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563章

作者:南山有龙

朱见深也被震惊了。

他常年跟随科学院学习,清楚高能炸药的威力,可是,在实战之中,亲眼见证如此真实而恐怖的实力,还是第一次。

只有切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才能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对于大明皇太子来说,这一课足够受益终生。

第五百八十二章 凯旋

历时一年有余,该打的仗终于打完了。

朱祁镇亲率大军凯旋,回到阔别已久的京师。

队伍中还跟着很多生面孔,他们的肤色和容貌与中原人差异甚大,口中讲着并不流畅的汉话,分别是回鹘汗国、东察哈台汗国、黑羊都司、白羊都司和德里苏丹的首领及贴身侍卫。

在遥远的东方,大明的京城,他们将正式接受册封,成为大明王朝的一份子。

从圣驾进入哈密,便开始转乘火车。

哈密到京师足足五千里,若是骑马,至少需要两个月。

就算是六百里加急,不休不眠,昼夜赶路,也要十天。

然而,火车只用三天就到了。

诸位番邦外臣第一次坐火车,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感觉所有事物都新奇至极,无不感叹天朝科技之强大,同时,更加坚定自己的判断,跟着大明混,绝对是最明智的选择。

京郊火车站,二皇子朱见潾和三皇子朱见澍率百官前来相迎。

群臣本来是准备劝谏的,你是大明皇帝,跑出去就没了音信,可知这一年多来,我们是怎么过的吗?

可是,当众人听说皇上在外一直开疆拓土,而且将大明版图扩张至原来的三倍,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

劝谏?

算了,谁爱劝谁劝,我反正不劝。

进城之后,全城百姓跪地焚香,恭迎圣驾。

朱祁镇看着熟悉的京城,不由得心念一动。

还记得第一次北伐归来,就是这番场景,然后出现刺客,却是宋顾惜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经略美洲,需要勘察加半岛作为落脚点,以后定能再相见。

“万岁!”

“万岁!”

“万岁!”

百姓们齐呼万岁,声如浪潮,此起彼伏,让人心神澎湃。

万国来朝,天下共主,何其壮哉!

圣驾回京,第一件事是祭祀。

祭天地,祭祖先,祭忠烈。

天坛祭天地,太庙祭祖宗,忠烈祠祭大明忠烈。

朱祁镇身穿黑缎衮衣,上绣金龙图案,头戴冕帽,率文物群臣来到忠烈祠。

此时的忠烈祠早已不是最初那副干巴巴的模样,院子里巨大的松柏高耸入云,郁郁葱葱,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穿过笔直的通道,正前方就是雄伟的正殿,粗大的廊柱染成耀眼的红色,四周石壁上雕刻着各种战斗场景。

进入大殿内部,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壁,上面篆刻着一个个熟悉的,或者陌生的名字。

“大明的将士们,魂归来兮!”

朱祁镇神情肃穆,在他眼中,石壁上每一个名字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为大明出生入死,值得后人万世敬仰。

“昔我大明,奉天承运,开基立业,秉承天道,抚育生民。然,天下分合,群雄逐鹿,吾大明将士,披坚执锐,临阵厮杀,征战四方,马革裹尸。”

“今朕已定万世基业,传承大明之辉煌,将士们在天之灵,亦当欣慰。朕念及将士们忠诚报国,忠魂不灭,于心不泯,特来此告慰诸卿之英灵。”

念完祭文,朱祁镇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

自大明开国以来,无数将士南征北战,他们的鲜血洒遍天南海北,只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希望后世子孙能过上安稳日子。

远离战争,是他们的毕生希望。

机缘巧合之下,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来到那个血与沙交织的土木堡。

蓦然回首,已有十个年头。

这十年来,自己每日励精图治,除奸佞,立贤臣,攀科技,谋发展,强军事,扬国威,征战天下。

如今的大明早已今非昔比,不仅包含了原本的两京十三省,还有蒙古草原、交趾、吕宋、流鬼国,南海卫、乌斯藏、锡兰岛、回鹘汗国、东察哈台汗国、黑羊都司、白羊都司、德里苏丹……

大明版图已经囊括整个亚洲大陆,正统皇帝之名,响彻天下。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大明国土!

承天门前,诸位有功之臣接受封赏。

其后是诸番臣上前朝贺,接受册封。

京师的百姓们亲眼见证这一盛况,此时此刻,所有人深感自豪,因为自己是大明子民。

接连忙活了数日,诸番臣陆续启程,京师才渐渐恢复常态。

朱祁镇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疏,陷入沉思。

“朕外出的这一年多时间,你们把所有奏疏都留下来了?”

曹鼐回道:“臣等只是抄录一份,供皇上查阅。”

朱祁镇赶忙摆摆手,说道:“查阅就算了,你们干得挺好,这些备份就封存吧!”

我这个当皇帝的,出去打仗已经够辛苦了,你们好意思让我一份一份看这玩意?

“皇上若是不想一一查看,臣这里还列了个册子。”

曹鼐说着话,递过一本册子。

怀恩上前接过,转呈御前。

朱祁镇打开后扫了一眼,上面记录了从自己离京之后,所有奏疏的大致情况,包括奏请何事,归口部门是谁,如何处理,全部记录的井井有条。

如此一来,便不需要挨个去翻阅奏疏,想看哪个,按照编号去找就是了。

“这个法子还不错,朕会认真批阅……”

朱祁镇突然停住,似乎看到了感兴趣的内容。

紧接着,他按照编号,找到那本奏疏,落款是远在倭国的石亨。

曹鼐见状,便说道:“自从皇上离京之后,石将军一共送来三份奏疏,全都是奏请倭国之事,臣等不敢贸然决断,只好嘱托石将军便宜行事。”

朱祁镇又将另外两份奏疏找出来,然后细细查看。

“曹卿,那些个清流去倭国有多长时间了?”

“大概有……两年了吧?”

朱祁镇脸上带着轻蔑的笑意,道:“区区两年,翅膀就硬了,竟然已经自诩倭臣,他们是不是忘了自己的身份?”

曹鼐脸上陪着笑,说道:“还请皇上颁下圣旨,将其召回。”

“为何要召回?”

“皇上不是说,诸位同僚不该自诩倭臣,要认清自己的身份……”

“朕既然送他们出去,就没打算要回来!”

曹鼐有些糊涂,问道:“老臣愚昧,皇上的意思是……”

朱祁镇当即吩咐道:“召贝琳上殿议事!”

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杀器

石亨的三份奏疏只说了一件事,倭国正在准备搞事情。

那些自诩清流的儒生在大明混不下去,没想到,出使倭国后,反而得到重用。

两年来,倭国大刀阔斧推行改良,首先是改国名为扶桑帝国,已经有和大明分庭抗礼之意,紧接着,全民推广汉字汉语,学习儒学和礼仪,并效仿大明开科举,为了能快速聚拢人才,倭国的科举定为两年一届。

所有被大明抛弃的,倭国全都拾了起来。

就在朱祁镇回朝之前,倭国刚刚举办了第一届会试和殿试,选拔进士三百名,进入各职能部门任要职。

彦仁天皇亲自主持殿试,只不过,根据石亨得到的情报,这三百名进士当中,有二百多人是足利义政的族中子弟。

显而易见,彦仁天皇已经被架空,真正把持倭国朝政的是足利义政。

还有一件大事,倭国关白一条兼良病故,由大儒孙长河接任关白一职。

根据石亨的奏疏,一条兼良曾公开怒斥足利义政和孙长河,说这二人暗中勾结,心怀不轨,在此之后,便突然染了风寒,卧床不起,直至病故,死因很是蹊跷。

自从一条兼良离奇病故,倭国对于大明的态度开始转变。

当初一条兼良出使大明,谈了一笔大生意,从购买火车五架,蒸汽轮船两艘,付出的代价是白银五千万两,二十年关税,再加上两座港口二十年的使用权。

不管是彦仁天皇还是足利义政,看到火车和轮船,都无比震惊。

从那时起,倭国倾举国之力仿造,可是,一个发动机就成了永远无法逾越的天堑,就算把图纸搞来,也造不出。

无奈之下,便退而求其次,大规模制造帆船,以蒸汽轮船为旗舰,组建两支舰队。

有船就需要水军,彦仁天皇发布诏书,开始大量募兵。

如此一来,矛盾就出现了。

造船和募兵需要军费,倭国本来就贫瘠,唯一的银矿被石亨占了,海关的关税也抵押给了大明,不管他们怎么发展,赚的银子都溜进了大明的口袋。

开始还罢了,因为两国实力差距太大,没什么想法。

随着舰队规模扩大,兵力不断扩张,倭国就开始飘了。

这就好比做军火生意,一开始我买你几把枪,乖乖给钱,没啥好说的。

现在我买你一个坦克装甲师,还需要给钱吗?

上一篇:我真的只是个网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