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你别怂 第835章

作者:贼眉鼠眼

曾经的我啊,是如何扛下这些的。

大醉酩酊,李治被宫人扶回了后宫,而李钦载也有了七八分醉意,被安排在宫里一间偏殿睡下。

万幸的是,李钦载醉得不够彻底,这次终于没干什么出格的事。

第二天一早,李钦载醒来后出宫回到府里。

回家之后二话不说,继续补了个回笼觉,睡到下午终于自然醒。

……

海东半岛,新罗国。

王师节节推进,势如破竹。

火器出现在这个原本不该出现的年代,不得不说,它已完全改变了战争的模式。

曾经大唐最厉害的敌人高句丽,费尽三代帝王之毕生,仍无法征服的土地,在火器面前却脆弱不堪,完全被碾压。

强大的高句丽都被灭了,新罗国更是不堪一击。

当大唐突然对新罗国开战时,国主金法敏还在试图挽回局势。

新罗国的君臣仍不敢置信,向来睦邻友好的大唐,怎么可能突然将刀尖对准了昔日的盟友。

于是两国开战之后,金法敏拼了命的给李治递国书,递书信,递检讨,涕泪横流认错赔礼。

新罗不该阳奉阴违,新罗不该收容高句丽残兵,新罗不该背刺盟友……

可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完全不理会,大军按照既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将战线推进到新罗国的腹地。

三个月时间,新罗的大半国土已落入大唐手中。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鸟尽弓藏

从地图上看,新罗国与后世的棒子国不同。

它被百济分了一半,新罗国占的不过是东面的一条狭长的国土,从形状上看,像一条无精打采的蚯蚓。

为什么一千多年后,科研机构在棒子国的河水里发现萎哥含量超标,人家这是有传承的,棒子老祖宗留给他们最大的文化遗产,就是一条软趴趴的蚯蚓。

唐军推进的速度很快,当然,也付出了代价。

但付出的代价跟唐军关系不大,牺牲的大多是倭国人。

从宣战到如今,三个月的时间,新罗国土已失大半,而当初的三万倭国人被唐军当作炮灰,每临战总是让倭国人冲锋陷阵,唐军则跟在倭国人身后捡便宜,顺便督战。

在这种无耻的战术下,三万倭国人被消耗得很快,三个月过去,倭国人只剩下一万人,而且一半带着伤。

战事进行到这个地步,有见识的倭国人渐渐明白过来了,他们赫然惊觉自己原来是炮灰。

可有见识的终究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被李勣颁布的奖赏军令迷了眼。

战场上杀三个敌人的,可除奴籍,杀十个敌人的,可赏倭国土地二十亩,杀敌营将者,可赏耕牛一头,钱十贯……

一级一级的诱人奖赏,极大地提振了倭国人的士气。

至于那些倒在冲锋路上的袍泽伤亡,倭国人当然也看到了,但活下来的人终究还是选择视而不见。

战争,本就难免伤亡,相比死亡,如果侥幸活下来,最少也能得几十亩地,战场不就是人生的赌桌吗,赌赢了,全家都享福,赌输了,一条命去球。

在唐军对倭国人这样的心理催眠式鼓舞下,倭国人终于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临战人人奋勇争先。

三个月的时间过去,新罗国土被占大半,而活下来的一万余倭国人,经过无数次战场的洗礼后,竟慢慢变成了一支骁勇善战之师。

他们的战力越来越强,杀的新罗将士越来越多,而且这支倭国军异常残暴,每克一城,必屠戮抢掠,人畜皆不放过。

被他们攻陷的城池如同蝗虫过境,寸草不生,以至于这支倭国军在新罗国的名气,比唐军还凶悍。

开战三个月后的今日,唐军和倭国军分兵而击,从北面和西面对新罗国都城金城形成了西北钳击之势。

金城背靠大海,唐军对它形成包围之前,孙仁师所部水师已封锁了海域,不准片舢下水,完全切断了新罗国君臣逃跑的最后一条后路。

麟德三年九月中,唐军与倭国军兵临金城,驻军城池外十里。

第二天,一万余倭国军在李勣的命令下,率先对城池发起悍不畏死的攻城。

战鼓隆隆声中,倭国军奋勇而进,前赴后继,而金城的城头上,仅剩的两万新罗军誓死抵抗。

无数战死者从城头狠狠摔落到城墙根下,伴随着硝烟与临死前的惨叫,城墙下的尸首很快堆积如山。

倭国军的战死者人数不断增加,压阵的唐军中阵却毫无动静。

年迈古稀的李勣披甲骑马,立于中军阵中,浑浊的老眼平静地注视着攻城的战场,无数人命在他眼前消逝,而李勣却古井不波。

一旁的副总管契苾何力拨马靠近李勣,低声道:“英公,咱们有景初留下的炸药包,刘阿四那支特战小队也提前混进城里,何不配合倭国人里应外合,今日攻破金城,新罗国可灭矣。”

李勣摇头,缓缓道:“不可,静待时机。”

契苾何力皱了皱眉,他也是领兵的帅才,深谙用兵之道,今日李勣用兵的方式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太失常了,根本不是英公的水平呀,明明能里应外合一鼓作气攻下新罗国都,为何要故意拖延?

“英公,末将不解,还请英公赐教。”契苾何力谦逊地求教。

李勣瞥了他一眼,道:“你这老匹夫急个甚,新罗国都必克,何必急在这一两日。”

契苾何力叹道:“怎能不急,眼看就这一座金城,此城若破,东征之战便结束了,整个海东半岛已入大唐版图,咱们也能凯旋荣归,与亲人家眷团聚,英公难道不急吗?”

李勣淡淡地道:“老夫知道你急,但老夫劝你莫急。”

契苾何力:“……”

李勣叹了口气,指着前方攻城正鏖的倭国军,道:“老匹夫且看,这支倭国军如何?”

契苾何力点头:“骁勇善战,是一支劲师,与我大唐健儿已不相上下。”

李勣嗯了一声,道:“确实如此,但很可惜,他们是倭国人,非我族类。”

契苾何力愣了一下,然后瞬间明白了李勣的意思。

“英公难道想……”

李勣冷冷一笑,道:“我孙儿钦载奉旨回长安之前,曾与老夫深谈了半夜,钦载对这支倭国军尤为警惕,提醒老夫万不可对他们仁慈。”

“灭新罗国之战,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倭国军剩余多少,此战过后,皆不可留,必除之,以免贻祸。”

契苾何力一惊,不解地道:“钦载对倭国军为何如此狠毒?倭国得罪过他?”

李勣摇了摇头,道:“老夫不知,但老夫从不忽视钦载的任何一个建议,这些年来,事实证明,钦载说过的每一条建议都是正确的,从未错过,所以老夫也懒得问原因……”

说着李勣眯起了眼,一道杀机从他眼中闪现:“此战之后,这支倭国军留不得,所以不如让他们多为大唐出力,多消耗新罗军的战力体力。”

契苾何力小声地道:“金城攻克之后……”

李勣语气平淡,却蕴含杀意:“老夫已布置了一万将士,设于金城海岸边,金城若克,请倭国军赴死!”

契苾何力沉默半晌,苦笑道:“英公好魄力,只是伏杀盟军的事瞒不住,若被传到长安……”

李勣捋须微笑:“你以为这是老夫一个人的决定?”

契苾何力倒吸一口凉气:“所以,连陛下也……”

李勣悠悠地道:“谁敢保证倭国军此战之后,不会生乱谋反呢,老匹夫,你说对不对?”

契苾何力这时终于回过味来了,于是铜铃般的两眼一眯,微笑道:“没错,倭国军越来越骁勇,但也越来越飘了,攻克金城后居然敢作乱谋反,妄图占据金城,以抗王师,不杀何以儆天下。”

两位百战老将相视一笑,万余条生命便在他们的笑容里决定了命运。

金城城头,鏖战越来越激烈,随着一声轰然巨响,一名部曲飞马奔来,朝李勣和契苾何力二人抱拳行礼。

“禀大总管,金城西城门已被倭国军撞破,千余倭国军将士已冲入城门内。”

李勣精神一振,捋须大笑两声,然后沉声道:“发响箭,告诉混入城中的刘阿四所部,可以发动了!”

“传令倭国军,城破之后,余部于金城外东海岸休整,就说老夫准备了两千头活羊,与两千坛美酒,犒劳倭国盟军所有将士。”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海东终战

李勣说犒赏倭国盟军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和善得像邻居家颐养天年的老头儿。

唯有他身旁的契苾何力浑身寒毛都竖起来了。

他知道,这句温暖贴心的话,其实是阎王爷下的帖子,温暖的表象下,刮起阵阵阴风。

远处金城的城墙下,无数倭军仍在奋勇攀登城头,云梯架上,又被守城的新罗军推下,倭军惨叫着跌落,又一架云梯继续架上,前赴后继,悍不畏死。

西城门下,倭军已撞开了城门,数千倭军如决堤的洪水,疯狂地涌进城门内。

守在城门内的新罗军一脸绝望,拼死抵抗,他们知道,城门一破,他们和城内的王室百姓必死。

金城,是新罗国都,也是如今新罗国主唯一能掌控的一座城池了。

城破,意味着新罗国已亡国,剩余那些土地和城池,几乎没有抵挡唐军的能力。

李勣和契苾何力骑马立于中军,随着攻城战事的推进,两位老将越看越振奋。

一支响箭直冲云霄,尖利的啸声过后,城内几处民宅突然起火,原本在城头坚守的新罗军将士慌张地跑下城头,城头的防卫顿时松懈了许多。

李勣捋须呵呵笑道:“刘阿四所部已在城内发动了,倭军大约还剩下四五千人,呵呵,好!”

说着李勣沉下脸,喝道:“传令,中军攻城,火器都用上,争取用最小的伤亡拿下新罗国都城。”

“契苾老匹夫,你亲率一军,城破后马上直奔新罗王宫,务必活擒新罗国主金法敏及其王室亲眷,不可使一人逃脱,陛下还等着拿这些人太庙献俘呢。”

契苾何力抱拳,沉声应是,然后拨转马头准备点兵。

城外唐军阵中,战鼓的节奏陡然一变,变得愈发急促起来。

两名骑兵挥舞着黑色的小旗,朝城头飞奔,正在血战攻城的倭军见到那两面小旗,顿知是主帅令他们撤下。

活着的数千倭军心有不甘,眼看马上要攻破城池了,最后的关键时刻居然令他们撤下,把首破的头功让给唐军,试问谁能甘心?

破城头功的奖赏可是非常高的,然而军令如山,倭军再骁勇,在唐军的眼里也不过是小卡拉米,若敢违抗李勣的军令,身后的三眼铳恐怕立即就会对他们开火。

于是不甘心的倭军不敢违令,乖乖地撤了下来。

守城的新罗军还未得片刻休憩,在倭军撤下的同时,潮水般的唐军海啸决堤一般朝城墙冲去。

伤痕累累的新罗军站在城头,表情布满了绝望。

他们知道,这座都城今日必破,不可能守得住了。

体力,士气,已到了崩溃的边缘,而远处的唐军却是体力充沛,如一群刚下山的猛虎。

冲向城墙的唐军在一百五十步外便停下,无数支三眼铳瞄准城头,随着一阵巨响和硝烟升腾,城头的新罗军纷纷中弹倒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