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795章

作者:孤独麦客

莫再思带过去的三千党项兵极大延缓了静海军的这个进程。安南土著兵毕竟也是朝廷在册军士,二百多年下来还有惯性,叛乱自立这种事尚未取得上下共识,还没人敢发动。

这个时候只需派区区一两千兵马过去,就能起到后世十万大军都难以起到的效果——说穿了,还是人心的问题,不能让他们的野心不受限制地膨胀起来。

邵树德同意莫再思募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想篡位。

大唐倒了之后,这些边远军镇还听话吗?

历史告诉了我们答案:不一定。

定难军算是听话的,还认中原朝廷,只不过北宋没玩好,自己出错把他弄丢了,养出了西夏这种玩意。

归义军势弱,被回鹘灭了,其实他们是愿意听话的,毕竟外部威胁太大。

但南方诸镇,基本不会听中原朝廷的,最次也保留着半独立地位,明面上称臣,实则威服自专,自己管自己。

如今五管已经出现不好的苗头了。清海军节度使去年刚刚病逝,结果幕府行军司马自任留后,开始扩张,苗头很不好。甚至还试图通过当年高骈疏通的水道,攻打静海军,被莫再思击退。

邵树德担心他一开国称帝,这些天高皇帝远的藩镇纷纷称王称霸,局面不可收拾。

因此,他打算先维持住安南这块控制力相对较强的地方,慢慢收拾广州刘隐。

“安南奇物虽多,但五管不宁,或有人造反。”张惠突然说道:“诸镇之中,唯静海军较为恭顺,殿下颇为忧心,欲广募中原骁锐之士,前往安南戍守。”

储氏也是聪慧之人,一听心里就有点数了,说道:“寻常军士,怕是信不过。若再酿出当年庞勋之事,反而不美。我储氏子弟习武多年,苦无机会,不知可能去安南?”

“殿下也是这个意思。”张惠笑道:“若储氏子弟愿去,定然得授将官。齐氏若有人愿去,亦可授官。”

齐氏欲言又止。

张惠笑了笑,上前拉住她的手,悄声道:“殿下的喜好,你又不是不知道。储家如何发迹的,齐氏一样可以。”

齐氏听了满脸通红,同时也有些委屈。夏王就没正眼看过她,幸了她几次,要么在花田里,要么在河畔,要么被顶在树干上享用,衣衫也被撕扯得七零八落。

不过张惠说得也没错,夏王就是个变态,他就是喜欢这样。另外,齐氏真的有点想念弟弟妹妹们了,如果能给他们一个出路,也是不错的——去安南为官为将,虽然偏远,但如果立了功,也是可以调回中原的,可以说是一个升官捷径。

况且,安南也未必有多差。德宗朝宰相姜公辅就是静海军治下的爱州(今越南清化)人,这几年也一直都有安南士子在长安、洛阳考进士,能培养出这么多士子的地方,至少城市里应该不差的,静海军在五管之中,应该也是比较富庶的藩镇。

“好。”齐氏低头应了一声。

张惠笑了笑,拉着齐氏的手坐下,然后在她耳边低声说了什么,齐氏的脸瞬间红得不像样子,同时也有了几分憧憬之色。

第041章 各镇

通利坊之内,一座座宅邸以远超其他坊市的速度兴建了起来,并在六月陆续借了出去。

坊西北角原尚舍直长薛氏宅,修缮之后,给了静海军做进奏院。

圣人既然来了洛阳,长安那一大票藩镇进奏院自然也要搬过来了。

静海军进奏院原在长安崇仁坊,搬来洛阳之后,便落于通利坊,位于南市之北,挺热闹的一处地方。

这一日,进奏官姜知微离开进奏院,出了坊门之后,一路南行,拐进了南市。

南市应该是这会洛阳最繁华的地方了。

先是停泊在新潭的船只越来越多,形成了货物集散批发中心,然后很自然地,很多商人涌入,又形成了贸易中心。

物流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一般而言是这么个发展路数,但最后一步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说不可能,除非有充足的货币供应。但不管怎样,现在这里确实已经是贸易中心了,相对以前而言。

依托贸易中心发展的自然少不了餐饮娱乐业了。这是考学士子们喜欢聚集的地方,一如当年长安士子们在妓院等待放榜消息一样。妓女们谈吐不凡,多有才艺,说话又好听,士子们可喜欢往这里凑了。

各藩镇的进奏官们其实也喜欢在这里聚集——一般而言,进奏官们的人身安全没有问题,地位也比较超然,没人会去动他们,真要强行类比,他们就像后世有刑事豁免权的外交官一样。

姜知微挑了间茶馆坐下,粗粗一扫,便看到很多熟人。

黔中进奏官李曜、清海军进奏官张戒虚、成德进奏官孙建重、沧景进奏官王法乾、山南西道进奏官诸葛珂……

其实,别看各镇打生打死死,但在京进奏官们之间的关系却未必差。他们需要交换情报,需要互相帮助,经常一起吃喝嫖赌,互相之间酒肉朋友还是算得上的。

姜知微是爱州姜氏子弟,又是宰相之后,平日里经常给一些安南土特产当小礼物送出去,故甫一进来,众人便纷纷打招呼。

随从廖焕先一步上前,为姜知微拉开桌椅,又询问想要吃喝些什么。

廖焕也是官宦子弟,籍贯交州交趾县。先祖廖有方曾在元和年间考中进士,授官校书郎,与柳宗元等人相交甚笃。

安南的文风和教化,可比西北很多蕃人扎堆的地方强多了。

“魏人此番打得不错啊。关开闰攻魏州,双方阵列而战,结果经略军大败,不得不退守相州。我看关开闰是断了攻入魏州的念头了。”清海军进奏官张戒虚与姜知微寒暄完毕后,继续之前的话题,只听他说道:“不过夏王在淮南得胜,或抽调大军北返,还有得打。”

“魏兵差在哪里?论从军年限,比夏兵长。论武艺军阵,不输夏兵。论器械武备,比夏兵好。论兵法军略,都是传承百余年的将门世家了,该会的都会。”李曜说道:“诸位也了解战阵军争之事,就那么回事。先前魏兵胜少负多,首要原因是内部各怀鬼胎,心不齐,力不往一处使。其次便是士气低落了一些,百多年的老牌子藩镇,打滑头仗的人多了些,老兵油子不愿死战罢了。若能解决这两个问题,我看魏博不好打,七八万武夫,几乎全员老兵,器械精良,夏人也得崩掉几颗牙。”

这话说得实在。不过也有人不以为然,若魏博能内部团结,那太阳可从西边升起了。一百多年的老牌藩镇,固然稳固,但内部狗屁倒灶的事也多,哪那么容易团结?夏人若知机,不要给魏博施加过大压力,不要逼得过紧,学学当年曹公对付二袁的招数,他们内部必生变乱。

“晋兵这次咋回事?”诸葛珂突然问道。

晋兵打得不如魏兵勇猛,不如他们死战敢战,让人大跌眼镜,这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听闻李克用大怒,都准备亲自前来邢州督战了。

“邢州有流言传出,说夏王顾念与晋王的兄弟情义,不愿对诸侄儿下死手。昔日卢县之战,李嗣本被俘,好吃好喝好招待,还赐锦袍,说了一堆话,夏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反观其他将领,米志诚被打了好一顿。安家兄弟么,唉,好惨!”李曜嗤笑一声,道:“这种情况下,谁还要好好打。除非晋王亲来,整顿部伍、士气,方能有所起色。”

“这……”众人无语。

“邵——夏王尽玩这些花招。”孙建重很不屑地说道。

成德军也出兵了,万余步骑,目前屯于魏州。

魏兵的胜利给了他们很强的信心,认为夏军也不过如此。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还比谁差了不成?

“可惜,这次淮军打得太差了。”王法乾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沧景镇这次只象征性派了少许人马西进魏州,参与河北诸镇的大联合,主力部队仍在德、棣一带与夏人厮杀。

说起来惭愧,他们被夏人的州军给缠住了,甚至隐隐处于下风。尤以一将名王郊者最让人头疼,冲锋陷阵,设伏掩杀,绕后偷袭等等,花招百出,什么都会,打得沧景镇兵灰头土脸,都不敢南下棣州劫掠了,蛤垛盐池更是直接放弃了,不敢要。

横海军,在河北诸镇中已经快没脸了,打得实在太差,不比杨行密好到哪去。

“淮南之地,还不如让孙儒占着呢,至少他能打败庞师古。”王法乾此话一出,众人几乎同时叹了口气。

十几万淮军,比成德、沧景、易定三镇的衙军总数还要多,打成这个鸟样,让众人都感到些许不安。

要知道,杨行密集团还处于上升期呢。征战多年的老兵还在,将领也多是北人,有丰富的经验。这都不能赢,你还指望啥?

听闻他身体还不太好。若是死了,不管谁获得淮南、宣歙的大权,这个集团都是要走下坡路的,内耗会越来越大,效率会越来越低,战斗力越来越弱,之后怕是只能守守城,野战能力都要失去了。

淮军的存在,对北方各路反邵势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能牵制大量夏兵,不让其专力北向。杨行密的失败,毫无疑问,对河东、魏博、成德诸镇的士气有所打击。

好在他们还保住了底线,利用水师守御淮河,甚至还能欺负下寿、蕲、黄、鄂方向,但终究没了进取能力,威胁大减,也就那样了。

河北诸镇,终究还是要靠自己啊!

“我说,此番河北战事结束,怕是就要有好戏看了吧?”张戒虚小声说道。

他代表清海军节度留后刘隐,对北方战事不是特别关注,但对洛阳可能发生的改朝换代十分重视,一直以来在努力收集这方面的消息。

清海军自是五管之中实力最强的,扩张的欲望十分强烈。如果邵树德行改朝换代之事,那么广州方面就要好好考虑,到底是继续遵奉唐室呢,还是向邵树德称臣,又或者干脆自立为王算了?

简而言之,唐帝在,他们不反。唐帝逊位,他们就要自谋打算了。

“你昏了头啦?”李曜轻骂一声,道:“战事谈谈没什么,别乱说话。”

张戒虚哈哈一笑,喝茶掩饰了过去。

姜知微一边吃着点心,一边随口聊上几句。

各镇进奏官与本镇联系密切,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代表着藩镇意志的延伸。他看得出来,随着淮南战事的落幕,北方各路军阀压力陡增,这次若在魏博再吃个大亏,形势就愈发艰难了。

进奏官们平日里吃吃喝喝,嘻嘻哈哈,看似潇洒,但说到底你仍然是本藩镇的一员,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

他估摸着,如果此番河北、河东联军大败,眼前这些进奏官们就要接到命令,尝试与夏王接触了。如果夏王愿意接纳他们为新朝节度使,全国基本上就一统了,可能只有少数头铁的藩镇还不肯顺服,还需要军事打击,其他该称臣称臣,该纳贡纳贡,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如果夏王执意要他们交出权力,不允许世袭,那就还得打。

杨行密的失败,影响还是不小的。

姜知微叹一口气,从自己本心来说,当然也不愿意夏王削藩成功,就是节度使莫再思的心思也很难说。谁不愿意当土皇帝?

莫帅若站在夏王这一边,那他就失了安南地方大族的人心。若站在安南这一边,他就面临着夏王惩罚叛徒的怒火。

感觉好难啊!

就目前来看,莫帅应该还没有背叛夏王的心思,因为他始终未能下定决心与安南土族合流,将莫氏家族本地化,从他给侄儿娶了中原新妇就能看得出来。

姜氏是爱州书香世家,对安南本地土豪不是很看得上眼。

粗鄙无文、愚昧落后、残暴嗜杀,偏偏还对姜氏这种耕读世家有着病态的迷恋,想要求娶他们家的女人,以提高地位。

呸,谁要和你们这种野蛮人结亲?姜氏自从改了汉姓,定下耕读传家的规矩后,就不想再和这类人打交道了。

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更愿意继续成为朝廷的一部分。到目前为止,莫帅的所作所为颇合他们心意。

河北战事,他会继续关注着,希望夏王能取得大胜。

第042章 调动

天祐元年六月二十,飞熊、银枪、银鞍三军自黎阳津渡河,抵达了北岸。

与此同时,返回驻地休整的各部也接到了调令。

突将军自太阳浮桥渡河,随后一路东行,出轵关,目前已至修武。

武威军自酸枣津渡河,过汲县,已至卫县。

天雄军右厢则已屯于共城。

与此同时,河阳、宣武、东都三镇夏收完毕,数十万百姓被征发上役,转运物资。

打制好的器械、新收的粟麦或走水运,或经陆路,纷纷输往前线。

一时间,大河两岸人头攒动,军旗猎猎。几乎一切生产活动都停滞了下来,所有人都围绕着战争服务。

对河南百姓而言,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还是夏、梁拉锯期间呢。

“很久没有调动十几万大军了,这种感觉还真是让人迷恋。”邵树德站在黎阳县城头,看着无边原野之上不断东行的部队,感慨万分。

很显然,他看不到所有的部队。十余万人马也不可能沿着一条驿道进军,但各部的动向都已印在他的脑海之中,清晰无比。

经略军目前主要还是屯于相州,应付着来自北、东两个方向的压力。

自得到援军抵达的消息后,余部也尽数北上,策划着强渡滏水,攻打磁州。

效节军右厢分驻卫州各城守御。

邵树德当初让效节军左右厢对调是正确的。河中武夫守城,与魏兵没什么交情,很难被策反,这保证了卫州的安全。

“殿下,司空颋、杨利来了。”李逸仙禀报道。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