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157章

作者:孤独麦客

“此番出外,咱们没带多少铜钱。”

“这事我也奇怪呢。”七郎是第一次出门,对这些确实不太明白,问道:“不是还有绢帛么?”

“那绢帛是卖给长安大户人家做衣裳用的,不是当钱使的。”三哥说道:“大兄怀里揣了一叠长安坊市的银元票,这才是做买卖用的。”

七郎似乎一下子想明白了,他之前见过此物,只是不太上心罢了,没细想。

“明白了?”三哥斜睨了他一眼,又道:“有这东西,买卖能多做好几倍,百姓也得其利。”

因为货币问题而黄掉的生意有多少,商徒们心里有数,那简直不可计数啊。有了银元票,一年多卖多少茶?而茶卖得多了,价格也会慢慢下跌,老百姓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茶如此,其他商品难道不是这样?

说白了,这个天下其实没那么缺货,有些商品本不该那么贵。便如他们家,以往都是从茶园中挑最好的一批拿出去卖,多了也卖不出去。但现在拿着银元票询价的客商多了,以往卖不掉的茶叶也可以向外出售了,这就增加了收入——卖茶的增收,买茶的也得利,官府更能多收一点榷茶钱,简直皆大欢喜。

“照你这么说,圣人岂不是咱们商徒的祖师爷了,该建个祠供奉香火。”七郎傻乎乎地问道。

三哥笑了,又踹了他一脚,道:“谁敢供奉天子?”

踹完,又道:“不过你这话以前倒是有人说过。”

“何人?”

“关西商徒。”三哥说道:“一群靠着买卖毛布大发其财的新贵。”

七郎从三哥的嘴里听出了酸溜溜的意味,显然毛布这个买卖不比茶叶差,甚至更赚钱,毕竟不喝茶不会死,没有毛衣穿难受啊。

他下意识摸了摸身上的毛衣,略微有些扎手,不够柔软,但真的保暖啊。

“那帮商徒,很多人原本穷得叮当响。”三哥继续说道:“不过胆子大、眼光准,人也够狠,抢在他人之前插足毛布买卖,一下子发了大财。他们对今上是赞不绝口。昔年在普德驿,我与其中几个闲谈过,他们还送了弓马娴熟的子弟从军,前往辽东征讨渤海,以表感激之情。今上这般威望,谁做到过?”

“乐安郡王前往洛阳之时,关中百姓不也道呼万岁么?”七郎嘟囔了一句,然后一个精妙的闪身,躲过了兄长的又一踹。

“现在长安都没人怀念乐安郡王了。”三哥差点摔一个趔趄,稳住身形后,没好气地说道:“过几日去了西市,多找人聊聊,你就知道在关中百姓心中,谁才是真正的圣人。前唐之时,官府催课,百姓手中无钱,急得以头抢地。现在有了银元票,咱们商徒无需囤积那么多铜钱,百姓手中就没那么缺了,缴税也就没那么难。好好想想,这是多大的恩德。”

七郎终于正经了起来,道:“是要好好看看。”

说罢,他回头看了一眼北边。

被禁军士卒团团围护着的驿道内,伞盖如云,欢声如雷。

有的天子,能让百姓敬畏,感受到他的威严。

有的天子,能让百姓爱戴,感受到他的恩德。

听起来都不错,但这是两个层次,一个天,一个地,差得太多了。

第013章 南京

“关中父老的热情啊……”驻跸同州长春宫的邵树德看着刚刚散去的士绅耆老们,感慨道。

这一次西巡,给他的感觉非常不错。兴许是久未巡幸关西了,甫一进入潼关,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官吏、军将、武夫、士绅、商民各色人等,一拨接一拨前来觐见。歌功颂德之处,即便邵树德脸皮一贯很厚,也有些吃不消。

他仔细观察,觉得这些人说的话纵有讨好之意,但也带有几分真心,大概五五开的样子。

这让他放下了许多担心。

国朝在关西的群众基础确实很好,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政权出身关西,更因为邵树德给关西人民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这一点尤为重要。

他也很喜欢经营关西。

艰难以后,全国大致分为关西、河南、河东、河北、南方五大区域。

在这几个区域中,关西、南方是唐廷控制比较稳固的区域,一大特点就是兵乱少,财赋能解送至朝廷。相对而言,这两大版块的风气也是较好的——相对于关东而言。

如果说大夏有哪个区域能够最先革新风气,变得不那么跋扈,对朝廷更恭顺的话,那一定是关西。

其次是南方。而南方又可以细分,蜀中在前唐时也相对恭顺,应该是南方革新较快的。

南方之后,或许就是河南了,河东、河北应该会很晚。

至于辽东,那地方没有武夫当国的毛病。

现在动乱不断,不是因为造反成性,实在是因为它原来大部分区域就是敌国,与河北造反的动机完全不一样。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门下侍郎赵光逢说道:“陛下,前唐对京西北诸镇的控制总体还算可以,比起关东藩镇,算是相当不错的了。究其根本,便是因为长安就在左近。国朝设三京,这便是三个首善之地。以此三京辐射周边,一点点改变,应是比较稳妥的策略。”

“赵卿又想请设南京?”邵树德坐在龙椅上,接过杜氏递来的茶盏,笑问道。

杜氏满脸母性的光辉,因为她也怀孕了。

萧氏、杜氏先后怀上,可见不是不能生育,之前完全是某人长期不作为。

“陛下圣明。”赵光逢坐下后,又道:“臣请以广陵为南京。”

“理由呢?”邵树德问道。

“其一,广陵为淮南理所。虽遭孙儒焚掠,但时过境迁,经杨行密苦心营建,而今户口渐复、屋舍渐完、商旅渐兴,已有几分当年扬州的峥嵘气象。”

“其二,陛下对海贸之事颇为上心,而广陵诚为一良港也。杨行密时代便有波斯、大食、婆罗门商旅至此定居、贸易,局势稳定之后,定然更上一层楼。”

“其三,广陵周边诸县底子很好,皆为熟地。虽屡遭兵火,但只要迁移百姓,垦荒定居,不出数年,粮、盐、鱼、茶、丝大兴,府库充盈,财货山积,诚为一善地。”

“其四,扬州为陛下桑梓,正合为南都。”

其实,赵光逢还有一点没讲。

京兆府、河南府、北平府虽然各自隶属于关内道、直隶道、河北道,但因为有留守的存在,自主性极强,道一级的衙门基本管不了,可以说是朝廷直辖区域。

在如今这个社会风气下,朝廷直辖区域越多,中枢的权力就越大,甚至可以以三京反过来影响关内、直隶、河北三道,好处是很多的。

如果再设一个南京,将淮南东半部分划进去,那么朝廷就将掌握一个盛产茶叶、丝绸、盐且贸易兴盛的区域——要知道,淮西叛乱的时候,叛军曾经非常渴望东进淮南,获取那里的财赋。

赵光逢是宰相,从他的角度而言,这样是非常符合中枢利益的。

他也觉得隋唐略显小气了一点。

离南陈灭亡都过去三百年了,实在没必要再“压制王气”。

试问如今的南方之民,还有几个记得南陈的?还不如由朝廷插手,自己管起来,将这片精华区域抓在手里。

赵光逢讲了这么多,邵树德只顾着喝茶,良久之后才反问道:“为何不是昇州?”

昇州就是后世的南京。

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南朝之时,世为都城。

陈国灭亡之后,隋文帝下令“建康城邑、宫室平荡耕垦”,南京就此被毁。

当然,并不是杨坚针对谁,他就是那样一个人,邺城也被毁了,现在只是一个县,与当年盛况没法比。

建康被杨坚毁掉后,到处是“幽径”、“古丘”,如——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等。

除了毁坏城垣,化为农田外,还有行政区划上的打压。

无论是隋还是唐,南京的地位都很低,一度跌落成县,且受江北的扬州管辖。

正如“若到上元怀古去,谢安坟下与沉吟”中所言,唐代的南京已经是一个县,与北齐曾经的首都邺城地位相仿。

所谓压制王气嘛,时人就信这个。

隋唐是关西朝廷,也害怕河北、江南再出现割据政权。

一直到前唐僖宗光启年间,徐州武宁军有四百武夫下江南,连续攻占苏州、常州、润州等大郡,出于招安的缘故,又重新分割出了昇州给冯弘铎,下辖上元、句容、溧水、溧阳四县,南京的地位终于上升了一点。

但这地方,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别的什么,都不行。

冯弘铎投降后,杨行密曾经派人重修昇州城墙,也只是数里城周,规模不大。当地百姓也很稀少,经历了徐州武夫、孙儒蔡贼两次祸害,人口锐减,杨吴的经营重心又始终在淮南,因此昇州的发展极其缓慢。

此番大夏王师东进,昇州又要经历战乱,免不了还得受一番摧残。

这地方真正得到发展,其实有赖于徐温。历史上他将杨行密子孙关在广陵,自己到昇州建立霸府,令南京成为淮南政权事实上的政治中心,如此持续数十年,终于令其得到大发展,这才有了南唐时金陵的盛况。

“陛下有意建康?”赵光逢有些意外,问道。

邵树德没有正面回答,问道:“淮南战事如何了?”

今天是建极十二年二月十四日,淮南战事也经历三月有余了,现在只剩下最后一点阻碍,他等得有点着急。

“徐温、张颢收编降人,渡江南下,汇合吴越兵马,会攻润州,先败后胜,已将其攻克。”赵光逢说道:“淮南残兵败将尽集于昇州。李嗣源、周德威、赵匡凝所部正往昇州方向开进,三方兵马十多万人齐聚,昇州早晚陷落。”

“江北方向也就只剩个濠州以及泗州盱眙城了。秦王正总督兵马围攻,不日克之。”

“诸军伤亡大不大?”邵树德问道:“再拖下去,江南梅雨将至,军中恐有疫病。”

“江北大军尚可,听闻秦王遣落雁军渡江南下,该部水土不服,伤亡颇众。”赵光逢偷偷看了一眼邵树德,说道。

他总觉得圣人似乎想看到有疫病发生,尤其是那些由晋人、契丹人、渤海人、靺鞨人、回鹘人组成的部队。

这种感觉毫无理由,但他就是觉得似乎有这么一回事,尤其是秦王将落雁军从濠州战场调离,派到江南去,理由是广陵衙军、镇军大部溃往江南,贼人实力雄厚,需要支援。

想到这里,赵光逢也吓了一个激灵。

邵氏父子的小算盘,还是别擅自揣摩了,没有好处。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邵树德说道,似乎对此不以为意。

赵光逢也不便再说了,他心中已有数。

“再说回南都之事,等打下昇州,查验户口、田亩之后,再做定夺。”邵树德说道:“南朝建康遗址,也得勘验一番。此事不急,容后再说。”

“是。”赵光逢应道。

他听得出来,圣人居然不是特别在乎祖籍扬州,而是更看重建康。

想来也是,自武则天年间越王贞事败后,邵氏被流配丰州多少年了?怎么可能还顾念广陵老家?

忽然之间,他想起件好笑的事情。

听闻王师攻取楚州、扬州后,江都、海陵等县瞬间冒出了十余家邵姓宗族,与秦王攀亲戚。底下人不敢擅自处理,报到了秦王那里,结果秦王将这些人痛骂了一顿,一人吃了三鞭子,全轰走了。

以赵光逢来看,那些人在二百年前没准还真是圣人亲族。但时过境迁,丰州邵氏也是一农家,并无族谱,现在想攀亲戚,却很难认了。

赵光逢离去后,邵树德登上了长春宫内的最高点,俯瞰河山。

一瞬间,他仿佛回到了前唐大顺四年(893)三月。

在那之前,他已经彻底掌控了关中,并第一次东出。虽然无功而返,但回师时顺手拿下了陕虢二州。

王重盈身患重病,没敢与他叫板,生生咽下了那口气。

时任渭北节度使任遇吉修缮了宇文护初建、隋文帝增筑的长春宫。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