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降临之主 第376章

作者:猛虎道长

按照张飞飞的话来说,就是想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至少也需要上百万人口!

而百万人口仅仅只是勉强支撑罢了,而想要将这套工业体系扩大,让其提供给星海国征发全球的力量,其所需要的人口至少得500万以上。

而想要更进一步,一千万,两千万人口都不算多。

另外,农场人口也是极度缺乏,光是想要在南海岛上建立全面的耕,桑,林,渔等等基础农业体系的话,也至少需要百万人口。

也就是说,64万人口,在星海国的波澜宏图面前,仅仅只是九牛一毛罢了。

星海国需要更多的人口来填装工业,农业的缺口!

另外还需要占领更多的资源地,培养更广阔的市场!

在这样的考虑之下,1649年新春假期刚过,首席执政官郑向东元老就召开了各部门联系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程有以下几点。

第615章 、舰队

其一,支持郑氏政权南下吞并南面政权,从而保障星海国的粮食,矿山资源来源,以及港口建设,为星海国海军的南下计划提供后勤保证。

其二,支持南明昭武政权西进,彻底击败永历政权,解决掉南明两大政权之间的内耗,从而为抗清提供保证,以便将南明统一为一个市场。

其三,派出使者前往大员岛,联络郑王爷,尽可能为星海国在大员岛取得一个港口入驻权,或者新港建设权。

其四,星海国海军南下,在马六甲附近伺机建立或者夺得一个港口,为海军前往波斯湾提供前进基地。

……

这次会议的议程实际上有很多。

但大部分都属于两三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

譬如新设置的经查事务部与国家安全事务部之间的责权划分,联络问题。

再譬如移民过程里的一些问题。

但真正重要的议程还是前面四条。

其中第一条与第四条实际上就是相辅相成的。

而第二条则关系着移民,商业等等重要国策。

至于第三条,更多的则是想要先在大员岛打下一颗钉子,为以后做谋算。

在这场会议上,各部门元老首长们为了自己部门的利益或者其它因素,可谓是你争我夺,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

不过还好,吵归吵,闹归闹,元老们之间是不会动拳脚的。

在连续两天的会议之后,议程一一演变成为方案。

第一个方案还是比较简单的,星海国只需要继续提供给郑氏政权枪炮,就能够轻松看到结果。

毕竟郑氏政权在得到那些枪炮之后,都不用星海国鼓劲,就会对南面政权出手。

因而双方之间的仇恨已经延续数十年,之间战争不断,但凡有点力量了,就会厮杀在一起,恨不得立马将对方灭国。

第二个方案就要麻烦一些了,毕竟永历政权虽说这次大败,但其毕竟坐拥数省之地,昭武政权虽说现在有枪有炮,也想要将永历灭掉,但这就可能需要星海国帮忙了。

毕竟北面的清军虎视眈眈,在昭武政权发动西进战略之前,星海国需要派出更多的部队,才可能震慑住清军。

至于第三个方案,就算是看运气了。

虽说郑王爷在这个位面的历史堪称大英雄,但想要在对方的地盘上建立一个港口,难度就有些大了。

人家怎么说也是海盗王的儿子,不可能不知道让别的势力在自己地盘上扎颗钉子会出现什么后果。

最后一个方案就可能要看海军的实力了。

马六甲一带可不是什么善地,其乃是联通南海与天竺洋的海上要道,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

贺兰人,不列颠,葡萄压等国势力云聚于这附近,争夺得异常激烈。

16世纪初,葡萄压人就在马六甲建立了法摩沙城堡,17世纪初,贺兰人就对马六甲虎视眈眈,可屡战屡败,直到前几年贺兰人与柔佛人联手,方才占据马六甲。

不列颠一直窥视此地,只可惜实力不够,触角伸过来就被人斩断,一直到19世纪初方才彻底取得此地。

至于佛郎机人,在马尼拉建立桥头堡之后,就没有关注过马六甲了,毕竟对于佛郎机来说,从南美过来的运银大宝船压根就不需要从马六甲海峡走,只需要抵达马尼拉,装满来自于明朝的丝绸,茶叶,陶瓷之后,转身返回南美即可,然后再越过大喜洋,返回佛郎机。

压根就不用走波涛汹涌且危险无比的菲洲航线。

反倒是葡萄压,不列颠,贺兰人等国是很依赖马六甲到菲洲这条航线,毕竟除了葡萄压之外,其余国家的国际贸易以及殖民行为都是沿着这条线路而进行的。

而葡萄压在南美的殖民地正受到各国的攻击占领,这就使得他们更依赖马六甲这边。

总之,星海国想要实现前往波斯湾建立石油基地的计划,就必须面对这些国家可能存在发起的围攻。

毕竟在这些国家眼里,财富盘子就只有那么一点大,再加入一个竞争者,怎么能行呢?

即便星海国保证不进行贸易,这些国家也是不会相信的。

毕竟利益这个东西在任何地方都很诱人,某位伟人就说过,当利润超过百分之百的时候,商人们可以出售吊死自己的绳索,更何况这条航线的利润可不仅仅只有百分之百。

当然,从陆地过去波斯湾建立石油基地也是可以的。

但以这个时代的科技,经济现状,想要完成这一点,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

简单来说,星海国需要先打通漫长的陆地线路,然后在各地驻守重兵,修建公路或者铁路等等,才可能做到这一点。

而以上这些措施就不只是击败几个国家在这边的殖民地实力这么简单了,难度要大上十倍不止!

还好,在造船厂建起一年多的时间里,星海国海军壮大了很多。

四艘一级战列舰,十三艘二级战列舰,二十七艘护卫舰以及后勤保障舰,医疗舰二十多艘都在这段时间里陆续服役。

为此,星海国海军人数爆发式的扩张到了上万之多。

当然,都说百年海军,也知道这海军想要建立起来的难度有多大。

像星海国这样刚建立起来也就两年时间的海军,与佛郎机等等国家的海军相比,肯定要弱上一些,尤其是水兵素质。

但星海国海军得益于强大的科技实力,使得战舰的整体实力要比其它国家海军强上很多。

其中以一级战列舰的字面数据最为突出。

三千七百吨的排水量,六门125毫米口径主炮,12门88毫米副炮,配备四台蒸汽机,最高航速18节,巡航速度为10节。

别看一级战列舰的炮不多,但实际上威力惊人。

经过测试,125毫米主炮一发开花弹就将一艘千料木船直接轰沉。

当然,这主要是炮弹命中位置刚好在水线之下,不但击穿了龙骨,还给木船添了两个大洞,直接让木船撕裂大半的缘故。

但即便是如此,这125毫米主炮的威力也是相当惊人了。

第616章 、南伐

这125毫米主炮就是方小悦给海军研究的第二代舰炮,其最惊人的就是射程!

最大射程能够达到惊人的七公里。

这是相当的恐怖了。

这样的射程,将会让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战舰在靠近之前被打成马蜂窝。

至于二级战列舰的主炮,在一级战列舰身上直接就变成了副炮。

这并不奇怪,一级战列舰与二级战列舰的吨位差异有些大。

不过一级战列舰的88副炮与二级战列舰的88主炮还是有些区别的。

一级战列舰的88副炮提升了射速,缩短了射程,专注于近卫防守能力。

就在1649年的夏季到来之前,星海国组成了南下舰队,以配合交趾郑氏政权的南下攻略。

在经过快一年的整兵筹备之后,郑氏政权的火器部队数量高达八千之数,同时拥有一百门拿破仑炮。

毫无疑问,这已经是郑氏政权在短时间内耗尽国力的极限了。

为此,郑氏政权不但欠下了星海国国立银行两百万贷款,更是签订了后续一系列的矿山开发协议,来弥补其中的亏欠。

用古话来说,此时的郑氏政权可谓就是不成功便成仁了。

因为如果他们输了的话,不但还不了星海国的贷款,更会因为伤筋动骨而无法对抗南面政权的反攻,从而灭国都有可能。

因而郑氏政权不但出动了八千火器部队,更是召集了数量高达三十万的农兵!

当然这三十万农兵并不是完全的作战部队,真正的作战部队只有十万,剩下的二十万农兵则是后勤运输部队。

没法,以交趾那狭长的山地地形而言,想要从北方一路打到南方去,这后勤运输是相当困难的。

困难怎么办?那就只能够加大后勤部队的人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星海国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建议,那就是采购星海国的三轮自行车。

这种拥有三个轮子的自行车虽说没法在山地如履平地,但至少比人力挑推粮食,弹药强太多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郑氏政权现在真心没钱了,而星海国国立银行这边也不愿意继续提升贷款额度。

毕竟国立银行怎么说也是金融机构,贷款风险还是要控制的。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郑氏政权也就只能暂时忍痛放弃自行车的采购,将精力用在了南伐之上。

随着郑王爷代表傀儡小皇帝将帅印授给郑国齐,委任其为南征大将军,数量高达三十万的南伐军随即缓缓朝着南方前进。

从交趾盒内出发,一直到南北分界的争江,直线距离为310公里,不过由于山路崎岖等等原因,实际路程超过了450公里。

即便以郑氏新军的速度,这一路也走了整整半个月。

双方政权在争江沿岸部署了大量兵力,其中以阮氏更多,毕竟在整个郑阮之争里,阮氏处于防御方,因而对这条天险更为重视。

阮氏在宣化与广泽两地分别驻守了两个大营,宣化大营有兵力2万,广泽大营则有兵力1.5万。

当然,这并不仅仅只是阮氏在争江防线上的全部。

要知道这3.5万兵力都不是农兵,而是半职业化的屯军。

其差不多与明朝的军户有些相似,不打仗的时候就在驻地附近屯田,解决自己粮食问题。

除此之外,阮氏可以随时在附近以及之后的地界里招募超过十万的农兵。

就算是将争江防线打穿了,之后一路过去的通海,广灵,丽水等等,都是重兵把守。

不断延长的后勤补给线,连绵的山川,以及不断增多的敌人,等到郑氏政权的大军打到顺化的时候,差不多也是兵疲将损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