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124章

作者:孤独麦客

土人要啥没啥,捕鱼的本领奇差无比,白白让大量鲑鱼“寿终正寝”,这是不正常的。

野生动物,在辽东也是随处可见。尤其是庞大的鹿群,一头驼鹿出肉千斤以上,五百头就能出肉五十万斤。还有其他各种动物,那是真的多。

他当然知道,这种大自然馈赠一般只会在头几年获得高产。随着捕猎活动的加剧,肉、皮之类的资源会越来越少,鹿也不会傻到一直不怕人。但这不是已经开始搞“天然监狱”养殖了么?产量会最终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19世纪初的俄国人在没有机械化的情况下,通过捕鱼,把大马哈鱼的价格从两三卢布打到戈比级,其产量是土人的十余倍,且维持了大半个世纪,一度出现黑麦、燕麦价格超过肉鱼的怪现象,可见整体资源远未到枯竭的程度,怕什么?使劲捕就是了,还能顺带练兵。

“肉鱼固然没有皮子、药材、东珠赚钱,但这只是经济账,你们有没有算过政治账?”邵树德反问道:“朕让河北、河南百姓的日子变好了,这是钱能衡量的?”

赵植、马万鹏等人无话可说。

“百姓日子好了,才不会那么想着造反,朕谓之‘收买百姓’。”邵树德继续说道:“运力不足,那就多买船。内务府赚到的钱,全数投入造船及水手招募、训练之中。”

三十年来,邵树德一直在收买百姓。

收买百姓的办法大体有两种。

第一种是改变分配的方式,比如他将无主土地收回来,分配给各家各户,令其有生产资料,生活水平提高。

第二种不改变分配方式。

说白了,人类从古至今,绝大多数情况下,无论什么社会制度,总体都是金字塔形的结构,即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这是人性决定的。我不能剥削别人,占有比别人更多的资源,获得更高的地位,我凭什么努力?技术进步也源于这种对欲望的追求。

高层剥削底层,这个底层可以是本国人民,但换一种思路,将本国人民整体视为高层,将外国人民视为底层,这种模式也是可以实现的。

说白了,就是殖民掠夺,无论是肉体殖民还是经济殖民。

如今他是两种方式并举。

就后一种而言,即掠夺外国资源,收买本国百姓,提供廉价的肉鱼就是收买方式之一。

收买百姓,可以极大缓和矛盾。如果操作得好的话,甚至可以创造对立,向外输出矛盾。对统治者而言,岂不美哉?——这个国家的人居然不让我掠夺,你们生活水平的下降全怪他们,干死他们!

这就是邵树德说的政治账。

是的,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者,但貌似还不太合格。

如果是一个合格的帝国主义者的话,那就应该只掠夺,不建设,仅有的建设也是为了更好地掠夺服务。

但他终究是相对温和的帝国主义者,还想着同化土人,将其变成本国人民,这在未来肯定会增加负担——掠夺完毕后,留下一地烂摊子,提起裤子走人,不增加任何负担才是最高效的手段啊,虽然可能会有反噬。

“直沽也建船坊了,今年还不行,明年可以造个几艘海鲛船出来。”邵树德说道:“另者,现在的船有什么缺点,你们用了这么久,应该有点数了,想办法改进啊,别将就。”

“陛下,臣觉得多造船之余,还可造大船。”马万鹏说道:“然缺乏龙骨。臣在辽东看到了很多通体高、直的大木,或可用来作为龙骨造大船。”

“穆州的船坊也建起来了。大木运到中原不易,可在当地造。”邵树德说道。

终于说到点建设性的东西了,他很高兴。

造大船,当然需要更大的龙骨。

而大龙骨有两种思路。

历史上英国人喜欢用拼接龙骨的技术,即把小号的木料拼接在一起,做成大号龙骨。

但西班牙人不喜欢这种,认为不够坚固,在狂风大浪之中容易被折腾散架。恰好他们的热带殖民地十分广阔,于是派出大量人员深入密林,每发现一棵高大通直的热带巨木便如获至宝,将其砍伐后运到造船厂,加工成船用龙骨。

邵树德觉得,以如今的技术水平,拼接龙骨的质量多半不行,且容易腐蚀,还是选取一整根的天然巨木更合适。

“臣遵旨。”马万鹏还是比较纯粹的人,比起官员的身份,他更像一个工匠,对造船有着相当痴迷。

说完这个,邵树德让官员们继续讨论,自己一边听,一边翻看账本。

三万多张皮里面,掺杂了大量低价值的皮革,比如黑猪皮。

靺鞨人知道猪皮也能换谷物、烈酒之后,养猪的劲头更高了。这玩意还得继续采购,不能因为它价值低就不买,怎么着也能做衣服乃至皮甲,甚至应用到生产中——这些都是消耗品。

渤海其实是有两个铜矿的,三千二百斤铜就取自彼处。

但其实也没多少钱。一缗八百钱,重六斤四两,铸币过程中的损耗与掺杂其中的贱金属互相抵消,也就五百缗钱罢了。

山野货、药材的价值波动也很大。说白了,小农封建社会,需求相对稳固,你一下子供应太多,会让价格严重变形。

东珠之类的其实也差不多。

总体而言,扣除各种运营支出、固定资产折旧、人员开销等成本,内务府去年也就在辽东挣了两万多缗钱。

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明年多租用一些民船。”邵树德说道:“将账做漂亮一点。”

“臣遵旨。”在场职位最高的赵植立刻应道。

“账好看了,朕就要拉人入伙了。”邵树德说道:“届时内务府把这部分生意涉及到的人员、土地、房屋、船只等物事剥离出来,朕有大用。”

做账,不是为了上市圈钱,而是为了说服“投资者”。

明年他会拉一大批人进来,筹建渤海商社。内务府以固定资产、供销渠道、人脉关系乃至拥有的技术入股,其他人用钱、物入股,共同经营这门生意。

女真酋豪也能入股。

不懂没关系,让专业人士讲给你听,告诉你可以赚多少钱。只要尝到甜头了,他们会自发维护渤海商社这家殖民公司的,成为大夏的“帮凶”。

利益的深刻结合,可比你给张纸,册封个莫名其妙的官有用多了。

渤海商社之外,还会有安南商社。

他曾经深入思考过这些边疆地区的首领为何会造反割据乃至独立。结论是没有得到好处,或者得到的好处不够。

以安南为例,当地的地方门阀、土豪的呼声、利益长期得不到重视,心中早有不满。之前没独立,那是出于种种顾虑,比如害怕被镇压等等。可只要出现机会,在核算风险与收益后,他们就会趁势而起,割据作乱。

现在有个每年坐在家里数钱的机会,你要不要?

当然,这个赚钱的机会也是有前提的,即你不能作乱。

一旦造反,瞬间失去市场,钱赚不到了,且不光你赚不到,依附于你的小家族也赚不到,这时候就要掂量掂量了。

把更多的人拉入利益链条之中,就是这个目的。

有时候都不用你出面去做恶人,那是最傻的。

安南豪强会自发地拿鞭子去抽当地的土人,矛盾发生在安南底层百姓与地方豪强之间,大夏朝廷是置身事外的仲裁者,地位超然,明面上不吸引仇恨。

某个豪强实在闹得过分,整出民变了,朝廷再重拳出击,将此人惩处,安抚百姓。至于民变,不用担心,其他地方豪强会主动镇压的,因为他们怕耽误赚钱。

利益结合紧密了,利益链条上的人也会有主观能动性,自发维护,比如互相联姻,这就加强了安南与内地的联系。

朝廷再适时给点政治上的甜头,比如科举名额、提拔当官等等,这就更加稳固了。

什么安南农民起义?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式利益链条之下,当地上层不配合,起义怎样才能成功?依靠高达吗?

或许,只有等到王朝全面腐朽之后才有可能了吧。但那说不定已过去二三百年了,同化的程度已然很深,民族意识已经被彻底扼杀,独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思路定下,下一步就是物色人选了。

十二月二十六日,邵树德令静海军进奏官姜知微入觐。

第073章 见解

安南虽然已经“北属”千年,但正如西南、西北、东北还有大量羁縻州部落一样,安南人并不认为自己是汉人、梁人、隋人、唐人……

比如,汉时交趾人李琴仕至司隶校尉,日南人张重为金城太守,“则我越人才得与汉人同选者,李琴、李进有以开也”——李进在东汉灵帝时为刺史。

南朝梁时,交趾人并韶“富于词藻,诣选求官”。吏部尚书蔡撙以并姓无前贤,除广阳门廊。韶耻之,还乡里,从李贲起兵,攻占交州,萧谘跑路。

由此可见,他们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非常在意自己的身份。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开发不够。光把某个羁縻州提为正州,并不完全顶事,还得有大量配套工作——播州在唐代就是正州,但州内还有大量牂牁蛮部落处于自治状态。

邵树德翻阅完有关越南的档籍后,基本得出了结论:没有彻底消化的地盘,那就只是地图开疆,图一乐罢了。

“姜卿,除爱州姜氏外,安南还有哪些大族?”邵树德在临波亭内召见姜知微,开口便直奔主题。

在场的除了秘书郎崔棁外,还有秦王邵承节。姜知微一一见礼。

“回陛下,交州李氏、黎氏、廖氏、杜氏、黄氏,峰州罗氏、阮氏等,亦为大族。”姜知微说完,又仔细介绍了这些大家族。

其中有的是越南土著,有的是中原移居过去的,算是在地方上颇有影响力的门阀。

邵树德看了看地图,主要是集中在红河三角洲一带,且位于内陆,并不在沿海地带。

这让看惯了后世殖民进程的他很是惊异。西方殖民者从海上来,故先殖民沿海地区,然后沿着河流深入内陆。中国则是直接挑选内部适合种地的区域殖民,沿海滩涂地带就放弃了。

这就是航海殖民与陆地殖民的区别吧。

交州、峰州以及沿海的爱州,基本就是前唐在安南最核心的地盘了,大致在今越南河内、富寿、清化一带,四面被羁縻土著包围,仿如孤岛一般。

汉化地区被蛮俚包围,这个殖民形势,确实是有点险恶的——俚人(或黎人),是分布在五管地区的土著民族之一。

“交州杜氏,可是当年杜审言的族人?”邵树德问道。

杜审言曾被流放峰州,作《旅寓安南》诗。

杜审言之外,沈佺期也曾被流放驩州(今越南荣市),作《初达驩州》、《度安海入龙编》等诗。

“非也。乃晋时杜慧度之后人。”

“前唐安南招讨副使杜英策可出身其族?”

“杜英策攀附杜氏罢了,其人乃溪峒酋豪出身。不过杜英策之后人,亦为交州大族,部众极多。”

“今年安南诸州朝集使中,可有这些家族的人?”邵树德又问道。

“有的,交州杜氏就有人充任交州朝集使入京,就住在进奏院内。”姜知微答道。

“遣人回安南,召这些大族子弟入京觐见。”邵树德说道。

“臣遵旨。”姜知微回道。

他明白,圣人要考察这些家族了,看看有没有重用的可能。一旦青眼有加,别说赏赐了,官位都有可能。

另外,他还隐隐猜测,召集这些大族,是否与最近风传的科举分榜有关?圣人想看看安南诸州文人的水平,好定下录取名额?

“此事尽快办理,朕等着。”邵树德最后说道。

姜知微行礼告退。

※※※※※※

“吾儿对此有何见解?”姜知微退走后,邵树德问道。

宫人撤去之前的茶水、点心,又新上了一批,气氛也更加轻松了下来。

“阿爷,安南土族在观望。”邵承节今年二十五岁了,经历了过去这么些年的历练,沉稳许多,看问题也更全面了。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