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你别怂 第591章

作者:贼眉鼠眼

李钦载语气愈发冰冷:“回去问问你们国主,他想谋反吗?”

藤原犹野大惊失色,急忙匍匐在地,惶然道:“国主不敢,臣下不敢,李县公万勿冤我国主一片忠心!”

李钦载嗯了一声,道:“这件事没商量,不提了,还有下一件事么?”

藤原犹野见李钦载态度渐渐冷淡,情知这件事也是毫无商量的余地,唐军已铁了心要将倭国的宫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藤原犹野只好黯然一叹,继续道:“臣下还有一件事……”

李钦载似笑非笑道:“贵使说的事,一件比一件过分,我现在都有点冒火了,所以接下来你要说的事,最好三思而后行,莫自讨没趣儿。”

藤原犹野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咬了咬牙,伏地乞求道:“最后一件事,我倭国深慕大唐圣贤经义和百家之说,请李县公发起朝议,恢复大唐上国接纳倭国遣唐使之往来。”

李钦载眉梢一挑。

当年李钦载率军灭了倭国,领着将士们回到长安后,曾与李治有过一次君臣奏对,那次奏对,李钦载请求李治尽逐遣唐使,彻底断绝倭国文化之根基。

上国有宽宏包容之心,不介意异国蛮夷学习华夏文化,但一片善心却不可便宜了狼心狗肺之辈。

那次君臣奏对后,大唐境内的倭国遣唐使共计数万人,尽皆被逐出境。

逐遣唐使之令才落实了几年,现在又想恢复?呵呵。

第九百三十四章 强势否决

李钦载渐渐听明白了,倭国使臣的几条请求其实都不简单。

首先是求正名,国名为“倭”,本来是个平义字,只是后来变了味道,而他们也好像明白了什么,于是不愿接受这个带着侮辱性的国名。

其次是给宫闱松绑,当然,皇宫禁卫被异国军队掌握,对大唐来说不是什么占理的事,倭国国主希望撤免宫禁,也算情理之中。

不过……胜者为爸,败者为儿,鬼子们应该很熟悉这套做法才是。

撤了宫禁,以倭国人的劣根性,谁知道会干出什么影响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事。

最后是请求恢复接纳遣唐使,国都已经亡了,还念念不忘中原文化,这说明倭国臣民其实暗藏卧薪尝胆之心,以儿子的姿态,慢慢积蓄反击的力量,包括人口,战力,资源,以及先进的文化。

后世的倭国也搞过这么一出,十九世纪西方舰队迫使倭国签下不平等条约,促进了明治维新的发生,从此全盘学习西方文化,短短数十年让他们积攒了侵略的力量。

李钦载活了两辈子,深知这个民族是何等的卑劣,所以他们的任何实质性请求,无论合理或是不合理,李钦载一概驳回,绝不给他们翻盘的机会。

“恢复接纳遣唐使?呵呵……”李钦载眼睛眯了起来,笑道:“贵使啊,你们国主到底想干啥?倭国那点小地方,安安分分耕田打鱼不好吗?”

藤原犹野陪笑道:“倭国从古至今是中原藩属,世代国主与臣民皆仰慕中原圣贤文化,国中无论王臣或是权贵,皆以习汉字汉文为荣。”

“派遣唐使入唐,我们也是希望将世代仰慕的文化带回倭国,用虔诚的心拜读它们,学习它们,还请李县公阁下万莫误会。”

李钦载似笑非笑道:“学习我们,超越我们,最后灭了我们。是这个意思么?”

藤原犹野大惊:“李县公阁下何出此言!我们倭国难道是犯上弑君野蛮杀戮的化外夷国吗?”

李钦载缓缓道:“你们是。”

藤原犹野眼中露出不满之色,但还是恭敬地道:“李县公误会何其深也,我们绝不是……”

“不,你们是。不要再争辩了,你们真的是。”李钦载的语气坚定得像刚从茅坑里刨出来的石头。

藤原犹野张了张嘴,李钦载实在太强势了,他已不敢争辩。

李钦载悠悠地道:“恢复遣唐使这一条,也没商量,大唐不答应。”

藤原犹野满脸失望,这次入长安朝贺,倭国国主委于他的任务一条都没完成,真想分分钟剖腹谢罪啊……

“是,臣下失礼了,臣下谨遵李县公之谕令。”藤原犹野毕恭毕敬拜伏行礼。

不敢不遵,李钦载在大唐是天子重视的臣子,是钦封的县公,但李钦载在倭国的名声却如杀神恶魔,在倭国提起他的名字,有止小儿夜啼之效。

当年李钦载率六千将士在倭国杀了个翻天覆地,杀到后来,就连唐军都不记得杀了多少人,约莫不低于十几万。

倭国君臣权贵多次组织起来的反抗军队,每次都是数万兵马,每次都被李钦载轻松击溃。

那种对敌人深深的无力感,对敌人纵横国土烧杀屠戮却无可奈何的挫败感,以及眼睁睁看敌人长驱直入,国土日渐沦丧,而自己却只能一退再退的悲愤感……

前世国人曾经有过的感觉,李钦载在这一世反过来让倭国人尝了个遍。

所以李钦载在倭国的地位和名气,绝对比在大唐更具威慑性。

去年初,驻扎倭国的本州都督府都护刘仁愿给长安上了一道闲疏。

言其倭国民间已将李钦载的名字和形象铸成雕像,还给李钦载封了个杀神的名号,他的画像用来贴在民间百姓的大门上,据说可以辟邪驱魔,斩杀邪祟……

特么的就很离谱。

面对杀神李钦载,藤原犹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对自家祖宗牌位都没如此恭敬过。

李钦载否定的事项,藤原犹野虽然不甘心,但也不敢再劝说,生怕这位杀神一言不合就拔刀。

倭国使臣说是拜会李钦载,其实今日相当于一场两国间的谈判。

当然,谈判破裂了,李钦载没答应倭国的任何请求。

看着神情满是失望的藤原犹野,李钦载笑道:“贵使从进门到现在,好像忘了一件事……”

藤原犹野拜道:“请李县公阁下赐教。”

“你们国主将皇长女送给我,当年我将她带回大唐,如今她就在我的府邸中,你这个使臣连问都没问,是不是有失臣道?”

藤原犹野急忙道:“李县公阁下又误会了,非臣下不问,而是倭国风俗如此,皇长女既然送给了李县公,那么她此生就是李县公的人,从此与倭国王室再无任何关系。”

李钦载啧了一声,看看,多懂礼貌的倭国人,球赛结束后主动收拾垃圾,被各国记者拍下无数照片的倭国人,却将君臣人伦忘了个干净。

“来都来了,还是见一见吧,不然谁知道你回倭国后会不会胡说八道,说我不通人情,不让你与皇长女见面。”

说着李钦载吩咐下人将藤原犹野带到侧院,请鸬野赞良出来与他见面。

打发了倭国使臣,堂内只剩下吐蕃使臣扎西勒。

刚才李钦载与倭国使臣的对话,扎西勒一直在旁边安静地观察。

对李钦载的强势态度,扎西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对倭国使臣的卑躬屈膝也万分鄙夷。

直到藤原犹野告退离开,扎西勒才发出不屑的哼声。

李钦载听到了他的哼声,笑吟吟地道:“贵使有啥事不爽,说出来让我爽一爽。”

扎西勒沉声道:“不愧是名震大唐的李县公,臣下今日见识了。”

李钦载打量他一番,淡淡地道:“贵使今日登门,想必也不是简单的拜访吧?说正事吧。”

扎西勒显然比藤原犹野耿直多了,态度方面更显得有骨气。

“奉大相之命,臣下代吐蕃有事相求。”

“你说说,我听听。”李钦载含笑道。

“其一,大相请求大唐允许我吐蕃牧民在柏海湖附近放牧,请李县公帮忙游说大唐天子,大相愿私下赠李县公黄金千两,明珠十斛,犀角五十对……”

话没说完,李钦载不假思索地道:“不答应,好了,下一件事。”

第九百三十五章 不怀好意

财帛动人心,李钦载恰好最近缺钱,禄东赞出手可谓大方,若换了别人送他,天大的事都答应了再说。

可惜送礼的吐蕃人,理论上来说,大唐与吐蕃算是仇敌关系,只是多年来彼此无法奈何对方,形成了战略相峙状态。

这样的情势下,李钦载若收了禄东赞的礼,就是汉奸卖国贼。

而扎西勒提出的请求更是过分。

柏海湖放牧,看似简单的请求,但只要打开地图就会发现,柏海湖位于吐谷浑境内,离当初两国激战的积石山不远,属于吐谷浑的腹地。

若允许吐蕃牧民到柏海湖放牧,相当于让倭国人来长安郊区建城,你们特么在想屁吃……

李钦载更不会天真地以为,禄东赞提出柏海湖放牧,过来的真就是一群纯洁无邪的吐蕃牧民,他们在蓝天白云草原下载歌载舞,像一群快乐的小鸽子,散播和平的气息……

李钦载很清楚,所谓允许吐蕃牧民放牧,其实是禄东赞对大唐的一次试探。

吐谷浑已收归大唐版图,这已是铁一样的事实,但吐蕃对吐谷浑垂涎多年,禄东赞很久以前就在布局,并且举全国之兵试图占领吐谷浑,然而后来他的计划被李钦载破坏了,最终大唐捡了大便宜。

多年心血,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禄东赞甘心吗?

所谓“放牧”,不过是一种含蓄的说法,禄东赞真正的意图是“共治”,大唐和吐蕃共治吐谷浑。

这也是为何直到今日,吐谷浑境内仍有佯装成盗匪的吐蕃军队,在吐谷浑四处抢掠,与当地的部落和唐军为敌。

禄东赞仍未放弃布局,仍在垂涎吐谷浑这片土地。哪怕它已收归大唐版图,但趁着大唐还未完全消化这片新得到的土地,禄东赞认为吐蕃还有机会。

李钦载不由有点厌烦了。

怎么每个使臣来拜访他都是不怀好意,提出的条件都是暗藏祸心,更过分的是,他们好像以为他是傻子,看不出他们的居心……

这特么就有点侮辱智商的意思了。

再加上他们以为送点礼他就会答应办事,又有点侮辱人格的意思。

所以,这俩货来拜访他,既侮辱了他的人格,又侮辱了他的智商……

越想越生气,李钦载深吸一口气。

有意思的是,扎西勒也深吸了一口气。两人神同步。

第一件事还没说完,就被李钦载断然拒绝,扎西勒当然不舒服,想发飙又不敢。

见李钦载神情坚决,扎西勒又学不会藤原犹野那样卑躬屈膝哀求,于是索性不提这件事了。

正要开口说第二件事,李钦载却摆了摆手。

“贵使入长安前应该清楚,我不过是大唐天子钦封的县公,并无任何官职和权力在身,你们两国使臣说的事情,都需要经过天子和朝臣的同意……”

“你们要找的人是当朝宰相,或是礼部尚书,鸿胪寺卿什么的,为何找我这个没有官职权力的人?”

扎西勒面无表情道:“臣下也不清楚,但臣下从吐蕃出发前,得了大相禄东赞的授意,大相嘱咐臣下,入长安后须拜会李县公,用财帛也好,美色也好,总之,吐蕃愿意付出代价,请李县公游说大唐天子。”

“为何是我?我看起来很好说话吗?”李钦载不解地道。

扎西勒摇头,又道:“大相说,唐国李县公虽无官职权力,但他在天子面前说话有分量,天子对李县公之谏无有不纳者。”

“这些年李县公对天子进谏不下十数次,每次天子皆欣然纳之,若李县公肯帮吐蕃这个忙,比请求唐国宰相更有用。”

“大相还说,李县公纵无官职,却可谓是唐国朝堂中的白衣卿相,其权不啻于当朝宰相,甚至犹有过之。”

李钦载眯起了眼睛。

吐蕃与长安相隔数千里,听扎西勒话里的意思,这些年他对李治进谏的次数和内容,远在吐蕃的禄东赞好像都了如指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