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235章

作者:孤独麦客

练得多了,马的消耗大,需要喂粮食恢复体力。

家里还要常年备着至少一匹膘肥体壮的战马。毕竟南蛮都知道从永昌挑选优质马驹回来饲养,用米汁连续喂六七年,待其长成后,再喂精粮,以保持状态。

像草原牧民那种喂草的马,又矮又小,还丑,有时候瘦骨嶙峋的,要到秋天才能膘肥体壮。那种马,真要用的时候,好用吗?反正府兵大爷们瞧不上。

骑乘马倒是可以降低要求,吃草就行,有军事行动前临时增肥即可。

总之,供养武人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花费不知道是读书的多少倍。

太平盛世时,习武可能得不到太多收益,反而花费极大,中原的武风可能就要弱下去了。而他们这种边疆府兵的传统,倒是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毕竟这里地广人稀,土地远远没到不够用的地步。

但世事无绝对。还有一种可能会让府兵崩溃,那就是“滥用”。

自备甲马、器械、口粮,在规定时间内集结。这样的消耗,一次两次不算什么,甚是三五次都还可咬牙承受,但如果年年如此,且还劳师远征,届时府兵就不是什么让人羡慕的职业了,那是催命符。

可别觉得这样的事不会发生。

有些边地官员,他的水平非常低。

像张虔陀,他就要玩阁罗凤的妻子,搞得云南连年战争。

像前唐范阳、平卢的官员,动辄打骂蕃人酋豪,或者索贿乃至逼死人,导致边疆战事不休,永无宁日。

现在是政治清明,但以后呢?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

吃罢午饭后,安飞虎练了一会重剑,然后换了一身衣服,出门闲逛。

村口来了一支马队,打着李氏商行的旗号。车上的物品琳琅满目,什么都有。

村里的人呼啦啦围了一圈,包括很多府兵部曲也去了,挑拣商品。

安飞虎粗粗一看,奇道:“李大树,这次有新东西了?”

“哎,哎!手别乱摸。”李大树一把推开了安飞虎的手,道:“这是云南桐华布,稀罕着呢,弄脏了我卖给谁去?”

“这么短的布,能有什么用?”

“做个枕头啥的没问题,不买别乱摸,贵着呢。”

“这布太短,白送我都不要。”安飞虎撇了撇嘴,又问道:“这紲布有点粗糙啊。”

“高昌粗紲布,便宜一些。已经有人订了,你要买就给你留一匹。”李大树说道。

“真布还是假布?”

“这还能假?”李大树被气笑了,道:“我二叔在河南收的,随驾西征的将士们得到的赏赐,再真不过了。”

一听这是军中赏赐,安飞虎顿时眼热了起来,拿起一匹粗棉布,细细把玩,爱不释手。

良久之后,叹道:“这匹买了。唉,打不了仗,也就只能买点军赏过过瘾了。”

“辽东不是有两千府兵随征了么?”李大树问道。

“就两千人而已。辽东好几万府兵,绝大多数都窝在家里呢。”安飞虎没好气地说道。

府兵出征,固然会消耗自家资财,但如果打得好,缴获丰富,也是有可能做到不亏本的。更别说他们这种好战武人了,对于出征的那两千人,还是非常羡慕的。

“我在仙州的时候,听闻辽东府兵今年要大发一次啊。”李大树说道:“你没听到风声?”

“大发了打谁呢?”安飞虎心不在焉地挑选着商品,随口问道。

“莫不是阿保机?”李大树猜测道。

“可能吧。”安飞虎随手挑了几件小玩意,与那匹高昌粗棉布一起买下了。

他确实听到了一点风声,但比较杂乱。

有人说阿保机老是南下劫掠,实在烦人。监国太子奏请圣人,打算召集一批精兵,带足马匹,给阿保机狠狠地来一下。

也有人说要对室韦动手。

室韦二十部,只有七八部去黑城子会盟了,剩下的大多数我行我素,偶尔还会劫掠辽东,让太子极为震怒,打算拿他们开刀。

安飞虎觉得这是好事,清理掉蟊贼,大伙也能安生一些。

拿着东西慢悠悠地回家时,他路过了宅院西边的晒场。

他家的渤海部曲杨氏正搬着一个个坛子出来晾晒,那里面是豆豉、兔肉酱,都是安家的财产。

安飞虎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

推开院门后,去年春天过来的安南部曲黄氏正在修补渔网,见到他后立刻起身行礼。

安飞虎挥了挥手,让他继续干活。

渔网也是他家的。他已经许诺,开春后借给黄氏去捕鱼,贴补家用。

他一度担心他家原有的两个部曲会跑路。

但几年下来,发现人家没逃跑的心思。仔细一问,原来租种着五十亩地,即便与主家对半分,剩下的粮食依然可以养活一家五口人。

农闲的时候,如果勤快点,比如采摘一些山野货,割一些野蜂蜜,或者像这位安南人黄氏去捕鱼,还能有笔额外的收入——安飞虎自认是比较宽容的人,部曲们通过各种办法弄到的“外快”,他懒得索取,没必要。

秋天粮食收获之后,安飞虎有时候也会把三家的男丁召集起来,带着他们出去打猎。

那时候的狐兔鹿獐之流膘肥体壮,如果运气不坏,打个几只回来并不难。皮子他会收走,肉的话只取一部分,大多数都赏给部曲了,让他们也能改善改善生活。

总而言之,在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的辽东,部曲们的日子并不是很难过。

诚然,前些年总有人逃亡。

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合,府兵们渐渐也知道了如何与部曲相处,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那时候起,主客之间的关系就开始慢慢改善了。

能吃饱穿暖,那还折腾个什么劲?

是你渤海的世家特别心善,还是安南的土豪尤其大方,能让你们一个个吃得肚皮溜圆?可能吗?

辽东是养人的。大夏圣人给了大家活下去的机会,就要珍惜。

第007章 亲朋

桐华布的产地在怒江河谷一带,但销售市场却不在这边。

在往常,主要是大理、鄯阐、永昌三地消费桐华布。自从云南归于大夏,化为王土之后,一个更大的市场打开了。

三月以来,陆陆续续有商人从怒江一带北返,靠着骡马驮运,将大批桐华布运到大理。

诸葛兴坐镇大理很久了。

作为汉中诸葛氏的族人,他现在为大伯诸葛仲保干活,常年在大理、昆州两地打转,采买各类商品,再经剑南,水运出川,进入到广阔的中原市场。

至于利润如何嘛,只能说还凑合。

以桐华布为例,主打一个稀奇,瞄准的是有闲钱的人家。

诸葛商行甚至找文人写了很多文章,从桐华布的渊源说起,提到汉时就进入中原,再编造几个小故事,或凄美动人,或励志昂扬,慢慢将这种东西加上了一层光环。

但销路还是不太大,一年卖给万儿八千匹就顶天了,还是较为窄短的尺寸。

什么黄藤杖、赤藤杖同样如此操作,甚至把白居易搬了出来,再做工精美一些,主打中高端市场,一年卖出千余根的样子。

凑合着过吧,反正剔除完各类开销,还能有看得过眼赚头,就足够了……

这是一个宜人的午后,睡完午觉起来的诸葛兴端了个茶壶,搬了张藤椅,坐在一棵大树下,看着一河之隔的驿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

这是他最喜欢干的事情。

河对岸的驿道上异常繁忙,形形色色的人员川流不息。有武夫、有官员、有商徒、有僧侣、有移民,还有俘虏。

看着他们的忙碌、奔波,以及浑身上下透露出来的各种情绪,他就感觉特别爽。

什么叫对比?这就是对比。

我自在地坐在大树下喝茶休息,而你们却一天天地奔忙,看你们这个样子,我才感觉没白过。

对面辚辚驶来大量马车,一眼望不到头。

有些昏昏欲睡的诸葛兴抬起眼皮,看到了车上躺着的人,顿时来了点兴趣。

再看护卫在马车身旁的人,哟,突将军的武夫啊!这是征讨哪个部落回来了?

他瞪大眼睛,仔细看着走过的每一辆车。

有的车上躺着伤病员,有的车上载着财货,还有的车上装着女人小孩。

呸!这帮杀才,又狠狠抢了一通,玩了一通是吧?

突将军是在去年抵达的,接替回去休整的佑国军。全军两万五千人,主要驻扎在大理、姚州、昆州三地,腾州亦派了三千人,弹压着这四个朝廷最重视的府州。

从去年秋天开始,突将军一下子派了近万人北上曲州,联合南下接替龙虎军的金枪军一部八千人,镇压骤然作乱的各部酋豪、洞主。

这一打就是好几个月。到了九月底,甚至就连李唐宾都亲自去了,不知道折腾个什么事。

通海都督府的蛮人受其鼓舞,也跟着叛乱。

燕王邵明义亲率昆州留守禁军六千人,并金枪军万人,厉行镇压,杀伤颇众。

总之一片乱糟糟的,甚至比当年灭亡长和郑氏时的战火还要激烈。

为什么会这样?

诸葛兴不是朝堂大员,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但他自己分析,大概与朝廷在曲州、通海都督府所做的事情有关。

不知道怎地,朝廷突然之间就要整修戎州石门道,作为通往云南的第二条驿道。如今在做前置准备工作,即在曲州设县,清理户口,派驻流官。

这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了。

曲州诸蛮本就与王师有过节,在龙虎军过境时还打过许久。后来也就是郑仁旻败得实在太快,于是迅速变脸,归顺朝廷。

但这只是暂时的。谁都看得出来,曲州诸蛮最看重自己的利益,只要你不向他们伸手索取,那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如今朝廷向他们要地,还要清理户口,编户齐民,这怎么行?于是叛乱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事,真谈不上谁对谁错。

或许历史上很多事情就这样。表面的光鲜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血泪。这些血泪一开始还有人争论,但时间维度拉长到几十年乃至数百年后,一切都消弭于无形,留下的只有既成事实,比如——

云南到底是谁的?

“七叔,我们来了。”四五个年轻后生涌了过来。

诸葛兴收回目光,看着这些家族后辈们,道:“都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领头的诸葛十三说道:“所有货物都清点了一遍,未有短缺。”

诸葛兴点了点头,又问道:“家里也安顿好了?”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