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101章

作者:孤独麦客

是的,吕琦对圣人有着极强的信心,或许也是他内心的期望。

※※※※※※

与儿子分别后,吕兖、范文达、卢鹤年一行人继续前行。

他们向东越过冰封的辽河,经过十天的跋涉,于二月十三日抵达了沈州理所沈阳县,宿于城南的驿站。

沈州郊野,马蹄声阵阵。

定居沈阳的府兵大爷们,或许“沾染”了契丹人的习性,穿着皮裘,骑着骏马,手持角弓,追逐着慌不择路的野鹿、黄羊、狍子,进行着规模浩大的围猎活动。

“关北人喜冬季打猎,没想到辽东人也这般。”范文达看着万马驰骋的热闹景象,心中激动,因为中原很难见到这种活动,让他想起了久违的家乡。

卢鹤年淡定地看着,偶尔与宫廷卫士们闲聊几句。

宫廷卫士要么是禁军老卒,要么是勋贵子弟,要么是蕃邦质子、奴部丁壮,对打猎并不陌生,也非常喜爱。

“府兵散则为民,聚则成兵,一年之中,也只有冬闲时可集中训练了。”有宫廷卫士说道。

“安东府、沈州当有不少归德军旧人吧?当年和咱们一个饭甑里抢食吃的,杀人的手艺看样子还没退步。”

“冬天练练也好,总不能春天练吧?误了农时不说,春暖花开能练出个屁名堂!能吃得苦中苦,方能为人上人,就该天寒地冻的时候练。”

“中朝大国,底蕴深不可测。便是地方乡勇,也这般精锐。”

“哈哈,拔野古,这可不是土团乡夫。看那边,对,就是树下的那些铠甲,土团乡夫一辈子也攒不出来。”

“唉,若不能出头,我也自请为府兵,至少落得个自在。”

“你家祖还在,仕途顺遂,担心什么?便是当府兵,也能混个校尉、都尉什么的。”

宫廷卫士们在大内值守之时,规矩森严,话都不能多讲。此番出京,可算能说个痛快了,又恰好见到了熟悉的军旅景象,因此谈兴很浓。

卢鹤年站在雪原上,默默看着。

在中书省的时候,作为令史的他接触到了很多档籍资料。

沈州有七县,本来就三四万人,多集中在白望县,即契丹贵人菩萨蛮曾经的头下军州。朝廷克复此地,正式置州设县后,整顿了一番,并迁移了部分汉地百姓,如今沈州计有13400余户、65000余口,此为编户之民。

除此之外,尚有渤海、靺鞨、契丹、奚、汉部曲15000余户、70000余口,大部分都是俘虏了。

其实沈州在钱粮上并不能自给。

圣人北伐渤海,十万大军所需物资,大部分靠抢。为何如此不注意“王师形象”?其实也很简单,尽可能省下钱粮给沈州这些新设州郡用。

当然沈州的条件也很好。平海军以及征发的民船,可自大辽水溯流而上,转运成本极低,故储备了大量军事物资,其中粮食是最大一宗。

沈州七县,现在完全靠朝廷养着,且今明两年还断不了奶。

沈州的府兵们,现在其实还是拿军赏的募兵。12000军额,实有11200余,土地是足够了,部曲的数量则远远不够。

他们现在打猎得到的收获,皮、筋之类的或可自己留着,但肉肯定要上缴,毕竟这会是朝廷在代管他们的部曲,每天都要吃饭,开销极大。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朝廷不惜工本,大力开发辽东,路子是对的。前期投入越大,将来的收获就越多、越快。

所有人都小看了这片土地的潜力,小看了圣人的决心。

此番面圣之后,或可得个官身。伯父建议在辽东道当县令,此为老成持重之言。在别的地方当官,可没辽东这么容易吸引圣人的目光。

但是选择哪里呢?

辽东道诸州,发展肯定是不同步的。就当前看来,龙泉府最富,户口最多,当官最舒服——其实渤海五京都不错,都挺舒服的。

渤海旧地之外,当数沈州发展最快,将来甚至会超过龙泉府。原因也很简单,它可以通过大辽水、辽海沟通中原,运输十分便捷,能从朝廷那里吃到更多的“奶”。

但在这种地方为官,做出成绩别人会说是理所当然,做不出又要被诘难。与其这般,还不如选个别处地方,比如鄚、蒙、郿、理等州。

还有时间,路上可慢慢权衡,慢慢选。

第046章 粗安

离开沈州之后,最好走的路线便是北上仙州,然后折向东北,穿过瑕州,经忽汗海北上。

他们确实也是这么走的。

路过仙州之时,卢鹤年请求停留三天时间。众人会意,知道他要干什么,于是便留在显义县的驿站内,坐等卢鹤年归来。

仙州辖显义、扶余、强师、渔谷四县,每个县都是一千户人。数字如此齐整,必然是有原因的。

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刘仁恭的抵抗,很多人被罚为部曲。平定刘仁恭之后,后续又有叛乱,一直持续到建极七年底、八年初。甚至在圣人举兵伐渤海,阿保机流窜七圣州之后,仙州又有人起兵响应。

前后费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平定,可想而知圣人有多愤怒,于是将原来的契丹、奚、渤海、汉儿尽数贬为部曲,新来的四千户中原百姓均分至各县,成为第一批百姓。

也正因为如此,在发来了一批渤海、靺鞨俘虏后,仙州四县的部曲已经超过了9200户、41000口。该州府兵军额一万,实有九千六百,人均不到一户部曲,还得努力。

显义县的驿站位于城东。从外表看来,风格粗犷,基本就是树干粗粗处理之后,临时搭建而成的,属于就地取材,节省开支了。

吕兖、范文达等人在看到这个处处透着原木清香的建筑时,十分惊奇,同时也生出了一种明悟:仙州看样子比沈州、营州都要穷。

驿站占地面积比较大,因为这里压根就不缺地。最外面一层木栅栏,圈起了大片空地,看得出来,开辟的是菜畦,种些瓜菜,供给往来官员、信使吃喝。

驿站后院内居然还养了几十头猪,据说是靺鞨俘虏带来的。吕兖瞟了一眼,一头头精瘦精瘦的,挤在猪圈口,叫得撕心裂肺。

有驿卒煮了一大堆混合着猪草、秕谷之类“可疑物质”的猪食端了过去。

群猪见到,高声亢叫,骚动不已。甚至有身手矫健之辈,一个轻盈的跳跃,直接跃出了猪圈,向驿卒奔来。

“啪!啪!”另一名驿卒拿木棓熟练地敲击了几下。

猪摇摇晃晃地停下了,哀鸣不已。

吕兖、范文达相视而笑。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关西、中原爱吃羊肉,猪很少见到。前唐之时,因为虢州山塬众多,草木茂盛,想着不能浪费了,于是办了个牧场养猪。但最终的结果是,虢州猪场野猪泛滥,侵害农田。从这件小事便可看出,唐人有多么嫌弃猪肉。

但辽东不一样。靺鞨、女真就擅养猪,以至于渤海人、契丹人、汉人也沾染了风气。同化,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相影响的。大夏诸道,风气也是有差异的,或许便是华夏先民们在同化土人之时受到了影响,互相迁就,互相融合。

驿站附近也有驿田,说是分了一百亩,其实大片地荒着,驿卒愿意多种的话,官府求之不得,奈何这里什么都不缺,就缺人。听驿将说,去年驿站种了好几百亩粟麦,但亩收只有五斗,原因便是广种薄收,基本不怎么管,这从收上来的粟麦中夹杂了一大堆杂草便可看出。

果是蛮荒地界!

“咱们这个驿站,养了五十多匹马,搁中原算是大驿站了。”缺了两颗门牙的驿将笑嘻嘻地说道:“昔年我在镇国军当兵,去过潼关附近几个驿站,最多的也就养了四十匹马。在辽东,养一百匹都不是事,牧马也不怎么占用人手。”

驿马的屁股上都烙了编号,吕兖看过,最大一匹是“甲五十二”,确实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驿站了。

“辽东富焉。”吕兖赞道。

“哈哈,官人说得是。前年从天雄军退下来时,我欲定居此处,妻儿老小还万分不乐意。不过住了年余后,也认了。除了人少、家什贵之外,真没啥缺点,吃得满嘴流油,这就够了。”驿将笑道:“外面茫茫荒草甸子,几十里无人烟,你想养多少牲畜都行,没人和你抢。”

范文达闻言,想到了家中之事。

小的时候,官府是要征收干草作为赋外科敛的。少的时候每家三五束,多则十束。从那时候起,他才知道,能喂养牲畜的草料,也是一种资源——不然官府征收做甚?

夏州还算好的,毕竟草场多。但在关中,草料可就没那么富余了。逼急了,农户会拿麦秆抵,但官府有时候不认,非得要干草。

辽东满地荒草,偏又人烟稀少,每个人能分得的资源确实多。

“仙州可太平?”吕兖又问道。

“算不得多太平。”驿将摇了摇头,说道:“府兵部曲经常逃亡,藏入山林之中。官府频频通缉,有时候折冲府还会征召府兵,一起捕拿。去年阿保机在西边作乱,一度靠近仙州,听闻有不少人响应,被留守府兵镇压了。”

“偌大一个仙州,竟然没有州兵?”吕兖惊讶道。

“哪有钱养。”驿将笑了笑,道:“朝廷用度也紧着呢。平日里无事,便轮番征召土团乡夫或府兵,聊守疆界。去岁圣人伐渤海,仙州就出动了五千人,跟着符都头上阵了,九月才回。一州四县之地,不得不征发土团乡夫扼守要地,我家大郎就被征走了,落雪前才回来。其实,便是这些土团乡夫,也不尽然可靠。”

“为何?”范文达奇道。

“显义县大林乡征土团兵一百,结果有澶州人赵永,杀队头及袍泽数人,夺马而逃。这事闹得太大,远近皆闻。后来出动一个折冲府的府兵千人,四处搜捕,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将他捕拿。”驿将说道:“一同被抓的,还有十几个靺鞨、渤海逃奴。这里就没几个老实人,与中原大不一样。官人若来此为官,可得有所准备。”

范文达的脸色严肃了起来。

他倒不是害怕,而是惊讶。辽东道诸州,看样子真是无法无天之地啊。

澶州是旧魏博下属六州之一。魏博人来辽东,大部分其实是当百姓的,怎么就不能好好种地呢?一言不合,杀了上官就跑,连家人也不要了,这都是什么人啊?

最关键的是,地方上没有州县兵,那这个官当得就战战兢兢了。

召集府兵是需要时间的,目前各州指挥使、道都指挥使可调动府兵,但这只是为了更好地稳定地方局势的权宜之计。待到将来,估计会走前唐的老路,各折冲府只能由朝廷管理——府兵一大特点便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就是为了不给人积累威望,创造作乱的机会。

“官人勿忧。”见范文达脸色不好看,驿将笑了,道:“其实没那么可怕。辽东百姓,都是能战的,而且分了地,没几个人还想作乱。纵有三五逃奴,也不敢进村,怕被百姓给打杀了。就如那赵永,你道为何被抓住?”

“为何?”

“入冬了,山里待不住,主动跑了出来。刚进了一个村子,便被人一箭射翻在地。射他的还是贝州来的魏博武夫,哈哈。”

吕兖、范文达也跟着大笑。

看样子,魏博武夫也不都是一条心。有的人满足于当下的生活,不想闹事了,便借了老乡的人头,换一笔赏钱——真的是纯魏博武夫作风。

“仙州百姓确实不凡。”门外响起了爽朗的声音,众人一看,却见卢鹤年与五名宫廷侍卫走了进来。

“在外头转了几天,感慨颇深。”卢鹤年接过驿将递来的一壶马奶酒,道了声谢,又分给五名卫士,方道:“榆树乡有契丹、渤海人作乱,聚众百余,硬是让乡勇给打散了。如今百姓也做不得,全都被贬为部曲。”

“榆树乡?”驿将回忆了下,道:“那不是汴州来的民户么?也有百余府兵在那安家。”

“正是。”卢鹤年喝了一口温好的马奶酒,脸色有了点血色,只听他说道:“汴州百姓其实也很能战。当年秦宗权攻八角镇,朱全忠大肆征发汴州民人,就挺能打的。这才过去二十多年,不至于太过堕落。我亲眼目睹了,真真厉害,射箭又远又准,箭箭咬肉。其实照我看啊,分了地的百姓、府兵,都挺感激圣人的,只要不倒行逆施,他们都是圣人赤子。谁敢作乱,就是与所有人作对,杀起来毫不手软。”

二十多年前的汴州百姓,当然是能战的。

就是十余年前的汴州百姓,不也在朱全忠帐下效力,与圣人打生打死么?

今上攻河北,汴、宋、滑、曹、亳、颍等州的百姓也没被少征发,武勇大概率是维持下来了的。

相反,曾经同样悍勇的直隶道百姓,征发的频率却低了不少,杀人的手艺大约是不如以往了。

“靠百姓维持乡里,击杀贼人,古来有之?”吕兖叹道。

在他看来,百姓就是百姓,好好种田就是了,打打杀杀作甚?不过他再看不惯,这种情形也维持一百多年了,藩帅、刺史们乐得治下有这么一群勇武的百姓,因为可以在与外镇的战争中提供帮助——说句难听的,如果在与别的藩镇的战争中吃了大败仗,死伤惨重,重新募兵的时候,你也不希望兵员素质太差吧?

卢鹤年笑了笑,不搭理他。大家已经习惯了一百五十年的事情,为什么要去改变?

在外头转悠的这三天,他基本摸清楚了仙州附近的状况。

小乱子一直有,但旋起旋灭,大体“粗安”。

官府做了一些实事,利用缴获的牛羊马驼,弄了一个临时官办牧场,出产一些肉奶。

陂池修了一个,上好的水浇地才分配给了府兵。

移民而来的百姓一户授田六十亩,勉强能耕作。村里还有大片的公地,预计几年内都分不干净,你爱种就去种,没人管,需要的时候还回来就行了。

草地更是公共资源,家里有牲畜的话赶紧养。就他看到的状况,今年出生的小牛、小羊都有充足的草料,长得很不错。

百姓、府兵们其实是自己管自己,官府没那么多人手,也没那么多钱。他们唯一提供的“服务”,大概就是安全了。即只要没成建制的敌军攻来,小乱子他们自己搞定。

卢鹤年觉得,这大概是最省钱的管治方式了。

上一篇:我的系统不正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