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70章

作者:坐望敬亭

  从大家最开始听说他的话剧要在美国演出到现在三四年的时间,大家预估了一个500万美元的数字。

  另外还有影视改编,林为民的小说除了最初的谍战三部曲之外,在国内没有任何影视改编,但在海外却大放异彩,据说《情人》、《末代皇帝》的剧本费用都是六位数计算,最近还听说美国人买了《触不可及》的版权,估计加在一起少说也有100万美元。

  如果都按照美元来计算,这些年时间下来,林为民在国内外的各种收入加起来足有接近2000万美元之多。

  这次林为民给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3700万人民币,按今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刚好是1000万美元,差不多就是林为民所有收入的一半。

  大家算完这个数字不由得再次惊叹起来。

  “赚了2000万美元,捐了1000万美元,搁你你愿意吗?”有人问出这个问题。

  同事们互相看了看,大部分人迟疑的摇了摇头,“太多了,要是几万、几十万我可能会捐。”

  这是大部分人的心态。

  有个小年轻标新立异,“要是我我就捐,别说1000万,1500万我都捐,捐了1500万我手里还剩500万美元,花十辈子都够了,有什么舍不得的?”

  一旁的同事朝他口袋里掏钱,他赶忙捂住,“干什么?”

  “你不是要捐款吗?来,先把这个月的工资捐给基金会一半。”

  小年轻捂着口袋的手停住,等同事再往里伸的时候,他忍不住再次捂住了。

  “怎么着?舍不得了?”同事调侃道。

  其他人见状也哈哈笑了起来。

  这堂课上的实在是太生动了,动动嘴谁都会,可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却不是谁都有勇气能捐出这么多钱的。

  见其他人笑的夸张,小年轻嘟囔道:“笑的那么欢,换成你们你们一样舍不得捐。”

  “说的不错。老话总说越有钱越抠,像我们这些俗人啊,谁也做不到上千万的巨款说捐就捐。”

  同事们说到这里,脸上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一个简单的试验,却让大家看清了普通人在金钱面前的反应,在场所有人扪心自问,如果让他们和小年轻易地而处,他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所以说,林为民这次的捐款,真正让大家见识到了什么视金钱如粪土。

  那可是3700万啊!

  “诶,为民!”

  林为民跟佟钟贵送稿子,被柳荫给叫住了。

  “什么事?”林为民瞧着柳荫一脸八卦的表情就知道没什么好事。

  果然,柳荫问道:“前楼那帮小子说你赚了有两千万美元,有那么多吗?”

  办公室的其他人此时也好奇的竖起了耳朵。

  林为民好奇的问道:“他们是怎么算的?”

  “估算的呗!”

  在林为民的追问下,柳荫将同事们的估算方法详细的给他说了一遍。

  林为民摇摇头,“不对。”

  柳荫了然道:“我就说这帮小子胡咧咧,两千万美元,那得是多少钱啊?”

  她说到这里,看向林为民的眼神中流露出激赞之色,“你小子这回不会是把老婆本都捐出来了吧?”

  林为民笑了笑,“没那么夸张,反正剩的钱肯定够我花了。”

  柳荫点点头,“那倒是,你赚的这些钱,就是剩个零头的零头也够一辈子花了,更何况你还能挣!”

  跟柳荫闲聊了几句,林为民出了办公室,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刚才柳荫问他收入的问题,他说不对并没有撒谎,确实算的不对。

  大家对于他的各种收入只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真正算起来肯定是不准确的,大部分都算少了,而且有些收入他们根本不知道。

  他的收入大头是海外的出版和百老汇演出票房分成。

  这几年时间,小说海外出版给他带来的收入有1300万美元,《触不可及》和《追风筝的人》两部话剧演出的票房收入也达到了1600万美元。

  电影方面《情人》20万港元、《末代皇帝》10美元、《触不可及》30美元、《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80万美元,加在一起约有130多万美元。

  国内的收入大家估计的倒是差不多,也就是200万人民币左右的样子。

  这些钱合算到一起,以美元计算已经超过3100万美元了,比大家的估计多出了一大截。

  但实际上,同事们不知道他还有另外两项收入。

  一项是《歌剧魅影》在伦敦西区演出一年多的票房分成,1800多万美元。

  另一项则是从85年开始的日圆升值,他只是通过最基础的持有日圆就净赚了接近1200万美元。

  所以,在柳荫问他收入问题的时候,林为民并没有撒谎,同事们算的确实不对。

  不是算多了,而是算少了。

  这些年他所有的累计收入已经超过了6100万美元。

  他买古董字画、买车、买房子,这几年可劲儿的折腾,也就花了300万美元。

  剩下的几千万美元安静的躺在银行的外汇账户里,连中国银行的领导们看着都闹心。

  这么多的外汇只能看,不能动,现在还那么缺外汇,谁不眼馋啊?

  其实林为民自己看着也有点闹心,他现在终于慢慢体会到了为什么后世有些大佬经常会“口出狂言”,以至于成为众多网友讨伐的对象。

  好在这回,他终于是借着给基金会捐款的机会花出去了1000万美元。

  看着银行外汇账户里的打头的数字从“5”降到了“4”,不知道为什么,林为民没那么闹心了。

  心情不好的时候,果然花钱才是最治愈的手段。

第497章 有益于人民的人

  花钱治愈心情,大概是谁看了都会骂一句败家的方式,可谁让林为民有钱呢?

  这些年国内文坛对于林为民流传最广的传言便是他的财富,连很多普通百姓也对此津津乐道。

  此次他豪掷3700万人民币捐赠给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经过《新闻联播》和多家国家级媒体的报道,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便成为全国范围内热议的焦点。

  冷不丁有人豪捐几千万用来支持教育事业,老百姓们对于这件事的普遍反应除了惊叹便是赞赏。

  林为民是国内的知名作家,读者数以千万计,绝大多数国人哪怕是没看过他的作品,也听说过他的名字。

  尤其是这几年,林为民凭借着作品屡次在海外获得大奖,不止一次的为国争光,更让国内的老百姓们对他印象深刻,充满了好感。

  在很多人的心中,林为民与那些举世皆知的文学家,就差一件事。

  他成名太早,用粉丝的话说,哥哥的花期有点长。

  别的文学家都是活在读者们的心中,他很有可能熬死了读者,自己还活蹦乱跳的。

  如今林为民为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豪掷3700万,让无数看到新闻报道的老百姓心中对于他的观感已经不局限于好感了。

  这么多的钱,能帮助多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啊?

  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所有看到报道的人无不称颂着林为民的贡献。

  万家生佛!

  在最开始的几家国家级媒体报道过后,陆续又有各个地方媒体跟进报道,关于“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林为民”的新闻层出不穷。

  其中有上海的媒体对林为民的慷慨之举大加赞赏,并用“中国慈善第一人”来称呼他,这个称呼很快便被其他媒体转载使用,并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好评和赞赏。

  在八十年代,国内还没有“公益”和“慈善”的概念,仅有的几个基金会也都是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时会有香江和海外的富豪捐款。

  比如香江的“亚洲船王”包玉刚,在1979年通过熟人向内地捐赠了两千万美元,其中的一千万用以在BJ建造一座现代化的旅游饭店,另外的一千万则在上海交通大学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

  还有香江的霍东阁,花费近千万美元为羊城兴建五星级的白天鹅宾馆。

  在官方的宣传之下,老百姓们对于这些事情并不陌生。

  但林为民的情况跟这些人很不一样。

  首先是在身份上,以前捐款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香江和海外的富商,是资本家。在当时,能不能要这些人捐的钱都是值得政府和民间探讨的问题。

  七十年代末,包玉刚要给国内捐款两千万美元,最后是在那位领导的拍板下才接受的。

  林为民不是富商,他是文人、是作家,如果单纯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他的钱要比那帮资本家干净的多,国人对于这样的财富向来是宽容且友善的。

  然后就是双方的财富等级,那些给国内捐款的大富商,哪一个都是身家巨万,他们捐款的数目不说是自身财富的九牛一毛,但肯定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事。

  相比之下,林为民的这三千多万很有可能是他身家的一半,甚至是绝大部分,这样的捐款更称得上是义举。

  最后就是捐款的目的,那些给国内捐款的大富商,不排除有爱国情怀,但要说他们纯粹是出于爱国心,也很难说服大众,毕竟国内最困难的时候,可没见哪个富商愿意伸出援手。

  林为民捐款图的是什么呢?

  老百姓们想了半天,他无非是能得点名。

  可人家出的名还不够大吗?官方的认可也好、媒体的报道也好、老百姓的赞赏也好,这些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如潮的报道席卷着老百姓们的眼球,其中一篇上海《文汇报》的报道引用了伟人写过的话。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无数人看到这段话心中感慨万千,当年老人家在《纪念白求恩》中所写的这段话,形容的大概就是林为民这种人吧!

  外界各种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对林为民的影响并不大,无非是老百姓讨论的多了一些,但对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希望小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个诞生还不到一个月的基金会和它即将运行的慈善项目经由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在短时间内便为广大老百姓所熟知,不少人在通过各种媒体看到相关的报道后,通过写信、打电话的方式联系基金会。

  有人详细咨询捐助资金的使用用途,有人询问希望小学的建设计划,还有的人直接汇钱……

  在媒体狂轰乱炸的前半个月时间内,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募得捐款300余万。

  这个数字尽管对比前期募捐数字并不多,但却意义非凡,因为这些捐款全部是来自于普通的民众,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民意,代表了老百姓们对于基金会和希望工程的认可。

  在得到来自民间的认可后,基金会迫不及待的召开了第一次正式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只有一个,制定建设希望小学的各项章程、标准并确定全国第一批希望小学的选址。

  林为民作为基金会的名誉会长出席了本次会议,关于希望小学的建设基金会在这段期间已经草拟了一套标准,今天的会议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为未来希望小学的建设定个调子。

  除了林为民和基金会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们,列席参会的还有来自《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报纸的记者同志,这些记者将会见证中国第一批希望小学诞生的全过程。

  在会上,关于希望小学的选址原则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