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娱乐圈的悠闲生活 第175章

作者:森外

这倒也是个事实。

俞冬青想起自己老家的华阴老腔,年轻人渐渐不喜欢,还是靠三叔这辈人在苦苦支撑。

其实包括戏曲民歌等传统音乐,都面临这个问题。

不过吴莉莉似乎不太认同。

“太爷爷,也不能这么说嘛,虽然现在唱民歌的人确实没以前多,但是还有嘛……我们班上咱们壮族学生好多都喜欢唱呢,当然更多的是喜欢唱流行歌曲。”

“我觉得吧,咱们桂林甚至广西民歌要想吸引年轻人,就必须改良!我们班上称为新民歌!”

“你们那是胡闹!”吴国明呵斥了句。

“才不是呢。”吴莉莉辩解道:“时代在进步,我们民歌也要跟着进步吗,刚才几位老师说的,在民歌中运用真假音转换……还有啊,可以运用半真半假、半嘶半哑的歌唱法。”

说到这里,吴莉莉看着俞冬青“俞老师,虽然你的声音嘶哑,其实也可以唱我们民歌呢,唱民歌不一定非要声音那么嘹亮吧?”

呵?

看到姑娘侃侃而谈,大家立刻意识到,看来这个问题这相隔三代的一老一少争论不止一次了。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就是争论个一时半会谁估计也说服不了谁。

这是今天拍摄重点内容之一,探讨桂林民歌的传承发展,音乐的本质,两代人思想的碰撞,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不过这毕竟是娱乐节目,不能拍成辩论会,两人争论了一会黑子立刻总结:

“其实做音乐的,放到世界范围看,流行音乐的根基都是民族音乐,作为音乐人,真扎进民间去学习去挖掘宝贵的素材,把自己获得的现代技法理论概念与民间结合,创作出属于中国的音乐。”

对于这个结论,大家颇为赞同,频频点头。

“我觉得昨天俞老师最初唱的那首民歌就挺好听,有新民歌的味道。”吴莉莉说道:“我就是听到俞老师唱这首歌,才忍不住对歌的。”

“这首歌是不错。”吴国明摸了摸自己的花白的胡须,没有和重孙女争辩,也赞叹不已:“俞老师,是你创作的?”

“不敢,不敢。”俞冬青连声谦虚。

就是在原来那个时空,这首歌出处就争议很大,多数人认为出自《刘三姐》这部电影,其实根本不是。

而是出自后面的民间歌舞剧《刘三姐》的序幕!

“既然如此大家都喜欢,我们就再唱这首歌怎么样?”黑子提议。

“好!”大伙立刻答应。

于是在这家古声古色的院子里,娟娟几人拿着吉他,刘国明则拿着壮族特有乐器——天琴,吴莉莉拍打着渔鼓,大家唱了起来。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合那边合

山歌好比春江水也

不怕险滩弯又多喽弯又多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合那边合

……

……

节目持续到中午,吴老爷子还特地吩咐家人给节目组管了中午饭,也不是什么大鱼大肉,而是桂林特色糯米饭。

里面包含绿豆蓉、辣萝卜干、腊肠、脆脆等很多辅料,唱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到了下午,节目录制就算结束,众人启程回酒店,今天晚上没什么活动,俞冬青吃完饭准备出去溜达溜达,却听到有敲门声。

过去开门,只见门口站着两个人,一个是节目主持人黑子,后面还站着一个漂亮姑娘,竟然是白天见到的吴莉莉。

“冬青,莉莉特意来到酒店找到节目组,说找你有点事,我就把他带过来了。”黑子解释了句。

然后又对吴莉莉说道:“你们聊吧,我先走了。”

也不管俞冬青说话,拔腿就走。

这泥煤的……什么意思?

俞冬青看到站在门口吴莉莉,没有昨天对歌时候的落落大方,显得有点局促。

人来了,俞冬青总不能把人家赶走,就笑着招呼姑娘进来。

吴莉莉走进房间,俞冬青并没关上门,而是房门半掩。

“你找我有什么事?”俞冬青坐在姑娘对面的沙发上,和蔼问道。

“俞老师,我想唱你那首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姑娘说出自己来的目的。

第225章 骑马唱歌

原来桂林为了继承和宣传当地民歌,举办了一场民歌大赛,在全市进行海选。

吴莉莉经过三轮淘汰已经杀入决赛前十,不久将在市电视台面向观众进行公开决赛。

于是选歌就成了吴莉莉一大难题。

“其实,莉莉姑娘,今天早上去你太爷家,你太爷山歌唱的就挺好,而且他那那里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为啥你不选那些?”俞冬青问道。

吴莉莉回答的很干脆。

“因为这首歌更好听啊,而且呀,我觉得唱起来更现代时尚!”

呵?

俞冬青想起原来那个时空的斯琴格日乐。

一个蒙古族歌手将这首广西民歌唱的荡气回肠。

这就是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可以跨越地域。

“好吧,我同意,这首歌你唱。”俞冬青答应了。

没准会出一个广西版的斯琴格日乐的呢。

姑娘开开心心走了。

俞冬青心情也很好。

好歌总要要人唱出去吧?显然这个姑娘是很适合的人。

姑娘走后,俞冬青过了会才出门,一个人出在外面闲溜达,凉风习习,很是舒服。

没走多久就遇到黑子和两个工作人员。

“咋,今天你也不忙?”俞冬青主动招呼道。

“你们不忙,我也就闲着。”黑子回答了句又问道:“姑娘走了?”

俞冬青点点头。

“怎么不多聊会?”黑子问道。

他竟然也八卦?

俞冬青有点无语,就把吴莉莉想唱那首《山歌好比春江水》准备参加比赛的事情简单说了下。

“就这么简单?”

“那你要多复杂?”

黑子哈哈一笑,也没再说什么闲聊了几句就离开。

看到他的背影,俞冬青不由得嘀咕了句。

这家伙,不会将来在节目中弄上这一段吧?

第二天早上按时起床大伙在餐厅里吃过早饭,黑子就宣布今天的活动去参观桂林有名的兴坪古镇,而且还是骑马!

“骑马?我不会呀?”娟娟惊讶道。

连周伟也有点发憷,节目组又在搞什么幺蛾子?

但黑子哈哈一笑:“别害怕,等下把马牵过来你们就明白了!”

没过几分钟,工作人员牵过几匹马过来,俞冬青一看。

卧槽!

竟然这么矮?

看上去竟然才一米左右高。

不会是未成年马吧?

这个工作人员是当地一家马场的,他看错大家疑惑,就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解释说这是广西特有马种叫白色马。白色马分中型马和小型马。

“这就是小型马,是我国唯一的矮马品种,体高一般1.1米左右。”工作人员解释道;“而且白色马性格温顺,耐力强,很适合走崎岖道路,不信可以试试。”

一听工作人员这么说,娟娟立刻来兴趣了,指着一匹枣红色的马说道:“我要骑那匹!”

工作人员立刻给她讲解骑马的基本要领,

这时已经有人放好马鞍马镫,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娟娟小心翼翼骑到马背上,按照刚才说的,拉着缰绳,双腿轻轻夹了马肚子,枣红马就开始迈着很轻盈的步伐走起来。

沿着酒店大楼旁边的沥青路走了一大圈走赚回来,姑娘兴奋的嚷嚷道:“真好玩!”

一个姑娘家都不怕,在场的大男人还有什么说的?

大家立刻背着吉他和行李跨上白色马,最后在向导带路下离开酒店,一路向西。

只是苦了摄影大哥,没马可骑,又不好开车,坐在一个偏三轮摩托车上,扛着摄影机跟着众人后面。

向导带着众人并没有走大道而是一条当地人走的一条路,没想到看上去不太起眼的路在历史上还赫赫有名,叫湘桂古商道。

听向导介绍,古商道始修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是为了弥补灵渠水运不畅与运输周期过长的缺陷,整条路蜿蜒于海洋山脉的崇山峻岭间,这条古道繁荣达500多年,解放后因湘桂公路的修建而衰落,被人们认为是一条被历史尘封雪藏起来的“南方丝绸之路”。

众人走在路上,一路都是古木参天,浓荫密布,古桥、古道、古松相得益章,散发悠悠古韵,置身其间,仿佛走进一幅绝美的山水画中。

看的人心旷神怡。

“俞老师,唱歌呀!”起码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娟娟扭过头,冲着走在后面的俞冬青喊道。

俞冬青笑着给对方做了个请的姿势。

这两天自己唱的太多,风头有点旺,虽然知道黑子有意无意在照顾自己,但俞冬青感到没这个必要。

自己出来就是想玩的。

娟娟是个很豪爽的姑娘,也就不客气,拿下背着的吉他,竟然边骑马边唱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