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135章

作者:孤独麦客

此时见到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戴,非常高兴,道:“泽潞有这般景象,再发展几年,便与河阳、陕虢、郑州无异了。”

“陛下,潞州原本物力凋耗、人情艰危,有此局面,全赖官员尽心竭力。别驾郭崇韬,厉行节约,劝课农桑,疮痍渐复,府库充盈,实为能吏也。”陈诚在一旁说道。

邵树德看了他一眼,奇道:“陈卿这般举荐一个人,从未有过啊。”

陈诚其实很少举荐人才。纵有,也不会这般直接,所以邵树德十分惊奇,今天他到底吃错了什么药,不知道这样效果其实不太好吗?

“举荐贤才,为宰相之本分。”陈诚说道。

邵树德沉默了会,问道:“郭崇韬此人品性如何?”

“据臣观察,此人不贪财,且爱护百姓,但有些刚愎自用。”陈诚说道。

“先让他当潞州刺史看看吧。”邵树德说道:“若以后还这般气量狭窄,便止步于此了。”

“是。”陈诚应道。

邵树德看着陈诚的满头白发,暗叹一声。

郭崇韬这个人已经四十多岁了,真能改得了气量狭窄的毛病吗?今日若非看在陈诚的面子上,他是不会答应的。

当然,也并不完全出于陈诚的面子。

事实上河东系的文人还没怎么任用过,提拔一下郭崇韬,也算是统战需要,给晋人一点盼头。

从今往后,他也会观察郭崇韬的为人处世和施政举措。如果能有所改观的话,便会把他调到辽东、西域或五管,担任道一级的官员。

这些边疆地带,情势复杂,单靠文官或武人,都管不了。最好是允文允武之辈,才有可能镇得住。

或许有人认为文武双全之辈对皇家威胁大。这是事实,无可否认。

但他们这些人,用起来也真的方便啊。

熟读四书五经,会治理民政,了解民情,有诸般手段。

能管束军队,可以与将校们一起外出打猎,增进感情,需要时还能上阵指挥作战,水平还不低。

自北朝以来,多的就是这类人,只会做题、不通武艺、不会治军的纯粹文人是爬不到高位的。

如果从纯粹稳固江山的角度来说,最好大量任用只会读书的文人。他们缺了“武”这个方面的本事,即便兵权交到他们手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因为他们得不到武人真正的认同和尊敬,之所以能指挥军队,完全是靠皇权背书,对天家的威胁不大。

文武双全之辈,可就很难说了。出将入相,什么都可做得,对皇权的威胁较大。

但邵树德自然没有那么小气。

他在世时,根本不担心有人造反成功。将来如果二郎继位,他也不觉得有人能成功造反。

两代人以后,制度、风气已经大变样,高骈、郭崇韬这类人,也得不到发挥的机会,只能老老实实为朝廷效力。

至于王朝后期怎么办?管那么远做什么?难道还想江山万万年?

一旦你真有了这个想法,那么所作所为就要走样了。每个开国皇帝都自信地认为自己开创的王朝与众不同,国祚一定会很长,然后开始苦心孤诣地设计各种制度、政策,认为可以万世不易,那只会起反作用。

退一万步来讲,你的这些政策真能起到效果,那又怎样?天下大着呢,你把百姓当猪养了,把人才禁锢在牢笼里,别的国家呢?到时候人家看你这副不成器的样子,直接推过来,可抵挡得住?

他记得后世清末,日本派间谍走遍中国各省,得出了一个结论:清国不仅官员腐败,而且全民腐败,不堪一击。

全民腐败说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腐败,包括体格、武勇、思想、艺术等全方面的腐败。简而言之,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要想太多。反正自己的血脉将来会散到各处,还怕没猪头肉吃?

※※※※※※

七月初一,圣驾出了泽潞的崇山峻岭,抵达直隶道怀州。

孟、怀二州,因为孙儒、李罕之的关系,曾经是一片白地,但经过十几年的移民建设,已经成了关西人的根据地。

邵树德在这里,着重巡查了永济渠西段的水利工程建设。

“当年怀州之战,纵兵追击庞师古。时逢大雨,将士们在烂泥地里打滚,艰难无比。”邵树德感慨万千,道:“但当年的烂泥地,而今都成了万顷良田。又有渠水通黄河,好地方。”

汉之河内郡,能不好么?

东汉之时,河内户口超过河东。

唐时,河东超过河内。

到了夏朝,河内说不定又要超过河东了。

一个地方的发展,与政策息息相关,核心地盘总会得到各种优待。

“陛下,永济渠西段经过多年治理,通航条件已经大大改善。”门下侍郎赵光逢遥指前方,说道。

那里是沁水,河面上船帆点点,昼夜不停地运输着,将已经成为品牌的“河阳麦”输送入京。

沁水西岸,沟渠如蜘蛛网般密密麻麻,将潺潺流水送入田间地头。

而一望无际的田野之中,沉甸甸的麦穗已然染上了金色。再过月余,地里的小麦便可收割了。

沁水东岸,农家少年郎骑着马儿,在田间地头巡视着。

见到年岁相若的同龄人之时,轻声谈笑。

遇到挎着果篮的小娘子之时,又故意加快马速,互相较劲起来。

就百姓而言,宁可养牛也不愿养马,因为牛的经济价值更大,照料起来也更简单。但如果生活上已经不那么窘迫了,有一定的余裕时,养匹马也不是不可接受。

“以往你们上疏谈及百姓生活,朕将信将疑。”邵树德突然一笑,说道:“但一路走来,发现很多人家都养了至少一匹马,朕信了八分。如果生计艰难,第一件事就是把用处不大又麻烦的马儿卖掉。对农家来说,哪怕骡子都比马管用。”

陈诚、赵光逢等人听了皆笑。

想要糊弄圣人,是真的不太容易。他有太过丰富的生活经验,能从细节处推测全貌,做出自己的判断。

陈诚犹记得,圣人曾说,乡村酿酒业的恢复,是这个乡村百姓生活恢复乃至富足的标志。仔细想想,颇有道理。

如果是一个常年养在深宫里的天子,他能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来判断百姓生活吗?

他不能,因为他没有生活经验,官员们甚至都不需要费心费力作假,东西放到他面前都未必看得出来。

不仕州郡者,无以为宰相。

不通民情的天子,也就只能玩弄权术了。

今上根本不需要玩弄权术,他一般也不玩弄权术,他就那么直截了当,站在那里,就能讲出一二三,他是真的懂。

“宋侍郎治河阳多年,如今这一切,他看在眼里,应该也很欣慰吧。”邵树德转头望向南方。

宋乐也老了,时不时告病在家。

邵树德叹了口气,让人拿来纸笔,当场写道:“中书侍郎宋乐……劝农重谷,以备饥荒,训卒练兵,用防寇盗。但躬行俭约,政不烦苛,省宴乐则务赡军需,绝饷遗则尽资公用,渐使疲羸苏息,帑藏充盈。减朕之忧勤,宽朕之怵惕……宜加食邑二百户。”

写完,翻身上马,道:“回家。”

第085章 迎接

建极十年七月初九,洛阳北白司马坂,晴。

刘隐从劳动中解脱出来了。

神都苑中有不少园囿,种了许多果树。可怜他堂堂清海军节度使,去到神都苑后第一件事,居然是客串果农。仔细想想,悲从中来。

他现在已经不作他想,赶紧放了我,当个普通洛阳市人就行,不奢求其他了,唉。

“总算看到点盼头了。”刘台走了过来,也不嫌地上脏,直接一屁股坐下,从包袱里拿出一块胡饼,递给大哥,道:“王宫监不是说了么,圣人返回洛阳后,就会赦免咱们,兴许还能给个官。”

“大夏立国十年了,哪还有那么多官缺?”刘隐摇了摇头,道:“纵有,也是八九品的小官,没甚意思。”

“大兄,能有八品官不错了。嫂嫂、侄儿、侄女一大堆人,不做官怎么养活?”刘台问道。

刘隐听了也有些纠结。

他给朝廷搞了几十万缗钱、几十万匹绢,外加各种海内外货物,价值难以估算,到头来连养家都困难,像话吗?

刘台一边吃着胡饼,一边观察大哥的神色。

其实,那位王阐王宫监已经隐晦地说过了,圣人会赏赐他们宅邸,再给点小官做做。被没收的家财,或许也能发还一部分,前提是老老实实,别满嘴怪话,怨天尤人,那样谁都保不了你。

还好,刘隐听了后,点了点头,道:“往事已矣,确实不可过于挂怀。唉,反正也是一武夫,面子不面子的,不太打紧。下半辈子,凑合着过吧。”

“正是。”刘台高兴地说道:“古来雄猜之主,逮着投降诸侯,往往赶尽杀绝。今上么,基本都留有一命,甚至还能让人过得体面一点。”

如果家里没漂亮女人的话,刘台心中默默补了一句。

“体面是难喽。洛阳居,大不易啊。”刘隐苦笑一声,道:“很多官员还是租房子的呢,咱们这种降人,就别想了。”

前唐之时,长安的房子就很紧俏。宰相还有公家提供的房子住,普通官员租房的一大把,甚至还不如普通百姓——很多长安市人都有祖上传下来的房子,隔壁的五品官邻居却在租房。

夏朝的洛阳也差不多。

朝廷曾下发过一次《许盖屋宇敕》,即发动百姓清理洛阳废墟,盖一批房子出来。但那是好些年前的事情了,那会洛阳至少三分之二的面积还是断壁残垣、杂草丛生的状态,与如今可不好比。

刘隐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历史机遇”,但他也知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道理。来得早的百姓有房子,且地段、位置还不错,晚来的将官却不一定有,世事之离奇,直让人感慨不已。

“大哥,你为朝廷弄来了百万钱帛,何至于此。”刘台嬉笑道。

刘隐也笑。

朝廷若有良心,当会给他“提成”,若不给,你也无话可说。

不过,确实该积极一些。若被赦免了,就派人回广州看一看,重点琢磨大食马的事情。此事若成,赏赐断断少不了的。

说到这里,两兄弟也无话了,专心低头吃胡饼。

刘隐也是饿了,很快吃完,还打了个很响的饱嗝,引得附近之人扭头相望。

他尴尬地笑了笑。

都是曾经的诸侯啊,至少也是他们的子侄辈。

钱镠之子钱传瓘,前国子监贡生,如今的太府寺平准署丞。

李克用之弟李克柔,光禄寺太官署令。

再远一点,还可见到王师范之弟王师悦,大理寺评事。

王审知的一群子侄也来了……

娘的,邵树德见到这种场面,虚荣心会膨胀到什么程度?

他的王朝开国十年,诸侯尽皆入朝,俯首听命。

蕃邦小国也一个个剪除,酋豪歌舞从之。

人生至此,也别无所求了吧?若换作自己,大可筑起铜雀台,终日醇酒美人,再派人出去寻仙访药,日子不要太舒心。

可惜啊,今上不愿过这么舒服的日子,自己找罪受。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