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风华 第1082章

作者:沙漠

城门守兵一时间也不知道这队骑兵是哪路人马,但却知道大事不妙,几名守兵已经持枪迎上前去,长枪刺出,直往当先那一骑扎了过去。

马上骑士却是反应迅速,横挥战刀,瞬间便将两杆长枪的枪尖削断,不等长枪兵反应,挥刀便砍,血光飞溅,瞬间便将两名长枪兵斩杀,而座下战马不停,依然是向前冲过去。

后队的骑兵清一色都是甲胄在身,手握马刀。

有军士看的明白,见到这些骑兵的战刀与唐骑马刀不同,弧度更弯,刀身更长,倒酷似草原部族配备的马刀。

“火甲龙骑宇文承朝在此,降者不杀!”

当先那人声音如雷,刚猛异常。

上百名骑兵直往城门内冲进去,城门下那十余名守兵几乎都被瞬间砍杀,其中两人反应快,早早丢下手中的兵器,这才幸免。

城头之上也是有十多名兵士留守,他们看到火甲龙骑冲进城内,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

几乎是没有任何预兆,春明门就这样落入火甲龙骑之手。

这些守兵根本不知道火甲龙骑是何方神圣,但肯定是敌人。

城头上的守兵立刻跑到内城头,居高临下望过去,见到上百名骑兵都已经进了城内,而且将城门控制在手中。

守兵们心下骇然。

京都军主力都已经杀到城外与柔玄军决战,这突然冒出来一队骑兵趁机夺门,这根本让人料想不到。

但守兵们没有犹豫,张弓搭箭,对着城下的骑兵猛射。

几名骑兵被箭矢射中倒地。

但这些骑兵的反应也是迅速,早有骑兵张弓搭箭,向城头反射。

火甲龙骑兵的箭术都是了得,连声惨叫,城头数名守兵中箭毙命。

而其他骑兵迅速下马,分成两队,每队二十多人,从城门两边的登城梯迅速向上冲去。

上面的守兵知道龙骑兵正在冲上城头,欲要用箭矢阻拦,但城门边几十名龙骑兵都是弯弓搭箭,只待城头守军一冒头便即射杀,掩护着两队骑兵登城。

宇文承朝亲自冲在最前面,顺着石梯冲到城头,刚刚跳过去,两名守兵已经挥刀砍来。

宇文承朝一个侧闪,避开一刀,手中战刀凌空劈下,干脆利落斩杀了一名兵士,反手又朝着另一名兵士砍过去。

此刻后面的龙骑兵们也都已经冲了上来。

这些龙骑兵的战斗力本就在守兵之上,此刻两队人马都冲到城头,人数还占了上风,一番厮杀,留守在城头的十多名兵士片刻间就被斩杀干净。

宇文承朝收起刀,取下背负的长弓,又从箭盒取了一支箭在手,沉声道:“取箭!”

另有五名龙骑兵同时收刀取弓,各取一支箭。

宇文承朝拿了箭矢,走到城头的一支火把边上,将手中长箭箭簇凑过去,燃着了箭簇,其他几人也都是燃着箭簇,看到宇文承朝火箭朝天,也都抬臂拉空。

“放箭!”

六支火箭几乎是同时向夜空射过去。

一箭过后,宇文承朝再取箭、燃箭,尔后又与其他五名龙骑箭手同时朝天射箭。

如此三次,每次六支火箭同时升空,共计十八只火箭过后,宇文承朝这才收弓,吩咐道:“吩咐下去,拉起吊桥,坚守城门,等候我军到来!”将目光投向城外血腥残酷的战场,唇角却是泛起一丝笑意。

第1833章 勤王

莫兴德骁勇无比,率众与柔玄军厮杀。

他出自武川镇,武川和柔玄有着积怨,是以出手异常凶狠。

那支民兵在京都军冲上来之前,已经折损了十之二三,甚至有不少人缩在两军之间,不敢杀到敌阵,上万民兵中,真正杀到柔玄军阵的也不过半数,仅有五六千人。

但京都军冲锋之时,迟滞不前的民兵没有了选择,而且因为京都军的总攻,也让这些民兵士气为之一振。

两万多人排山倒海般呼啸着冲向了正在屠杀民兵的柔玄军,而本来一面倒被屠杀的民兵们听到了京都军冲锋的号角,生出了绝境逢生之感,更是竭力拼杀。

京都军从一开始就知道,如果两军列阵厮杀,柔玄军战斗经验丰富,配合默契,肯定是占便宜。

只有双方陷入混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京都军才能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以多打少取得优势。

所以民兵冲阵,乱了柔玄军的阵型,京都军再趁机冲上去,双方陷入混战。

城外广袤的战场上,杀声震天,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自然也是传到了都城之内,东城的许多百姓也是听见,却也是心惊胆战。

皎洁的月光洒射在大地之上,却照出血腥的修罗场景。

远在深宫御书房内的圣人其实听不到城外的厮杀声,但却是连续不断的接到战报。

朝中的一些忠臣此刻也都是在御书房内伺候。

这是关乎天下大势的一场大决战。

若是取胜,京都就有可能扭转败局,重新获得诸多州郡的支持,对麝月形成战略优势。

可是一旦失利,京都主力尽失,圣人也就再无回天之术。

是以诸臣黄昏时分被召入宫内,得知今晚将会进行一场大决战,便都一直伺候在御书房内,就连晚饭也是在御书房陪着圣人一起吃过。

“报!”一名太监直接从敞开的御书房外进来,跪倒在地:“莫将军已经放出火箭信号,已经下令全军出击!”也不多言,报过之后,转身就迅速退了下去。

御书房内十几名大臣互相看了看。

按理来说,臣子入宫觐见圣人,自然是站着伺候,不过眼下十多名重臣却都是坐在圆凳上,毕竟这中间有半数年纪都在五十岁以上,肯定无法一直站下去。

圣人倒也体贴,让诸臣却都坐着与自己一同等候战报。

“圣人,火箭信号是什么意思?”刑部尚书朱东山忍不住小心翼翼问道。

圣人含笑道:“先前诸位爱卿只知今晚会有一场大决战,也都晓得兵部组织了大批民兵冲乱敌阵,好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但有件事情,朕没有和你们说明,现在也到了时候。”顿了一下,才道:“火箭信号是发给援军。京都城头放出火箭,夜空之下,援军的探子会看得一清二楚。只要看到火箭,援军便知道京都守军准备全线出击,他们也将配合守军前后夹击,全歼叛军!”

在场众臣都是惊诧,便连兵部尚书苏伦也是一脸错愕。

援军?

哪里来的援军?

没有兵部的调令,州营不可擅动,如果真的有援兵,兵部肯定应该清楚。

“朕知道你们都奇怪。”圣人缓缓道:“朕之前在朝会上说过,只要坚守京都,必然会有援军抵达。朕知道满朝文武没有几个相信,都以为朕是在白日做梦。”目光扫过群臣,众臣都是低着头,不敢与她目光接触。

苏伦小心翼翼道:“圣人,却不知援军是从何而来?”

“西川!”

此言一出,群臣更是震惊。

在场众臣当然知道,西川刺史乃是安西侯夏侯元术,而此人正是当今圣人的次兄。

圣人出自夏侯氏嫡系,兄妹三人,圣人上面有两位兄长,一位是国相夏侯元稹,一位便是安西侯夏侯元术。

其实在圣人登基之前,先帝还在的时候,夏侯元术就被安排到西川为官。

西川便是益州,下辖四十一郡,大唐立国收复西川之后,将西川一分为二,设川东和川西两处治所,分别治理,各自设有州营,目的也就是为了不让西川任何势力一家独大,形成制衡。

天府之国,物产丰饶,那也是帝国的重要赋税之地。

不过相较而言,川东更好治理,而川西部族众多,群山密林,大唐立国之后,川西也是发生过许多次叛乱,虽然朝廷每一次都出兵征讨,但因为地理缘故,每一次平定都会耗资巨大,花费的时间也很长。

所以朝廷为稳住川西,自武宗朝之后,对川西实施安抚政策,轻徭薄赋,而且会令川西各部头人将自家子嗣送入京都为官,这些人没有实权,就是在京都享受荣华富贵,乃是一群被朝廷养着的人质。

夏侯元术当初就是被安排到川西担任川西刺史。

这一度让许多人都是诧异,毕竟川西刺史常年与各部打交道,其实是个苦差事。

如果是要捞油水,川西肯定不是好地方,大唐能捞油水的地方多的是,甚至川东也远胜过川西。

许多人倒是觉得这是国相要历练兄弟。

但几年过后,川西竟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要紧的是夏侯元术竟然与各部头人建立了极其良好的关系,夏侯家也凭此在川西扎下了根。

有些知道内情的人清楚,夏侯元术前往川西为官,国相在他身边安排了不少人才,这些人在背后为他出谋划策,遵循安抚政策,自然是将川西打理得很好。而且源源不断的金银珍宝输送到川西,夏侯元术以这些珍宝财帛结交各部头人,吃喝玩乐,自然是将这些头人拉拢到自己身边,形成了根基。

待得当今圣人登基之后,夏侯元术便担任了川东刺史,而川西刺史也同样是夏侯家的人,虽然西川依然是两处治所,但川西刺史自然是对夏侯元术唯命是从,实际上整个西川也就成了夏侯元术的庭院。

夏侯元术本身并没有什么大才干,与国相的能耐相比,那是相去甚远。

但夏侯家却是将西川当做了自己的根基之地,国相在西川安排了许多才干出众之人,协助夏侯元术控制西川。

早年圣人需要娘家人的扶持,却也是对夏侯家掌控西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夏侯家在西川彻底扎下根基,已经尾大不掉,好在夏侯家对圣人倒也是忠心耿耿,圣人也就任由西川在夏侯家手中掌控。

此时众臣听得是西川援军勤王,自然是诧异。

他们倒不是诧异西川会出兵。

如果说天下还有人铁了心要支持当今圣人,那肯定是夏侯家控制的西川军。

西川军拥戴圣人不奇怪,奇怪的是西川离京都天高路远,谁能想到他们竟能跋山涉水来到京都勤王?

“两万西川精兵日夜兼程进京勤王。”圣人道:“朕与国相一直在互通密信,这两万精兵,就是国相亲自率领前来增援。”

国相?

众臣更是惊诧。

国相领兵攻打皇城,却落入圈套,最终被兵不血刃击败,党羽被澹台悬夜大肆清除,那一阵子京都官员们风声鹤唳,多少人头落地。

而国相也是被一道旨意直接押送前往苏州囚禁。

大多数官员一直以为国相一直被软禁在苏州天池山,也有极少数消息灵通的官员得到消息,国相似乎早就不在天池山,消失的无影无踪,是生是死下落如何一直是无人知晓。

此时才赫然得知,国相竟然是去了西川。

想想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以国相的性情,当然不可能待在天池山任人宰割,必然会想尽办法逃离天池山。

国相的党羽不少,也豢养了不少门客死士,澹台悬夜不可能将这些人全都挖出来清除,而这些人的前途也是指望着国相能东山再起,所以从天池山救走国相并非难事。

逃离天池山,对国相来说,只有两个地方可去,一个是南方军团,一个便是西川。

南方军团大将军裴孝恭受国相之恩,没有国相,已经衰落的裴家根本不可能东山再起,而西川更是夏侯家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处当然是国相的落脚处。

相比起南方军团,西川肯定是更加安全。

所以此时听圣人亲口说国相从西川领兵前来勤王,也是合乎情理。

按照大唐军制,西川肯定不可能有两万兵马的编制,但非常之时,国相漠视军制,在西川征募兵勇,那也是理所当然。

虽然吃惊于国相竟真的带着两万西川军抵达京都,但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两万西川兵对京都实在是太重要,完全是雪中送炭。

上一篇:李治你别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