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535章

作者:孤独麦客

灵州院、陕州院加起来七万五千续备军,每年可以提供一万五千到两万严格训练、熟悉军旅、技艺娴熟的新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没有他们,各野战部队很难长时间保持齐装满员的状态,账面上八千人,实际缺编严重,只有五六千,打起仗来就很蛋疼。

续备军和州兵一样,成本不到衙军的三分之一,等于是花了两万五千野战军的资源来养他们,其实是值得的。

待到天下平定之后,续备军该怎么处理,可以再议,但肯定不能遣散了之。毕竟是花血本训练出来的军士,让他们回去种地非常可惜了,也是地方治安的隐患。

进入伊阙关后,邵树德先登上关楼,欣赏了伊阙山及伊水河谷的美景。

雨中的山川河谷看上去别有一番风情。而在南方的雨雾之中,还有汝州等待他来攻取。

定远军已经从伊阙县南下了。

邵树德对他们的要求是,“用尽全力”,尽可能咬住更多的敌军。

※※※※※※

襄城县码头附近,春雨霖霖,人喊马嘶。

孔勍已率五千衙军进抵县城,先锋一部已往颍桥镇方向开进。

三千余颍州乡勇在码头附近接收、整理辎重。

因为船只有限,运丁不足,各类辎重的运输速度很慢,至今还有最后两批积压在梁县码头,等待船运。

春水猛涨之下,行船可比走路方便多了。而这也是丁会敢于先把极为拖累行军速度的辎重输往下游的主要原因。

一起过来的还有幕府将佐的家眷、财货,总之忙忙碌碌,就像蚂蚁搬家一样。

若契苾璋在此,一定极为痛恨老天爷,为何降下那么多雨水,让他们这支骑马步兵失去机动力?不然的话,梁人如何敢这么嚣张地转运辎重和人员?

总而言之,汝水沿线的梁军撤退,总体而言还是比较顺利的。

有顺利的,当然也有不顺利的。

三鸦谷一带的梁军大举撤退,因为行事不密,被鲁阳关守军发觉。

他们总共只有两千威胜军,外加两千邓州土团乡夫,侦知当面敌军正在分批撤离后,立刻遣人冒雨至山谷间,多插旌旗,多布战鼓,然后大军出动,追击而来。

梁兵无心恋战,在三鸦镇、鲁山县断后的两千人一哄而散,纷纷吵嚷着要回家。

他们多非汝人,如何愿为汝州死战?

双方一追一逃,在山川河谷之间气喘吁吁,浑身湿透,直到一场山洪暴发。

梁军损失大一些。先期撤走的四千人辎重尽失,饥肠辘辘地逃往东北方向的龙兴县。一路逃,一路有人落下,其情其景,惨不忍睹。

威胜军损失较小,有数百人不幸被山洪卷走。然被山洪阻隔的两千梁军断了前路,大部投降,小部分人四散流入山林间,不知去向。

曾经阻挡夏人多年的三鸦谷防御体系,至此完全崩溃。如今能让夏人停下脚步的,不再是梁人的刀枪,而是泥泞的道路以及不期而至的洪水。

但不管怎样,待洪水退去之后,这里已是一片坦途。威胜军可直接攻向龙兴方向,然后折向西北,往汝州方向杀去。

以上是威胜军的偏师,其主力则在宛叶走廊。一万八千大军外加万余土团乡夫,将六千梁兵团团围困在叶县城内。

折宗本在一开始攻了几天后,便下令掘壕围困了。

他不想将训练多年的威胜军精兵白白消耗在城下。好不容易提升了点战斗力,死了很难补充得上的。

再者,若能收编城内这几千梁军,对进一步提升威胜军的战斗力也很有好处。

丁会的佑国军,就像夏王的保义军一样,来源都是老宣武或朔方衙兵,整体改编而成的,可以说相当能战,当以攻心劝降为主。

汝州还有最后一股驻外兵马,即李仁罕所部三千来人。

他们刚刚从广成泽回来,带着一万多匹马。辎重已经通过汝水船运到梁县了,现在城内几乎全是大头兵。

河水暴涨,几乎漫到了羊马墙所在的位置。李仁罕看得心烦意乱,让人将暴躁的马群带到其他地方安置。将养两日后,再南下梁县。

“镇使,有百姓出城逃往乡间,可要阻拦。”有将佐前来询问。

“让他们去,不然你来养?”李仁罕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道。

“汝州有使者过来,令我部坚守到二十八日再撤。”又有人前来禀报。

“竟然还要三天!”李仁罕叹了口气。

他已经派人往北边查探过了,伊阙县被夏贼袭取,伊阙关张归霸部多半坏了,走不掉了。若他们降了夏贼,那么伊阙县的贼军随时可能南下——不,或许这会已经南下了——那样他们就面临威胁。

还好辎重器械及大部分粮草已经先期运往梁县了,走起来比较轻松,没那么麻烦。但终究还是有点危险啊!

想到此处,李仁罕又找来几人,让他们明天一早就带着马匹南下,去汝州,不能再拖了。

县衙外又响起了一声惊雷,凄风冷雨之中,人们忙碌惊慌的声音随处可闻。

“唉,兵无战心,士无战意!”对此,李仁罕只能长叹一声,无语凝噎。

数万人马,竟然不敢一战,仓皇败退。

理由找得很好,汝州是死地,粮馈不继,无以为守,要退到陈许再战。

呵呵,退到了那里就是头了吗?连死中求活的勇气都没,何以言战?

若不是丁帅对他有简拔之恩,李仁罕都想直接投降夏军了。洛阳之战,长直军右厢的覆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以至于很多人遇到夏贼,下意识就先怯上三分,这还打个屁!

李仁罕突然想起了郓州朱瑄。

屡次失败,精锐尽丧之后,基本只能固守城池,偶尔反击。到了后面,甚至连反击都少了,因为完完全全就是送人头。

反击都不能,那就只能窝在城里。接下来就是陆陆续续有人投降,局面愈发艰难。

若不是有夏贼插手,同时李克用、朱瑾也时不时帮忙的话,李仁罕怀疑朱瑄还能不能撑过两年。

汝州丢掉后,汴州面临的局面就和郓州有些类似了。梁王,也就成了一个大号朱瑄。

局势走到这个地步,真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邵树德,莫非真有天命眷顾?

第061章 蜂拥

伊阙,又称龙门。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

春秋时,伊阙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就已被人重视。

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汝宽守关塞,这里的关塞就是阙塞,也就是伊阙关。

吴起也曾对武侯提起过阙塞的重要性。

不过那时候的伊阙关远比现在险要,是历朝历代为了和平年间的交通,不断开山拓路,才有了今日的交通道口,非一朝一夕之功。

邵树德住进了香山寺之中,位于龙门东山。

此寺为白居易寓居之所,古色古香。

僧众不多,在山下有少许僧田,自己耕种过活。可见在长期战乱造成的人口剧烈流失之下,就连僧人们都得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事实上邵树德很奇怪为何他们当年没被秦宗权裹挟入军。

胡真作为王府谘议参军,现在的座位愈发靠近邵树德,地位非常超然。没办法,谁让人家接连劝降了徐怀玉和张归霸,让新安、伊阙两座坚城不战而下呢?军中那些爱兵如子的将领就对他很客气,因为他减少了夏军的伤亡,让很多征战经年的老兵得以存活下来。

今天来到香山寺的禅房内,主要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针对汝水沿线诸城的进攻,邵树德有事问他。

“你可知李仁罕?”邵树德直截了当地问道。

“不知。”胡真有些惭愧,但依然老老实实地回答:“此人乃小将,丁会一手提拔。昔年我镇洛阳,汝州虽说是我属州,实则丁会控制,我插不进手。”

邵树德了然。分而治之的策略嘛,正常。若朱全忠将洛阳、汝州两大集团全交到一个人手上,那才奇怪呢。

如此看来,李仁罕这种新近崛起的青年将领应该是丁会的心腹了,说降他不太容易。

不过没关系,他也就三千多兵,且急着走人,无心恋战,即便遇到,败之易耳。

“陆浑、伊阳二县,我不想派兵去攻打了。胡参军去跑一趟?我让段凝带三百人随你同往,将这两县劝降了。”邵树德问道。

“遵命。”胡真立刻应道。

其实不是什么难事。这两个县,至今未主动来降,或许是因为大雨泥泞,道路不通,或许是真的不愿投降。但不管是哪种,如今这个形势,夏军势如破竹,洛南三关全线失守,汝州门户洞开,也由不得他们了。便是县令不想体面,也会有人帮他们体面,确实也就是“走一趟”的事情。

白捡的功劳罢了!

段凝带的三百兵是马嗣勋所领之河南府州兵,昨日邵树德下令补了一千俘虏给他,使得其部众扩大到了四千出头。

陆浑、伊阳都是河南府属县,拿下之后,河南府实控的县数将达到十九,除密县外,基本算是全部拿下了——宋乐所领之孟州,如今只得河阳、济源、温三县,汜水、河阴尚在梁人手中。

汝州七县,鲁山已克,龙兴指日将克,叶县被围得严严实实,早晚拿下。现在还剩临汝、梁、郏城、襄城四县,沿着汝水顺流而下,一字排开,是接下来的攻略目标。

汝州拿下之后,东畿、唐邓随两镇在地理上将连成一片,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天可怜见,邵圣在金仙观进入贤者时间后,屡次冷静思考,不知道畅想过多少次将南北两个战场贯通的美景,如今成功在望,当然欣喜不已。

从此以后,邵树德、折宗本翁婿俩可节省出大量兵力,从汝州东出,死命攻许、蔡,进一步瓦解梁人的实力和意志。

是的,拿下汝州后,下一阶段的主要战场不是郑州、滑州,而是许州和蔡州。为此,已经有人建议调整计划,新来的蕃兵将优先安置在汝州七县,而不是河南府,以就近耕牧,提供大军征战所需粮草、牲畜。

反正河南府目前也有五万一千余户、二十万人口了,虽然没法和天宝年间一百二十万的人口比,但也不再是啥也没有的破落样了。

汝州在天宝年间不到三十万人,如今不好统计,战乱之后,能有个三万人就不错了,急需大量人口来填满空缺。

当然也有人认为,汝州、许州一带沦为战场,不宜投入过多。河洛荒芜,不如移民屯垦,产出钱粮之后输往临汝,再船运至前线,岂非更加稳妥?

这属于底线思维了,比较对邵树德的胃口。他是个做事之前喜欢先考虑最坏结果的人,底线思维是他多年以来的习惯,还得再斟酌斟酌。

四月二十七日,洛阳行营都指挥使李唐宾亲自南下,归德、武威、护国三军同行,两万余兵马押运着大批粮草,蜂拥而入伊阙关。

天柱军东调进入洛阳,正式编入洛阳行营战斗序列,充当预备队。

大雨,也适时停了。

夏军各部从伊阙、太谷两个方向开往伊水,声势浩大。

※※※※※※

二十九日,经过艰难跋涉。

顺义军一部进至临汝。派人侦察之后,发现已是一座空城,立刻将其占领。随后令辅兵去外面伐木,打制船只。

梁人临走之前,几乎将所有能找到的船都毁掉了,不让夏军快速利用水路追击的心思昭然若揭。

而此时的梁县城内外,乱作一团。

从数日前开始,百姓就拖家带口前往乡下,躲避即将到来的战乱。丁会也不管,只一门心思搜罗财货、粮草,然后用船运走。

终于,在二十五日那天,他等到了乘船南下的李仁罕,然后令其坚守梁县几日,收拾首尾,而他则乘着最后一批船只朝郏城、襄城方向驶去。

今天已是二十九日,留守了四天之久的李仁罕下令将多余的船只烧毁,随后匆匆南下,往郏城而去。

毫无疑问,所有人都放弃了正在南线奋战的叶县守军。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