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621章

作者:坐望敬亭

  通文社那边的发展势头也正好,他们还要再创办一个《红豆》。

  我们缺的印刷产能可不是一点半点儿啊,仅仅靠扩大黄村那边的产能或者是收购一个小型印刷厂,那是杯水车薪。”

  忽悠人不对,吓唬人,嗯,在劝谏领导这方面,林老师是很专业的。

  程早春果然犹豫了起来,“真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不信伱问老牟,形势不容乐观啊!”

  牟春志正在一旁看戏呢,没想到还有自己的戏份,见程早春的眼神望向他。

  “啊……这个……我觉得吧……确实……应该……可能……”

  他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林为民却道:“你看,老牟也很赞同我的观点。”

  牟春志:你真当社长耳朵聋了?

  他看向林为民的眼神如同看着皇上旁边的奸佞。

  程早春何尝不知道林为民的花花肠子,不过他不敢赌,国文社如今上升势头太过骇人,如果能够再保持两年,说不定会成为全国图书发行量最大的出版社。

  要是这个上升势头因为印刷产能跟不上而被打断,那他这个社长简直就是国文社的罪人。

  “嗯,那就等回头上会讨论一下吧,扩大产能、收购印刷厂,这可是笔不小的钱。”

  林为民满不在乎道:“也就两三个月的利润而已,问题不大。”

  “你不当家,不知……”程早春本能的絮叨起来。

  林为民本能的左耳听,右耳冒。

  计划归计划,未来的产能不代表现在的产能,眼下的困难仍需要牟春志来克服。

  从程早春办公室出来之后,林为民拽住牟春志,郑重其事的说道:“老牟,半个月之内,必须给我找到一家半年之内能给我们提供1亿印张产能的印刷厂。”

  牟春志闻言大惊失色,眼神中只有一句话: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1亿印张换算成图书的话,基本就是一千万册,一般的印刷厂根本接不下这样的活。

  就算人家产能够,也不见得专门为国文社预留啊!

  牟春志张嘴正想对林为民解释一番,可林为民却继续说道:“我没跟你开玩笑。今年社里的印刷产能缺口可能会很大,无论是扩大自家印刷厂的产能,还是收购印刷厂,短时间内都无法面对这么庞大的需求。”

  这话你刚才怎么不跟社长说?

  牟春志腹诽。

  他也明白,领导都已经同意了扩大产能和收购印刷厂的事了,剩下应急的事就不能再让领导操心了。

  要不然,还要他这个副社长干什么?

  尽管觉得林为民的话有些夸大,但社里的印刷产能存在缺口也是事实,而且看样子也着实不小。

  罢了,就当是未雨绸缪吧。

  “《废都》和《千与千寻》的印版多准备几套。”林为民又叮嘱了一句。

  牟春志心想,《千与千寻》一个半月卖200万册,多准备几套印版倒是应该的,以后产能跟不上了,肯定要几家印刷厂一起印的。

  可《废都》……

  牟春志有些不确定,现在纯文学式微听林为民的意思,是看好贾平凹这本书大卖。

  《废都》这部他没看过,可毕竟是纯文学作品,贾平凹也没有作品大卖的先例,应该……不至于吧?

  外界,关于布老虎丛书首批作家签约仪式的新闻仍在如火如荼的传播当中,第一批媒体报道已经出现了转载,并且还有众多媒体跟进报道、评论了此事,更加助长了新闻的热度,让布老虎丛书和几位签约作家的名字传遍了国内。

  在这种近乎全民关注的新闻热度之下,布老虎丛书首批三部正式登陆国内各大书店的书架。

  五天之后,魏凤君再一次挂断新华书店发行所的电话,眼神放空,喃喃自语。

  “卖疯了!”

  “卖疯了!”

  发行部的小年轻很担心领导的精神状态,但又不敢多问,只能小心翼翼的问道:“领导,新华书店那边怎么说?”

  魏凤君看向小年轻,眼神逐渐聚焦,然后一字一句的说道:“《废都》再订购60万册,《苦界》订购20万册,《花季雨季》30万册。”

  小年轻点了点头,那还好,三本书加在一起才110万册。

  110万册。

  诶,不对啊,不是才上市发售五天吗?

  小年轻的眼神望向魏凤君,回想起刚才领导自言自语的话。

  卖疯了!

  “领导,确定是《废都》60万册,《苦界》20万册,《花季雨季》30万册?”

  魏凤君苦笑道:“我还没到老年痴呆的程度吧?”

  小年轻不解道:“可这三本书不是才刚上市吗?”

  “刚上市就不能卖的好了?《千与千寻》一周就卖出50万册。”

  小年轻心里不屑,这几本书拿什么跟《千与千寻》比?

  《千与千寻》去年6月开始在《儿童时代》连载,用了八期时间将《儿童时代》的销量硬生生从每期40万份提升到最后一期的近400万份。

  用一部创造10倍销量的涨幅,起点不是1000份、不是1万份、不是10万份,而是整整40万份,放眼中国百年期刊史,这种情况闻所未闻。

  400万份销量,代表的就是至少400万个读者,而且因为儿童文学的特性,每个小读者的背后有父母亲、有同学,这个读者数量再翻一倍都不夸张。

  《千与千寻》单行本上市后,连续刷新国内图书的销量记录,眼下出版将将两个半月时间,销量已经无限逼近300万册。

  这种情况下,拿《废都》这几部跟《儿童时代》比。

  领导,您多多少少有点不理智了。

  《千与千寻》在国内儿童文学界引发的轰动是空前的,两个月逼近300万的销量别说是在儿童文学界,哪怕是在中国近当代文学史上,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这里面有本身的功劳,也与先连载、后出版的形式有关,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千与千寻》发展出了足够多的读者和潜在读者。

  有了这个庞大的读者群体的推波助澜,和他们那病毒式的传播才有了《千与千寻》旷古未有的销量奇迹。

  现在不仅是国文社,连国内很多出版界和文学界的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千与千寻》会用多长时间打破1000万册这个数字。

  虽然眼下《千与千寻》的销量还未突破300万册,但所有人都明白,这部的终点不可能盘亘在七位数上,连八位数的销量都只是时间问题。

  要知道光是连载《千与千寻》第八期的93年《儿童时代》1月号的销量就突破了400万份,这400万份的销量跟《九州英雄志》的400万份的含金量截然不同。

  《九州英雄志》的销量是用两年时间一点一点涨上来的,读者可能很喜欢上面刊发的某部作品,但对于杂志本身的喜爱一定是高于作品的。

  但《儿童时代》不同,从原本的每期40万份的销量涨到现在的400万份销量,它所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连载了《千与千寻》。

  读者们对于《千与千寻》的喜爱要远高于对杂志的喜爱,这一点从《千与千寻》连载结束之后,《儿童时代》销量应声下跌也可以看的很清楚。

  《儿童时代》今年的二月号上个月上市后,到现在一个多月时间,只卖出了220万份,接近腰斩。

  三月号上市半个月,销量又仅到二月号的一半,堪称断崖式下跌。

  这过山车一般的销量自然让儿童时代社上下感到一阵揪心,但他们也很清楚,销量高涨并非是他们的功劳,那么销量暴跌自然也不是他们的过错。

  这一切的起因只是因为林为民想给刚出生的女儿写一部童话故事而已。

  作为杂志的主编,邱士隆看着近两期的销量,心惊肉跳。

  但理智告诉他,不要贪心,更不要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只要上半年过后,《儿童时代》的销量能够保持在每期五六十万份的水平,那对于杂志社来说,就是巨大的成功,也是他这个主编难以磨灭的成绩。

  毕竟这几年,除了通俗文学的销量在上涨,其他文学作品和刊物的销量都在下跌,一年时间内能够有一二十万分的销量涨幅,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更何况在这一年当中,他们已经创造了《儿童时代》前所未有的历史。

  《儿童时代》的创造历史是《千与千寻》带给他们的,但同时,《千与千寻》也在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历史。

  在3月下旬之前,所有人都非常坚信这一点。

  可谁也没有想到,在《千与千寻》在国内图书市场大杀四方的时候,竟然又有另一匹黑马从天而降。

  ……

第666章 它凭什么啊?

  《废都》,贾平凹著。

  光看这几个字,所有以文学为生或者喜好文学的人都不会把这部和这个作者的名字跟“畅销”二字联系到一起。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与“畅销”绝缘的作者所写的纯文学作品,却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席卷了中国文学界和图书市场,那种疯狂的狂飙突进的姿态,比之两个多月前的《千与千寻》毫不逊色。

  五天20万册,半个月50万册,一个月100万册……

  《废都》卖疯了!

  单月销量百万册,在《千与千寻》和《废都》之前,中国出版界和当代文坛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妖孽的作品。

  谁能想到,竟然在1993年的开春,一下子就出现了两部。

  《千与千寻》好歹是林为民的作品,这么多年下来,林为民早已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实力征服了无数中国的读者,所有他的,出版后就没有低于100万销量的,销量500万册以上的也有两三部。

  这次《千与千寻》的爆发,有林为民这些年所积攒的口碑变现,也有儿童文学天然的传播力优势。

  可《废都》……

  它凭什么啊?

  细数贾平凹的创作生涯,21岁发表第一篇作品,25岁出版第一部中篇集《兵娃》(前文23岁出版第一部书有误,作者数学不好,没减明白),可谓少年得志。

  这些年当中陆续出版14部中篇集,3部长篇,称得上是著作颇丰。

  可以说,贾平凹在当代文坛,是有着属于自己地位的知名作家。

  但纵观他以往的作品,别说是单月破百万册,就是销量破十万册的都不曾有过。

  《废都》此番入选布老虎丛书,凭借着国文社强大的宣传攻势,在短短一个月之内便创造了百万册的销量奇迹,让不少文坛同行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布老虎丛书的稿酬支付标准,在《文学故事报》上写的清清楚楚。

  15万册以下,以千字150块支付;超过15万册,以10%版税结算。

  这是个什么概念?

  100万册《废都》,定价6元,也就是说贾平凹至少可以拿到60万块的版税分成。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