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191章

作者:孤独麦客

其六为弄栋节度使,治弄栋城(今姚安),管理后世楚雄州大部,即唐姚州旧地。因地处两京之间,如今的弄栋早已直管。

此为南诏时代的区划。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如今,情形又有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因南诏起自大理,昆明对他们而言是新征服的区域,因此早期设节度使。但当鄯阐府成为陪都后,如今的拓东节度使早已是加衔、美官,不再实际管理军民事务,名存实亡。

弄栋节度使与之类似。地处两京之间,在将当地汉人尽数迁往南方边塞之地后,又迁来了大量西爨部落,因此慢慢地也名存实亡了。出任此职的,不是宗室便是权臣。

简而言之,南诏时代,剑川、丽水二镇防备吐蕃,拓东、弄栋二镇防备唐朝。

如今防备北朝的主力是新设的东川镇,剑川节度使协防。

因吐蕃已崩,丽水镇没有了战斗任务,转而向南侵掠骠人诸国,将势力深入缅甸中部地区——南诏国君的“骠信”尊号便是明证。

南诏与大长和国一脉相承,实行府兵制,给军士授田。每年冬季,兵曹行文至各地,府兵自备器械、粮米、鱼干,集中操练,并挑选精锐成军,给予厚赏。军纪在前期较为严苛,战斗中若背上有伤,不问情由,立刻斩首,因此战斗力较为强悍。

当然,与唐朝一样,南诏的府兵制在频繁的战争中也慢慢崩溃了。

募兵开始出现,但没像唐朝那样全面转为雇佣兵,可能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已逐渐退化为耕战农兵的劣质、猴版府兵仍然占据了相当的规模,整体战斗力比起阁罗凤、异牟寻时代是有所下滑的。

郑仁旻作为国君,当然很清楚弄栋镇如今是个什么情况。

那些府兵会种田,但会打仗吗?没这个能力知道吧。况且能打的已经被抽调走了大半,丧失在了大渡河,如果会川都督府不守,弄栋镇也守不住。

而弄栋一丢,东、西二京就被隔断了,十分麻烦。

“东川镇可守?”郑仁旻问道。

“必须守。”杨干贞说道。

郑仁旻却有些不信。你他妈跑得那么快,如今告诉我要死守东川镇,鬼才信你!

“不如——”郑仁旻说道:“将财货、精兵尽数撤至弄栋镇,重新整顿,组建泸水防线……”

“骠信!”杨干贞有些惶恐:“弃地不守,恐大失军心、民心。”

郑仁旻沉默。

其实他也没什么信心。大渡河都守不住,泸水就一定守得住吗?自欺欺人罢了。

如今最重要的是时间!

败兵需要整顿,新兵需要训练,地方需要安抚,民心需要收拾,财货需要积聚……

给他几个月时间,跌落至谷底的士气可以逐渐恢复。

给他一年时间,新兵可粗粗训练出模样。

给他两年时间,兵器装备可以慢慢补全。

给他三年时间……

“骠信……”正当郑仁旻、杨干贞二人相顾无言的时候,有人匆匆进来禀报:“阳蓬岭传来消息,贼将王郊连克越嶲、台登、沙野等城,断后的大军将董浮屠战死,西泸县不战而降,其前锋离阳蓬岭已不足百里。”

郑仁旻没说什么,只挥了挥手,让人退下,然后看了一眼杨干贞。

意思很明确:这些地方都是剑川都督府的辖区,经营的年头不短,结果还被夏人这么狂飙突进,你还有信心守住东川镇吗?

杨干贞纠结无比。

郑仁旻懒得多说了,只道:“元明日便走,杨昶好好思量一下。国家元气就这么点了,不妨将精兵撤至泸水以南,好好整顿一番再战。”

断定会川都督府守不住,于是大踏步后退,将其让出来,退到金沙江南岸组建新防线,其实是一个正确的举措,郑仁旻昏头昏了几个月,这次脑袋终于清醒点了。

当然,他心中还有一个无法宣之于口的想法:将会川都督府让给夏人,让他们恢复唐天宝年间的嶲州,今后两国以泸水为界,夏主应该能够满意了吧?毕竟开疆拓土了呢。

再加上他遣使卑辞厚礼,好话说尽,成功的机会还是有的。至于在此过程中牺牲了哪些人的利益,他就不管了。

杨氏兄弟,必然是要背锅的。等他们失了地盘,回了西京,再好好炮制。

明正典刑是必需的,这样可以让大败后的各方有个泄愤的对象。

七月初十,大长和国君臣一行万余人离开会川,花费数日时间,分批渡过泸水,进入弄栋镇地界。而此时的夏军前锋,则已经进至菁口驿,离会川都督府不过九十里。

与此同时,郑仁旻派出的使者也被引到了雅州。

第054章 使者与构想

大长和国使者抵达雅州时已经是七月中了。

李唐宾已经南下至黎州,邵明义也正在督办一批粮草、器械,准备南下嶲州。

这一回,他们是打算尽可能往南打了。

机会很好,一战重创南蛮主力,十万大军能溜回去三成就算多的了。另有数万丁壮,部分出自黎、雅二州,来自贼境的也不少,不下三万人。

仔细算算,这次大长和国至少损失直接控制区内的十万以上的男丁,还是比较能打的那种,剩下的歪瓜裂枣,还有几分反抗的能力?

如果错过本次机会,给南蛮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恢复,小男孩长大成人,训练成兵,妇女多多生育,充实户口,国力渐渐恢复,那时候再打,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成年男子,是一个国家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

南蛮派来的使者叫郑远,一上来就说郑氏出身中原,攀交情、拉关系,言辞卑微恳切,很有说服力。

邵明义急着南下,没工夫和他多磨嘴皮子,只问道:“郑君谈及祖源,我倒要问问了,发兵北侵的时候,没想过自己是什么人?”

郑远闻言,不断赔笑,道:“敝国骠信已知错矣,惟愿大国天子胸怀宽广,两国重修旧好,岂不美哉?”

“得志便猖狂,打不过就装死,世上岂有这么便宜的事?”邵明义笑道:“使者无须多言,兹事体大,我也做不了主,还是赶紧去长安面圣吧。你最好动作快点,别等我打下两京了,你还没见到圣人。”

郑远脸色有点难看,问了一句:“殿下可知张虔陀、鲜于仲通旧事?”

邵明义哈哈大笑,这是发现好话说尽没效果,于是恐吓了么?南蛮君臣就这点水平,不足为虑。

张虔陀、鲜于仲通他当然知道。

前者曾为云南郡(姚州)太守——唐玄宗天宝年间曾来了一次复古风,将州改为郡,刺史改为太守——南诏王阁罗凤多次经过姚州,皆带着妻子上门,张虔陀每次都“私之”,阁罗凤也不介意。

但当张虔陀向他索要大量财物时,就拒绝了。

阁罗凤的态度很明确,我老婆随便你玩,但兵丁、地盘、钱粮不可能给。

张虔陀对此怀恨在心,密奏其罪,建议以阁罗凤之弟代之为南诏王。

阁罗凤于是怨怒,起兵造反,攻破姚州,张虔陀自知捅了大篓子,饮鸩自杀。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闻阁罗凤反,起兵八万征讨。阁罗凤上表谢罪,愿意退出姚州,赔偿损失,鲜于仲通不许,盖因兵马都召集了,给朝廷的奏疏也写了,如果原谅阁罗凤,问题很大,战争正式爆发。

鲜于仲通率军直入洱海地区,为阁罗凤击败,八万唐军死伤六万。但南诏损失也极为惨重,因为地方上被祸害得太惨了,原本人烟稠密之地,被唐军烧杀抢掠,人口锐减,减少的还尽是乌蛮本部人口——阁罗凤使用的什么战术,史书无载,大概率是全民抵抗、焦土战之类,不然地方百姓也不会损失如此惨重。

郑远拿此事来说,大概意思就是即便夏军如鲜于仲通那样打到南诏的都城,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必然会遭受惨败。

“使者大可不必逞口舌之利。”邵明义笑了笑,然后拉着郑远登上了城头,指了指远处一个人头攒动的营地,道:“知道那里都是什么人么?”

郑远若有所悟,但不说话。

“那是贵国俘众,共计三万五千一百余人。再过数日,在大渡河俘虏的近两万人也会被押解而来。”邵明义说道:“等这仗打完,或许还有更多的俘虏。圣人有令,尽数发往江宁府修宫城。”

郑远脸色难看。

骠信郑仁旻带到会川都督府的人马还不足两万,其中还夹杂了大量部落丁壮。从人数推算,至少有十二三万人没能回来。其中,死于夏人之手的绝对不会超过两万,被他们俘虏的有五六万人,那么还有五万人去哪了?

他大概能猜到一些。

除坠崖而死的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慌不择路,躲入茫茫群山之中。如今过去一个月了,这些人如果没能顺利逃走,大概率会死于山中。

饥饿、疫病甚至是部落洞主的捕杀,都有可能。能被夏人俘虏都算是幸运的了,至少能多活很长一段时间。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得到赦免。

“不要想太多。”邵明义看了郑远一眼,道:“有些人,你本不该惹。古来那么多君王,有些宽宏大量,有些温文尔雅,有些老谋深算,有些深不可测,每个君王都是不一样的,你们仔细想过今上是什么样的人吗?”

郑远无言以对。

“明日我便遣人送你去长安。”邵明义又道:“大长和国的命运,全在圣人一念之间。”

说罢,径自下了城头。

大长和国的命运,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这世间,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

在邵明义看来,如果大长和国在战场上打得出色,让夏军损失惨重,那么未必不能与他们议和。

但现在都打成这幅样子了,可能吗?

要想让圣人改变主意,你得显示出自己的力量,这是最关键的。

郑远轻轻叹了口气,他已经预感到目的很难达成了。

雅州城东有军士在调动,远远地看不清楚旗号,但人数不少,几有万人。

观其金鼓旗号,似乎不如之前他遇到过的那些夏兵能打——李璘追得郑仁旻一路奔逃,作为宗室,郑远可是从头看到尾,眼前这万把人整体看起来还有些欠缺,可能不是一线精锐部队。

但——唉!

大长和国也被整得五迷三道,眼看着也不行了啊。丢了十万大军,还打个屁!郑远甚至怀疑,在他走后,会川都督府是不是已经被攻破了……

七月十五,他在数十夏兵的护送下,离开成都,北上前往关中。

※※※※※※

邵树德比郑远更早得到消息。

此时他已经抵达了秦州,住进了赵氏老宅。因为贵妃赵玉病重卧床,他也没怎么出去闲逛,就在秦州四处逛逛,看看这里的山山水水,了解一下百姓们的日常生活。

期间当然也会批阅部分相对重要的奏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南战事了。

朱延寿的龙虎军一万八千人自播州出发,攻打响应南蛮的昆明部落。

他这一路打得十分挣扎。

黔中本就不富裕,需要从湖广水运粮草。但湖广的人口也不多,开发程度不高,勉强能养他这一路大军。问题出在还需要陆路转运,还尽是山区,这成本就上天了,经常无法及时送到前线。

朱延寿也不是什么善茬,他手下的兵更不是啥好人,于是开始就地筹粮。

筹粮的过程无须赘述,反正是逼反了不少部落。冲进昆明部落区后,经常要一座山寨一座山寨地攻打,到处是敌人,进展慢得令人发指。

等到西路大军已经冲到会川都督府了,他仍然没走出昆明部落活动的区域,且死伤不少,损失了三四千人,邵树德已下令其稳扎稳打,先清理周边地区,再做他图。

邕州顾全武部仍然在镇压作乱的蛮俚,尚未看到结束的可能。

清海军征讨爱州等地的叛乱,甚至吃了一次败仗。好在他们重整旗鼓,最近连战连胜,一举扭转颓势,将爱州整个攻克。

西路军的偏师述律婆闰、杨师厚,受阻于戎州南部的蛮獠部落。他们兵力不多,已然停下了脚步。不过在听闻郑仁旻大败后,这些部落又改变了态度,提供牛酒劳军,直如变色龙一般。

这几路的走势,让邵树德不得不正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汉中这种传统汉地都有大量蛮獠部落存在的情况下——山南西道的特产之一便是獠布——该对他们报以什么样的态度?

这不是一两代人能解决的,甚至不是一两百年能解决的,那么就有必要区分先后次序了。

唐代已经把江东、江西大举开发了出来,江东较好,江西稍差。这两个地方已经不用他操心,大势已成,即便不投入任何资源,江西最后的蛮人也会慢慢被同化,进而成为又一个传统汉地。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