耿直,也太过无聊了些,这性子要改。”

  说着话,他也不管面前原是解缙的酒杯是否用过,自顾自的倒了一杯酒,浅尝细品。

  解缙举举手,见朱允熥已经用下,便只好收回举起的手。

  看着面带笑容的朱允熥,解缙闷闷不爽的开口:“若臣这性子改了,臣还是臣吗?还能叫殿下尊足受阻叩门相见吗?”

  “你这厮……”朱允熥被问的哑口无言,瞬间脸上夹带着郁郁愤愤。

  此时,外间已经传来了歌姬乐声。

  隐隐约约,一阵阵的喝彩叫好声,传至雅间内。

  解缙笑了一声:“殿下今日休学歇息,出的皇宫,可是为了外头那艳娘?”

  “我是那等肤浅之人?”

  “殿下难道未卜先知,臣下今日会在教坊司?”

  解缙目光幽幽,有恃无恐,好整以暇的侧目,面带戏谑的盯着吃瘪不已的朱允熥。

  朱允熥轻咳一声,掩饰住被这完全不通人情的家伙点破本意的尴尬。

  解缙这时候却是收回脸上的戏谑之色,正气道:“臣乃大明万万臣下之一,然殿下却乃大明宗室麒麟,怎可亲临此等风月之地,若为人不知,则殿下名声受污,我大明宗室脸面体统何在?”

  朱允熥眨眨眼:“我真的只是来吃酒听曲。”

  解缙梗着脖子道:“宫中亦有乐班歌舞,更有美酒无数,殿下大可不必如此。”

  他就是个认死理的家伙!

  朱允熥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解缙这厮给带了节奏。

  他当即抢过主动权,对解缙的谏言充耳不闻,硬转话题:“你可知我为何要来见你。”

  解缙心中不由大呼完蛋。

  他先前故作冷漠,而后又屡屡谏言,就是为了要将这位一鸣惊人的皇孙给气走的。

  可眼下,人家未曾被气走,反而是又将话题给绕过到了这个问题上。

  解缙抬头看向朱允熥,见其面色,心知做不了假了。

  只能是叹息一声:“殿下意欲考校臣下,亦有招揽之意。”

  朱允熥不曾表露真心,而是面带笑容:“哦……你很自信?”

  解缙哼哼着,眉宇间浮现一片自豪:“臣五岁记诗文,七岁写文章,十岁背千言,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贯彻要义。科举高中,入朝为官,现为翰林,如何当不得殿下的招揽?”

  朱允熥当即一呆。

  旋即,便哈哈大笑起来,几欲捧腹。

  解缙收回自傲,而后在朱允熥不解的目光中起身:“殿下,臣虽与殿下结交不深,然殿下近日来之变,臣由衷欣慰,我大明宗室自是个个英武怀才。然而,殿下之志,臣下虽有揣测,但不敢言明。”

  “不久,臣下之父便要入京。臣思来想去,或是陛下觉我秉性耿直,缺乏涵养,必是要臣父携我还乡,修身养性,闭门思过。”

  “殿下今日未出口之言,恕臣下不能答应。”

  他竟然一切都知道!

  就连老爷子为什么要让他的父亲入京,都能猜出其背后用意来!

  这就是青史留名,名臣之范的解缙,解大绅吗?

  朱允熥终于是正襟危坐起来。

  他目光深沉的看向解缙:“大绅兄,我之志向,不必多言。今日只问大绅兄,你是否情愿随父还乡?”

第四十三章 国之重器

  如解缙这般世间少有的大才,其秉性必定桀骜不逊,其志向必定存于社稷。

  要不过二十来岁的解缙随父亲还乡读书,在家修身养性,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朱元璋为了能够保全这位大明朝的才子,不单单是施行了君上的威严,更是玩了一手君君父父的把戏。

  在解缙这样的读书人眼中,天地君亲师,是严格恪守的礼教规矩,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

  天地自不必说,这二位开不了口。

  那么就是皇帝最大,父母第二了。

  如今这最大的和第二大的,都要让他还乡,他即便有天纵之才,也难以更改。

  闻听朱允熥的询问,解缙的脸上流露着艰难和有余。

  朱允熥见其犹豫不决,淡淡笑道:“想必,大绅兄心中也是不情愿的。”

  解缙苦涩道:“皇命难违,亲情难逆。”

  “事在人为!”

  朱允熥目光坚定的说着,看向解缙。

  如今他已经为大明朝带来了殖民的思想,接下来还有无数的内部改革,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

  他需要有人去做事。

  即便他再如何的先知先觉,事情却总是要有人去办的。

  解缙这时候却是长吁短叹,面带黯然。

  他能懂皇帝为何要将父亲召入应天,也知为何要让自己还乡读书。

  其一确实因为他的秉性耿直不知变通。

  但更重要的是其二,皇帝对他的默默庇护之意。

  即便陛下为大明开国皇帝,君王权柄隆重,若是朝堂上那些大臣们对自己的攻讦和不满日盛,皇帝为了朝政的稳定,也不得不对自己出身惩治。

  便如同不久之前洪武二十二年。

  他指责兵部僚属渎职懈怠,玩忽职守,被尚书沈潜弹劾,自己继而被贬为江西道监察御史。

  随后他又因为不满诸般朝政,屡屡上奏,朝中看不惯他的人日渐增多。

  这才有了如今要随父还乡的事情将要发生。

  朱允熥宽慰道:“大绅兄腹中有墨,胸怀大才,不过是如同诸般多的年轻人一般,热血正直而已。”

  冲动是专属于年轻人的名词。

  解缙目光复杂的看向朱允熥,他现在有些不太明白,这位忽然好似一夜之间变了个人的皇孙,究竟为何对自己如此看重。

  哪怕,他先前那边自卖自夸。

  可对于大明朝来说,这天下是如此的大,以至于每时每刻都会有大才贤能之辈出现,继而崭露头角。

  朱允熥笑了笑。

  “我近来翻阅宫中存档,有幸一观大绅兄昔年奏呈《太平十策》,一时间惊为天人,令人心神震荡。”

  《太平十策》是解缙在洪武二十一年入朝为官,就在朱元璋表明视他二人之间如同父子的第二天,解缙上奏万言书,主张简明律法、并赏褒善政后,有一力呈国朝诸般事的策论之言。

  解缙眼神忽然恍惚,他原以为朱允熥只是碰巧今日在这教坊司中遇见自己。

  只是此刻听到朱允熥说起自己在三年之前呈奏的《太平十策》,这才开始怀疑起来,朱允熥当真是特意为了自己而来。

  这是朱允熥身为宗室对自己的看重,对自己才华志向展露的具象之物的夸赞。

  解缙当即起身,一拜到底,起身之后郑重道:“回禀殿下,《十策》不过臣下昔年轻薄之言,未有详尽,不敢当殿下如此夸赞。”

  朱允熥摇头道:“大绅兄谦逊,兄长所作《太平十策》,皆系大明江山社稷,其中虽有与我不同志之处,但大体相近。目下只恨,不能早生几载,早于兄长结识!”

  他再一次的上演了真情流露,恍惚间好似昔年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刘玄德于桃园结拜关张二人时的场景。

  解缙这时也终于是动容了起来。

  士为知己者死。

  古之圣贤大才,无不渴望人生相逢一伯乐。

  此时朱允熥对自己三年前的《太平十策》如此看重,更有推心置腹之意。以大明宗室皇孙的身份,口口声声兄长相待。

  如何能叫解缙不生出一股,士为知己伯乐效死命的冲动来。

  朱允熥不留余地,不放停歇:“大丈夫抱经世之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兄长以天下社稷为念,往后开吾愚鲁而赐教!”

  解缙彻底难以自控。

  当即顿足合手躬身而鞠:“缙,少有怀才,持才入仕,自知顽固,不知变通。今遇皇孙,宗室麒麟,不畏某性,取某短才。君为宗贤,某居臣下,若能相随,大慰平生!虽肝脑涂地,亦心甘情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