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你别怂 第861章

作者:贼眉鼠眼

梦想是美好的,但一朝被李钦载戳破,老宋呆愣了许久,孩子迷茫了。

“近则亲,远则疏……嘶,好像有点道理啊。”老宋像坐在菩提树下的佛陀,骤然开悟了。

权力大小不在官职高低,而在与天子距离的远近。

李钦载的一句话,顿时令宋森豁然开朗。

越想越有道理,宋森沉思良久,突然起身朝李钦载长揖一礼。

“多谢李郡公点拨,下官懂了。”

李钦载笑吟吟地道:“别谢我,你张嘴一句感谢,我都不好意思跟你收钱了……官场至理名言,我收你一万贯不过分吧?”

宋森迟疑了一下,正要咬牙答应,谁知李钦载又笑道:“罢了罢了,咱俩谈钱多伤感情,以后我有啥事需要百骑司帮忙,你给我卯足了劲使劲干便是。”

宋森松了口气,急忙拍胸脯指天发誓一定尽力。

……

第二天下午,江州城外。

一骑快马飞驰而来,对城门外值守的将士视而不见,径自飞快朝城门内奔去。

入城之后直奔刺史府,在刺史府门前翻身下马,骑士手里高举着一封打了火漆的公文,大喝道:“都昌县令紧急公文,呈报宋刺史!”

刺史府外值守的差役听闻后不敢阻拦,急忙让开一步,任骑士飞奔入府。

刺史府二堂内,宋锦山神情凝重,正逐字逐句地看着手里的公文。

公文是都昌县令送来的,都昌县隶属于江州,是江州辖下的县之一,宋锦山是都昌县令的直属上官。

公文攥在宋锦山手里,他感到这薄薄的纸张竟有些烫手。

能让差役紧急送来江州的公文,自然不是什么稀松平常的琐碎事。

简单的说,都昌县出了一桩麻烦,跟人命有牵扯。

如今已是大唐麟德四年春天,各地州县的春播时节已过,农户们已将麦种稻苗种进地里。

而都昌县的农田大约有两成左右种植的是番薯苗。

这还是滕王去年在江南地区努力游说推广的成效。

前日李钦载赴江州刺史府酒宴,席间陆云承诺吴郡陆氏势力所及之地,愿拿出三成土地种植番薯。

这个承诺很快被吴郡陆氏落实了,酒宴后才两三天,陆氏便命都昌县下辖二十余个村庄拨出三成农田,种上番薯苗。

然而种番薯苗的决定却不知为何,遭到了都昌县农户的普遍反对,其中有一个村庄的农户为了不种番薯,竟不惜当众断指,以示决心。

推行种植番薯的是都昌县衙一名文吏,说他是“吏”,连正式品级都没有,在大唐的官制里是不入品的,连官都不算。

但这小小的文吏下到地方乡村,却是比天还大的土皇帝。

刺史和县令亲自布置下来的任务,区区农户竟敢反对,文吏顿时怒了,于是与农户发生了冲突,在文吏的强制命令下,农户家原本种上了稻苗的土地,被县衙差役们拔光,强行换种上番薯。

文吏这么一搞,矛盾终于爆发。

当天夜里,那户农户在家中将自家妻儿用刀全杀了,自己也扯了根绳子悬梁自尽。

满门皆亡,在大唐这个民风朴实的年代,简直是骇人听闻。

而这桩命案的原因,却是因种植番薯而起。

当公文递到江州刺史宋锦山手上时,宋锦山心跳都加速了许多,他意识到麻烦来了。

死了整整一户口本,都昌县令也知事态严重,自己根本瞒不下去,若是欺瞒不报,他的罪过更大,于是只好紧急呈报宋锦山。

宋锦山呆坐堂内,神情时青时红,半晌后,他才咬了咬牙,道:“来人,备马车,本官要去城外见李郡公,另,请陆云公子也移驾李郡公处,我有重大事情禀报。”

一个时辰后,宋锦山和陆云已坐在李钦载的营帐内。

李钦载神情凝重看着那道公文,逐字逐句看了很久,方才移开了目光,望向宋锦山和陆云。

陆云面容苦涩,起身朝李钦载赔礼:“没想到都昌县农户居然如此抗拒种植新粮,在下给李郡公添了麻烦,实在抱歉。”

李钦载摇摇头,道:“此事与吴郡陆氏无关,我现在想知道的是,都昌县农户究竟为何如此抗拒种植番薯,新粮种的产量是有目共睹的,可都昌县农户却仿佛跟番薯有不共戴天之仇,这到底是为何?”

宋锦山皱眉沉思片刻,试探着道:“或许是都昌县那名小吏行事太过霸道,强制拔了人家的稻苗,给人家改种番薯,那名农户觉得受到了侮辱,又不敢报复官吏,只好选择自尽……”

“说到底,那名农户应是一口气难咽,才做出如此不智之举,下官认为应与种植番薯无关。”

李钦载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递过手里的那道公文,道:“事情应该没那么简单,宋刺史你闻闻这封公文……”

宋锦山不明所以,凑上去果真闻了一下,然后一脸疑惑地看着李钦载。

“闻到什么了?”李钦载笑问道。

宋锦山茫然摇头:“下官愚钝……”

李钦载叹了口气,道:“我闻到了阴谋的味道。”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杀心已起

农户不愿种番薯,县衙文吏逼迫,农户不甘受辱,狠下心杀了妻儿,自己悬梁自尽。

多么合情合理,一桩民间纠纷而已,都昌县令紧急上报是因为人死得有点多,满门皆亡,影响恶劣。

如今的大唐吏治清明,民风朴实,连命案都很少,治下出了一桩满门命案,是会影响官员吏部考评的,都昌县令着急的是这个。

然而公文到了李钦载手里,他琢磨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李钦载不是什么阴谋论者,但也不是人间傻白甜。

这桩看起来合情合理的命案,可它跟种植番薯牵扯上了,恰巧就在李钦载奉旨下江南的时候,恰巧就发生在他驻扎的江州城治下。

巧合的事多了,那就不是巧合,而是人为。

尤其是,种植番薯这件事正是李钦载下江南的表因之一,也是江南各大望族与朝廷产生争议的主因。

所以,这还是一桩简单的命案吗?

“李郡公的意思,此案是人为的?”陆云神情凝重地问道。

“不然咧?一切发生得就那么巧,你信吗?你吴郡陆氏刚答应要推广种植番薯,你家的势力范围内就出了命案,你该不会以为真是偶然发生的吧?”

陆云若有所悟:“有人要拿此事做文章,这把火不仅烧到吴郡陆氏身上,同时也烧到李郡公的身上……”

李钦载眨眼:“出了这桩命案,你猜猜他们下一步会干什么?”

“命案引发民间舆情,那名农户宁死不愿种植番薯,事情传出去,江南农户对番薯此物必将畏之如虎,愚民不必深究原因,只知盲从,舆论一旦起势,恐再难挽回。”

“一旦农户被蒙蔽,认为种植番薯会损害自家的收成,整个江南道的农户都会陷入恐慌,那时就算我们拼命辟谣,宣传番薯的产量,恐怕也不会有人相信,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本是人性。”

“而推广种植番薯的李郡公,滕王殿下,以及吴郡陆氏,都会被卷入漩涡中,成为千万人唾骂的对象,李郡公接下来的江南之行将会变得阻碍重重,更被千夫所指。”

李钦载望向陆云,不由露出赞赏的眼神。

这位望族子弟真的很优秀。

尽管李钦载的立场站在寒门一边,但他不得不承认,世家望族出身的人,一旦展露出优点,真的很瞩目,从小到大的精英式教育不是白学的。

若不是朝廷取仕制度太腐朽,世家门阀堵死了寒门子弟的出头之路,李钦载还真觉得让世家子弟当官不是什么坏事。

笑吟吟地看着陆云,李钦载突然问道:“怀安兄可有官职?”

陆云一愣,然后谦逊地道:“一介纨绔,厚颜为官。家父为在下谋了个‘朝议大夫’的职位,还兼领江州司马。”

李钦载点头,江南望族的嫡子,若无官职在身未免太不合理了,朝议大夫不过是个虚衔,但江州司马却是有实权的,难怪李钦载来到江州后,吴郡陆氏负责出面接待他的是陆云。

“江州司马……这官儿不错,百年后有个姓白的诗人跟你是同行,他喜欢听琵琶,一听就哭,哭湿青衫。怀安兄若能活到那时候,遇到他对他好点儿,人家挺不容易的。”

陆云瞠目结舌。

无端端的为何说到姓白的诗人?

这诗人是什么路数,莫非是李郡公的故交?可为何又是百年后才来江州为官?

望族精英子弟此刻满脑门的问号。

“李郡公之托,在下和吴郡陆氏定竭力照办,若那位白先生来江州为官,吴郡陆氏上下定好生照拂……在下也努努力,争取能活到那个岁数。”

李钦载大笑摆手:“玩笑之语,怀安兄不必当真,百年以后沧海桑田,谁还记得谁是谁。”

陆云干笑几声,悄然舒了口气。

这位李郡公的思维跳跃太厉害,跟他聊天很难跟上他的节奏,明明说着都昌县的命案,猛地跳到百年以后一个姓白的诗人身上,这节奏让陆云很有压力。

屈指弹了弹手上的公文,李钦载悠悠地道:“从这桩命案开始,代表着敌人已出招了,这个敌人多半是江南望族所为,旁人没那胆子敢挑衅天子钦差。”

“怀安兄是吴郡陆氏之嫡子,你觉得这个藏在暗处的敌人,是江南那七大望族的哪一家?”

陆云一惊,急忙道:“此事没有证据,事涉望族之兴衰生死,在下可不敢胡乱猜测。”

李钦载笑道:“随便聊聊,说错了也不追究,不如你我今日效三国曹刘,咱们也来个煮酒论英雄,你来说说另外七大望族谁最有可能干这件下作的事。”

陆云一脸呆滞,飞快摇头,死活不敢说。

这话题太要命了,当着李钦载的面,若陆云信口胡乱猜测,后果会很严重,以眼前这位郡公的杀性,说不定自己一句话就能将某个望族推下万丈深渊。

李钦载继续谆谆善诱:“那么咱们换个说法,你们吴郡陆氏的敌人是哪家望族,说出来,我帮你灭了它,就当送你个见面礼了。”

陆云再次呆怔。

灭一家望族……这么草率的吗?

“李郡公,呃……这见面礼太重了,在下不敢收。而且,灭望族这话,怕是……不可随便说吧?”陆云小心翼翼地道。

李钦载笑得很灿烂:“吴郡陆氏既然与朝廷已是自己人,那么我不妨告诉你一件机密事……”

“在下洗耳恭听。”

“你可知临出长安前,陛下与我是如何商定此行江南之方略的吗?”

陆云摇头:“在下不知。”

李钦载的笑容渐渐带了几分肃杀之意,盯着陆云的眼睛缓缓道:“方略之一,杀一儆百!”

陆云悚然,后背无端冒了一层冷汗:“杀,杀一……”

“没错,杀一儆百,江南望族近年愈发跋扈,举止多有不臣,天子已起杀心。八大望族同时灭掉不大现实,影响太大了。但杀一而抚七,可保江南不乱,又能起到警告望族的效果。”

陆云浑身一颤,眼神惊惧地看着李钦载。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调拨兵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