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56章

作者:南山有龙

“皇上,皇上……”

这时候,金英拿着一本账簿走进来,看到朱祁钰,赶忙退了出去。

“起来吧!”朱祁镇摆摆手,说道,“遇到事情多思考,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有些事情远比你看到的要复杂。”

“臣弟受教了!”

朱祁钰走后,金英赶忙走进来。

“皇上,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查办的涉案人员,请您过目!”

朱祁镇只看了一眼便放到一旁,说道:“你给朕看这个有什么用,朕来问你,究竟抄了多少银子?”

“哦,哦!”金英赶忙拿起另一本账簿,说道,“王振在内城有多座宅邸,共搜出金银六十个库房,另有有玉盘百余个,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其他珍玩不可胜数。”

“六十个库房?”

朱祁镇顿时愣住,心说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你就说,具体是多少?”

“黄金一百万两,白银两千五百万两,若是将宅邸、田亩、珠宝、古玩等一并折算,总价值大约为……”

说到这里,连金英自己都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然后说出结果:“白银六千万两!”

咣当!

朱祁镇手里的茶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我操他祖宗!”

只见他腾地站起来,一张脸涨得通红,不知是激动还是气愤。

“六千万两,六千万两啊!”

“大明岁入才不过几百万两,他竟然贪污了六千万?”

“金英,你说说,他是怎么办到的?”

“东厂、锦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

金英站在一旁不敢吱声,王振是怎么一步一步爬到这个位置,你问谁啊?

还东厂,还锦衣卫,东厂和锦衣卫都在王振手上好不好!

“他娘的,当初一刀宰了真是便宜他了,应该千刀万剐,一两银子一刀,割他六千刀!”

金英实在忍不住了,小声提醒道:“皇上,是六千万刀。”

“朕知道!”朱祁镇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又问道,“王振的余党查的怎么样了?”

金英拿起账簿翻了起来,说道:“经查,共有三千余人与王振之间有行贿买官、侵吞百姓田亩、制造冤假错案、打压官场同僚等等行为,经过初步审理,将这些人进行了分类,其中情节严重者共有五百余人,抄家所得银五百余万两,另有房契地契、金银首饰、珠宝玉石、古玩字画可折算银大约五百万两,总共大约是银千万两,具体数目还没有核算出来。”

朱祁镇刚刚平复的心情再一次激动起来,靠,又是一千万两!

这就七千万两了,发财了!

老子现在是富可敌国……不对啊,整个国家都是我的……

总之,有钱什么都好办!

忠烈祠?

小意思!

如果将这笔银子投进基础教育和科研领域,大明岂不是要起飞!

燧发枪、蒸汽机、修铁路、铁甲舰……

朱祁镇似乎看到一个崭新的大明,地上是以坦克为主的装甲部队,天上的战机呼啸而过,茫茫大海上,航母编队正在太平洋沿岸巡视……

“皇上,皇上?”

朱祁镇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金英,问道:“还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奴婢去了趟蔚州,发现那里竟然有半数以上的良田都被王振占为己有,现如今王振伏诛,这些田亩按理说是要充公的,可是如此一来,百姓们耕种就成了问题,奴婢有些拿不准,究竟该如何处置,只好请皇上亲自决断。”

朱祁镇点了点头,确实,这是个问题。

如果土地全数充公,虽然也可以给百姓们租种,但是这样一来,相当于整个蔚州失去了半数的土地,对当地的发展很不利。

“这样吧,你去查一下,如果是王振那个狗东西巧取豪夺得来的,就把地还回去。”

“皇上,奴婢已经查过了,而且,能找到失主的都已经还了,绝大多数已经找不到失主了……”

至于为什么找不到,当然是人已经没了。

“还有,就是蔚州大部分官员都是王振的党羽,这些年仗着王振的权势,干了不少伤天害理之事,奴婢自作主张,都给押到刑部大牢去了,空缺的官员需要尽早填补才是。”

朱祁镇点头道:“关于空缺官员一事,郕王已经在办了。”

“回皇上,奴婢去打听过了,由于近段时间官员空缺非常厉害,郕王殿下那边也只能分个轻重缓急,如蔚州这种地方官员,却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朱祁镇沉思了半晌,问道:“金伴伴,你在宫中多年,朕想让你推荐一个人。”

“皇上需要什么样的人?”

“一个头脑灵活,心中装着百姓的人!”

金英想了想,说道:“兵部左侍郎于谦!”

朱祁镇气得直咧嘴,说道:“知州是从五品,你让于谦去当个知州,岂不是大材小用?”

金英又想了想,说道:“奴婢觉得,翰林院的翰林们都符合皇上的要求。”

“那些翰林……”

朱祁镇突然想到一个人,赶忙说道:“你去把商辂叫过来!”

第七十三章 大才子商辂

听完金英的汇报,朱祁镇心中又生出一个想法。

回京之前,自己亲自在怀来创建了一个试点,可是还远远不够,怀来毕竟是个边陲小镇,而且发展方向是特色农副产品,大明想要进一步改革,必须从土地着手。

农业时代,土地就是国之根本。

自华夏文明起源伊始,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料记载,每一场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争夺土地。

远的不说,就说此次瓦剌南下,也是为中原土地。

大明数次北伐,每次都是打完就撤,究其原因,是因为漠北的土地太过贫瘠,即便占领下来,也种不出粮食,最终还是得回关内去,可是生长在大漠中的蒙古人,却一直觊觎中原的沃土,因此,每隔十几年、几十年,只要有新的部族崛起,定会南下犯边,烦不胜烦。

朱祁镇很清楚当下土地政策的弊端,但是,想要推行新政,进行改革,无疑是对士绅阶层动刀子,若是步子迈得太大,有可能会扯到蛋,欲速而不达便是这个道理。

现如今蔚州的土地分配极不平衡,被王振侵吞半数之多,这些土地是全部充公还是怎么分配,暂时还没有好的结论,正好借此机会进行一次尝试,如果成功,便可推行全国,万一失败了,也不过是小小一个蔚州,事态完全可以控制。

商辂接到皇上召见的旨意,一点也不慌张,似乎早有准备。

郕王和内阁都已经和自己谈过话了,入阁一事已成定局,看来,皇上是准备亲自考校一番。

无妨,尽管来吧,自己作为明朝唯二的大三元,又岂是浪得虚名?

“臣商辂问圣躬安!”

“朕安!”朱祁镇点了点头,说道,“卿家免礼,来人,看座!”

怀恩搬来一个锦墩,商辂躬身道:“谢皇上!”

朱祁镇看着商辂,心中暗暗点头,不愧自己亲手挑选的展书官,长相酷似古天乐,身高一米八,放在后代完全可以走偶像路线,更难能可贵的就是,在如此苛刻的科举制度下,凭着自己的本事杀出重围,连中大三元,才学定是没得说,就是不知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何。

“卿家最近在看什么书?”

商辂一愣,心说不是聊入阁的事吗,怎么问起看书来了?

是了,定是要考校自己治国理政能力。

“臣最近在读史书。”

“哦?”朱祁镇又问道,“可有什么心得?”

商辂心中早有准备,当下回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朱祁镇不禁好笑,文化人说话都这么高大上吗?

我问你有什么心得,你给我上课来了?

“朕换个问题,卿家对治国理政有何见解?”

商辂微微点头,果然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古人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回略微像点人话了,不过,仍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

“如果朕让你去治理一州一县,你会怎么做?”

商辂稍加思索,说道:“当以人为本,轻赋税,劝农耕,施仁政……”

“朕不想听这些大道理!”

朱祁镇打断他,说道:“假定你现在就是蔚州的知州,现在已经走马上任了,今天就是你任职的第一天,朕想知道,你会怎么做?”

商辂有些懵,难道是自己说的不够精彩吗?

我马上要入阁的人了,一个小小的蔚州有什么难的?

“臣当遵循圣人之道,会……会……”

突然,商辂愣住了,是啊,我会怎么办?

一时间,竟然感觉满腹经纶无处施展,额头上不自觉的渗出冷汗。

“臣……会用一个月的时间去调研、熟悉当地的民、政、军基本情况,召见当地的士绅旺族,然后……这个……这个……”

朱祁镇不禁大感失望,论才华,若商辂自认第二,大明朝没人敢称第一,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句话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可是,即便是这样顶尖的人才,每日高谈阔论,各种治世的大道理信手拈来,却不懂如何治理一方。

可想而知,朝堂上那些高高在的大老爷们是什么水平,长此以往,大明的前途在哪里……

看到朱祁镇的脸色,商辂心中无比汗颜,跪地行礼道:“臣万死!”

朱祁镇叹了口气,说道:“知道朕为何找你来吗?”

“臣不知!”

仅仅几句话的功夫,商辂却变得判若两人。

上一篇:我真的只是个网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