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407章

作者:南山有龙

“怎么不喝?”

“没……就是晾凉一些……”

不知为何,万贞儿说话磕磕绊绊,而且一直低着头,不敢抬起。

偶尔偷瞧一眼,便立即低下头来,从脸红到了脖子梗。

“你……还不舒服?”

朱祁镇还以为她病的厉害,下意识地伸出手去。

万贞儿本想躲,但是不知为何,还是忍住没有动。

“呀,这么烫?”

朱祁镇有手背贴了贴她的额头,神色关切道:“是不是夜里着凉了?朕不是跟你说了嘛,你这病,一定要注意保暖!”

“不,没……没事!”

万贞儿尴尬地笑了笑,道:“奴婢只是……屋子里有些热……”

“热吗?”

朱祁镇四下看了看,这间屋子并没有放炭盆,更没有通暖气,哪里热了?

“是……是有点热,没关系,奴婢出去透透气就好了。”

“外面下雨呢,透什么气?”

“就是因为下雨,奴婢多穿了些衣服,这才……有点热……”

朱祁镇点点头,道:“先把药喝了吧,朕来的时候就在那里放着,早就凉了吧?”

万贞儿也没答话,端起药碗,咕嘟咕嘟喝了个精光。

朱祁镇等她喝完了药,说道:“朕今日过来,有正事和你商量。”

“啊……”

万贞儿慌慌张张把碗放下,然后拘谨地上前一步,垂手而立。

“你别紧张,来,坐下!”

“奴婢不敢……”

“此处没有外人,坐!”

“这……好吧!”

万贞儿四下看了看,这才小心翼翼地坐在一旁的藤椅上。

朱祁镇正要说话,看到那把椅子上光溜溜的,忍不住道:“你弄个垫子啊,天气要转凉了,你身体又不好,坐藤椅上容易凉。”

“是,多谢皇上关心。”

万贞儿没来由得感觉到心中一股暖意。

“现在说正经事!”

朱祁镇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正色道:“南海卫送来急奏,那边出了些情况。”

万贞儿疑惑道:“南海卫……在哪里?”

“哎呀,那可远了!”

朱祁镇想了想,然后从桌上拿起纸笔,三两笔画了一张简略的舆图。

“这里是我们所在的京师,向东从天津出港,然后一直向南航行,这里是象林郡,就是以前的占城国,再往南……你看这里,就是南海卫了!”

万贞儿有些吃惊,道:“这么远啊!”

朱祁镇撇着嘴说道:“可不嘛,南海卫到京师超过万里,送一份奏疏过来,可费老劲了!”

万贞儿轻轻点头,道:“皇上方才说有什么事?”

朱祁镇拿出一份奏疏,道:“你先看看这个。”

万贞儿神色疑惑,南海卫送来急奏定是国家大事,自己不过是一名内宫女官,能帮得上什么忙?

打开之后,细细看了一遍,两道柳眉微微皱起。

“这奏报上说,很多人染了斑疮?”

朱祁镇点点头,道:“正是!”

万贞儿又看了一遍,说道:“斑疮的成因有很多,不同的病因用药也不同,南海卫气候炎热且潮湿,又多蛇虫,必须要找到治病的源头……”

朱祁镇脸色有些无奈,道:“奏报上说的不甚清楚,周王已经和太医院议过了,却没议出个结果。”

万贞儿喃喃道:“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

朱祁镇听不懂,问道:“你在说什么?”

万贞儿答道:“是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书中有关于斑疮的记载,以前也称为虏疮,因为这种斑疮多为出虏所染,奴婢猜测,南海卫是不是经常接触西洋人?”

朱祁镇恍然大悟,道:“若为出虏所染,很可能就是你说的这个原因!”

万贞儿指着奏疏上一段话,说道:“这里提到,当地百姓也有感染,如此看来,这种斑疮的毒性很强,若是处理不当,会死很多人的!”

朱祁镇的脸色也随之变得凝重起来,道:“今天一早,周王已经出发了,只是……”

“只是如何?”

“昨夜,周王和太医院的人讨论了整整一宿,最终也没有把握,是否能医治的好……”

朱祁镇叹了口气,道:“朕今日前来,是有个不情之请。”

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妃出海

“我想起来,还有本书!”

万贞儿突然起身,来到一旁的书柜上,翻找起来。

朱祁镇一愣,心说我跟你说正事呢!

我是皇帝啊,跟你说话,都用上“不情之请”这么客气的词语了,你跑什么啊?

却见万贞儿满脑子都是医书,似乎压根没听进去自己的话。

“皇上请看,这里有记载!”

万贞儿捧着一本不知道什么名字的书过来,朱祁镇尴尬地笑了笑,伸手接过来。

在这本书中记载,自东汉时期,从马援出兵交趾,士兵们返回之后,开始在中原传播一种斑疮。

……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瘥后,疮瘢紫黑,弥岁方减,此恶毒之气。

“皇上,这里还有!”

万贞儿又递过一本书,翻到其中一页:

……永徽四年,此疮从西东流,遍于海中,煮葵菜,以蒜齑啖之,即止。初患急食之,少饭下菜亦得,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仍呼为虏疮。

朱祁镇看完,问道:“关于此类斑疮的治疗之法呢?”

“记载的方法有很多,大多为祛毒之法,不过……”

说到这里,万贞儿柳眉微微上挑,似乎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

“宋真宗时丞相王旦之子,因患天花请峨眉山神医种痘,七日发痘,痘出甚好,十三日发痂。”

“等一下!”

朱祁镇突然想到些什么,将万贞儿手中的书拿过来。

“神医种痘……”

万贞儿不解,问道:“皇上知道这个法子?”

朱祁镇没有答话,脑子里却在思索。

种痘是什么疮?

莫不是天花!

他猛地抬起头,问道:“再找找,还有没有类似的记载?”

万贞儿答应一声,继续翻阅书架上的医书。

半晌之后,终于又找到一本。

“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家之传,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皇上,您说的是这个吗?”

“正是!”

万贞儿点点头,然后将所有关于斑疮的记载和治疗之法全部标记出来,整理到一起。

朱祁镇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再去看书,主要是为了印证心中的想法是否正确。

总体来看,这些记载和朱祁钰奏疏上的记载很像,很大可能就是后世所称的天花。

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万贞儿点起油灯,说道:“皇上,天色晚了,您还没用膳呢。”

“先不急!”

朱祁镇缓缓闭上眼,从自己的记忆深处去搜寻这个已经消失的天花病毒。

在他那个年代,关于天花的记载也只在教科书中见过。

因为早在自己出生之前,人类便已经彻底消灭了天花病毒。

这种病毒最开始也许只是家畜身上一种相对无害的痘病毒,经过逐渐进化和适应后才形成了天花这种人类疾病。

而在往后,人们逐渐发现了类似牛痘感染人类的偶然情况。

大致是因为人类进入农业时代之后,大量驯养新的动物,并和动物生活在一起,而且常常就在同一所房。

如此一来,天花病毒不断进化,并快速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宿主,终于进化出致死率高达30%的恐怖形态。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致死率还是在近代社会。

如果放在医疗水平欠发达的大明朝,估计致死率要超过半数!

而治疗这种病毒,唯一的法子就是牛痘!

从古籍中可以看到,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早就有人发明了种痘治疮法。

上一篇:我真的只是个网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