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313章

作者:孤独麦客

再来个私人片板不得下海,阻断文化交流。

最后废除存在了1600年的宰相制度,皇帝直领六部,把儿子分封到全国各个核心要点。

我学这些,还不简单么?哪怕后人一点点往回扳,放松一点控制,最终仍然会比其他朝代严密。

但这有意义吗?打生打死三十年,就为了这个“长治久安”,有点离谱。

陈诚,也不理解我啊。

※※※※※※

八月下旬,少府来报:新版蜡纸、油墨已试制成功。

邵树德亲自前去,检视一番后,十分欣喜。

这是一项足以得到“夏王赏”级别的成果。

自建极十年(910),丰州的制糖工匠得到第十届“夏王赏”后,十一年、十二年连续轮空。

建极十三年,司农寺因为培育“沙牛”而得奖,多位官员、工匠因此受赏、升官,并得到荫庇子孙的名额。

十四年,登州工匠改进木材烘干窑,效率大增,得授第十二届“夏王赏”。

十五年轮空。

同光元年(916),无棣船匠周五郎设计了一款专业钓鱿鱼的船,得奖。

同光二年,岷州钱监有官员闲极无事,设计了一款全新的利用水力冲压铜钱、银元的机器,得奖。

今年轮空。

明年的“夏王赏”——第十五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会落到奚氏父子头上,因为他们的发明将极大便利天下的印刷事业。

少府中尚署丞陈兴云升任右尚署令,连升五六级。

二十八年,颁发出去了十五届“夏王赏”,这个结果让邵树德欣慰了许多。

这些奖项有用处吗?

乾宁三年(896)面世的《血脉论》已经成了农学科举标准教材,流传甚广。即便不考科举,很多人依然在使用其中的理论,为天下做出的贡献已经难以估量了。

乾宁四年(897),农妇崔氏改进的毛纺织机器,已经走进了北方的千村万户。在某些地方,甚至有人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已是北方乡村经济的基石。

乾宁五年(898)出版得《几何》,现在同样是数学科举的标准教材之一,在修建水利设施、楼堂庙宇、桥梁码头之时,营建士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其中的知识。

天祐元年(900)夏州农妇拓跋氏培育出的“乌延羊”,因毛软和细长,现在是关中、关北一带的主力绵羊品种。

建极元年(901)设计的“海鲛”号,至今仍是水师存量最多的船只,其后慢慢迭代,大小、性能、操控性大大提高,但“海鲛”号作为开创者,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

建极四年(904),营建士李谟参与设计洛阳下水道、天津桥,运用几何、力学知识,精确计算,节省了大量木材、砖石,得授大奖。而他参与设计的那些建筑,至今仍然在良好运行着,证明不用堆料也能达到效果,从此以后官方建筑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建极五年(905),河南府农妇刘氏改进了羊毛提花机,极大丰富了羊毛的产品线,不同颜色的羊毛可以被织成图案,迅速风靡整个北方。

建极六年(906),铁力马的横空出世,渐渐让纤夫离开了劳动市场,如今被大量使用在汴水、永济渠乃至兰州以东的黄河段,极大提升了漕运效率,减少了开支。

建极八年(908),洛阳五名工匠设计了简单的制作砖坯的机器,并使用煤灰、煤渣、炉渣制砖,又进一步提升了砖头的产量,降低了价格,令更多砖瓦房出现在了中原大地上。

建极十年(910),利用海甜菜榨糖的机器面世,令草原、中原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沙牛、新烘干窑、水力铸币机器、油墨的发明,对农业、建筑业、金融业、印刷业都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也惠及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甚至是普通百姓。

就在今年初,洛阳甚至有人专门编纂了本《‘夏王赏’英雄志》,罗列了二三十年来得奖之人及其际遇。

因为记录详细,且内容喜闻乐见,极富戏剧性——一介小民,骤然登天,不但本人有富贵,家人、子孙也得了小吏职位——因此传抄各处,轰动一时。

邵树德听闻后,遣人刻版印刷,分发各处,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这些——才是他寄予厚望的东西啊。

人生这条道路,有人能陪你走前半程,有人陪你走后半程,中途来来去去,本就寻常。

现在陪伴他的,是三十年逐渐兴起的新势力、新风气。

它们将一直陪伴着他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只要他活着一天,就没人可以走上邪路!

第089章 接力

九月初九,登高望远。

邵树德牵着孙子邵修守,登上了终南山。

嫡长孙生于建极十四年五月,太子妃朱氏所出。

建极十五年,太子良娣野利氏生下一子。

同光元年,良媛裴氏又生下一女。

太子这一脉,现有二子二女,人丁其实不算多。比起他这个四处播种的爹,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唔,太子巡视至龙泉府,指挥各路兵马进剿,打得室韦诸部纷纷北逃,抓获数万人丁。

随后,又发现龙泉府有渤海人勾结室韦,贬了数千户——这一波,应该是渤海人最后得心气了,反夏复渤大业基本是随风而去了。

二郎在军略上,确实从来不用他操心。

邵树德曾经还想改正太子激进的打法,现在想想算了,爱咋样咋样吧。反正他当了皇帝后,估计很难像爹这样亲自上阵打仗,国情、风气、威望都不允许,他也就只能委派大将出征,自己在后方对着地图过过瘾罢了。

“阿翁慢点。”孙子牵着他的衣角,奶声奶气地喊道。

邵树德回过身来,把孙子抱在怀中,踩着如茵的绿草,走到一处悬崖边,看着不远处驿道上来来往往的车流,问道:“四轮马车坐得舒服吗?”

“舒服。”孙子转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来来往往的车,嘴里模仿着发出“呼呼”的声音。

邵树德见了轻笑。

五岁小儿,比较贪玩,对什么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心。最近一年,他经常带着孙子玩,培养他的各种爱好,观察他到底对哪些东西有兴趣。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要发扬人的优点,挽救缺陷,培育心智,健全人格。

环境会对孩子的心智产生影响吗?当然是会的。

不过邵氏宫廷的环境,整体还是比较宽松的。邵树德也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人,儿子们什么性格的都有。

老大有点像他,但又过于稳重了,关键时刻豁不出去。

邵树德自己还有过雪夜袭郓州,数千里大奔袭打崩葛从周之类的冒险一搏。李克用死后,更是不惧危险,亲入灵堂吊唁,大郎怕是做不到。

二郎过于精进,喜欢夸耀武勇,对武夫们的胃口,但不是文臣眼中的明君。

三郎书卷气比较重。

四郎闲散慵懒……

邵树德真正花费心血教育的,其实就大郎、二郎两个。本事都不错,又都各有缺陷。但话说回来,谁没有缺点呢?尽量用其优点就行了。

邵夏二代,就得用二郎的勇武。

孙子、外孙辈如今加起来,差不多也几十个了。邵树德没那个精力一一教导,现在他主要观察嫡长孙,为他政策的延续性打下基础。

是的,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这个。

时人关注的所谓纯孝、知礼之类,他不是不关注,但却放到了次要位置。

培养一个道德模范,但却没有自己的见解,耳根子软,轻易就被人忽悠了,这样的继承人是失败的。

“知道那辆四轮马车上运的是什么吗?”邵树德问道。

孙子摇了摇头。

“那是你最喜欢吃的鳕鱼。”

“鳕鱼好吃!”孙子眼睛瞬间瞪得溜圆,说道。

邵树德又笑,轻抚着孙子的小脑袋。

他的腰间挂着一柄小木剑,剑的外面有邵树德亲手制作的鲨鱼皮剑鞘。

这个嫡长孙,现在被他教育得对大海非常向往。

其实,邵树德也有点愧疚,嫡长孙一直按照他规划好的道路在成长,只不过手段比较和缓,比较隐蔽罢了。

但天家子孙,本来就没什么自由。为了这个世界的未来,也只能当一回工具人了。

“今天还要阿翁讲故事吗?”

“要。”

“那就讲一讲南洋那边的事吧。”邵树德微微一笑,说道:“那片地方被大食海商称为‘风下之地’,盛产胡椒、丁香、肉桂、肉豆蔻皮等香料……”

祖孙二人在山上讲了很久。

邵树德讲故事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毕竟他经常对着成年人画大饼,忽悠孩子还不是手到擒来。

嫡长孙阿狸听到某位船长进入南洋群岛,发现当地独有的香料时,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一个字。

海上的传奇冒险,十分惊人。

他之前已经听阿翁讲过水手们如何与风浪搏斗的事情,今天听到下半截,顿时直呼过瘾。

这可比之前讲过的草原帝国系列故事有意思多了。

他已经完完全全知道,这个世界远远不止大内宫殿、不止长安洛阳,甚至不止大夏二十余道。

世上诸国林立,百族争竞,非常地有意思。如果将来有机会,他一定要让草原汉子来给他表演骑术,让波斯胡姬来给他表演舞蹈,让大食学者来给他翻译书籍,看看有没有好玩的事情。

他还要让女真人给他养猪,因为蒸饼很好吃。

他还要让高丽人给他钓鱼,因为鳕鱼很美味。

他甚至要派人南下,因为真腊的香料太香了……

“已经睡着了。”邵树德将嫡长孙阿狸交到皇后手里。

皇后轻轻接过,看了一会后,又交还到乳娘手上。

“夫君近日与儒生们闹得沸沸扬扬?”

“谈不上沸沸扬扬。”邵树德说道:“儒生们被打压了一百多年,心气不怎么样。朕能帮他们从武夫那里要回来一点好处,已经感恩戴德了。”

“但还是有人不会被这点眼前利益所惑?”

“娘子果有慧眼。”邵树德笑道:“那又怎样?这个天下,是我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武夫们向着我,谁也翻不了天。”

“夫君做事是有分寸的。”皇后说道:“如此,妾就放心了。”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