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娱乐圈的悠闲生活 第124章

作者:森外

卧槽,都牛逼啊。

俞冬青心里感叹道。

“喂,你们几个都把好事占了,我干啥?要不我当婚庆大管家?”

“得得得……平时就喜欢当甩手掌柜,这个时候忙起来?”张扬一脸鄙视。

又和刘益民对望了一眼说道:“你唱歌!兼职伴郎,还要给新郎新娘照婚纱照!”

两人竟然异口同声。异口同声。

我!@#¥%……

本来商议是否去西安参加大学生高校巡回演唱,结果聊到杜辉的婚礼上,不过这也是件大事。

哥们几个都义不容辞要帮忙,既然说到了就好好合计一番。

一个小时后,几个人在婚礼上具体分工明确,俞冬青除了拍婚纱照之外,“不幸”被安排伴郎角色。

“谁让你身体没走样呢?总不能让张扬这个大胖子当伴郎吧?更重要的是你现在还是单身!”刘益民最后说道。

当然唱歌的事不一定就是俞冬青一个人的事,青芒履乐队全体出动,新郎官杜辉也不例外。

事情合计好,张扬这才又把话题转到去西安演出上。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们这次就要好好准备,免得让有些人狗眼看人低!,首先是唱什么歌?”

“两首恋曲,还有《少年锦时》《光阴的故事》《老男孩》……这已经五首了,绰绰有余。”刘益民说道。“而且歌也熟,连排练都省了。”

“益民,你就不想让冬青写首新的?”张扬瞥了他一眼。

“新歌?当然好啊……他不是刚写了一首《隐形的翅膀》吗?不过不太适合咱们大老爷们唱吧。”刘益民回答道。

“去大西北转了二十多天,看了那么多自然风光,还跑到秦北和冯沛唱民歌,这也算采风吧?咋只能写一首?”张扬看着俞冬青笑道。

“对!对,李白斗酒诗百篇,你什么西凤酒、青稞酒估计也喝不少,也多写几首歌才对!”

卧槽!

这两人一唱一和埋汰我啊。

俞冬青瞪了他们一眼。

不过他确实也唱一首新歌。

关于西安的。

既然去西安演唱,就要唱西安。

在原来那个时空,写古都的好歌不少,而且还都是西安本地歌手。

新生代的黑撒乐队、玄乐队、王建房……老一辈的郑钧、张楚,对还有至今还活跃在歌坛上的许巍!

这可都是大神级的啊。

他们都是西安人,写西安的歌也很多。

哪一首好呢?

还真得想想……

“喂,冬青,说话啊?”

哥们的话惊醒了俞冬青的沉思,他脱口而出:“行,不知道哪一首更合适?”

“卧槽!听你这个口气,出去一趟写歌还不止一首?”张扬立刻听出俞冬青话里的意思:

“喂,别藏着掖着,好东西就要拿出来分享,赶紧唱让我们听听。”

“别急……”杜辉突然开口打断他们的话:“在这清唱有什么意思,进小酒馆!”

“对,让酒馆的顾客评价评价,哪首新歌好听!”张扬立刻赞成。

于是四人就回到小酒馆。

现在是大白天,小酒馆里人不多,基本上都是熟客,突然看到青芒履乐队四个人同时出现在酒馆有些吃惊。

难道要唱歌?

那简直是福利啊。

顾客们精神顿时一阵。

俞冬青站在歌台上抄起木吉他,想了想说道:“有两首,一首民谣,一首偏摇滚,我唱下,你们觉得哪首好听?”

“先唱摇滚!西北汉子嘛……”张扬立刻说道。

“那行,这首歌叫《灞桥》,灞桥你们知道不?”

俞冬青多嘴说了句,结果张扬给他一个白眼:“灞桥折柳这典故,谁不知道?”

“唐时,长安城东十里处流灞水,于灞水之上悬灞桥,桥畔矗灞亭,若有朋自远方来,终于此分别,长堤十里,一步一柳,柳絮似雪纷飞,携酒亭内对饮,饮罢,送别人立于亭畔,折柳相送,拱手道别,醉眼婆娑望断离人桥下灞桥路……”

张扬竟然巴拉巴拉朗诵了一大段。

“‘春色东来渡灞桥,青门垂柳百千条’唐朝诗人许景先的诗句。”刘益民也慢悠悠的来了一句。

好吧,你们都是文艺老青年。

俞冬青再没说啥,先拨了两下琴弦,然后唱起来。

第161章 《流川枫和仓井空》

我于灞桥之头

看河水静静流走

诉不尽人间几多愁

前方的古道悠悠那是谁的尽头

冷落在如烟的清秋

喝一杯断肠老酒它就是岁月的额头

任西风凌乱我的眸

柳絮如雪花飞扬打在离人脸上

飘向远方远方

……

……

王建房的《灞桥》!歌声沧桑而悠远。

等俞冬青唱完,张扬激动的一拍大腿:“好歌!就选他了,我现在就想唱!冬青,赶紧把曲谱写出来!”

“别急,冬青说还有一首民谣吗?”还是刘益民沉住气。

俞冬青听了笑了笑:“这首民谣,是我用我们西安话唱的,写的是西安大学生的事,不知道你们听得懂不?”

说完,俞冬青弹着吉他,轻轻唱起来。

“三年前他和她相遇在师大路的报摊

为了买同一本《灌篮》两个人对上了眼

从此白天发微信晚上在网上聊天

半年后在八里村他们住在了一块……”

……

……

黑撒乐队的《流川枫和仓井空》!

小酒馆里一片安静,大家都静静听着。

“三年后他和她相遇在同学会上

他依然潇洒她依然漂亮但眼神都有些沧桑

他的身边带着一位刚刚完婚的新娘

而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也站在她的身旁

握手的瞬间那熟悉的温度让她突然想哭

她只能挤出一丝笑容不让泪水流出

所有的回忆所有的故事又冲进了脑中

他们站在人群里像两个孩子一样无助

……

……”

歌声低沉,犹如在讲述一个故事。

是的,是在讲述故事。

等俞冬青唱完,看着有些安静的异常的小酒馆里的顾客,刘益民笑着问道:

“喂,哥们……你们说唱哪首?”

“唱第二首……”站在边上的一个姑娘说了声,声音有点哽咽:

“我在西安上过学,你唱的地方我都去过。”

“还是第一首好听,苍凉大气!”另一个青年反驳。

“第一首”

“第二首”

……

顾客们竟然争论起来。

还是张扬霸气,手一挥“草!成年人做什么选择?两首都唱!,只是冬青,我不明白,这个仓井空是哪位美女?”

哎呦,这个时空里没有仓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