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降临之主 第354章

作者:猛虎道长

而以星海国现有的铜储备来说,还不足以支撑制造大量的铜制子弹进行储备和使用。

说白了,这里面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子弹成本太贵,星海国如果大面积装备的话,承受不了。

并且星海国现有控制区域内没有铜矿。

好吧,实际上整个明朝疆土乃至于清军控制区域都是缺少铜矿的,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因而方小悦不得不将精力投入到将子弹改为钢制。

虽说钢制子弹会因为潮湿等等原因而生锈,不便于储备,但如果使用油脂进行储备的话,问题倒不算太大。

并且后世的子弹生产里,实际上已经全面采用钢制了。

当然后世子弹的防腐蚀生锈处理工艺更先进,采用了镀铜工艺。

当然,就星海国现在的技术,还做不到子弹镀铜的水平。

但不管怎么说,钢制子弹已经将子弹成本压低到了铜制子弹的十分之一!

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成本压缩。

其关键在于因为星海国自己就掌握着一个大铁矿,并且拥有从矿石开采到熔炼,铸造生产一系列的技术工艺,这就使得钢制子弹的成本要远远低于铜制子弹。

犹豫再三之后,方小悦并没有将雷电1646型与纸壳子弹的生产线停工并将其改为毛瑟G98及钢制子弹的生产线。

其一是改造工艺的难度和时间消耗很大,还不如直接新上马一条生产线了。

其二则是考虑到雷电1646型以后可能会作为长期出口的枪械产品。

因而将雷电1646型的生产线略微调整一二,使得雷电1646型的枪管比以前短了二十公分后,方小悦就开始出毛瑟G98以及钢制子弹的生产线设计图了。

不得不说,后世一些设备还能够使用就是好。

坐在一台笔记本电脑前,方小悦花费了五天时间,就将设计图搞定,然后通过打印机输出为图纸,交付生产。

忙完了这些之后,他就拿出几本书,翻了翻,然后起身就去了学校。

现在由于教育事务委员以及教育部的设立,使得星海国的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规范发展阶段。

最初的那所学校已经被改制为星海国师范院校,成为了星海国的教师出产基地。

之后星海国又新建了3所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图纸上,尚未动工)。

另外还有1所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归属这所职业技术学校指导的5个职业技术夜校学习点。

3所小学直接就覆盖了星海国现有的临高,澄迈等地,1所初中则设置在星海市。

小学实际上就是学习后世小学1-3年纪的课程,主要就是打好语文,数学这两门主课的基础,然后了解一些自然常识,物理常识等等。

初中则是学习后世小学4-6年级的课程。

而尚未搭建起来的高中则是准备学习后世初中的课程。

这也是无奈的事情,如果想要照搬后世的课程,那么就需要大量的正规教师。

就星海国师范院校临时培训两个月出来的那些教师,其本身就有底子的,乃是南海岛上原有的童生,秀才。

当然,这些童生,秀才最初是不太愿意投贼的。

实际上就算是现在,愿意投贼的童生,秀才还是很少。

之前录取入读师范院校临时班的三十多个童生,五个秀才,那都是家里贫穷,实在吃不起饭,听闻髡贼这里薪水很不错,方才咬着牙投贼的。

没法,直到现在,那些南明的读书人都还是将穿越众视为贼。

而这些有一些底子的读书人在经过短期培训之后就派出去充当了小学老师,就他们的水平,经过培训之后,教一教后世小学1-3年纪的语文,数学,还是勉强够格的。

毕竟不少读书人实际上也是要研究数学的,毕竟在考不上秀才或者举人的前提下,沿海一带很多读书人的最终出路,要么是去给官员当幕僚,师爷,要么就是去商行当算账先生,而这些职业都是需要数学底子的。

否则的话,且不说算账先生,只说那些官员只会八股文,只会吟诗作对,自己是不会算账的,公务里需要算账的事情那可都是交给幕僚,师爷的。

而初中与师范学校的老师,现在主要还是依靠穿越众义务出工来维持,否则的话,整个南海岛都找不出那么多的教师来。

当然,一些商行的老掌柜倒是可以拉来充当一下老师,可问题是那些商行老板不愿意啊。

更何况,星海国的初中学校实际上就要正式接触一些物理知识了,这一点,那些老掌柜还真教不了。

方小悦的业余时间就消磨在这教学上了。

不过他与其他穿越众不一样,其他穿越众大多都是在初中或者师范学校教那些土著学生或者土著老师。

可他作为星海国的技术大拿,所教的学生却是师范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班级。

这个特殊班级里都是未成年的穿越众学生!

这些未成年的穿越众学生一共有三十多名,一部分学生的父母没能跟着穿越过来,一部分学生的父母在穿越里挂掉了,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父母跟着穿越过来了。

第576章 、88炮

但不管他们的父母如何,他们都是穿越众这个群体里最受到重视的阶层。

用张飞飞之前劝说方小悦来任教的谚语就是这些学生就是穿越众的未来,接班人,如果让他们一天玩耍,不学习知识,比归化民还不如的话,自己这些穿越众这么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好吧,实际上,方小悦也承认这些未成年的穿越众学生是未来的希望。

毕竟就教学上来说,由于他们或多或少接触过后世的环境,在很多学习方面,比土著学生要强上很多。

唯一的麻烦就是因为学生太少,没法分成几个班级。

因而年纪较小的穿越众学生就只能先与那些归化民学生同班学习,而年纪较大一些的穿越众学生则如同村小一样,那个穿越众技术大拿有时间,就来给他们一起上课,然后单独一个个的辅导。

不得不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如果同样的教学时间,拿来给那些归化民学生,都能够教育好几个班了。

可这也是穿越众想要将先进技术,知识掌握在自己人手里的一种手段。

对于方小悦来说,与穿越众学生待在一起的时间,更好似一种休假。

9岁到15岁的穿越众学生,正是求知欲最强且有一定学习基础的时候。

由于穿越的特殊经历,有的时候他们提出的问题都要让方小悦脑子多转几个弯才能够想出答案来。

不得不说,和这些学生在一起的感觉很不错。

以后可以多来上上课,在离开学校的时候,方小悦如此想到。

不过,随着毛瑟G98枪械,子弹生产线的设计图出了之后,这方面的事情就交给了工业部的机械部门运行,他则需要将精力投入到新型火炮的研制里。

当然,由于之前就人工打造出了新型舰炮。

基于尽可能减少后勤保障负担的原则,新型陆战火炮同样也必须与新型舰炮尽可能的做到零件互换率高。

当然,新型陆战火炮肯定要新型舰炮的品种更多。

为此,在花费一个月时间之后,方小悦研制出了一款新型加农炮,以及一款抛弹筒。

新型加农炮实际上就是后世一款88毫米高平双用炮的简略版本。

由于钢材等等方面的技术不足,为了能够尽可能复制出这款88毫米高平双用炮简略版,方小悦降低了这款火炮的射击频率,从每分钟300发炮弹降低到了每分钟8发。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退步。

可问题是,在这个时代,天上既没有飞机,也没有热气球,这款火炮的高射性能就等同于完全无用。

而每分钟8发的射速,在这个时代实际上已经是相当惊人的射速了。

并且这款火炮的直射距离虽说不是后世的十八公里,只有可怜的六公里,但考虑到硝化棉等等因素,也是很不错了。

这在陆地上基本上做到了近乎视距外的射击效果。

当然,最关键的是,通过硫酸延时管的使用,方小悦发明出了这个时代第一款开花弹。

虽说硫酸延时管有着延时不太精准,需要在发射前三分钟就提前拔掉保险栓,并且拔掉保险栓之后,炮弹就进入到不可逆的延时阶段等等缺点,但这已经是一个创世纪的发明了。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孙学斌兴奋得拉着方小悦,王海涛就去了星海国最出名的饭馆搓了一顿。

嗯,就现在而言,星海国内部一些行业也开放了。

譬如零售业,饮食业等等,都允许归化民进行经营了。

毕竟这些行业属于民生行业,穿越众基本上也不想花费心思去经营这些行业,索性就交给了一些愿意经商的归化民。

嗯,这一点不能变更,必须是在民政部门进行人口登记,拥有户口簿档案的归化民,才能够经营的。

现在星海国实际上是分为三个阶层的。

第一个阶层就是元老阶层,从社会学本质上来说,元老阶层实际上就是公民阶层,拥有完整的选举权,被选举权。

第二个阶层就是正式加入了星海国,进行了人口登记,拥有户口簿胆敢的归化民阶层,他们实际上属于平民阶层,在这个国家里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拥有国民的基本保证和福利。

譬如相应的工作福利,如果受伤生病了,拥有去医院治疗的权力,以及逢年过节,国家给予的优惠券等等。

这些是第三个阶层所不拥有的。

第三个阶层就是外来的南明人,他们虽说不进行人口登记,没有正式加入星海国,但他们在进入星海国区域之后,就实质上处于了全民被监控的环境里。

嗯,那位国家安全事务委员牛虹西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虽说他的国家安全事务部到现在为止,也就只有十来个元老,上百个归化民职员,但他有的时候,提出的议案,让军事部孙学斌,民政部贝小玟都有些恼怒。

譬如建立现代公共安全执法机构的议案,譬如建立居委会组织,充分发动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基层治安,防间谍体系等等。

好吧,实际上牛虹西就是将后世的一些制度给搬了过来,冒充是自己的发明。

可问题是他考虑问题真的比相关部门的元老快了一步,这就是让孙学斌,贝小汶尴尬,恼怒的原因。

因为现在星海国的治安主要还是依靠军队来维持,而居委会这个东西,贝小汶之前想到过的,还没来得及实施,结果牛虹西就跳出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牛虹西提出了这些议案,也不是完全都通过了元老院的审议。

譬如居委会的建立,元老院通过了,交给民政部门实施。

而现代公共安全执法机构,也就是后世的警察制度,元老院暂时没有批准。

原因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警察可供使用。

除非先从军队里退役一批士兵作为骨干,再招募一些身家良好的旧衙役作为补充,才能够将这套体系给建立起来。

第577章 、终于换装了

当然,元老院也不是完全否定牛虹西的做法,只不过要牛虹西与军事部先交流交流,将这套体系的基础先搞出来,然后再由元老院决定合适的时候实施。

好吧,说白了,就是现在百业待兴,穿越众人手不够用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