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佑明 第40章

作者:枫渡清江

  张居正又回道。

  朱翊钧发现张居正似乎早做过调查,倒也一一流畅对答起来,而且明显记忆惊人,心想不愧是神童出身,便道:“如此说来,的确是皇明据有贸易之上游,有加工技艺等优势,使白银以流入皇明为主。”

  “陛下圣明!”

  张居正笑着回了一句。

  但接着他就发现朱翊钧目光已被一些酒楼上为一些文人骚客公子王孙跳舞的胡女吸引住了,不由得皱眉,一时暗自后悔该让巡城御史先禁止各酒楼于今日让胡女出来卖艺的。

  一时,张居正只得主动指了一下突然出现的插汉部部众:“陛下请看,这些胡商也终于来贩好马了,明显是因陛下注重武备,让戚继光、李成梁等在边镇使胡虏难以劫掠后,而不得不老实来边贸,且也不满足于边贸,还来京师卖名马以图更好的价钱,也希冀进到更便宜的奢物。”

  “卖美貌胡姬的是不是也多了些?你看那马上插标女子,似乎都是颇具异域风采,金发碧眼的。”

  朱翊钧说道。

  张居正一时颇懊悔给皇帝提什么胡商,心想早知道该禁止胡商来京城贩卖人口,只得继续转移话题:“陛下该因此想到是皇明武备强盛才是。”

  朱翊钧点头,知道张居正是不想自己过多注意美色,而又想的张居正自己似乎比自己更难以控制色与货,也就笑道:“先生说的是,无论君臣,皆当对色与货有所控制才是,朕当想到这亦是新政之功,若非新政以增国帑,武备便不盛,便无法使胡人愿意载歌载舞于我汉家酒楼,愿意备货叫卖于我皇明市井。”

  张居正听了朱翊钧这话,一时讪笑起来:“陛下圣明,无论君臣,皆当尽心于社稷苍生。”

  张鲸也在一旁忍俊不禁。

  “去传李如松和麻贵来,问问他们,可知道路过的这对胡人可是什么部落的?知道的,就带他过来禀报。”

  朱翊钧这时吩咐了一声。

  于是,在外面的司礼监随堂太监孙隆应了一声,就将李如松领了来:“回皇爷,李将军知道。”

  李如松这时便来到朱翊钧所在车窗外,道:“启禀陛下,刚刚路过的正好是插汉部,臣认得他们,今年春,刚与臣在辽东对杀了一场,为首的布延正是土蛮之子,他左脸上的箭伤正是臣所留。”

  朱翊钧点头笑道:“不是冤家不聚头,你去告诉他,让他好好做生意,大明会越来越强盛,而他和他的部众要想生活富足,只能归附大明,与汉家和平相处。否则,朕会让他知道何为犁庭扫穴,让他多买些好货回去,以促交流!”

  “臣遵旨!”

  李如松还真的打马去了。

  而插汉部的布延见到壮如铁塔的李如松过来,一时如临大敌,忙下马单手放在胸前躬身道:“李将军,我们是朝贡并贸易的,非是来宣以刀兵的,请放过我们!”

  李如松走过来说明来意后,插汉部的布延才放松下来。

  朱翊钧在看见布延惶恐面对李如松的样子后,也笑了起来。

  要知道,这种汉人能使胡人畏惧的场景,可是不多见的。

  朱翊钧也因此对张居正问道:“先生今日带朕出宫,让朕看到这新政推行后的市井百姓之变化,以及武德强盛后于日常之变化,想必是担心这样的盛世年景不长,而接下来随着新政继续推进,权贵豪民之不满加深,非议之声增加,担心朕会因非议之声增加而有所动摇,进而不得不终止改制吧?”

  “而想让朕通过市井繁荣意识到帝王锐意图治对于小民日常生活之助益,而使朕有图治天下的成就感,进而将来愿意继续坚持做一个愿意为民革新的帝王?”

第060章 陛下已可亲政

  本来朱翊钧是不打算把心中所想说出来的。

  但朱翊钧想着张居正现在主动带自己出宫,明显一半有考校的意思,一半有试探的意思。

  而自己也需要给张居正吃定心丸,让其更加愿意不顾一切地为自己推行新政。

  所以,朱翊钧也就主动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本来君臣间是没必要这么句句点明的。

  可谁让他和张居正既是君臣也是师生,更是改制路上的志同道合之人呢。

  张居正难掩喜色地忙答道:“陛下圣明!”

  “先生用心良苦。”

  朱翊钧也笑着回了一句。

  朱翊钧接着就对车外的孙隆吩咐道:“派人去问问各类货物价钱。”

  孙隆拱手称是。

  “猪肉每斤两分。”

  “鸡蛋每斤五厘。”

  “鸡每斤五分。”

  “淡酒每斤二分。”

  “大麦一石三钱。”

  半刻钟后,朱翊钧在缓缓而行的宝车里,喃喃念起了孙隆刚刚回来禀报的各类货物价格,然后对张居正道:“朕记得东厂去年奏报猪肉是每斤两分五厘。鸡蛋大约是每斤一分。大麦也是要五钱一石。”

  朱翊钧说着就笑道:“看来这新政推行,使天下之利多移向百姓后,不但百姓交易增多,连日常货物物价也低了不少。”

  “陛下说的是,以往粮油等多屯于大户,不流通且浪费多,现在留于百姓之手,百姓缺银少金,自然要拿到市井交易,故物价低而人用足。”

  张居正笑着回后,又道:“陛下对物价这么知晓,想必没少让近臣打听,可见陛下是一直关注着百姓的,臣似乎也不必冒着被太后责备、台谏非议的风险,带陛下出京察访民间疾苦。”

  “先生不必这么说,耳听还是不如目见的。”

  朱翊钧说后,就双手放在膝上,道:“新政让物价走低,既使百姓日用充足,也能让官府趁此购粮进常平仓而备灾年了。”

  张居正忙点头:“陛下说的是!”

  朱翊钧则问着外面的孙隆:“有没有什么价格是因新政贵了的?”

  “回皇爷,人价贵了不少,坊司卖仆婢的价提了。”

  孙隆在车外回道。

  朱翊钧听后点首:“人价贵了,想必是卖儿鬻女的少了,消除蓄奴之风,看来根子上还是得民丰才可。”

  说完,朱翊钧就看向张居正道:“不过,这让朕想起先生刚才说天下之财有定数这话,以朕之见,天下之财并非是定数。据朕所知,在宋以前,所种稻谷非占城稻,而使稻谷产量远不及宋之后所产稻谷,另外,曲辕犁在出现以前,江南水田因小而难以耕作,而在曲辕犁出现后江南也成粮食高产之地。故朕认为,这天下之财是在增加的,尤其是在技艺上有大的提升或有新的优良农作物后,所增加之天下财足难以估量。”

  张居正听后沉思起来,然后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

  朱翊钧则道:“为政者,或许不当只是分好天下之财,也当增加天下之财。”

  张居正点首。

  而这时,朱翊钧则看向张鲸道:“朕听闻有些番粮很高产,你们东厂派人去打听打听,或可拿来培育试验,而期将来能增天下之粮。”

  张鲸拱手称是。

  朱翊钧接着就道:“天已渐热,回宫吧。”

  “遵旨!”

  接下来不久,朱翊钧便回了宫。

  而张居正在送朱翊钧回宫后,则来了内阁。

  吕调阳见张居正回了内阁,也就起身走了过来。

  “叔大,陛下出宫在看到市井百姓后可有何圣悟?”

  吕调阳先问了一句道。

  “陛下其实早已心存社稷苍生,还早就派了东厂官校查问物价,今日出宫更是提出增天下之财而利民生的看法。”

  张居正见张四维没来,也就直言笑道:“其实以当今天子的资质,亲政都可以了,仆当时听陛下都想到物价低可利官府屯粮备灾时,甚至都起了致仕回乡之意。”

  “陛下虽已可亲政,但不知底细的天下百官还是不能尽知陛下的。”

  “何况,叔大你目前还不能起致仕之心,新政如果没了你,由陛下担着,未必利于延续。毕竟陛下还未弱冠,不能使两宫太后放心。”

  吕调阳说完就把几本章奏递了过来:“看吧,弹劾你的章奏,非议新政的章奏已经到了。”

  张居正听后顿时面沉似水:“仆先拿回家去看,顺便去工部一趟。”

  吕调阳道:“好!”

  张居正也就拿着章奏离开内阁,往工部而来。

  张居正一到工部,就来了工部尚书郭朝宾的值房。

  郭朝宾很惊讶地道:“元辅为何会来此?”

  张居正便将朱翊钧曲辕犁和占城稻的出现使天下之粮大增的事说给了郭朝宾,但他没说是朱翊钧说的,而只说自己想到的。

  郭朝宾听后也沉思起来:“元辅这个思路真正算是另辟蹊径,但也算是事功务实之道。”

  郭朝宾说着就看向张居正,问道:“以元辅之意,是要工部也重视起百工之技的提升?”

  “没错,仆正是此意。”

  “本朝如今自开海后能尽取天下外邦之利,而使九州财富骤增,本就与本朝百工之技强于四邻有关。”

  “而据仆所知,本朝匠户受本朝制度限制与盘剥颇重,以致于逃亡者不少。所以,仆在想是否当尽废匠籍之制,使其自由,而去为自己增加收入,且也愿意提升技艺去赚更多钱,而不至于逃亡,不愿意再为工匠。”

  “这样一来,无疑利于我朝工匠技艺提升,工匠规模能够不因工匠收入微薄而减少。”

  “而朝廷需工匠时,自可官营所营之利和所赠田赋之得用银钱招募。”

  张居正说后就问着郭朝宾:“不知公以为如何?”

  郭朝宾顿时起身向张居正拱手行礼:“元辅公忠体国,更难得的是能想到匠户之难!”

  张居正微微一笑,他倒是不好说这是天子提醒了他,让他意识到当进一步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尤其是提高生产技术做一些改变。

  郭朝宾作为历史上为治河不惜亲自从京师跑去山东勘察数月的务实派,见张居正这个深受天子信任的首辅愿意废除匠户制度,以利技术发展,自然也非常赞成,便道:“只要恢复匠户如民籍百姓一般不用依附官府,则百工之技自然提升更快,只是将来官造营缮之费,要么天下百姓分担,要么天下官绅百姓分担。”

  “还可以由天下百姓官绅番国分担。”

  张居正言道。

  郭朝宾听后了然:“元辅的意思是进一步开海?”

  张居正点首。

  朱翊钧说大明因技术优势导致全球贸易中财富多流入大明的话明显是启发了张居正,让张居正开始打起进一步开海的主意,也开始把执政的视野放到了整个全球上来。

  郭朝宾笑了起来:“是下官所思未及元辅深远,但无论怎么样,都比独累匠户妥当,不然军械会一直多为粗制滥造之物,虽省银钱但也不利于边防。”

  “正是这个道理。那就请公题本上奏。”

  张居正言道。

  郭朝宾拱手答应了下来。

  在与郭朝宾通气废弃匠籍制度后,张居正才回了自己的宅邸。

上一篇:1980我的文艺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