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降临之主 第396章

作者:猛虎道长

等到上台竞选演讲的时候,好多已经报名的元老就直接弃权了,而上台演讲的元老看上去都很不自信。

而接下来的投票环节也证实了他们的想法。

1200多名元老里就有900多名元老将票投给了方小悦,剩下300张票,大多都是朋友投给朋友,因而除了方小悦之外,其余的竞选者最高票也就只有100张不到。

可怜至极!

不少元老都后悔自己参选了,否则的话,自己的脸皮也不用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打得啪啪啪的了。

想一下,厚着脸皮参选,结果只得了十票,二十票的还好,那些只有个位数票的元老真心想要用脚指头在座位下抠出三室一厅来。

太尴尬了。

“恭喜马天福元老当选首席元老,现在有请我们的首席元老上台主持会议。”

那钱丽红大姐大概是当首席元老当得太腻味了,因而票选结果一出来,当即就果断退位让贤,将方小悦给请上了主持台。

既来之则安之,方小悦也是见过无数市面的人,自然也不会因此有什么不好意思。

而接下来的首席执政官,次席执政官竞选就可称得上是激烈了。

光是上台演讲竞选首席执政官的元老就有七十多个之多。

也正因为如此,在第一轮投票结束之后,一个尴尬的局面出现了,没有一个元老的票数超过百分之五十。

嗯,现在与当初不一样了,竞选首席执政官就得获得50%以上的选票,而次席执政官倒也简单,只要首席执政官选出来了,那么选票数量第二的元老就是次席执政官。

经过紧急协商,元老选举办法又增加了一条,那就是增加第二轮投票,而在第一轮投票里没有获得超过百分之10选票的元老,直接淘汰。

选票超过百分之10的元老直接进入第二轮投票,不需要再演讲了。

进入第二轮投票的元老一共有五位。

分别是外交事务委员唐兴强,国家发展事务委员刘明星,农业事务委员黄淡墨,工业事务委员张飞飞以及军事事务委员孙学斌。

不过第二轮投票则放在了三日后,以便给五位候选人足够的拉票时间,免得出现第一轮的尴尬。

好吧,虽说五位候选人在这三天时间里都进行了强有力的拉票活动。

唐兴强举办了盛大的外交舞会,在邀请各国使节欢聚一堂的同时,也邀请了众多的元老来参加。

第650章 、一二三线

而刘明星则是针对农业,工业等等行业的元老,进行了逐一拜访,不断阐明自己的执政理念。

黄淡墨就比较接地气了,给元老们送去了新春礼物,来自于热带的珍贵水果,珍稀小动物甚至于号称只用山泉浇灌出来的大米。

至于张飞飞则是将方小悦拉上,率先拜会了孙学斌,表示在他的执政时间里,将会加大对武装力量的投入,尽快推进素以士运河战略,制定藕洲计划等等。

反倒是孙学斌在这三天时间里,啥也没做,就蹲在家里和家人欢聚一堂,享受难得的新春佳节。

而在三日之后的第二轮投票里,张飞飞就异峰突起,获得了总票数的百分之六十一!

不得不说,相对于其他几个候选人,张飞飞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作为星海国的基础,工业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个倾向之上,张飞飞将工业本部以及军事事务部的票数拿到手,就超过了四百票,再拉拢一点农业事务部的票数,再拉拢一点各海外领的票数,就齐活了。

而票数仅有百分之十八点一的刘明星则当选为次席执政官。

随着首席执政官选举告一段落,相应的各事务委员的选举也提上了议案。

不过相对于首席执政官来说,各事务委员的选举反倒要轻松一些。

毕竟众多的事务委员都干了这么久工作了,对本职工作都很熟悉了。

而其余元老想要竞争,难度实际上比首席执政官大,毕竟这种事务官员,大家更愿意相信已经做熟了的老手。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多元老都不会选择一些重要部门的事务委员来竞选,而是选择一些次要部门。

譬如像军事事务委员,外交事务委员这样的职位,都没有元老来参选。

嗯,参选的元老主要集中在工业事务委员,国家发展事务委员这样因为当选首席执政官,次席执政官而自动离职的位置上。

当然,像税务事务委员,民政事务委员这样的位置,参选者还是不少的。

嗯,毕竟就算是没能当选正职,运气不错的话,当选副事务委员一职也是不错的。

由于工业事务部最牛皮的马天福已经当选首席元老,使得工业事务委员一职的竞选热度几乎不亚于首席执政官。

在经过一番角逐之后,前副国家发展事务委员黄炳成当选工业事务委员。

前次席执政官李鹏飞当选国家发展事务委员。

这算是竞选里让人有些惊异的小插曲。

至于其它位置,变化的也不多,某元老余文风当选了司法事务委员等等。

随着首席元老,首席执政官,各大事务委员纷纷到位,星海国的最高层也开始重新运转了起来。

相对于以前,首席元老,首席执政官以及各大事务委员的任职期限也从两年变成了五年。

毕竟这样会让国家政策更具有稳定性。

但相反的,不允许连任,并且就算是隔一届参选,总任期也不得超过十年。

没法,之前郑向东连续当了六七年的首席执政官,着实让不少元老不满,因而最终才会出来这个规定。

毕竟元老有一千多人,大家都想要尝尝当首席执政官的滋味,你一个人就要干十年的话,人家等到死都没有机会啊。

在新的一年里,张飞飞作为首席执政官,制定了大力发展燃油机械,与蒸汽机械齐头并进的计划。

这个道理很简单,燃油机械肯定比蒸汽机械好。

但以星海国现有的石油开采力度,想要全面发展燃油机械是不可能的,再说了那么多煤炭也不可能直接就停产了。

因而在尖端行业里使用燃油机械,在次要行业里使用蒸汽机械,就成为了一种共识。

并且这也很好的解决了不少海外领缺少燃油储备的情况。

没有燃油机械,用蒸汽机械顶上也是一样的嘛。

除此之外,张飞飞也兑现了对孙学斌的承诺,制定了一整套大力发展武装力量的计划书。

嗯,在这方面,张飞飞真心比郑向东要强不少。

张飞飞制定的这个计划书里更多则是参考了后世的一些军事制度。

譬如划分了一线,二线,预备三种不同的武装力量。

现有的陆军师,海军舰队等等为一线部队,他们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展星海国势力,御敌于国界之外。

在现有的陆军师,海军舰队之外,军事事务部将会在各市,各海外领建立相应的守备部队,这些守备部队即为二线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各市,各海外领的军事安全。

最后,各厂矿,农场乃至于乡镇等等单位将会建立预备役部队,这些预备役部队以各厂矿,农场乃至于乡镇为单位组建,每年进行不少于三个月的训练,担任抗洪抢险,灭火,地方安全巡逻等等任务。

这样一划分之后,一线部队就不再担任国土内的防御工作,国土内的防御工作就尽数交给守备部队,即二线部队执行。

一线部队就成为了纯进攻性的部队。

这无疑极大解放了一线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动性。

另外预备役部队的存在也极大减轻了招兵工作的负担。

因为新兵训练等等工作是可以直接交给预备役部队执行的。

一线部队缺人或者扩编,那么就可以直接从守备部队里抽调,而守备部队缺人或者扩编,则可以从预备役部队里抽调。

这无形之中扩大了星海国的武装力量,但却减少了军事事务部的经费开支。

经过张飞飞与军事事务部的讨论和协商,陆军一线部队的编制定在了三个军,十个师,总计十万零八千人。

海军一线部队编制则定在了五个舰队,包括各海军基地在内,总计三万八千人,较之以前多出的一个舰队为机动舰队,为全区域调动,以后可能会主要投放在藕洲或梅州。

也就是说海陆军一线部队,总编制为十四万六千人。

相对于现有人口大约在七百三十万人口的星海国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字了。

第651章 、皇商厚礼

当然,虽说星海国现有人口已经达到七百三十万,但实际上有五百万人口尚未完全调动起来,这需要前往折江,江叔,安慧等地的归化民官员,技术人员完全熟悉工作之后才能够逐渐调动起来,让这些人口加入到星海国的工业,农业建设之中去。

相对于一线部队来说,作为二线的守备部队与三线的预备役部队,创建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毕竟这二线,三线完全都是重新起框架。

嗯,为了更好实施这一军事战略,在方小悦的主持下,元老院通过了《士兵,军官服役规定》这一法案。

简单来说,军官在尉官一级服役八年之后,如果自己不愿意继续服役,即可退出一线部队,或转入守备部队,预备役部队,或者社会就业。

校官一级服役十三年后,可退出一线部队,转入守备部队,预备役部队,社会就业。

将官一级无限制,可退休。

以上各级军官从退出现役或者退休之后,可领取相应级别的丰厚年金。

士兵也是同样如此,一等兵服役三年无法转为军士的,退出现役,可传入守备部队,预备役部队,社会就业。

军士,军士长的年限则是五到十三年,五级军士长待遇等同少将,可退休。

当然,如果因战负伤,可直接转入守备部队,预备役部队,社会就业等等。

在这个士兵,军官服役规定一经通过之后,星海日报随即便在刊头进行了大幅宣讲。

那位清廷派来的皇商使者正愁着如何完成主子交给的任务,就看到了星海日报上的宣传。

看完之后,他眼珠子都鼓起来了。

简直不可思议!

荒唐!荒唐!

这是他的第一直观感受。

在他看来,什么时候,当兵的竟然还能够享受这样好的待遇了?

不当兵了,每年还能领钱?

这简直颠覆了他的三观。

好吧,对于皇商来说,这简直就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就好似地主看到乞丐吃饱了饭,每顿还有大鱼大肉,地主心里会有多难受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