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14章

作者:孤独麦客

邵树德露了一手,草原各部的头人们纷纷示意自家族中最出挑的勇士上前,表演骑射。更有那素有仇隙的部族,互相比试,针锋相对之处,非常明显。

比试是两人一组,胜者得锦袍一件,负者亦有彩带。

各部酋豪本来就带着族中最勇猛的一批人过来,此时再优中选优,自然骑术、箭术双绝,看得人赏心悦目。

邵树德想起曾经见过的巢军骑兵,明显是半路出家的,没练过几年,动作十分僵硬。但眼前这些草原勇士,骑马射箭时充满着一种协调的美感,动作自然舒展,准头也非常不错。到军中治以军法,熟悉个两年,便是精骑。

“赵随使,豹骑都仅有八百余人,似是有些偏少了。”比试结束后,邵树德看着各部勇士,貌似随意地问道。

赵光逢会意,立刻道:“大帅,确实少了,若有两千人,当可大用。”

说实话,赵光逢其实不喜欢大量招募羌胡士兵。但缘边诸镇都这么做,幽州镇有奚兵、契丹兵,河东镇有沙陀兵及北边五部,京西北八镇有党项兵、土浑兵、回鹘兵,又便宜又好用,他也很无奈。

定难军目前已经有两支常设的羌胡兵了,一是义从军左厢,包括横山都在内的三千人,另外一支则是义从军右厢的忠勇都三千人,总共六千步骑。

刚刚设立的豹骑都,又以边疆豪族折、杨、王三家的部曲子弟为主。这三家他还能勉强接受,要么是汉人,要么与汉人无异,但眼前的都是什么人?

回鹘人、突厥人、党项人、吐谷浑人,要么髡发,要么辫发,穿皮裘,举止粗鲁。灵武郡王还与他们谈笑宴宴,胡人们也围在他身边大笑,不时有人起身献舞,大王动辄赏赐,诸胡就差高喊可汗了。

不过昨日陈诚与自己说,大帅有个志向,便是控制草原,一劳永逸解决中原千年来的大患。如此纡尊降贵,便是大帅的手段么?其实未必,赵光逢看得出来,大帅其实不怎么歧视胡人,只要愿意为自己效力,便赏,便给官做。反抗自己的,哪怕是汉人,他也毫不留情。

赵光逢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靠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就能控制草原么?就能收得胡人之心?须知野心家是层出不穷的,安禄山之祸,可才刚过去百余年。

“那便征诸部勇士入军,将豹骑都扩充至两千人。”邵树德顺着话头说道。

赵光逢饶是有心理准备,此时一听,仍然有些发晕,这如何养得起?这两千人,算是衙军吧?大帅看样子明年西征时要来一波狠的了,如果抢掠不到足够的财货,难不成再遣散部分人手?

诸部头人刚才还挺高兴,此时一听灵武郡王的话,同样有点发晕。

这都是部落里数一数二的勇士啊!有的头人甚至还打算把女儿嫁给他们,灵武郡王你说要募他们入军?这如何使得。

不过那些勇士们倒无所谓。灵武郡王如此慷慨,又不厚此薄彼,衙军赏钱又多,倒也是个不错的去处。

“诸位头人既不反对,此事便定了。”邵树德拍了拍手,笑道:“继续喝酒、吃肉。”

头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哪敢反对?外面上万人马屯驻着,器械精良,训练有素,若是有人反对,怕不是立刻被抓起来,当场砍了。

这些勇士,便当他们死了吧。听闻那个嵬才蒙保,昔年号称嵬才部第一勇士,如今已有数年没回草原了,家都搬去了夏州,取了汉姓,与嵬才部还有什么瓜葛?人既被灵武郡王弄走,那还是当他们死了好,唉。

在天德军城附近休息了数日后,十月十三,大军分批北行,三天便抵达了沃野镇城附近。

邵树德没有将全部兵力都带过去,随行的只有铁林军、铁骑军、豹骑都三部,天德军亦派了两千人北上,总兵力一万六千,其中骑卒便有七千。

提前在永清栅聚集的蕃部主要生活在山南,此时也由头人带着,各统兵数百至数千人不等,总兵力三万有余。就是质量有些堪忧,有的兵一脸稚气,有的胡子都白了,蕃部成年男子便算兵,有这个样子也很正常。

接下来半个月内,汇集而来的部落越来越多,又陆陆续续来了万余兵,这都是生活在阴山以北草原上的,以回鹘、吐谷浑为主,甚至还有一个沙陀小部落。

邵树德登上了一处高台,俯瞰着辽阔的草原。

目力所及,到处是如云朵般的帐篷。蕃部牧人们聚在一起,或照料牲畜,或摔跤角力,或大声谈笑。一桶桶奶被挤出来,一头头羊被宰杀掉,乳酪、煮肉、马奶酒,便是这些日子的主食。

邵树德有时候在想,如果自己带着兵马跑到草原上去,是不是真的能当个大汗?但深究一下,其实那又如何?身处草原牧民的汪洋大海之中,早晚会被同化。

后世西征,打下大片疆土的蒙古人,结局如何?还不是被当地人同化得差不多了。跑到草原上,与中原本土断开联系,没有持续的本族人口补入,还想保持原本的语言、服饰、文化,那就是妄想了。

同化别人,必须要有一个占优势的主体民族,不然就是反过来被别人同化。

“北齐年间,追柔然,便在沃野镇以东大破之。中原数次北伐,亦经此出塞,实乃阴山重镇。”邵树德迎着凛冽的北风,看着飒飒作响的军旗,大笑道:“有朝一日,某也要从沃野镇、高阙两地出师,北伐草原,彻底将其收服。”

后世之人看了,会觉得这是满满的中二风,但赵光逢、陈诚听后,都觉得没什么。大帅若定鼎中原,应该有很大可能会着手收服草原诸部,届时肯定要出兵,虽然他俩并不觉得这是好事。

高阙者,在西受降城西北的山中,为一处军事堡寨,挡着南下的通路。

从高阙至碛口鸊鹈(pì tí)泉三百里,再往西北一千五百里至曾经的回鹘王庭(鄂尔浑河西岸黑城子一带),再往西北三千里则至黠嘎斯(唐努乌梁海北部)。大草原何其广阔也,要想征服,简直不可能。

陈诚、赵光逢对视了一眼,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大帅君临天下,一定要劝劝他,勿要劳民伤财。北征草原几千里,还不一定找得着人,实在不值得。

十月二十三日,契苾璋亦带三千人至此。算了算,振武军、天德军的附庸蕃部差不多都到齐了。

邵树德趁机宣布,举办祭天大会,向天神祈祷明岁牧草繁盛,草原安宁。

而此时的云州城外,李克用也刚刚结束了一场战斗。

“什么?我那义弟在沃野镇汇集诸部?”听盖寓这么一说,刚刚小胜了一场的李克用有些惊讶。

“大帅,邵树德汇集数万蕃兵,应是要西进河陇,扫平群雄。”盖寓说道:“其势,越来越大了。方今大唐天下,唯有他一人如大帅这般懂蕃兵之妙用。”

李克用皱眉思索了一会,随即一笑,傲然道:“懂又如何?异日若是兵戎相见,某亲提一军,只需五千骑,便可击破他那群乌合之众般的蕃兵。”

“大帅自是不怕,然凡事皆需防微杜渐。河陇之地与草原不同,有城池可驻兵,有农田可耕种,控制起蕃部来易如反掌。”盖寓组织了一下语言,试图不刺激李克用的自尊心,同时又能起到劝谏的效果。

他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草原上的蕃部,你如何控制?只能是合作关系,人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但河陇之地的蕃部不同,当地有玄宗朝之前历代修建的城池,开垦的农田,基础非常好,可以派官、驻军,对蕃部的控制力就太强了。

再看看阴山以北的大草原,哪来的城池?哪来的驻军?没有这两样,对蕃部可不就只是合作关系了么?

“无妨,待某击破赫连铎、孟方立,便北上草原,与义弟会猎。”李克用摆了摆手,说道:“某言而有信,既答应了不涉振武军蕃部之事,便不管了。”

盖寓皱眉。

赫连铎乃阴山都督,吐谷浑大豪,还有一些归附于他的小部落。其兵马并不与河东军硬碰硬,滑头得很。你主力大军来了,我便退走,看到你的小部队,便吃掉,甚是烦人。

而且云、蔚、朔三州城池坚固,急切间也打不下来。要想扫平赫连铎,得花多少时间?

盖寓想了想,还要再劝谏,却见李克用已经出了帐,打算巡营去了。

唉,陇西郡王勇武过人,就是太过自矜了。

邵树德此人,在盖寓心目中已经上升到了重要威胁,以后得想办法再劝谏劝谏。原本结好河西,攻取河南、河北的想法可能有点不合时宜了,西边的明显不是什么守户犬,而是饿虎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威胁归威胁,盖寓心底里还是不认为定难军的实力有河东这么强。只要大帅重视起来,肯放下面子,愿意毁诺打压乃至进攻河西,定难军免不了覆灭的下场。

钱帛财货、军械制造、户口丁壮、山河险固等各方面,定难军哪样比得上河东?也就那邵树德不要脸,居然纳羌胡女子为妾,聚集了一大帮子蕃兵蕃将罢了。

定难军的实力,肯定比赫连铎、孟方立、朱全忠之辈要强的,但离河东还有段距离。

第048章 全功

祭天大会举办得很顺利。

参与的都是阴山内外的各部落,有农耕,有游牧。互相之间或许有仇隙,但在邵树德的压制下,大伙还是能做坐到一起的。

各部落中,黑山党项藏才部首领王歇的部众最多。

藏才三十八族,据宋代《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众十余万”,居住在从丰州到振武军的广阔区域内,阴山内外皆有,以游牧为主,河西可能也有一部分。

唐灭后,藏才三十八族部分投宋,部分被辽国倒塌岭节度使出兵征讨后收服。

王歇自称藏才三十八族的“都首领”,但邵树德估计他多半没控制整个藏才部,了不得手底下有个几万人。好吧,即便是几万人,那也是大族了,足以让他获得一份木剌山巡检使(今乌拉山)的告身。

“王巡检使,令郎主动投军,足见王氏对朝廷的忠诚。”草原上,邵树德正带着一群头人们狩猎野马。

野马胯革,素来是丰州蕃部的贡品之一,境内的数量极多,也经常被人狩猎。

“大帅,王氏素来恭顺。昔年讨李国昌父子,接朝廷的旨意晚了,出兵才走到半路,叛贼已平,引为憾事。”王歇笑道。

这厮说起谎话来面色不改,脸也不红,着实了得。不过若论心向朝廷的程度,藏才王氏确实比较靠前了,这从他取汉姓、尊崇汉文化就能看得出来。况且人家儿子也来投自己了,还带了三百子弟兵,态度非常恭顺,没什么好说的。

与藏才王氏相比,契苾部也有那么点忠心。讨李国昌那会,朝廷旨意一下,契苾、赫连两部都出兵了,虽然有出工不出力之嫌,但态度是有的。

事实上在唐末这会,这些草原部落总体还算听话。

唐朝灭亡后,他们就真的野了,谁也不服。直到契丹人统一草原东部,向西挺进后,数次出兵征讨,才陆续将他们收服。

所以邵大帅在与他们交流时,也扯着大唐的虎皮。

大唐的遗产确实丰富,这面招牌也很好使,邵树德不确定如果不打着大唐的旗号,这些部落还会不会这么听话。

“嗖!”一箭飞出,邵树德从箭囊内抽出羽箭,正待射第二下,却见数人快速上前,连连射箭,将一匹狂奔的野马撂倒。

“这帮混蛋,马皮都坏了!”邵树德笑骂道。

蹿出去的数人是来自契苾部的勇士。

正在后面的契苾璋见了,一夹马腹上前,致歉道:“小儿辈不懂事,抢了大帅的猎物。”

“无妨。”邵树德笑道:“某最喜欢勇士了。”

契苾璋闻言松了一口气。

不过就在七八年前,他与邵树德的地位还天差地别。不过讨李国昌父子是分野,在此之后,邵某人便快速崛起,而他因为战时出工不出力的表现一无所获。

关中讨黄巢之战,更是奠定了邵树德如今的地位基础。而契苾璋则趁着振武军缺衣乏粮的有利时机,进占军城,自封节度使,振武军军士们也没有反对意见。

但这个位置真的不是那么好坐的。没有钱,你就玩不转。

契苾璋竭尽全力,最终还是支持不下去,被军士们轰下台来——这其中甚至包括许多原属契苾部的振武军衙军士卒们。

现在的契苾璋,整天担心要被李克用秋后算账,因为他不止一次撩拨过那头独眼龙。就在讨黄巢那会,天德军、振武军、大同军、幽州军还奉旨又讨伐了一次李克用,最后以失败告终。

契苾璋眼下也是没办法了,不投邵树德投谁?

而邵树德对接纳李克用的仇人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直接授予了契苾璋白道川巡检使的身份,双方的合作基础非常稳固。

“大帅喜欢野马皮,某回去便遣人送百张过来。”一道粗豪的大嗓门在身后响起。

契苾璋回头看了一眼,原来是山后党项庄浪部的酋长庄浪伸。

山后党项,听名字就知道了,在阴山以北的草原上游牧。

“数万帐,东接契丹,北接鞑靼,南至河”。当然这是宋代的资料,在唐代,庄浪族一度居住在黄河以南,人数并不多。但在中唐以后党项越过阴山,北迁草原的大气候下,他们也开始向大草原上转移,势力渐渐壮大。

庄浪部现在也算是个大部,为天德军羁縻蕃部。邵树德怀疑他们是吐蕃人,因为吐蕃亦有庄浪族,就在兰州那边,是当地几个吐蕃实权大部之一。

唐灭后,据辽史记载,党项庄浪部多次寇边,后被其西南面招讨司出兵剿灭,余众被辽、夏两国分食——辽国和西夏,为了争夺阴山内外的党项部落,打了好几次战争,非常激烈。

总体而言,包括庄浪部在内的草原党项,不但寇宋朝的边,也寇西夏和辽国的边,吊得不行。当然,最后都死挺了,主要是被辽国出兵打击的。

庄浪伸被封为鸊鹈泉巡检使。鸊鹈泉大致在今乌拉特后旗的乌尼乌苏一带,这地方严格来说各族杂居,河西党项有之,鞑靼有之,回鹘亦有之,山后党项当然也有了。邵大帅给了庄浪部这么个名义,未来多半也会支援点器械,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彻底占下来。

“庄浪巡检使今日收获不错啊,羯羊、野鹿猎获不少,独独缺了野马。”邵树德放慢马速,等庄浪伸过来。

“大帅,庄浪部有野马皮,浑部自然也有。”又一名草原汉子从后面赶了上来,瞥了一眼庄浪伸,说道。

庄浪伸被这厮不礼貌的眼神看得有点恼火,但邵树德在这里,他也不好发作,生生忍下了。

来人名叫浑温,是邵树德新封的可敦城巡检使,回鹘人。

可敦城,是突厥可汗为妃子所建,位于今乌拉特中旗附近的阴山北麓,西距鸊鹈泉约二百里。

天德军的回鹘人都是在王庭被破后南下内附的。

浑部,严格来说是铁勒,与契苾部一样,是铁勒九族之一,人数不多,还不到两万人,中唐名将浑缄就是浑部人。这一支主要生活在阴山以南,这次被邵树德要求搬到可敦城附近游牧,即阴山以北。

浑部的实力,不如庄浪部和藏才部,甚至就连契苾部都不如,也就和邵树德新提拔的丰州突厥哥舒部的实力差不多。

突厥、回鹘两部是被邵某人强行提升地位的。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