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降临之主 第1220章

作者:猛虎道长

对此,方小悦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王教授,王教授倒也没有谦虚自己在其中的功劳,表示苏小小是有资格获奖的,当然至于这个项目能不能获奖,还是得看运气。

毕竟这个项目只是研究出了适用于核聚变反应堆的束缚电磁场发生器,而不是研究出领先于世界的束缚电磁场发生器。

说白了,这个等级的束缚电磁场发生器,只要花钱是能够在国外买到的。

方小悦倒没有拒绝前往京城。

毕竟对于他来说,如果能够获奖的话,接下来他接下来的计划将会顺畅很多。

三日后,方小悦和王教授以及学校的一些相关人员抵达京城,参加了每三年一届的炫炎国科技大奖颁发仪式。

来自于科研战线的众多科学家汇聚一堂。

这简直可以用改编的陋室铭来形容了。

谈笑有院士,往来皆大佬。

任何一个参加这场科技大奖颁发仪式的学者,都有着诸多名头。

像方小悦这样的参与者,在学术界暂时只能说是渣渣。

滨海交大博士?

呵呵,在场哪一个不是名校博士出身啊?

就连在大佬身边帮着拎包的学生,都是博士毕业好几年了。

至于科研项目,但凡来这里的学者,哪个不是曾经主持过好几个科研项目,虽说级别未必就比电磁场发生器更高,但人家也是做出过不少贡献的。

但也就是方小悦这么个新丁,和王教授一起夺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按照王教授的判断,这次能够获得个三等奖就算不错了。

要知道,国家科技大奖可不是排位置吃果果那么简单。

三年一届的国家科技大奖一共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六个大项。

每个大项的一等奖只有一个,甚至于有的时候会空缺。

二等奖和三等奖也都是一个,一般不会空缺。

也就是说,三年时间一共只有十八个获奖者。

其中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只有与炫炎国进行国际合作的外国个人或者组织才能够获得,国内的学者是不能获得的。

另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只授予研究组织机构,不授予个人。

第1713章 、氘-氚

也就是说,国内大多数的学者想要获奖就只能够参加到前面的三个大奖里。

当然,就含金量而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最高的,其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奖。

毕竟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授予在基础领域里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至于国家技术发明奖则是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个人。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奖项里能够获得任何一个,在国内的学术界里就算是立足了。

要知道,参与到每个奖项争夺里的学者都不是普通人。

在授奖仪式结束,获奖者站在一起进行合影之后,王教授就对方小悦说了:“获得这个奖之后,你就可以在国内任何一所名校选择工作了。”

当然,实际上这次王教授身上也是背负着校领导的叮嘱,校领导希望王教授能够劝说方小悦加入滨海交大。

但王教授到底是一个较为纯粹的学者,因而压根就没有劝说方小悦,反倒鼓励了他一番,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毕竟在王教授看来,并不是说方小悦本科在滨海交大读的,就必须留在滨海交大。

只要方小悦愿意,那么去其它学校也是可以的。

学术应该是自由的。

但方小悦最终还是决定留在滨海交大。

原因嘛,主要是滨海交大的诚意很足。

除了三年内帮他申报副教授的职位之外,还有小别墅以及科研项目的申报等等。

也就是说,如果他留在滨海交大的话,可以申请主持一个金额不高于两百万的科研项目。

方小悦看重的就是这一点。

当然,由此,他也就成为了滨海交大第一个大一就博士毕业,然后留校的学生。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不但引得学生们为之震动,就连记者也好似闻到屎味的苍蝇,一涌而来。

但这个时候的记者已经来得晚了,方小悦已经在主持新的科研项目,躲在滨海交大的研究所里不出来了。

他的这个科研项目,并不是向上面申请的经费,而是找私人公司投资了200万。

实际上,这个私人公司就是他自己刚开的。

整个科研项目的学术荣誉由滨海交大和参与科研的人员共享,但研究出来的科技专利,则由投资的私人公司获得。

实际上这样的科研方式现在很多的。

大学解决了科研经费的问题,私人公司获得了实利。

方小悦所需要的就是滨海交大这层皮,有了这层皮,可以解决很多私人公司的缺陷。

譬如私人公司在正常情况下,很难买到氚元素。

而氚元素乃是氢元素的同位素之一,乃是核聚变反应堆实验过程的重要燃料,较之氘元素更容易进行核聚变反应。

这玩意在自然界里的含量极低,提取不易。

市场上是买不到这东西的。

唯独拥有核物理科研资格的名校才比较容易买到。

当然,私人公司难以买到的材料还有很多,不仅仅只是氚元素。

方小悦主持的科研项目叫做核聚变反应堆简易可能性推测。

简单来说,其表面主要目的就是设计出比现行核聚变反应堆更简易的核聚变反应堆。

好吧,实际上在他提出这个科研项目的时候,滨海交大负责审核项目的负责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想想也对,你这个科研项目有意义吗?

有!

如果真的能够将现行的核聚变反应堆简易化,那么无疑将会推进核聚变反应堆的实用化进程。

可问题是核聚变反应堆可不是家里的冰箱,空调!

有那么容易简易化吗?

现有的核聚变反应堆已经是无数科学家研究了数十年的结果,别说简易化了,就算是能够将其运行时间延长十秒,都是难得的科研成果。

与其将核聚变反应堆简易化,倒不如想办法提升运行时间。

再说了,核聚变反应堆乃是国家科学院的项目,滨海交大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插手核聚变反应堆的自信。

除此之外,光是构建一个核聚变反应堆的费用就足以消耗掉滨海交大整整一年的经费。

而滨海交大也不可能将一年的经费投入到这个科研项目里,就算是批准项目,能够拨个200万经费就算是顶天了。

而像方小悦这样刚刚博士毕业,正在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新人来说,学校能够拨款50万就算是给面子了。

更何况,就算拨款200万有什么意义?

与其将200万丢进去连水花都没法溅起一朵,还不如研究其它东西。

但方小悦最终以自筹资金的方式说服了负责人。

负责人虽说不太满意,但考虑到人家是自筹资金,虽说在他眼里是浪费,但自己也说不出什么来,最终就批准了立项。

实际上,在这个项目立项之后,滨海交大的不少人都等着看方小悦的笑话呢。

毕竟在他们眼里,这个项目差不多就是个民科类的笑话。

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就想要搞核聚变反应堆简易化?

这未免有些太自不量力了。

但方小悦压根就没在乎那些躲在背后窃窃私语的家伙,在立项之后,他随即就邀请王教授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

要说王教授对于参与这个项目多少还是有点犹豫的。

再加上其原本就准备进行新的科研项目,因而最终还是婉言谢绝了方小悦的邀请。

最好拉拢进来的王教授多拒绝了,方小悦想要拉拢其他教授的难度就更高了。

实际上,他压根就不用拉拢其他教授,自己一个人都可以将事情做完。

因而他索性就通过王教授招揽了几个硕士在读研究生给自己打下手,正式启动了科研项目。

200万资金已经到位,方小悦凭借着滨海交大的名头,去滨海交大的科研配套工厂乃至于一些研究所下了订单,采购了大量的特殊合金,特种电缆乃至于各种原材料。

这一采购,方小悦才发现,200万真心不太够用。

一波采购下来,200万就剩下不到50万。

还好,凭借这个科研项目,他可以借用滨海交大的各种科研仪器以及超级计算机,就算是其它学校的资源也可以借用,并且费用较之地方私人公司要便宜很多。

否则的话,这项目一启动就得面临经费耗尽的窘境。

订单下了,方小悦就带着招揽来的硕士研究生开始设计核聚变反应堆的初稿。

要说这个设计初稿,那几个硕士研究生是惊喜之中带着迷茫。

他们虽说是硕士研究生,但研究深度尚不足以接触到核聚变反应堆这个程度的科研项目。

现在居然在方小悦的带领下绘制反应堆的初稿,无疑对他们的学术水平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由于对这个世界本质有着一些了解,再加上方小悦上大学之后,对这个世界核聚变反应堆的知识进行了一番恶补,他很快就画出了核聚变反应堆的设计草稿。

这个速度之快,让那几个硕士研究生为之惊叹。

不过他们也没多少时间惊叹了,方小悦画出设计草稿之后,就将其细化分解,分发到每个人手上,让他们对草稿进行完善,期间还指点他们去看什么书,看什么学术周刊等等。

虽说他现在仅仅只是滨海交大的一名讲师,但他带学生的能力是很强的。

这几个硕士研究生虽说是其他导师的学生,但在他手下,学术水平涨得飞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