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397章

作者:南山有龙

不远处的朱骥混在人群中,悄悄摸出炭笔和纸,将焦信的一举一动记录下来,然后揣进怀中。

经过周王一系列组合拳下来,疟病被有效地控制住。

眼看染病的百姓一天天变少,仇源喜不自胜,连夜修书一封,送去蓝田县。

蓝天知县早已得知周王来到东乡,本打算亲自鞍前马后,奈何大明律有规定,地方官员不得与藩王走的太近,否则按谋逆论处。

思来想去,还是小命要紧,只得忍住。

如今看到仇源的信,得知东乡疟病已经控制住,一刻也不敢怠慢,赶忙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信,递到西安府。

西安知府再修书一封,递到陕西布政使司。

然后,陕西布政使亲自写了一份奏疏,并将东乡巡检、蓝田县、西安府的信都附在其后,送去京师。

现如今,八百里加急已经很少用了,因为有铁路。

马跑得再快,也没火车快。

更何况火车不需要休息,只要添煤就能走。

奏疏抵达京师后的第三天,周王便已经出了火车站,坐上由锦衣卫特制的马车。

来到午门,很快,一名小宦官小跑出来,说是皇帝召见。

周王躬身行礼:“遵旨!”

来到御书房,朱祁镇已经迎了出来。

“皇叔,许久不见,近来可好?”

周王赶忙行礼,道:“臣朱子埅问圣躬安!”

“皇上不必如此客气,快起来!”

朱祁镇上前扶了一把,然后拉着周王的手,道:“辛苦皇叔跑一趟,这件事朕想了许久,还是由皇叔来做最合适!”

周王淡淡一笑,道:“皇上说的可是太医院之事?”

“原来皇叔已经知道了!”

“臣在东乡之时,遇到太医院医正焦信,略有谈起过。”

“太医院……”

朱祁镇无奈地笑了笑,道:“皇叔既然知道,那就聊一聊太医院吧!”

周王点点头,道:“臣大多都是道听途书而已,不敢在皇上面前卖弄。”

“皇叔说的哪里话,什么卖弄不卖弄的,朕真的是打算重整太医院,思来想去,此事还是由皇叔出面为好。”

“其一,皇叔乃杏林高手,对药方、药材、治病之法颇为熟悉。”

“其二,那些个老太医们,大多仗着家里有权有势,抑或是倚老卖老,朕想找个地位高的,震一震这帮老家伙们!”

周王认真听了许久,问道:“太医院弊病积累,只会越积越多,不知皇上准备如何整改?”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朕准备打破太医院的世袭制,以后就在民间招揽青年郎中,放在太医院培养,如何?”

“这……怕是有些难度。”

周王有些迟疑,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朱祁镇问道:“为何?”

周王香了许久,这才说道:“太医院的品阶不低,比一方知县还要高,那些个占了职位的,定是不愿意挪窝。”

朱祁镇神色坚毅,道:“这一次是强制性的,考核不通过者,官降一级!连续三年不通过者,直接革职!”

周王又问道:“皇上准备怎么考?”

“这些时日,朕就头疼这件事呢!”

朱祁镇摇了摇头,无奈道:“本打算效仿科举,来个医药科举便是,可是,谁来做主考,谁来出题,一直拿不定注意,皇叔以为呢?”

周王认真思索半晌,这才说道:“其实……谁来主考,谁来出题,意义并不大。”

朱祁镇不解,道:“皇叔的意思呢?”

周王郑重道:“皇上为何不让他们去治病救人呢?”

“皇叔是说,刚进太医院就要去治病救人?”

“不是!”

周王缓缓摇了摇头,道:“臣的意思是,与其绞尽脑汁出那些考题,不如让大家深入乡间,谁治好的病最多,最复杂,谁就有资格进入太医院。”

朱祁镇不禁点头,道:“皇叔这个主意不错,既然是治病救人,以病人为题很有意义。”

周王又说道:“不但要考生参加,太医院所有人都要一并参加,不合格的,全部革除!”

朱祁镇非常高兴,就喜欢周王这样的脾气。

“对了,朕还成立了女子医学院,主管后宫,到时候还请皇叔指点一二。”

周王愕然道:“女子医学院……是什么?”

朱祁镇说道:“朕在内宫六局一司之外,加设了尚医局,便是女子医学院了。”

第四百二十章 迷途知返

太医院上下,一片肃然。

周王高坐首位,然后是院使王思祖,再往下是各位太医,按官职、资历排列,气氛很是凝重。

因为大家都知道,皇上想要对太医院下手。

在此之前,已经提过很多次,今天终于要动真格的了。

诸位大老爷们一个个默不作声,实则各怀心思。

这一场变革下来,不知几人欢喜几人忧。

那些个身居高位的,如王思祖这般,已经混到正五品的院使,再往上走几乎不太可能,如果往下走,肯定会跳起脚来骂娘!

他一直在四下探听消息,想要知道皇上的真实想法。

按照常理来说,朝廷不可能随随便便就罢了自己的官职,毕竟……又没犯什么大错误,凭什么?

不管太医院如何变动,总须得有个主持大局之人。

这个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懂医术,二是有官职。

如此说来,岂不是自己的可能性最大?

而太医院中,有这般想法的可不止他一人。

这些天来,不知有多少人登门造访,看得出来,太医院上下还是很齐心的。

正因如此,王思祖渐渐把这桩事放在脑后,因为在他看来,目前还没有人能代替自己的位置……直至周王进京!

若是其他官员也还罢了,自己有品级,有资历,至少还能斡旋一二,可是,面对周王,他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谁叫人家姓朱呢!

“承蒙皇上恩典,着本王来主持太医院新制一事,诸位都是太医院的中流砥柱,今日有什么话,便敞开来说说吧!”

周王是个直性子,连客套话都懒得讲,上来就直奔主题。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把目光都集中在王思祖身上。

周王见状,便继续说道:“王院使,就从你开始吧!”

王思祖站起身行了一礼,缓缓道:“太医院上下,但凭殿下吩咐!”

这句话不咸不淡,反正就是……你看着办!

如果这一次新制只做做样子,哪怕你堂堂王爷来主持太医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挂个名吗?

想要虚名,给你就是了,最后还不是我来掌权!

周王眉头微微一皱,又问道:“先说说这选拔人才之策,王院使怎么看?”

王思祖先是淡淡笑了笑,然后说道:“医者不同于其他,需要数代人的积累,吾等皆是三代御医,甚至有四代、五代,家传颇为丰厚,自小耳濡目染,饱读医书,如此方能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分忧,至于说从民间选拔人才,请恕下官不能苟同,敢问殿下,若是乡野郎中治好了病,便能进太医院,岂不是荒唐?”

“王院使所言甚是,民间郎中根基不正,用药没个分寸,若是给那些泥腿子看病抓药也就算了,可是,给皇上和嫔妃看病,却半点也马虎不得!”

“下官也认同王院使所言,太医院选拔人才,定要谨慎才是!”

王思祖讲完,便开始有人站出来表示支持,大家的意思都差不多,就是坚决不同意从民间招纳人才。

周王越听下去,眉头皱的愈发厉害。

这些人根本不在乎民间有没有良医,他们关心的是,会不会被人分走一杯羹。

越是如此,太医院新制越要推行。

“本王听明白了,诸位是担心民间郎中水平不行,误了大事,是不是这个道理?”

王思祖点点头,道:“殿下说的是,那些乡野郎中只会一些偏方、土方,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周王突然笑了,说道:“如此说来,本王也是乡野郎中,自然是不配主持太医院的大局了?”

王思祖赶忙陪着笑说道:“殿下说笑了……”

“本王没有说笑!”

周王打断他,正色道:“本王自祖上建立东书草堂,又穷尽半生精力组织编纂《救荒本草》、《保生余录》、《袖珍方》和《普济方》等医书,收录了大量民间偏方,并加以验证,去伪存真,如果按照王院使的说法,非但本王是乡野郎中,祖上定王也是乡野郎中!”

他口中所说的定王,乃是第一任周王朱橚,谥号为定,后人也称之为周定王。

王思祖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他没想到,自己不经意间一句话,把人家给惹怒了。

“下官不是这个意思,还请殿下恕罪!”

“你不是说民间的乡野郎中只会偏方、土方,难道是本王理解错了吗?”

“不,不是……”

王思祖想了想,说道:“这民间的方子,自然有一定的效果,可是,如果只记得一些药方,不懂五行生克,阴阳调和的道理,和药铺的伙计有什么区别?”

说话间,他冲着底下人使了个眼色。

立刻有人会意,站起来说道:“黄帝内经有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阴阳乃生命之源,五行即为天地阴阳的运动变化。民间的土郎中只知道循着古人的药方给人治病,治得好治不好,全凭运气,如此之人,怎能进太医院?”

周王冷笑道:“本王瞧着太医院真是人才济济!”

上一篇:我真的只是个网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