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降临之主 第392章

作者:猛虎道长

这可是清廷嫡系的五分之一强啊!

这样的重创可以说是对清廷极为不利的。

要知道,清廷之所以能够轻松指挥近两百万的奴才以及汉八旗,满八旗,明降军,全靠了这九万嫡系部队!

可以想象一下,这嫡系部队受到重创,其他人会不会生出异心?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尤其是老吴家,老耿家,老尚家那几位主,别看平时对清廷忠心耿耿,孝心有嘉,可真遇到事情,就很难说了。

否则,之后也不会发生三藩之乱的事情了。

第643章 、圣旨下,勤王兵马云聚

不管怎么说,豪格吐血昏迷,被送回京城,清廷上下得知出征大军全军覆灭的消息之后,骤然就变得一片混乱。

说实话,他们从入关之日起到现在,就好似天降馅饼一般,不知道怎么就拿下了明朝江山,这样的幸运和屡战屡胜让他们真的以为自己是天地宠儿。

因而在突然遭遇此事之后,从上面手掌重权的亲王,小皇帝到下面的宗室一个个都慌了神,失了分寸。

他们还不知道此时远在航州的多铎也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并且率领先锋的勒克德浑也是损失惨重,否则的话,这些亲王,贝勒大概要连吐好几口鲜血了。

用文化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江山社稷危亦!

一时间撤回黑山白水老家的话语在京城里到处传播。

实际上这并不奇怪,从出关之日起,清廷在一段时间内都没想过能够占据明朝江山,很多人想的都是捞一把大的,然后撤回老家享受。

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明朝竟然那么不经打,轻轻松松就将江山转手相让。

但即便是如此,撤回老家的思想一直在清廷里存在。

这也是为啥后世清廷不把江山当回事,到处签订卖国条约的原因之一了。

反正不是自己的家产,都是捡来的,嚯嚯一下也没什么。

可在这个时候,几位旗主站了出来,下令严惩传言撤回老家者。

他们的眼光肯定要比下面那些人高。

他们知道,如果就这么撤回老家去了,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拥有全国之力都打不赢星海国,等到将江山让出去,缩回黑山白水,就能够打赢星海国了?

那样会更惨!

至于星海国会不会追着清廷打,这个事情用胳肢窝想一想就知道了。

也正是在几位旗主的严令之下,清廷内部勉强算是统一了意见。

打!必须继续打下去!

但怎么打,在小皇帝面前,几位旗主可是闹得不堪入目。

毕竟这些旗主都是打仗的老手,想要按照自己的计划从事,从而为自己赚取更大的利益。

但时间不等人,就在清廷内部因为出兵计划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清理完战场的星海军就派出了几艘战舰,抵近天井城,轰了好一阵子,吓得天井城的守备急忙八百里加急传书到京城。

眼看再不做出决定,星海人或许就直接打到京城来了,清廷内部的纷争方才告一段落。

不过最后出兵的计划还是参考了各位旗主的意见。

譬如调集吴,尚,耿三家的兵力,调集各路降军,调集驻扎于各地汉八旗,调集蒙八旗等等。

总之,重点就是抽调不是嫡系的军队去与星海人打。

既然嫡系部队损失惨重,那么为了确保清廷的安稳,借星海人之手,将这些非嫡系部队消磨一部分才是王道。

攘外必先安内嘛,否则的话,没等星海人打过来,这些非嫡系部队就很可能造反了。

清廷八百里加急勤王圣旨,很快就送往了全国各地。

在这圣旨里,甚至于将胡南,石川,胡建等等与南明政权接壤省份的兵力抽调大半。

这并不是把锅给砸了,而是如果清廷保不住京城,必须撤回老家的话,这些省份的兵力留着干嘛?留着给那些统兵将领自立为王吗?

不得不,占据一国,给清廷带来的好处太多了。

每个省份抽调数万兵马,征调吴尚耿三王勤王,又从姻亲蒙八旗抽调五万骑兵,再将多铎兵马调回,以及从分布各省的嫡系里抽调三万兵马。

清廷总计抽调兵马超过百万!

讨贼大营就设置在距离天井城十公里外的野地里。

嗯,现在清廷也知道星海人火器犀利,知道如果驻扎大营在天井城旁边,必定会被炮火轰击,白白给星海人送人头。

他们并不知道星海火炮到底能够打多远,十公里仅仅只是一种猜测和预防。

当然,如此一来,倒是让星海人没法直接从海面上轰击清军大营了。

全国勤王讨贼兵马并不是同一个时间汇聚在一起的。

首先赶到来的是京城附近的明降军,这次为了防止京城附近的明降军趁机作乱,清廷可是将拱卫京城的明降军抽调得干干净净,总计六万之多。

之后赶来的则是山洞地界的清军,两万多人。

之后多铎就带着亲兵队急匆匆的的赶了回来。

没法,在被星海人炮轰大营之后,他就有撤军的打算了。

和星海人没法打!

对方拥有舰队,完全可以东敲几下西敲几下,将清军慢慢的吞下肚子。

这样的结果是多铎无法接受的。

当然,面对星海人的威胁,多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尤其是在接过讨贼帅印之后,他一度想要辞官不做。

但作为清廷的亲王,这个任命不是他说不做就可以不辞官不做的。

在抵达大营之后,多铎没有在第一时间点卯与众将见面。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勤王军汇聚到了大营之中。

到了后来,甚至于吴尚耿三王也千里迢迢带着麾下兵马前来报道。

要说这场战争,吴尚耿三王是极不情愿参加的。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感觉星海人的确有些厉害,自己这点家底如果被打光了,自己这些人在清廷面前就完全没有了利用价值!

鸟尽弓藏,狐死狗烹罢了!

但如果不去,无疑对抗圣旨,清廷就会宣布他们为谋逆,全国兵马从而绞杀。

不管怎么样,他们现在只能够先响应勤王。

而作为主帅的多铎,在接见各路勤王兵马时一番威慑之后,随即便拿出一道圣旨,击灭星海人菱堡群者封王!

已封王者永镇一省!

不得不说这个好处让勤王兵马一个个变得嗷嗷叫。

要知道,除了清廷皇室之外,到现在为止,封王的也就只有吴尚耿三家。

投降清廷的各方势力是为了啥?

还不是为了高官厚爵,荣华富贵!

一旦封了王,身份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都没等多铎多说话,各路勤王兵马便纷纷请战。

第644章 、香瓜战

不少将领都愿意立下军令状,说什么三日内必定攻陷星海人的菱堡群云云!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那吴尚耿三位王爷不得不加入了进去。

没法,清廷原本就对他们猜忌得厉害,如果现在不表现一下的话,指不定这多铎当场就会翻脸,直接将他们拿下了。

虽说,吴尚耿三家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兵马,但由于清军的百战百胜,使得他们压根就生不起对抗的心思。

要知道,云聚此处的勤王兵马已经超过四十万之多,并且里面清廷嫡系都有数万,在他们看来,这远不是他们手下那些兵马能够对抗的。

多铎的计划很简单,那就是让勤王兵马去不断消磨星海人的士气,星海人的火器固然犀利,但日夜不停的攻打,总会让人疲惫的,到那时就是清军的机会。

另外就算没能打下菱堡群,至少也能够将那些非嫡系兵马消磨掉很多,不至于对清廷形成威胁。

不得不说,多铎这个老于军阵的家伙,想出的主意还是很靠谱的。

次日清晨,从盟省赶来的蒙八旗两万多骑兵就在某位蒙王爷的率领下摆好阵势,朝着菱堡群杀了过去。

他们以前都没怎么离开过老家,对于星海人的厉害压根就不知晓,认为以骑兵的速度,只要靠近了那些菱堡,然后直接越墙而上,胜利就在眼前。

为了让骑兵轻松上墙,他们还准备了一种类似于虎爪的工具,等到靠近菱堡,将虎爪挂上去,借用马力,就能够轻松上墙。

要说这种方法,如果没有防御者,的确比较轻松了。

可等那两万多骑兵浩浩荡荡的冲过去,架在菱堡上的机枪就率先开火了。

在机枪的交叉射击之下,那些骑兵连靠近菱堡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仗,机枪就直接成为了主角,那些步兵都没有多少开枪的机会,就更别提那些炮兵了。

如此之多的敌人,方璞玉也知道接下来的时间将会变得极为残酷,因而他除了向上级求援之外,在这几天时间里还扩建了一些菱堡,同时将驻军分成数批,轮流上阵,坚守阵地。

蒙八旗骑兵的失败并没有打消那些勤王兵马的热情,在接下来的时间,各路勤王兵马轮流上阵,不断冲击着菱堡群。

在最危险的时候,一些勤王兵马都爬上了一座菱堡。

只不过这些爬上菱堡的勤王兵马很快就被菱堡上的步兵给直接赶了下去。

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勤王兵马的损失就高达十万之众。

嗯,除了最初的那一波骑兵之外,之后那些勤王兵马派出去的都是老弱病残,尽可能的想要消耗星海人的精力。

到了这个时候,勤王兵马的将领们也知道了,星海人的确厉害,但他们兵马多啊。

反正死也不是死他们这些将领,只要日夜不停的攻打,星海人就不可能坚持下去。

而清军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就算是深夜时分,他们也会时不时的发动夜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