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904章

作者:孤独麦客

“没吃饱饭?”秦二郎用危险的眼神看着他们。

“杀贼!”声浪直冲天际。

队伍迤逦而行,首都二代们出征了。

※※※※※※

蕃人牵着马儿甚至是骆驼,跟随夫子们一起出征。

梁向俭是河湟各部蕃兵的统帅。

这几天他好好逛了一番洛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尚未清理完的部分荒草萋萋,杂乱无章。清理完的部分屋宇一座接一座盖了起来,其中不乏美轮美奂的高门大宅。

大街上熙熙攘攘,百姓众多。不说人人穿金戴银,至少富贵之人不少。

最养眼的还是一个个妇人,花枝招展,婀娜动人。看了之后,顿觉家里的黄脸婆一个个都可以扔了,实在提不起欲望。

好地方啊!

听闻中原有盛衰,前唐就衰弱到了极致,然后灭亡了。新朝正值旭日初升,禁军凶悍无比,让人好生惆怅。

铁骑、定难二军在鄯、廓二州扫荡半年,杀得诸部屁滚尿流,跪地乞降。别说打败他们了,用优势兵力与之抗衡都很难啊。

等什么时候草原数百骑能冲垮中原数千步兵的时候,才有可能轮得到他们到洛阳这个花花世界来快活。

只可惜他是看不到这一天了,他的儿子、孙子也未必看得到,除非夏人自己内乱。

眼下,诸部只有老老实实,进献嫡脉女子给赞普享用,进献牛羊给兀卒上供,进献勇士为圣人厮杀,以期获得一些赏赐,稳固他们的地位,慢慢壮大实力。

不过他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

洛阳的男儿有些虚有其表了,不如他们的父辈,没见过什么血。

这还是第二代,如果是第三代、第四代的话,可能会更差——至少,第二代洛阳子还熟习武艺,列阵也很迅速,他不信以后的人还能坚持做到这一点。

“定难军!”一支骑军从旁边快速通过,河湟蕃人们纷纷惊呼。

梁向俭脸色一暗。

唉,这些凶神恶煞的禁军才是大夏的保护神。

他转头看了看跟在身边的子侄们,见他们脸上多有畏惧之色,心中更是郁闷。

铁骑、定难二军,狠起来连他们这些仆从兵都杀,根本不在乎把自己人推到另一边。

在他们看来,杀一个是杀,杀两个也是杀,全杀了也没什么。杀到最后,河湟勇士都挖空心思想加入铁骑、定难二军吃皇粮,因为跟着他们钱多、能打胜仗,还能到中原安家,什么都好。

没人理解我的远大志向啊!梁向俭只能苦叹。

“咚咚咚……”鼓声在上东门外响了一整天。

藩镇兵、土团乡夫、蕃部丁壮依次东行,车马如龙,人潮汹涌,数万将士充塞了整片大地,如黑云般压向河北。

第082章 走也!

鼓声擂起,一下一下动人心魄。

定鼎门之外,数万军士一路小跑,至空地上立定。

春雨飘落了下来,渐渐有瓢泼之势。

大风吹起,雨借风势扑面而来,几乎让人眼睛都睁不开。

水珠挂在甲叶之上,滴滴答答往下落。不一会儿,脚底下的泥地就变得松软了起来。

邵树德不顾众臣劝阻,策马行至阵前。

本以为是个晴天,没想到突然来了一阵雨,让人措手不及。

军士们见圣人不避风雨,一身戎服检阅部队,个个抬头挺胸,士气高昂。

大夏男儿,风里来雨里去,吃冰卧雪,奋勇百战,何曾皱过一次眉头?

邵树德一阵一阵走过。

禁军将士们肃立良久,没有丝毫喧哗之声,没有一点不耐之色,让他很是满意。联想到昨日登楼看到的土团乡夫们的表现,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待宣布赏格之后,军士们又齐声欢呼,整齐划一。

朕的健儿,邵树德哈哈大笑,至少现在还是能战的,还是天下强军,希望二代们也能保持吧。

他想起了后世朱全忠的二代兵。

后梁开平四年(910),梁将韩勍率三万人与晋兵战。周德威观瞭军势后,让李存璋对士兵们训话:“尔见此贼军否?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虚有表耳。纵被精甲,十不当一,擒获足以为资。”

于是点选精锐骑兵,从两翼冲击梁军大阵,四次突入阵中,擒获百余人而回。梁军士气受挫,“渡河而退”。

周德威见到的三万“天武健儿”,就是第二代梁军。装备十分精良,但被他称为商贾小贩,虚有其表。

当然是不是真的虚有其表,那要看和谁比。被骑兵绕后从侧翼冲锋,四次被冲破大阵,前后被生擒百余人,就这样也没败,还渡河成功撤退了。

晋军步骑主力愣是没法趁敌军士气受挫,撤退之时追杀,还让他们渡河跑了。

凡事就怕对比,后梁禁军二代们这样的表现,无论放在唐末之外的哪个朝代,都是一等强军了,可想而知他们的父辈们如何能征惯战。

邵树德觉得洛阳二代们不能打了。但这个能不能打也是相对的,那些土团乡夫放在其他朝代,适应战场后,表现不会差。

“拱宸军儿郎有几分气象了。”邵树德策马行至拱宸军阵前,笑道。

这支部队之前一直在往河湟押送魏博移民,这次也要跟着出征,全军五千人,已尽数集结于此。

“征河北,拱宸军儿郎当立功矣。”邵树德说道:“人赐绢两匹、毛布一匹。”

命令传下去之后,军使李公佺、副使华温琪带头,道:“去岁正月徐州,陛下与我等分肉而食,为报君恩,死又何恨!弟兄们,陛下替我等养儿,杀贼!”

“陛下替我养儿,杀贼!”“陛下替我养儿,杀贼!”

军士们以槊杆击地,齐声高呼。

“壮哉!”邵树德也很感慨。

足食足饷之下,再与军士们交心、作秀,成果不就来了么?

他现在站到铁林军面前,全军将士就会齐声欢呼,高喊“杀他个人头滚滚”。

他站在突将军面前,举剑前指,三万将士会齐声高呼“突将在此”。

到天雄军之中,将士们会大喊三声“唯死而已”,然后杀气腾腾冲向敌军。

一支军队,是需要传承,需要灵魂的。

这些口号,凝聚着邵树德与将士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每个新兵入营,都有人向他讲这些口号的来历,邵圣的光辉形象会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有这些禁军在,哪个外敌能打过来?哪个人敢造反?

最极端的情况下,哪怕文臣们都反对他,只要牢牢把握住了武夫,他就败不了。

今年是建极三年(903),往前面推个两百年,文人可以当皇帝,可以控制军队,往后推个百年,文人甚至能把军队搓圆揉扁,但这个时代,是武夫的时代,武夫们不支持你,任你名满天下,屁用都没。

邵树德对如何与武夫相处很有心得。

首先你得是个武夫,不然就洗洗睡吧,人家不会认你,纵然靠权术维持一时,也会很快倒台。这便是他深入军中时,几乎不穿龙袍,而是穿着戎服的主要原因。

皇帝会不会治理国家不要紧,是不是好人也不要紧,武夫们懒得管这些。但皇帝必须是武夫出身,必须得到武夫们的认可!

失败的人,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失去了武夫的支持,就这么简单。

邵树德弓马娴熟,曾经至一线走马杀敌,曾经与底层武夫们打成一片,说的都是武夫们爱听的话,给他们赏赐和抚恤,让退伍的将士包揽驿站和基层乡里官职,为此不惜开罪文人和地方豪强。在士兵们心目中,他是纯得不能再纯的真武夫,代表了他们的利益,谁敢对邵圣不利,那就砍翻他。

这个年代的权力核心来源在哪里,一定要搞清楚。

不是宰相,不是世家,不是豪强,不是地方刺史,不是文人士子,而是禁军武夫。他们是改朝换代的主角,历史上几十年内表演了那么多次,宁不鉴耶?

※※※※※※

阅兵完成之后,雨也停了,大军次第开拔,东进发。

义从军、定难军,外加提前出发的天雄军、武威军,以及尚在河北的天德、龙骧、突将三军,超过二十万禁军,可以说空国而出了。

邵树德回到定鼎楼之后,换了一件戎服。

十二岁的皇五子惠贤、十岁的皇六子明义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

邵树德的儿子们到了一定年岁,都下去历练了,这次出征,五郎、六郎便要跟在他身边,言传身教。等稍大一些,也要下去历练。

其实不是没有大臣劝阻,认为这不合制,但邵树德只回了一句“我武夫也”,便堵住了他们下面的话。

武夫,干什么事情不都很正常?我管你怎么想。

邵家大郎今年二十岁,已是安东行营都指挥使。

二郎十九岁,是征蜀主帅。

三郎十六岁,历任文登县司户、黄县尉,再过三两月,即将转任蓬莱县丞。

四郎十四岁,这会在海州东海县当海关令史。

五郎明年差不多也可以放出去了,六郎还要留在他身边学习一阵子。

孩子们出去历练,不指望能学到太多东西,因为地方官吏会对他们有所保留。另外,他们也不可能长期待在一个职务上,而是尽可能多地接触方方面面,在各个职务上流转,主要是为了熟悉地方民情,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地方任职结束后,会转到军中历练一番,熟悉军务。

他们跟状元学文,跟最顶级的武师学武,本来就是文武两便,自然也要文武两方面都熟悉了。

“走也!”邵树德换完戎服后,便下了楼,翻身上马。

邵惠贤、邵明义亦上马。

银鞍直军士夏鲁奇扛着大旗,跟在后边。三千骑簇拥着父子三人,浩浩荡荡出了定鼎门。

夏鲁奇是青州人,应募州兵成功后,因骁勇异常,被推荐到邵树德身边。

邵树德考校武艺后,惊为天人,立赏十余件名贵的金银器,外加两名美貌的宫人。

夏鲁奇这人是比较老实忠心的,感激涕零,现在专门为邵圣扛旗。

皇五子邵惠贤也见过夏鲁奇的武艺,虽然心中不服,但也不得不承认,此人实在是猛得不像话。

历史上李存勖若无夏鲁奇充当保镖,以他喜欢亲临一线厮杀的冒失劲,估计已经让梁军干掉了。

后梁开平五年(911),夏鲁奇与燕将单廷珪、元行钦厮杀,精彩至极,以至于两军将士都情不自禁“释兵纵观”——他们体力太好,全副武装一打就是几个小时,大家太累,于是放下武器观战。

元行钦其实武艺也相当不错。投降河东后,李存勖有一次曾被数百梁兵包围,眼看就要挂了,元行钦单骑冲入敌阵,空手入白刃,夺梁兵之剑,斩首一级,断矛两根,将李存勖救出。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