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249章

作者:肉丝米面

  良久之后,才慢吞吞的站起身来,回首看向身后的两张堪舆。

  “陛下和太子现在何处?”

  少顷,朱允熥轻声询问着。

  殿内便响起一道脚步声:“回禀太孙,陛下和太子先前去了大本堂,随后便回中极殿那边了。”

  ……

  “允熥,你能不能想个法子,让父皇以后不要来大本堂了?”

  大本堂里,朱桱人小鬼大的蹲坐在门槛上,双手托着腮帮子,满脸愁容的盯着刚刚从武英殿过来的朱允熥,不住的抱怨着。

  朱允熥翻翻白眼,看了一眼站在门后的朱高炽、朱尚炳等人。

  他拍拍朱桱的脑袋:“这事我可做不了主,你可是爷爷的儿子,都没法说,我只是爷爷的孙子,更不敢说了。”

  朱桱向后一样,双目四十五度朝天仰视,长叹一声:“想来你也是没用的。”

  而后,便独自忧愁。

  这孩子似乎有点问题了。

  朱允熥摇摇头,对着门后的两人招招手。

  朱高炽走的很慢,朱尚炳则是直接从学堂里跳了出来。

  “听说熥哥儿要作为监军,随同开国公出征安南?”朱尚炳一脸欣喜期待的询问着。

  朱允熥琢磨着朱高炽这些日子也没有瘦下来多少,心中想着是不是该给对方制定一套减肥养身的法子,听到朱尚炳说话,便斜眼瞥了对方一眼。

  “炳哥儿想随军出征?”

  朱尚炳明显的愣了一下,低声道:“这……哪个儿郎不想征战疆场的?”

  “我不想……”

  终于是从学堂里走出来的朱高炽,嘀咕了一声。

  朱尚炳立马回头瞪了对方一眼:“你要能起的了马,提得动刀才行!”

  朱高炽撇撇嘴:“你也别想着出征的事情了,皇爷爷不会答应让你这个时候随军出征的。便是熥哥儿,也是作为监军出征的。”

  朱允熥点点头:“我觉得炽哥儿说的没错。”

  朱尚炳瞪着眼,愤愤不平的哼哼了两声,而后低下头,眼睛却是滴溜溜的转着。

第二百六十四章 郁郁的朱元璋

  对于朱尚炳来说,老朱家的儿郎们就该征战疆场,统帅着十万大军浴血奋战,为国开疆拓土。

  见着朱允熥和朱高炽两人聊起来,朱尚炳便嘟囔了一声,悄默声的进了一旁的学堂里。

  朱高炽回头瞄了一眼离去的朱尚炳,转头低声道:“这次熥哥儿你非去南边不可?”

  “总是要亲自走一趟的,南边对咱们大明而言……”朱允熥停顿了一下,看向面前不知在想些什么的朱高炽:“南边很重要!”

  朱高炽默默点了点头,思索着沉吟道:“是南边的地?听说那边有一大片平原,不下湖广、直隶。”

  “确实如此。”

  朱高炽确认无误,眉头却是皱了起来。

  朱允熥也不着急有事,对这位他总是有着莫名的情绪。

  大概是因为那一个仁字吧。

  朱高炽这时候也慢慢开口道:“光照足,温度高,庄稼也就能长得更快一些。”

  朱允熥挑挑眉头,他确确实实是没有想到,朱高炽在这个年龄就知道这些事情。

  而朱高炽则是继续道:“南边的地既然那边多,又无人耕种,咱们大明占下来,不至上苍所赐搁置,也是应有之意。”

  如今还只能被称之为小胖的朱高炽,一副老学究的模样在侃侃而谈着。

  朱允熥却已经被震得内心掀起一阵波澜,双眼不可置信的盯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小胖。

  他竟然说那边是无人耕种。

  还上苍所赐。

  还应有之意?

  朱允熥忽然觉得自己更爱小胖了。

  朱高炽这会儿也大概是察觉到自己正在被朱允熥盯着,不解的抬头眯着眼看向朱允熥,脸上露出一抹不解的表情。

  朱允熥立马抬抬手:“你继续。”

  “嗯。”朱高炽点着头嗯了声,又说道:“只是我颇有疑惑和担忧。如今广西道、广东道南部、云南道,这些地方还是土流并行,地方上土司的势力甚至远超朝廷。时不时,那边就会发生土司叛乱,山民祸乱地方。

  甚至,就连四川道、江西道、湖广道南部,也是如此。朝廷对南边的掌控力实在太低。若是往后再新征下安南等地,朝廷要如何深入的施行强有力的掌控?

  还有还有,南方的产出,往后恐怕是不能走官道陆路的。耗费太多,恐怕一万担的粮食运回应天,进了户部大仓的时候只能剩下五千担便是幸运之事。

  不过我听说,熥哥儿似乎有意海运,如此倭国那边则必然也要再下一番功夫,彻底清剿了沿海倭寇,更要打击镇压住东南沿海那些假倭。”

  果然,没有人的外号是起错的。

  大明朝的常务副皇帝之称,用在朱高炽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听着如今还只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炽,如此一番长篇大论,朱允熥心中可谓是翻江倒海。

  嚯嚯。

  朱高炽皱眉,伸手在陷入到沉思不明状的朱允熥面前晃了晃。

  “熥哥儿?”

  朱允熥哼哼了两声,看向朱高炽:“南方产出,自是要用海船运回。我更是在想,往后或许可以直接调南方粮草物资产出,通过海船直运北平,供应九边之用。”

  将整个大明的物资调动起来,将整个天下盘活,才能促进一个正向有序却主动的循环进行下去。

  甚至,朱允熥近来已经在想,是否要加快水泥的研制。张匠人那边似乎对水泥的生产,遇到了困境,一直没有任何的进展。

  这也就一直耽搁了朱允熥对要想富先修路的谋划。

  朱高炽这会儿却摇头道:“北平及九边边军粮饷,我以为当继续内河航运,即便走海运也该是徐徐图之,也应当是调湖广、江西、直隶等地太仓,送往北平。若不然,南方直抵北平,路途太过遥远,且无法顺带将江南地方其余产出运输至九边。”

  “用内河?徐徐图之?”朱允熥皱眉。

  内河是承袭至隋炀帝修造的那条宏伟运河,在原本历史上不久之后,老四叔迁都北平,就会被更名为京杭大运河。

  朱高炽笑笑,低声道:“内河两岸几多人家,几多驿站,几多关口。十万漕运人家衣食所系之处,成千上万地方官吏氏族依赖之地。若是骤然停运,恐生千里之变。”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往后再过上数十年,那条在朱允熥看来无比重要且意义非凡的大运河两岸千里的航线上,便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地方动乱乃至于叛乱。

  而朱高炽又道:“且海运终究有风险,海外风浪滔天,沿岸礁石无数。暗礁触底,巨浪断船,一次海难便能叫朝廷损失惨重。”

  这话是无错的。

  便是数百年后,即便是铁甲舰铺满海面,在面对无垠海洋掀起的巨浪面前,亦如内河内湖之上的一叶扁舟般。

  朱允熥终于是开口道:“内河航运不会停,地方只有流通起来,才能让大明更加的富饶,更加的有钱,百姓更加的富足有余。”

  朱高炽一时间有些不能理解流通的内在意义是什么,却亦是认同内河航运不能停的。

  朱允熥见小胖陷入思考,便循循善诱道:“流通,乃促进大明经济民生循环向上的核心之处。”

  “何以流通?”

  朱高炽按照朱允熥设想的,问出了此问。

  “人口、粮食、物产、金银、宝钞、通宝、商贾。只有这些都动起来,流通起来,才能真正盘活整个大明的盘子。”朱允熥沉声回答。

  朱高炽却迟疑的张目四望,而后愈发小声道:“此与皇爷爷所幸国策相悖……”

  朱元璋施行的是什么国策?

  严苛的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

  一旦人口不能流动起来,则其他东西,只能通过朝廷政策性和权贵士绅商贾们去充当流通的作用。

  朱允熥瞥向朱高炽:“一时之策不足以万世之策。若是可能,我更想朝廷下旨,限制那些权贵士绅,严禁藏纳金银、严禁厚葬。钱,只有流通起来才是钱。物产也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够发挥原本的作用。

  中原的物产很丰富,天下间的粮食足够天下人吃饱肚子,可为何偏偏还会有易子相食的事情发生?”

  严禁厚葬,严禁藏纳金银。

  这样的政策,历朝历代都有执行过。

  然而,中原的粮食原本是能够喂饱天下人的肚子。

  这个问题,朱高炽却从来都没有想过。

  冥冥之中,这位年轻的燕王世子,觉得自己仿佛触碰到了某个闻所未闻的地方。

  只是,如何流通,如何让原本是被天下人吃进肚子里的粮食,真正的进到天下人的肚子里。

  这样的问题答案,朱高炽一时间想不出来。

  想不出来,便不要去想。

  朱高炽心下压住念头,看向朱允熥,摇着头小声道:“我不会和皇爷爷说的。”

  面对朱高炽这等小心翼翼的举动,朱允熥不禁笑出声来。

  随后,他忽然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目光幽幽道:“炽哥儿,如果有一天……换个说法,如果有一天,炽哥儿你能自由选择可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最想做什么?”

  朱高炽忽的一愣,随后退后两步,目光如炬的盯着突然问这话的朱允熥。

  漫长的沉思之后。

  朱高炽才缓缓开口:“做好天下流通的事情算不算?”

  朱允熥便当场捧腹大笑了起来,眼角几乎是快要挤出眼泪来,伸手指着回答完问题的朱高炽。

  朱高炽憨憨的笑着,抓抓自己的脑袋。

  用这样的玩笑话,能藏住真话也能藏住假话,且不至于留下嫌隙。

  而他也转口道:“我总觉得,炳哥儿怕是下定决心要跟你南下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