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833章

作者:孤独麦客

事实上几个年岁较大的儿子他都很关注。

长子在安东府,次子在兴元府,三子已到文登县任司户,这是一个吏职,但能接触到方方面面,对于熟悉地方事务非常关键。

四子留在他身边接受教导,五子及后面的孩子略小了些,暂时还在接受文、武、数学、管理方面的教育。

邵树德刚才这番话是对裴通说的。

裴通也是老人了,至今没有安排官位,仍然管着当初朔方幕府听望司的那一批人,外加大通马行。

邵树德还在犹豫要不要建立一个特务机构。武周时期,告密泛滥,酷吏横行,人皆怨之。因此,特务机构在国朝的名声算是臭了,不良人这个机构在安史之乱后也渐渐销声匿迹,基本完犊子。

想了想,邵树德打算暗地里干这事。

“听望司、大通马行的人,你好好甄别,挑选精干力量整合一下。”他说道:“以后直接听命于我,不归朝廷管辖。一应用度所需,我来想办法。”

“遵命。”裴通应道。

他其实还是想当个朝廷命官。终日游走在黑暗中,并不符合他的脾性。无奈看样子夏王是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了,他得继续管着听望司、大通马行这一帮子牛鬼蛇神,继续打探军情。甚至于,开国之后,还有可能要监视大臣,这可真是……

裴家做了什么孽,要干这档子事。

当酷吏,干脏活,古来有好下场的吗?

但这事由不得他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了,直到有人来接替——即便到了那时,也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裴通离去之后,邵树德继续理政。

他现在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天下各镇的态度。最近一系列的废藩置道的政策,军头们都看在眼里。从今往后,这个新朝就没有藩镇了。对他们而言,所有藩镇都是“敌国”,也不在新朝疆域范围内。要么死,要么降,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如果动作快的话,在新朝开国的时候,山南西道诸州的大部分应该可以纳入疆域范围内。

※※※※※※

四月十五,又是十余天过去了。在邵树德暗示下,今天的朔望朝会又有大批人劝进。

第二天,宰相裴贽、翰林学士柳璨携册文而至,请求太傅登位大宝。

邵树德正在接见入朝的折嗣伦一家。

“有几年没去光州了,一切还是老样子吧?”邵树德对折家比较客气,不但亲自在府中接待了折嗣伦一家,还随口问了几个小儿辈的学业,并给予了赏赐。

“申光寿三州民间,至今仍在流传殿下征战的往事。”折嗣伦说道:“尤其是淝水之战,打得朱延寿单骑走免。又有诸军将校回乡省亲,将殿下的英姿传播到了每一个角落。”

邵树德很开心地笑了起来。

当年南巡,本意是到南线战场露一露脸,免得当地将官只认折氏,不知他邵某人。后来战局出现变化,于是亲率铁林军东进,攻取了寿州,并在申光寿募兵一万,编成了铁林军右厢。

好多年过去了,这些士兵已经慢慢分散到了禁军各部之中。休整之时有人回乡探望亲族,就帮着传扬邵树德的事迹,久而久之,申光寿三州民间对邵太傅的观感还是很不错的。

“开国之事,千头万绪。”邵树德说道:“这些时日,忙得脚不沾地。你能入朝,我很欣慰。折、邵两家,富贵同享。”

“折氏今日一切,本就因殿下所得。”折嗣伦说道:“若无殿下,折家至今还窝在关北那个小地方呢,撑死了当个麟州刺史,三县之地的土霸王罢了。而今节度使的滋味也享过了,家中一应富贵用度,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夫复何言?跟着殿下干就是了。”

“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邵树德感慨道。

旧人之中,就诸葛仲方犯了浑,想不开,其他都挺好。

折嗣伦马上要去北衙当枢密副使了,正三品的高官。诸葛仲方只能去陈宜燊手底下干活,当个从六品上的太仆丞。至于爵位,还要以观后效,目前定的是云阳县子,食封五百户。这还是念在他劝降了部分山南西道州县的功劳了,不然就只能是个三百户县男。

一念之差,境遇云泥之别,后人宁不鉴之?

“殿下,天使至矣。”李逸仙走了进来,禀报道。

“好,我亲出大门迎接。”邵树德整了整袍服,向折嗣伦告了个罪,出门去了。

不一会儿,院中便摆好了香案。

裴贽、柳璨二人当众宣读禅让册文:“……夫大宝之尊,神器之重,傥非德充宇宙,功济黔黎,著重华纳麓之功,彰文命导川之绩,允熙帝载,克伐天工,则何以统御万邦,照临八极……元帅夏王,龙颜瑞质,玉理奇文。以英谋睿武定寰瀛,以厚泽深仁抚华夏,神功至德,绝后光前……万机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久违,神祗叶心,归于有德。朕敬以天下传禅圣君,退居旧藩……”

这是第三份册文了。

第一份的语气很平静,主要讲了讲尧舜之事、谶纬之说,谈了谈唐室失德,天命归于有德之人。

邵树德拒绝了,理由是他扫平天下,是为天下苍生请命,并不存在私心。

第二份语气稍有些加重。针对邵树德推辞的理由,着重讲了他的功绩,对天下的贡献,认为如此不世之功,只有你合适当天子,劝说的意味更浓一些。

邵树德同样拒绝了,理由是天下有才之人,有功之人太多了,不合适。

请注意,这里面禅让一方、推辞一方的语气、理由都是有变化的,事实上是跟着流程在走。

今天来了第三份册文。这一次语气更加迫切,并且用了“万机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久违”这样的催促语句。

按照规矩,这一份仍然要推辞。

于是,只听邵树德叹道:“大唐先圣建皇图,焯鸿业,二百八十祀,我岂忍毁之?不妥,不妥。”

这一次虽然还是推辞,但语气有所减弱。看理由就知道:他身为唐臣,不忍毁掉大唐二百八十年基业——决心似乎没以前那么坚定了。

大伙都是人精,知道下一封册文就要劝太傅“不拘小节”,为天下苍生计,完全舍弃自己的私心,不要计较他人的毁谤,尽快登皇帝位,造福天下。

而那一次,太傅就不会推辞了,他会抱怨众人陷他于不忠不义,然后“勉为其难”地去当皇帝。

整个禅让流程,至此便算完成了。再后面,就是新君登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切尽在掌控中!

第089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天祐二年的五月很快到来。

三月末科考结束后没几天就放榜了,随后是长达一个月的等待。

在这一个月中,大部分人陆陆续续都能被授予官职。

以往其实没这种好事的,但这不是碰上了百年难遇的良机么?天子东幸洛阳,很多官员就没跟来,随后朝堂大清洗,又空出来了很多位置,再加上诸位宰相如今更青睐没怎么受过旧朝恩惠的新人,多番因素共同作用之下,造就了这一届考生超高的得官率。

“这应该是大唐最后一次科考了吧?唉,可惜!早知道试试了。”洛阳外的驿站内,宾朋满座,觥筹交错,学子乌光赞饮下半碗酒,叹道。

乌光赞非中原人,他是渤海国相乌炤度之子。此番入京,是因为从安东府那里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功高盖世的夏王要开国称制了。渤海国上下紧急磋商了一番,觉得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与夏王搞好关系,或对如今的局势有助益。

于是乎,他们火速组织了一支使团,快速南下至旅顺县都里镇码头,然后搭乘返航的唐国运输船只至登州,再经陆路赶至洛阳。

乌光赞其实还没准备好参加大唐的宾贡考试。他固然自小苦读,熟习经典,但终究信心不足,想再深入学习个三五年,然后参加考试。

只是——三五年后,大唐还在吗?

“肯定是最后一届了。”张策与乌光赞互相敬了一碗酒,饮尽后,说道:“今天早上,我看到了许多外州使者进京,大车小车,满载财货。”

“礼朝使正月方离洛阳,这会又来了,想必……”乌光赞说道。

“不错。”张策点了点头,道:“都是消息灵通之辈,赶着来共襄盛举呢。昨日我在邙山,遇到从丰州来的使者。”

“丰州?那不是夏王乡里么?”乌光赞惊道。

“有从大安县(原西受降城)而来的使节,带来了夏王爱食的丰州白面、印盐。”说到这里,张策的声音微微压低了一些,道:“有传闻,丰州夏王家庙栋间有五色芝生焉,状若芙蓉,紫烟蒙护,数日不散。又有人言,夏王家庙第一室神主上,有五色衣自然而生,识者知夏运之兴矣。”

乌光赞听得目瞪口呆。

张策是敦煌人,其父张同,乾符年间曾为谏议大夫、商州刺史。

他在士人圈子里还是有点名气的。传闻张同、张策父子早年居于洛阳敦化坊,从井里得到一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

张同见这个宝鼎制作精巧,非常喜爱。张策一看,就说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因此没有黄初元年二月的说法,定是后人伪造。

当时他才十三岁,众人奇之,赞叹不已。

张策曾经在韩建手下当幕僚。建转任直隶道巡抚使后,本来要给张策安排一个官位,但他婉拒了,到洛阳参加科考,考中了大唐最后一届进士,也是了得。

只是,这么一个奇男子,怎么也信那些飘渺虚无的东西?

“丰州使者又进献白兔一双。”张策继续说道。

“这可真是祥瑞了。”乌光赞一惊。

白兔,因为数量极其稀少,故称祥瑞。地方官吏若见到,便要令人捕捉,进献上去——多说一句,中国古代的兔子,与现代大不一样,不但耳朵小,白颜色的兔子也十分稀少,一直是祥瑞的象征,现代泛滥的白兔,则是外来物种了。

“我还听闻,宋州刺史石彦辞进献瑞麦。蔡州刺史成汭进献白莲之合蒂者。”张策道:“诸州一并进献祥瑞,岂非天赞?”

“什么天赞?”旁边一人说道:“我修行谶纬之说多年,这天下有些奇怪。”

“怪在哪里?”乌光赞、张策齐齐问道。

“天后朝有谶辞云‘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当时好事者解云‘两角犊子,牛也,必有牛姓干唐祚。’故周子谅弹牛仙客,李德裕谤牛僧孺,皆以应图谶为辞。”此人说道:“奇哉怪也,代唐而立者,应牛姓天子。”

“牛什么牛?”另外一人看不下去了,说道:“‘朱’字‘牛’下安‘八’,八即角之象也。当年朱泚、朱滔便信了这鬼话,冀无妄之福,自招灾祸。真按谶辞来说,‘两角犊子’说的是朱姓天子代唐而立,但这天下哪个姓朱的能当天子?唉,我也学了半辈子,到头来发现学了个屁。不应该啊,新朝明明是朱家天子,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乌光赞、张策二人面面相觑,虽然听不懂,但非常震撼。

驿站角落里另一人听完他们的话,摇头失笑。

他叫姚洎,江陵幕府判官。

四月初的时候,进奏院将禅让的消息传回了荆南。节度使赵匡凝当机立断,令姚洎带贡物入京,准备向邵树德称臣——赵匡凝深知邵树德削藩的决心,但还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大唐藩镇割据一百五十年了,风俗如此,荆南又地处偏远,未必不能糊弄过去。

姚洎携带的是橘子,产自荆南,一共有数筐。

本来不打算带这个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本来冬天熟的橘子,却一直拖到现在。摘下来品尝之后,质状百味,倍胜常贡。荆南上下咸异其事,因称为祥瑞,赵匡凝遂令姚洎挑选了品相最好的瑞橘百余颗,入京进献。

“天下人,都知新君是何人矣。”姚洎端起酒碗,饮了一大口,暗笑道:“‘两角犊子’,莫非应在朱全忠身上?他也有机会当天子?”

驿站外又想起了嘈杂声。

不一会儿,一群人涌了进来,直嚷嚷着上酒菜。听他们口音,竟然是河北的。

是了,太傅从去岁开始攻伐河北,得邢洺磁贝四州之地,获户口百万。如果算上孟怀相卫四州,夏人在河北的地盘还真不小。

“博州又被围了。”几人嗓门很大,说话也不避人:“霍将军催逼着弟兄们死命攻打澶州,吸引魏兵,给其他部伍创造机会。唉!”

“还不是想赶在太傅称帝前献礼?”有人说道:“我看有点悬,赶不上。”

“山南西道诸州不是纷纷投降么?诸葛仲方这礼献得及时啊。”

“和诸葛仲方有屁的关系!那是夏王世子的功劳。”

驿站内吵吵嚷嚷,嘈杂无比。驿将喜笑颜开,不断进出,端来蒸饼、酒肉、果蔬,生意太好了,每晚数钱都要笑个不停。

这好日子是太傅给的。太傅不称帝,谁敢称帝?

“大消息!”院外又涌进数人,一来便嚷嚷道。

“何事?”众人心中有所猜测,七嘴八舌问道。

“今日同平章事、秘书监卢嗣业、殿中丞沈栖远二人,带着大群随从,浩浩荡荡前往邵府。”领头那汉子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道:“太傅亲出正门相迎。卢相云‘殿下功德及人,三灵所卜已定。皇帝方议裁诏,行舜、禹之事,请勿违之。’随后,当众宣读禅位册文。里坊士民围观者甚众。”

他说到这里便停下了。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