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1105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洪武二十四年前,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朱棡节制。

  在军事之上,可见朱元璋对朱棡的重视。

  哪怕没有朱英,若是朱棡不病死,那么朱棣也没可能靖难成功。

  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朱元璋就是用朱棡来制衡朱棣。

  “谢父皇夸奖。”朱棡笑容满面,眼神略带几分得意的看了一眼朱棣。

  他反正跟朱棣就没对付过。

  说完了老三朱棡,朱元璋把目光落在了老四朱棣的身上。

  “老四,你是最类咱的,也是让咱一直很满意的,不管是在性子上,还是在处事领兵上,咱对你都没太多可以说的。”

  “但是,关于高炽的事情,咱还是要点你几句。”

  “咱也知道,你不喜他,但你要明白,他是长子,且这些年来,他的成就,难道还不能让你满意吗。”

  “你之前在倭国的燕城,要是没有高炽的帮忙,能超过老二老三?”

  “他在安南,为朝廷创造如此之多的岁入,这才是真正能治理地方的人才,并非是凭借着几股子蛮劲。”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咱希望老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

  朱棣武功很高,但文事偏差,严格来说没读过几本书,这也是因为自小就在军营里厮混的缘故。

  哪怕是历史上,朱棣也不过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罢了。

  对于自己这个儿子,朱元璋也是带有几分早年的愧疚,不过就现在来说,朱棣还是让朱元璋比较满意,至少他没有老二老三那股子暴躁性子。

  其实还是老朱不了解,作为老朱家的血脉,朱棣实则也甘落后,毕竟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搞出诛十族的皇帝。

  “儿臣明白了。”

  在老朱面前,朱棣也不过是个孩子罢了。

  点完了老二,老三,老四。

  桌面上就只剩下老五朱橚,还有朱允炆了。

  “老五啊。”

  “儿臣在。”

  看着朱橚一幅老农的摸样,朱元璋也不知道说啥,早些年他还觉得老五可能跟冯胜有所勾结,并且借机夺了冯胜兵权,贬朱橚至于云南。

  现在看来,还是大孙看人准,老五完全就是个痴迷草木的呆子。

  “你的喜好,罢了,咱也没什么好说的,若是能有所成,那便是造福天下的圣人,照着自己的心意去吧。”

  朱元璋说了一句后,就没说了。

  毕竟朱橚虽为亲王,但无兵无权,对皇位没威胁,大孙还很重视关于农业发展,本身痴迷草木。

  这样的亲王,跟闲散富贵王爷没啥区别。

  以前朱元璋还觉得他丢了皇家脸面,现在这时候了,也不在乎这么多了。

  “是,父皇。”朱橚沉声应道,带着几分沙哑,大概是因为长期独处的缘故。

  现在他也没有那么怕父皇了,后边有大孙给他撑腰呢。

  朱元璋最后看向朱允炆,脸上多了几分和蔼。

  其实对于朱允炆,朱元璋一直是很满意的,在老朱心里,朱允炆跟老大朱标,是最为相像的,反而是大孙朱英,样子像,可性子还有各方面,可以说完全不同。

  当年确立太孙位,朱允炆很是识趣的没有闹,也没有动其他的歪心思和手脚,这让朱元璋一直满意,也很感觉对不起朱允炆。

  只是大孙回来了,朱元璋也不可能把皇位给朱允炆了。

  “允炆呐,在占城那边,可还习惯,若是太累了也不打紧,咱想你大兄,应该很高兴你回来京师的。”

  听到这番话,朱樉,朱棡,朱棣三人,瘪嘴的瘪嘴,翻白眼的翻白眼。

  当真是儿子没法跟孙子比,这边赶着他们三人走,这边还欢迎着回。

  朱英在一边也点点头:“若是待不惯,允炆随时可回。”

  朱允炆闻言连忙道:“劳皇爷爷,大兄挂念,孙儿在占城甚好,那边海产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孙儿跟母妃,住得挺舒坦。”

  “京师有京师的热闹,占城有占城的清净,平时往来的商船不少,许多京师有的,也能买到,还要便宜许多。”

  朱允炆可不想回京师,常言道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在京师束手束脚,哪有吴城来得快活。

  背靠大明,也没什么人敢来惹他,吴城本身位置不错,赋税不愁,但就富贵荣华,朱允炆自己享用完全足够。

  最近朱允炆已经开始参与进海上的生意,大明吴王的名头,在皇宫不怎么好用,可在外头,那是真正的金字招牌,这让已经尝到了甜头的朱允炆,怎么会想回京师。

  “好,既是如此,那咱也就放心了,要是遇到什么事,只管与你大兄说便是了。”

  “今日除夕,是个团圆的日子,以后再想这般团圆,怕是难了。”

  “来,举杯,共饮。”

  朱元璋端起酒杯,语气唏嘘的说道。

  其他人听到这话,心里莫名有几分难受。

  尤其是即将在朱英登基后,就要去往东胜神州的皇子们,他们很清楚,这一去,便是永别。

  等到再回来的时候,父皇大致已经……驾崩了。

  朱樉,朱棡,朱棣,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即眼眶就有些泛红。

  虽然父皇偏爱老大一家子,但对于他们,也算是从未有过亏待,在感情上,他们对于父皇,一直是非常敬重,爱戴。

  想到以后,再得到父皇的消息,便是驾崩,临行前夜不能看上一眼,心里难免有几分难受。

  朱英嘴唇欲动,是对于爷爷喝酒的事情,但此情此景,也是明白拦不住的。

  朱元璋目光,在大殿里一一扫过。

  这是自己的儿子们,孙子们,足足上百号人,这都是老朱家的血脉。

  待是往后开枝散叶,老朱家会更加的昌盛。

第840章 :新皇登基,日月同辉(全书完)

  自古以来,就有除夕守岁的习俗。

  老朱家都是从民间来的,自然也同样有这个习惯。

  且守岁,有为长者延续守岁的说法,哪怕只是传说不可信,但皇家这里,自当是争先恐后。

  因此在晚宴过后,除夕夜不算结束,作为皇宫,还有大量的歌舞表演。

  每年的除夕,朱英都会开支一笔花费,用来作为皇宫除夕的节目。

  其中舞台的搭建,主要是在奉天广场,周围都架着大炉子,火光升腾,完全感受不到寒冷。

  周围还有搭起来的棚子,可以遮蔽风寒。

  除了皇家外,许多大臣也是能够被邀请进来的,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春节晚会了。

  况且,明日作为朱英的登基大典,今年的除夕夜尤其不同。

  从名义上说,这是从洪武年过渡到永盛年的第一夜,寓意重大。

  此番春晚的招募,不仅是大明本土的各类戏曲,包括其他国家的一些节目,都会被安排在内,在大半年前,许多表演人员,就已经在为此准备了。

  能够登上这次的奉天大舞台,对于任何一个戏班子,演出人员来说,那可谓是最高荣耀了。

  因此也是极早的就开始排练。

  看台上,最前面的一排,自然是朱英跟朱元璋。

  第二排就是藩王们,然后是亲王,皇孙。

  后边则是蓝玉等国公侯,再便是七部大臣,朝廷重臣。

  今晚大概是没人睡觉了,因为在丑时过后,也就是凌晨两点舞台许戏曲歌舞结束后,便是开始朱英的登基大典,祭祀上天。

  不仅仅是皇宫里,此时整个京师南京城内,皆是灯火辉煌。

  各大戏院,为了庆贺明日太孙登基大典,免费演出,正阳大道上,更是搭建了大量的舞台。

  茶楼里,酒楼里,说书先生神情激动,语气高昂,完全没有停歇的意思。

  爆竹声响彻不断,街道上人群汹涌,可谓是真正的举天同庆。

  再放远处,整个大明王朝,完全是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各大府城,县城,乃至于乡下村寨,全然欢腾一片。

  所有大明的百姓都明白,当除夕过后,便是从洪武三十七年跨越到永盛一年。

  “三十七年,三十七年,眨眼而过啊,犹想当初,咱还是个放牛娃,为了吃上一口饭,是想尽了法子。”

  “又逢乱世,动荡不安,苟且偷生的活着,入了红巾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谁又会想到,几十年前那个衣衫褴褛,当了和尚,又当乞丐的放牛娃,会是今天的咱呢。”

  舞台上歌声嘹亮,但朱元璋却没有多少心思去听了,他拉着大孙的手,安静的述说着。

  朱英也似乎是感受到了什么,没有说话,只是紧握老爷子粗糙的手掌。

  “咱曾经以为,会跟其他的兄弟那样,就战死在了哪块地方,埋骨他乡,毕竟咱什么都没有。”

  “大孙你可莫要小瞧咱,咱知你武艺高强,可当年咱那也是冲锋陷阵,不在话下,若非是如此,那也得不到郭大帅的赏识,娶了你奶奶进门。”

  “若是没你奶奶,咱还真办不成今日这般大事,可惜你奶奶太思你,去得早,不然她那身子骨,可要比咱活得久。”

  “咱现在还记得,那个时候,咱第一次见到大妹子,她是郭大帅的养女,咱当时就想着,这天底下,怎的会有这般美丽的女菩萨。”

  “大孙呐,咱给你说,你奶奶年轻的时候,那可是个大美人,咱们军队里,不知多少人对她爱慕,许多人想着法子,就是为了多看她一眼。”

  “但是你奶奶她,是谁都可看不上,就是看上了咱,郭大帅也是瞧得上咱,问了大妹子的意思,便是把大妹子许配给了咱。”

  “那个时候,真就是咱这辈子,最为开心的时候了,咱硬是两天两夜高兴得没合眼,躺在那床上呐,翻来覆去的,盖上被子笑,汤和那老小子,还以为咱得了失心疯,差点去给咱请大夫来了,哈哈哈……”

  “以后成了婚,郭大帅被小人蛊惑,把咱关了起来,不给吃食,是你奶奶,偷那刚出炉的烙饼藏在怀里,给咱送来,还把自己给烫伤了。”

  “要不是如此,咱说不定就饿死在那了,你奶奶可是救了咱的命呐。”

  “对咱来说,能娶你奶奶,便是这辈子最为值得骄傲的事情。”

  朱元璋平静的语气里满是叹息,大妹子的身体一直很好,比他的好多了,然而当年大孙薨逝,大妹子实在是受不了这个打击,心气亏空,就此撒手人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